在情感面前,理智总是会大打折扣。自觉不是愚钝的人,但是在一段感情中,已经消耗自己太多的元气,沉溺到最后,免不了上岸,面对疲惫的自己,怅然若失,过去的十年。。。相逢很美好,像很多校园恋情一样,我们那时,白衣飘飘,我是坐在自行车后座的那个女孩。一起自习,一起去菜市场,一起早起给对方占座,校园的太多角落,让我们留恋、动容。在自己还没有被社会所浸染的纯真年代,我们不管外遭,像两个小仓鼠一样,安于渺小地,平凡地,相互取暖。那时候,以为爱情也就是这样了,生活,就是找到这样一个人,在平淡琐碎中相守到老。
那些听说过的,所谓残酷,所谓世俗,都与自己不想干,就那么理想的,活在象牙塔里。
结局却终不能免俗。原来存在即有合理,那么多大道理,间接经验,世人的总结,最后被证实,总是大概率事件,很多人不就是大概率中形色各样的样本而已,生活所有你该趟过的河流,总迟早有那一天,不怀好意地等着你。
这个时候,你觉得长辈说的,都有道理了,那些世俗的东西,原来也可以是金科玉律。只怪自己,当时资历尚浅,还看不懂这个红尘。原来你心中的那个人,只是你自己描绘的白马王子。有句话很对,我们憧憬爱情,最后发现,原来爱上的是恋爱中的自己。其实恋爱这个状态的美好,是很主观的,你在爱中演绎所有你对爱情的憧憬,让另一个人配合你,宣泄着荷尔蒙和多巴胺的生理本能。今天看到一句话,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最稳固的。感觉有其中的道理。
爱情是最大的谎言,人就其生理性,一辈子会有爱上很多人的可能,那些说相守一人到老,爱情是独占的,排他的,永恒的,最终不过是靠一个人的修养,社会性,即对他人和家庭的责任感,感恩心,或者道义,控制住体内的那个洪水猛兽的自己。尼采所谓的本我、自我、超我,也就是那三层意义。所以,冲着爱情结婚的,多数难圆满。何况在现代社会,从一而终的,不再会尊以贞洁牌坊,人性得到更大的尊重,固守本源是美好,但是同时也就给自己的探索边界加上枷锁。我想,婚姻只是一个人类历史时期所必要的一种人的组织形式,这个形式会最大限度的繁衍后代。如果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是不需要婚姻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人的安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或者说,发展也不再是让人必需担忧的事情。那么后代就不需要婚姻这个保温箱来保护,婚姻的形式意义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在新西兰,发现很多人是 in an open relationship, 感觉这种状态很好,可能越发达的国家,这种会更加常见。特别是现在,女性不再是被视作附属,或者私有财产,所以,能更多地自在地选择自己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