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如何选择人寿保险公司(上篇) [打印本页]

作者: Oscarpmm    时间: 2018-8-27 22:12:14     标题: 如何选择人寿保险公司(上篇)

本人原创,出处为https://mp.weixin.qq.com/s/sJcql_wspBALRS7Y7JZUwQ

欢迎加我微信378505253,或关注我的公众号dh-talk,了解更多保险知识。


如何选择人寿保险公司(上篇)

这个问题困扰很多客人,特别是那些认为自己有“选择困难症”的人们。

我不排斥听取他人意见的做法。如果给意见的人足够值得信任,听听不是坏事。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保险,是具有非常明显的个性化特点的。

也就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朋友给出的意见,是以他的自身状况和感受为出发点的,因此只能供我们参考。

最终做出的决定,一定是基于认真思考后的结果,而不是因为是朋友买了这个,所以我也买。

至少我自己不太能接受把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健康保障这么重要的事儿完全交付给“别人”。


我们在很多事情难以做出选择,或者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根本原因,是我们的评判标准出了点儿小问题。


选择一家保险公司,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我选了几个常见的,说说我的看法:


比较公司规模

说这点之前,先看看这个问题:

我们要买一辆奔驰轿车,4S店卖10万,路边店也卖10万,我们会从哪里购买?

如果4S店卖10万,路边店卖9万,我们会从哪里购买?

如果4S店卖10万,路边店卖5万,我们会从哪里购买?


第一种情况,价格一样,我当然从4S店买了。原因我想不用说了。


第二种情况,价格相差10%,我同样会去4S店买。

理由也简单:一万块差距不大,买个安心。

再说4S店的售后服务无论技术还是服务质量我觉得都会比路边店要好。


第三种情况,价格相差一半。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选择路边店,但我还是会选择去4S店买。

因为10万块本来就是这辆车应有的价格,现在路边店卖5万,你敢买么?


用汽车做例子,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几乎都需要使用到。

而选奔驰品牌,是因为品牌相对高端,价格也不便宜,是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再做决定的产品。

这些都跟保险类似,是生活必需品,而且价值高。


但汽车跟保险比起来,价值却又显得小得多了。

生活中应该没有什么比我们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和健康价值更高的产品了吧。

而且,一保就是一辈子。

因此,选择为我们一家人提供终身保障的公司,需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我遇到过的客人,此前买过保险,但说不上来保险公司的名字的,真不是少数。


在这件事上,我的观点属于“简单粗暴”型的,我就选最好最牛的公司作为依靠。

但怎样算最好,最牛呢?

以下是我的几个标准



我当初给家人买保险时,跟保险顾问先聊的就是保险公司的规模,我只要大保险公司给我承保。

我承认中小企业或许有些产品比较有特点,或许那也是它们赖以生存之道。

但我和家人就是一群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的需求,就是给自己在生命和健康上买个保障。

在生命和健康这件事儿上,我不想冒险,我一定选择现有选项里风险最低的,这个真不需要理由了。


再说,那么多保险公司,我也不可能一一研究它们那些所谓个性和有特点的产品。

除非我有极其特殊的内容需要被这些特性产品保障。

否则,我就从大公司里选产品,我觉得这是正常思维,也是明智思维。



最后,公司财务评级高,市值高,历史长,市场占有率高,说明这种企业和自身产品一定是稳定的,是符合绝大多数人的需求的,并且是被广泛接受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除非你具有极特殊的保障需求,否则,就从大公司买产品。


比较产品功能

我觉得从这个角度入手选择产品的客人是有勇气的。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我自己在没有踏入保险行业时,自认为没有能力从这个角度入手,做出准确的选择。

试想一个市场上成熟的保险产品,是由多少个专家经过多久的时间集成了多少领域的专业知识才开发出来的?

我们其中的很多人,连保险条款理解起来都费劲,试问我们怎么可能理性客观地对这些保险产品进行评价并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所谓术业有专攻,这个不是我们擅长的东西。况且还要面临一个不小的问题,英文。

所有的条款都是英文的,保险条款其实就是法律文书,不是那么容易读懂的。


有一种情况我上面提到过,就是如果某些客人有这相对“个性化”的保障需求,则可以选择从这个角度入手做出选择。

事实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基本无需比价,直接找到符合客人要求的产品就行了。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家保险公司可以提供让我们感到“兴奋”的保障,那么多数情况下这种保障会附带很多条件,并且费用会高一些。

永远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同时,这种产品相对于其它公司的同类产品,在除了让客人“兴奋”的那一点保障之外,其余的保障力度和范围都会相对弱一些,这一点在健康险(医疗险)上体现的较为明显。

当然,如果客人就是冲着某个“兴奋点”去的而选择了公司和产品,肯定没问题。


现实是,如果认真花时间观察的话,市面上不同公司的同类产品在功能上的相似度绝对超过90%。

如果客人的保障需求没有在那10%的差异中,换做我,我肯定买大公司产品。

同样的产品,价格差异又不大,没有理由不从大公司买。

还是那句话,这是全家人一辈子的大事儿,我要把风险降到最低。

(待续)


声明:

以上内容均属本人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保险公司立场。

欢迎加我微信号,或者公众号dh-talk

广告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