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身在新西兰有几年了,为什么我们还是哑巴英语 [打印本页]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0 22:00:54 标题: 身在新西兰有几年了,为什么我们还是哑巴英语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4:04 编辑
第一篇 序言
记得2012年,刚来新西兰的时候,握着一份还算说得过去的雅思成绩单。
写作6,说6.5,听力7,阅读7,均分6.5。
不算很高,也算过关了。
听国内央视英语节目,韦伯外教上课,80% - 90%精确无误理解(后来证明,那是自以为)。
从落地的第一刻起,自信被完完全全扫荡一空。
下了飞机不会问公交车在哪里;上了公交车不会问在哪里下车;
进了餐馆不知道怎么点餐,点餐了不知道怎么说付款。。。。
那时候,才意识到,国内学的,可以归零。
英语,得从头学起,漫长的正式英语学习之路开始。
一下子就是五年。
五年过去了,自认能够比较合情合理,恰当的使用英语。
对英语的运用胜过80%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同胞。包括英语非母语的其他国家同胞。
另外那20%的精英人士是要学习的目标,也是要请教的榜样。
本人资质愚钝,而且性格偏内向,错失了好多英语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回想起来,若是能够外向些,方法正确些,两年之内应该能够达到个人现在的水平
个人目前的水平如下:
1)敢主动和人聊天,一般情况沟通没有任何问题;不担心听不懂,听不懂可以问,不再尴尬的一笑而过;
2)电话上能清晰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偶尔听不懂就让对方重复一下,不再是拿起电话就开始心慌;
3)能够读懂通俗易懂的英文原著,查单词还是很经常的;
4)和同事客户沟通,聊天能够比较自然,舒服的进行。
之前是能够表达出意思,但是让人觉得生硬而且难以接受。
举个例子,现在点咖啡的时候说:could/can I have a latte please?
之前是, I want (to have) a latte.
建议大家现在就开始使用 Can I / Could I / Can you please 作为开头说话.
一个问句 Can I,一个命令式的陈述句:I want to have … 表现出礼貌和粗鲁的区别。
很多情况下,说 I want to have 的同胞并非粗鲁,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但在英语文化看来,听起来确实很不舒服。
咱泱泱中华非蛮夷之地,中华儿女也非无礼之士,
只需要要知道了正确的方式,就能做到女士端庄优雅,男生绅士有礼。
5)在尝试用英语写点东西。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一番输入输出后,学到的东西才会理解的透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6)电影院看电影还是一半靠猜的,动画片还能应付
本文是希望能够帮助身在国外一段时间,或者刚刚落地海外,英语交流遇到一定障碍的同胞们。
学好英语,找到好工作,很好的融入生活。
不会说英语的痛苦,在此我就不多描述了,大多人都有切身体会。
后面我会写自己的痛苦经历,让大家看看我的笨拙。
我这么笨都能学好英语,大家肯定没有问题。
文章会分篇幅定期更新,一来自己在一点一点的写作;
二来,是希望能够得到英语好的同胞们的英语学习经验分享。
本人会把非常有效,中肯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融汇,贯通进来。
力求形成一套系统,可行,大多人适用的在新西兰学英语的方法论。
本篇末了,留一个开放讨论,为什么我们在英语国家呆了几年,还是哑巴英语呢?
作者: NewLynnHse 时间: 2018-1-30 22:06:20
You're welcome!!!
作者: lianlian88 时间: 2018-1-30 22:08:55
最难的是和洋人聊天,business proficiency到native speaker之间的距离太长了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0 22:14:33
NewLynnHse 发表于 2018-1-30 22:06
You're welcome!!!
地道!!!!!!
作者: 119900 时间: 2018-1-30 22:14:43
多出去混。。。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0 22:17:12
lianlian88 发表于 2018-1-30 22:08
最难的是和洋人聊天,business proficiency到native speaker之间的距离太长了
这个问题和一个朋友讨论过。她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英语终究是我们的第二语言,不要和老外去比英语(也就是不必追求达到他们的程度),只要达到沟通无障碍就可以了。对大多人来说,日常沟通没有问题,已经能够极大的提高生活品质和归属感。我觉得她的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作者: 261874939 时间: 2018-1-30 22:18:49
反正说的最多就是hi how are you doing, cheers , bye-bye, sorry, G-day, shit, fuck , damn shit.
作者: joyjoyjoy 时间: 2018-1-30 22:19:31
对于我这个懒惰的人来说。只要应付的过去就可以了。哎
作者: ysm860929 时间: 2018-1-31 12:31:48
就算咱英语再好,同洋人聊天也不可能从外太空聊到内子宫。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1 15:41:41
261874939 发表于 2018-1-30 22:18
反正说的最多就是hi how are you doing, cheers , bye-bye, sorry, G-day, shit, fuck , damn shit. ...
对的,这些运用好了,英语也是到了一定水平的。想象一个老外忽然蹦出句,我靠,咱得多惊讶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1 15:43:06
ysm860929 发表于 2018-1-31 12:31
就算咱英语再好,同洋人聊天也不可能从外太空聊到内子宫。
嗯嗯,文化是另一层的东西了,更加深入了。语言是一种工具,咱的目标是熟练使用这种工具,做到和任何人过招的时候都有两把刷子。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1 15:43:57
joyjoyjoy 发表于 2018-1-30 22:19
对于我这个懒惰的人来说。只要应付的过去就可以了。哎
太低调哦!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1 15:48:10
发表了第一篇帖子,大家很多关注。目前是个人得到回复最多的帖子,谢谢大家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如果大家能提供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that would be great !
作者: ychen276 时间: 2018-1-31 20:23: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1 22:10:17
ychen276 发表于 2018-1-31 20:23
请把“们”字去掉。别总是想着代表别人。谢谢!
好咧,谢谢!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1 22:17:21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4:12 编辑
第二篇 在国外呆了几年,还是哑巴英语的症结在哪里呢(1)
感谢大家的留言,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
为什么在国外呆了好几年了,还是哑巴英语呢?
这真是一个揭人短处,会被打脸的问题。
However,这个问题痛击好多身在海外国人最痛的那一点
- 在英语国家生活,不会说英语。
在新西兰生活了五到十年,英语听不懂,说不成句的人不在少数。
没有做过数据统计,相信大家都有体会。
生活在新西兰,接电话听不懂的大有人在;
靠蹦单词交流的大有人在;
从未读过一本英文书,一分英文报纸的大有人在;
一天说不了几句英语的大有人在。
事实上,好多国人生活在一个英语覆盖下的中文社群里。
相信这么说大家不会反对。
国内朋友可不是这么想的。
他们认为,在国外生活了好几年了,英语得比中文说的流利吧。
想象下这样的情景:回到国内,被朋友调侃,来几句洋文呗。
抛开口音不说,除了 how are you, good thanksyou and you 说的滚瓜烂熟外,
再发挥下去怕闹得都会很尴尬。
说到这里,部分同胞应该有所体会。
也不必觉得汗颜和丢人,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必经之路。
从理论上学会,到实际生活中会用,真的有一段距离。
我个人资质愚钝,又偏内向。
国内的朋友来找我玩,需要去订票,住宿,酒店,吃饭,租车等等,都需要用英语。
那个时候,真是亚历山大,都是硬着头皮顶下来。
朋友英语不好,没看出我那股费劲的劲来。或许看出来了,只是不好意思点破。
那么,为什么咱在国外这么久了,还是哑巴英语呢?
分享下自己心路历程,
希望能够抽丝剥茧,找到根本症结所在;抛砖引玉,找到更多解决方法。
先分析原因。
结合实际应用和雅思考试考点,从词汇,口音,教育,文化等逐一分析。
大家都知道,哑巴英语最大的症结是不会说,不会说最大关键在于不敢说,不敢说最重要原因是不自信。
造成不自信的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自我文化认同感。
词汇,口音,教育等等都是基本层面的东西。
大家看看是不是有这样一个现象:
以奥克兰为例,这里不仅生活着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我们,还有很多其他母语非英语的同胞。
比如德国人,法国人,加拿大人(讲法语的魁北克省人),土耳其人,波兰人,捷克人等等。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这些人听说英语比我们大多同胞高一个水平。
这里仅谈英语听说,不是英语总体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综合起来,咱国人应该不会占下风。
而且,而且,他们说的,我们全部听得懂,再而且,让我们重复,百分之一万我们也会说。
但是让我们先说,就说不出来,或者只能断断续续,不太恰当的说出来。
很奇怪,很奇怪。
说个自己亲身遇到的例子,最近的。
圣诞节去徒步,遇到一个波兰女孩。
小姑娘大学刚毕业,来新西兰旅游度假。性格大大咧咧,聊起天来眉飞色舞,滔滔不绝,英语几乎不打结。
自己也在学英语,小姑娘英语说得这么好,我就特地留意,人家是怎么用英语的。
后来发现:她用的词汇,绝对涵盖在我们高中,甚至初中所学的词汇中,没有特别高级或者难以理解的。
她也会遇到不会的名词,会用会的词语去解释,大家一琢磨,也就知道她说的是什么了。
她说的,我们完全听得懂,她用的词汇,我们也全会。
相对之下,拼车的还有一个韩国人,在这里呆了5年了,全程他几乎都在听我们聊天。
几乎没有说话,敢确定,他只听懂的了很少的部分。
这就是所谓的奇怪现象:她说的英语明明我们都听得懂,按理说也能说出。
但是如果让我们先开口,就是说不利索,就如同舌头不听使唤一般。
也好比,同样的牌,人家就是比我们打得好。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1-31 22:21:17
119900 发表于 2018-1-30 22:14
多出去混。。。
我觉得的这点是学好一门语言的最重要素质所在
作者: cynthia67owen 时间: 2018-2-1 10:06:19
有同感 期待楼主更新
作者: 林不吝 时间: 2018-2-1 12:28:12
汉藏语系的语法和逻辑跟印欧语系本身差别就很大,不必太过于纠结,例如日韩语族(阿尔泰语系)人群的英语也普遍不是太好,欧洲国家人语言多数同源,譬如英语和德语非常像,法意西葡得人语言差别其实并不比粤语和四川话差别大。欧洲国家的人学汉语或者日语也很费劲的,相比而言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的英好算不错了,当然要学好还得天赋+努力,语言就是工具,多用就熟练了,国人性格很多相对保守内敛,这点上也挺吃亏,哈哈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 12:16:21
cynthia67owen 发表于 2018-2-1 10:06
有同感 期待楼主更新
多谢多谢! 尽力而为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 12:17:59
林不吝 发表于 2018-2-1 12:28
汉藏语系的语法和逻辑跟印欧语系本身差别就很大,不必太过于纠结,例如日韩语族(阿尔泰语系)人群的英语也 ...
您是第一个给与反馈的,而且是有科学依据的意见!顶! 谢谢! 语系是一个根源性问题,可能是一般人不会想到的,我就没有想到 哈哈。再次感谢!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4 22:12:28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4:22 编辑
第三篇 在国外呆了几年,还是哑巴英语的症结在哪里呢(2)
这一篇接着聊身在国外,哑巴英语的症结所在。
我尝试通过比较,发现哑巴英语症结所在。
比较的对象不设为英语母语者,和母语者比较没有太多意义。
关于这点,我想借鉴Lianlian的留言。
其留言全文如下:
Our brains are wired quite differently for native languages and non-native languages. Think about the process we acquire both languages, the former is at subliminal level, the babies are soaked in the whole environment, and their brains are structured differently from adults, so the native language actually imprinted on human being, just like baby birds imprint their mothers when they first saw their mothers.
Whereas the non-native languages are usually acquired through a very conscious and deliberate level, and more importantly acquired when our brain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children's brains. That is why it is not almost impossible to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your native one.
I think what we can do is to partly imitate what we went through when we were babies: "soak" ourselves into the environment, but since our brains are very different than babies', we will have to deliberately "soak", consciously "touch" it.
Do you have the experience like this: when the TV show in your mother tongue is played, you can listen to it while doing other things, the native language undestanding can happen at the edge of your conscious, but that could hardly happen when you listen to foreign language show. That is why I mean by "deliberately"
简单的说,lianlian的意思是因为学习语言的过程不同,那么必然掌握程度不同。
母语者对一门语言的掌握是其它非母语者很难望其项背的,背后是环境长时间的浸染。
也如同国人同胞来了这里好久还是中国方式处事,因为浸染中国文化时间太长了。
我想了想, 比较合理的比较对象是,同样是非英语母语者,但是英语说的比较好的群体。
就如同,一个班级里,和学习好的做比较,发现优秀学生的长处和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缩小差距。
平均来说,非英语母语的其他族裔一般来说英语运用上比国人好些,我们就把他们设为比较对象,分析对比,找出原因。
我们逐一比较国人同胞和其它非英语族裔之间词汇(涉及读写听),口音(说),教育,文化等等因素来发现问题所在。
今天聊下词汇和口音。
词汇和口音绝对,绝对,绝对不是我们的弱项。
先厘清下定义,70年甚至75年的前辈没有受过很多的英语教育。
不会英语单词,不会说英语是正常,这些长辈不能归于于哑巴英语的群体。
70-90的群体几乎都受过中国式“正统”的英语教育,特别是80后和90后。
部分70后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有情可原的,毕竟那时候的英语没有那么普及。
上班遇到四十岁(或者以上)的大姐,大哥们,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时候,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80 后和90后更不必说,中国填鸭式的教育动辄就让背诵全文,我们的词汇量怎么会差?
就算英语偏科的同学也该轻松秒杀他非英语国家的同龄孩子。
圣诞节遇到一个波兰女孩的例子上文已经说了。
再说一个咱自己人的奇才。
一个朋友,中国小伙,类似蓝翔技校的某个学校毕业。
之后来到这里读个技能,工作。
哥们绝对没受过正统英语教育,英语都是这里现学的。说得有板有眼,利利索索。
作为研究生毕业的我对其高山仰止,到现在,我只能说自己的英语能力和他齐平。
重点是,他的词汇量达到让人捉急的地步,有次琢磨怎么回复老外语音留言,想到一个词不会 – 尾巴。
还特地问我。学会了以后抓起电话把事情交代的清清楚楚,利利索索。我又仰止了一次。
我们词汇量再少,不会少于这个中国哥们。
所以,我们的词汇量不是问题,能够把手头的词汇全部运用起来,绝对足够应对基本的生活交际和工作。
口音就更不需要担心了。
咱中国人的发音绝对算是极其标准的口音之一。
去听听日本人,韩国人,甚至英语诗写的的比英国人还好的印度人。
那口音,如同咖喱,千回百转,百味杂陈,回味无穷。
如果有朋友是因为口音怕被嘲笑而怕开口的话,那大可不必。
咱的口音,绝对清晰,明白,而且属于比较好听的。
特别是中国女孩子说英语,崇尚自由和反叛的英语从一个乖巧伶俐,
极具东方风情的中国女生口中说出来,本来就是中西文化美的结合,动听,美妙。
说一下个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小技巧,说英语的时候要慢慢的说。
越慢,发音就会越标准,意思也会表达的清楚,而且,说话慢的时候,语言会自带权威性。
人贵则语迟,就是这道理。
这个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有点难度。
因为我们容易陷入越不会说,越着急,越说的快,越让人听不懂的怪圈。
其后的心理因素在后面文章会有讨论,在此先卖个关子。
大家可以尝试着提醒自己,说的慢点,说的慢点,慢慢做起。
作者: whwy160 时间: 2018-2-5 10:53:37
写的很好啊,支持楼主,鼓掌。希望后面还有解决的途径。
作者: 阳春面 时间: 2018-2-5 18:36:27
赞同楼主的建议,放慢语速,不要追求所谓的快速流利,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语音语调和用词上。平时开车听调频广播,可以有意识地模仿主持人的语音语调,就算你没有完全听懂他说的话是什么也没关系。语音语调是培养语感的基础,基础好了,很多词汇即使不懂,也能准确得拼写出来。
作者: Yinansong.nz 时间: 2018-2-5 22:32:49
是的,最近也在思考这个英语问题,语言的目的是沟通,在和人沟通时,总是怕自己听不懂别人说的,又怕自己说的别人听不懂,心理障碍导致不能正常沟通。在和他人沟通时少想些自己的语言问题,多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就好了。
作者: Yinansong.nz 时间: 2018-2-5 22:33:25
楼主要不要建个微信群一起讨论这个英语问题啊?
作者: 阳春面 时间: 2018-2-6 09:57:05
支持热心的楼主,我也愿意尽一份力帮助愿意学好英语的同胞。如果建群了,可以拉我下。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6 15:19:14
阳春面 发表于 2018-2-6 09:57
支持热心的楼主,我也愿意尽一份力帮助愿意学好英语的同胞。如果建群了,可以拉我下。 ...
好的,好的,谢谢,暂时还没有,不过我们可以先加上。我的微信是joeshang. 谢谢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6 15:24:32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4:25 编辑
插播一篇文章,昨晚12点开始,2点写完的。
是学习英语的某个阶段的一个人和故事。
George 之死
周五早上George和他的咖啡车没有来,周一早上我们听到消息,He killed himself。
全公司上下都异常震惊。每个人见面都先问,你听说George了吗?
George是一个典型的乐天派Kiwi小老头。
只要你见过他,就很难把他和不快乐,不开心联系起来,更不要说自杀。
George经营一份移动咖啡生意,每天早上9:30左右都会开车他红色的奔驰车来给我们做咖啡。
车子上有一个特别cute 的小喇叭,开到我们公司就会 嘟嘟嘟嘟嘟嘟嘟 的奏一段十几秒轻快动听的音乐,有点像铃儿响叮当。
我们都会同时喊一声:coffee!就像小狗听到清脆的铃铛就知道有好东西吃一样。
George 脑子很好用,他记得你喝什么咖啡,加多少糖。Flat white? One sugar?
大声和我们确认,然后手里已经开始了工作,特别麻利。
人多的时候,他就让我们先回办公室,做好了给我们送过来。
George 是异常的乐天派,我们过去买咖啡,离得很远他就会挥起双手朝我们大喊:hello,Morning,How are you?
我们几个年轻人没睡醒一样:good, yourself ?
他做咖啡的时候我们会站在旁边跟他随便聊几句。
那场景那真是相形见绌:我们蔫不拉几,看起来像老头,他活力四射,掷地有声,像年轻人。
他很nice。
有时候来不及出去买咖啡,他刚刚把车开走,我追出去,他就会停下来,做一杯咖啡。
一样的大声问侯,确认咖啡,没有一点不开心。
在我看来,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不开心这三个字。
记得刚来公司上班的时候,英语不好,每天遭受的心理挫折简直数不胜数。
遇上不友好的客户更是一天要沮丧进去;
和同事聊天,聊着聊着就插不上嘴了,那种不是被同事,被文化,被环境,而是被自己的语言能力把自己孤立出来的感觉真的是自信全无。
但是和他聊天不必担心听不懂,不必担心英语不好。
因为他很乐观,开心,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嫌弃或者鄙视,只会带给你开心和鼓舞。
那些日子里,George 带给我的远远不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份阳光,一份开心快乐的力量。
我时常在想,没有很多钱,工作没有很轻松,为什么他就那么开心?
不管怎么样,看到他,喝到他的咖啡,就能给我一小段时间的自信和勇气坚持下去。
最后一次和他聊天,他兴致勃勃的聊自己的圣诞安排,要去澳洲看自己的儿女和孙子们,说的兴致勃勃,眉飞色舞。
他还计划要装修自己的房子,送咖啡时候还和我们经理聊了一会儿我们的产品,用于装修。
之后不久,我们就听说,他自杀了。
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中曾经说到一个心理学案例:一个心理学教授的学生,我们叫他Tom吧。
阳光乐观,乐于助人,健康帅气,学校橄榄球队的四分卫,同学老师都喜欢他。
可是忽然有一天,Tom 自杀了。
教授对此一直自责,教心理学的教授竟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学生有自杀倾向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
后来,他就在每批新生面前,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黑板上,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随时拨打我的电话。
自此之后,他的学生再没有过自杀。
他运用的心理学原理大致是:给学生一个最后的心理支柱,无论如何,学生知道,有个电话可以随时拨打寻求帮助。
实际上,几乎没有人拨打过那个电话,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个支柱,存在在学生的心里面,支撑着最脆弱的一环,不致崩塌。
George 有说,儿女和孙子都在澳洲,他一个人在新西兰。
这可能是这个表面看起来纯乐天派小老头内心那最脆弱的一环的吧。只是我们看不到,不知道,也没有人给他一个电话号码。
我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只是突然有感而发,觉得要写一下George的故事。
曾经和George 拍过一张照片,搜遍了手机和电脑,也没找到。Google 了一下,真的有他的照片。
[attach]1828983[/attach]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8 09:53:20
回国两周,和家人过新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回来后及时更新帖子! 再次谢谢大家!
作者: Jadema 时间: 2018-2-12 23:02:51
我十二月份去找男朋友玩,男友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服务员和路人还有安检的大妈的英文我都听不懂,我都怀疑人生了。不知道多久能习惯kiwi的口音
作者: pqoopq 时间: 2018-2-13 23:27:04
Joeshang 发表于 2018-2-8 09:53
回国两周,和家人过新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回来后及时更新帖子! 再次谢谢大家! ...
谢谢楼主,好贴
作者: akibella 时间: 2018-2-14 12:10:41
我觉得吧。内向也好外向也好都不是哑巴英语的主要原因。说母语的人也有话超少的吧。
话说我也是内向型,我连中文我都不怎么说。外语对非母语的人来说应该就是要像画画,弹琴这种需要练习的技术。像我这种不想说话但是却需要练习说话的人就是去做喜欢的事,遇到的都是志趣相投的人,自然话就多了。还有就是多看点书啥的,反正就是自己要创造环境。
我也没那么喜欢英语,对于我来说上班生活跟同事打个哈哈没问题就行了哈哈。
但是我对日语的态度就不同了,恨不得天天跟我那日本朋友聊上三四个小时。这个才是原因,大家觉得呢
作者: ultraband 时间: 2018-2-14 19:52:44
感谢楼主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平时跟Kiwi或者其他母语是英语的朋友发message,他们经常蹦出很多“小词”,很多google translate也找不到准确的翻译,我都只能尴尬的问他这个词什么意思。
就像楼主提到的,放慢语速确实可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讲的更加顺畅,随之就感觉更加自信。
另外就是要主动融入这边的主流文化圈,不仅仅是交更多的Kiwi和其他国家的朋友,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要跟上。英语讲的好的人往往也是对西方文化吸收的比较好的那些人。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7 22:32:48
ultraband 发表于 2018-2-14 19:52
感谢楼主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平时跟Kiwi或者其他母语是英语的朋友发message,他们经 ...
对的,说的很对,最高级别应该是文化的交流。这个个人表示,还在努力哈哈。谢谢留言,新年快乐。如果有更多的想法,请随时留言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7 22:36:01
akibella 发表于 2018-2-14 12:10
我觉得吧。内向也好外向也好都不是哑巴英语的主要原因。说母语的人也有话超少的吧。
话说我也是内向型,我 ...
外向不是根本原因,这是肯定的。不管外向,内向,中文都说的很流利。由此可见,性格不是根本原因。不过该肯定的一点是,外向有利于提高学习的速度。你日语肯定很厉害了。能学好一个外语,第二门就不再难了。所以,对你来说,英语只是个选择。我喜欢日本,还没去过。写完了这个日志去看看哈哈。新年快乐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7 22:37:47
Jadema 发表于 2018-2-12 23:02
我十二月份去找男朋友玩,男友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服务员和路人还有安检的大妈的英文我都听不懂,我 ...
路漫漫其修远兮啊。但是,但是,听不懂kiwi英语绝不是你英语不好,是因为他们口音太重了。新西兰人也自知,他们的名言是:好歹比澳洲强些,哈哈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7 22:38:11
pqoopq 发表于 2018-2-13 23:27
谢谢楼主,好贴
谢谢留言,谢谢鼓励,新年快乐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7 22:39:36
whwy160 发表于 2018-2-5 10:53
写的很好啊,支持楼主,鼓掌。希望后面还有解决的途径。
谢谢,谢谢,一定,一定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7 22:41:13
Yinansong.nz 发表于 2018-2-5 22:33
楼主要不要建个微信群一起讨论这个英语问题啊?
好主意,您能加我下微信吗? 众人的思想肯定比我一个人强多了。我微信是 joeshang,谢谢。刚回来,新年快乐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7 22:43:14
Yinansong.nz 发表于 2018-2-5 22:32
是的,最近也在思考这个英语问题,语言的目的是沟通,在和人沟通时,总是怕自己听不懂别人说的,又怕自己说 ...
一语中的!担心太多了肯定发挥不好,这是心里因素。反而,越自信,说话越清晰,表达越流利,别人越听得懂。听不懂只能说他们英语不好。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2-27 22:43:37
阳春面 发表于 2018-2-5 18:36
赞同楼主的建议,放慢语速,不要追求所谓的快速流利,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语音语调和用词上。平时开车听调频 ...
对的! 加油,共勉!
作者: hongluyidianxue 时间: 2018-2-28 21:12:48
Joeshang 发表于 2018-2-27 22:43
一语中的!担心太多了肯定发挥不好,这是心里因素。反而,越自信,说话越清晰,表达越流利,别人越听得懂 ...
楼主,您给了好棒的分亨,谢谢
作者: Jetking_sky 时间: 2018-3-2 09:46:23
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胆怯不敢去和别人沟通,久而久之英语口语水平依旧不行。
作者: lychee 时间: 2018-3-2 10:22:17
从来不觉得我们应该为口音而感到抱歉。。美国人还有美国口音呢。。我们致力于发音准确就好了。。我就是典型的发音不准。。至于口音啥的我脸皮厚根本不在乎。。。
作者: aaron zhang 时间: 2018-3-2 18:52:06
期待楼主更新,我刚来新西兰,英语是最头痛的问题,大家多贡献点经验啊!
作者: logolc 时间: 2018-3-2 21:36:49
刚来的时候语言学校的老师,一位老太太对我说的话我觉得很对,没有人是没有口音的,谁都有口音,不要觉得自己口音的问题而不敢说出口,何况当你跟别人讲话的时候,别人可能比你更紧张,因为也怕自己不能听懂你,哈哈!
作者: logolc 时间: 2018-3-2 21:37:21
鼓励鼓励楼主,天维上难得的好帖,平时太多负能量了
作者: nic张天童 时间: 2018-3-3 17:50:47
ysm860929 发表于 2018-1-31 12:31
就算咱英语再好,同洋人聊天也不可能从外太空聊到内子宫。
哈哈哈,你比喻的太恰当了?笑死我了!
作者: fairyhx 时间: 2018-3-3 18:12:31
我过来时跟楼主差不多的雅思英语水平。现在英语环境工作,都觉得不继续学,英语在不断退步。工作久了,其实常用的就那些,并不能全面提高英语能力。而且生活中大家也没那么多机会总用英语聊天。我的方法是每天上班路上听本地英文广播,像Newstalk ZB, 就不错,总是在谈本地发生的事情。还有读本地新闻,像New Zealand Herald和Stuff,不会的单词存到单词本,有空的时候去单词本里看几遍。我还很喜欢一个BBC的 “6 minute english“,语速感觉很适合我,也会经常学到些新词。主要是坚持。其实语言就是这样,如果在国内,假如说我到北京生活,跟北京人聊天也会感觉没有跟家乡人那么顺畅。而且认识几位在北京生活多年的,现在还是家乡口音普通话。所以大家也不必有太多压力在这里,至少我们都会讲两种语言呢。
作者: tedliu 时间: 2018-3-3 20:26:20
好帖子, 英语确实是我最头痛的问题 最怕的就是打电话了
作者: 小美妞 时间: 2018-3-4 13:55:35
支持一下楼主的帖子!
作者: potatoqueen 时间: 2018-3-4 17:36:01
同胞的问题在于喜欢跟华人扎堆,久而久之英语就退化了,以前在华人公司工作的时候每天除了跟客户简单说说英语,90%的时间是在说中文,英语明显退化。现在在洋人公司英文提高很多,但同事间讲的很多笑话我都get不到,还是文化背景的问题,我准备下班多看看英文媒体的新闻报道,或者听听TED演讲,学一学英语母语的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21:52
potatoqueen 发表于 2018-3-4 17:36
同胞的问题在于喜欢跟华人扎堆,久而久之英语就退化了,以前在华人公司工作的时候每天除了跟客户简单说说英 ...
对的对的,还是在于使用。我这几天看 纸牌屋,觉得蛮有收获的,语言和厚黑学都有,哈哈。有空可以看看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22:19
小美妞 发表于 2018-3-4 13:55
支持一下楼主的帖子!
万分感谢!鼓励,太重要了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24:01
tedliu 发表于 2018-3-3 20:26
好帖子, 英语确实是我最头痛的问题 最怕的就是打电话了
我也是,现在有时候还是,慢慢来,一定会突破的。有个人加了我微信,在Call centre 上班的,她的英语肯定厉害了。你要有事兴趣,就加我下,我介绍你认识。我微信 joeshang。谢谢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25:09
fairyhx 发表于 2018-3-3 18:12
我过来时跟楼主差不多的雅思英语水平。现在英语环境工作,都觉得不继续学,英语在不断退步。工作久了,其实 ...
嗯嗯,对的,心态太重要了。我们会全世界最难的语言之一,中文!川普的孙子都在学,可见中文的未来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26:01
logolc 发表于 2018-3-2 21:37
鼓励鼓励楼主,天维上难得的好帖,平时太多负能量了
啊,是吗,天维不是很多好帖子吗? 反正,谢谢鼓励,哈哈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26:55
logolc 发表于 2018-3-2 21:36
刚来的时候语言学校的老师,一位老太太对我说的话我觉得很对,没有人是没有口音的,谁都有口音,不要觉得自 ...
bingo,真的是这样!我遇到会,后来发现,他英语也是一塌糊涂,和我一样恐惧说英语,哈哈,闹了不少笑话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27:18
aaron zhang 发表于 2018-3-2 18:52
期待楼主更新,我刚来新西兰,英语是最头痛的问题,大家多贡献点经验啊! ...
好嘞,谢谢鼓励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28:09
lychee 发表于 2018-3-2 10:22
从来不觉得我们应该为口音而感到抱歉。。美国人还有美国口音呢。。我们致力于发音准确就好了。。我就是典型 ...
态度给予100分,语言是用来沟通的,其他的都是不重要的。老毛教育我们,要抓主要矛盾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30:42
Jetking_sky 发表于 2018-3-2 09:46
主要原因是很多人胆怯不敢去和别人沟通,久而久之英语口语水平依旧不行。 ...
突破口在自己平时练习,积累自信,去沟通,就会增加自信,如此形成正循环,最后突破,指日可待。凭空去和老外交流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毕竟咱不是小孩子学英语,老外会一遍一遍的告诉咱,对不对?一块加油!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31:12
hongluyidianxue 发表于 2018-2-28 21:12
楼主,您给了好棒的分亨,谢谢
谢谢鼓励,鞠躬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4 22:33:05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4:37 编辑
第四篇 在国外呆了几年,还是哑巴英语的症结在哪里呢(3)
先祝福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天天开开心心,凡事顺顺利利。
回来后看到大家好多留言,谢谢大家。
留言的各位也谢谢自己,祝福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到这里,无非说明了有一颗上进的心。
比去做更重要的,是决定去做;比上进更重要的,是那颗永不满足,渴求上进的那颗心,宝贵无比。
上篇聊了我们和其它非英语国家的同学之间词汇(涉及读写听)和口音(说)对比。
从留言的朋友反馈看来,本人的一管之见,个人的亲身体会,和大家是类似的。
我们词汇量不比他们差,雅思成绩甚至比他们高,但就是,他们就是说的比我们好(至少看起来是)。
这有点像,我们手持倚天剑,屠龙刀,就是打过不过一把破菜刀。
为什么呢?继续聊聊教育,文化等因素。
第一,先说教育。
他们的教育实用,英语学的是听说为主,我们学读写为主,结果是他们表达能力好,我们考试能力强。
这有些道理的。
不能说人家教育有多好,只能说咱家教育实在太蹩脚了。
李笑来(中国比特币之父,曾在新东方教过几年英语)说,中国的英语教育,是全世界,乃至整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此大面积的教育失败现象。
中学到大学十年光阴,99%的人竟然一具完整的句子都说不出,细思极恐。
某些同学可以找到一丝安慰,啊哈,英语不好是因为咱天朝教育不行。
事实是事实,可是,来了新西兰五年了,十年了,接受了新西兰教育这么久,英语仍是一塌糊涂。
甚至比原来在国内的时候还差,那就解释不通了。
在国内的朋友想来,我们的英语应该母语一般。是不是这样的?
所以,这就不能把原因归结于天朝教育了,该从自身找原因了。
插播一个小段子。
两周前回家过年,一个姐姐看到我回来,赶紧把女儿拉过来:快,把你的英语书拿来。
找什么家教啊,最好的家教这不回国了吗,赶紧的跟他学学。
当时想,幸亏平时练过,否则这大过年的,得出多大洋相。就为了这,咱也得把英语学好。
打开我小外甥女初一的英语课外辅导书:新概念2.
倒吸了一口凉气:现在的小孩学的太地道,太全面了,文章是同龄的外国小朋友写的日记。
当时感慨,幸亏外国小朋友文学学的晚,用的单词比较简单,否则我就完蛋了。万幸万幸。
第二,再说文化
之前的留言中,高级站友林不吝 说的特别有道理,特此将其回复全文摘录在此:
汉藏语系的语法和逻辑跟印欧语系本身差别就很大,不必太过于纠结,例如日韩语族(阿尔泰语系)人群的英语也普遍不是太好.
欧洲国家人语言多数同源,譬如英语和德语非常像,法意西葡得人语言差别其实并不比粤语和四川话差别大。
欧洲国家的人学汉语或者日语也很费劲的,相比而言在国外生活的中国人的英好算不错了,当然要学好还得天赋+努力,语言就是工具,多用就熟练了,国人性格很多相对保守内敛,这点上也挺吃亏,哈哈
不吝肯定了我们国人的英语水平,还提到欧洲国家人语言同源,譬如英语和德语非常像,这点是他们的优势。
语系同源。就如同汉语的方言,会讲普通话,再学一门方言也就容易多了。
文化还有其他几个因素,这里以相貌作为例子来讨论(还有饮食,生活习惯等等,在此不详细探讨,以相貌一项代表)。
为啥说相貌呢?
想想小时候,我们看到外国人,就觉得他们说英语,是不是?
后来知道,哦,这些人说俄语,这些人说德语,那些人说鸟语,长相长得差不多。
长一张说英语人的脸,可以算做优势吧。
可能他们也会有一点心理优势,至少在面对英语母语者的时候,他们看起来是一个物种。
他们的大脑在使用英语的时候,少了一个视觉上的隔阂。
另外,文化,政治,社会制度等等的类似也会让他们聊天的时候理解彼此更加容易。
撇开如上,他们之中一部分人的词汇量,发音,远远不及我们。
我个人也有这种感觉:面对亚洲脸的时候,会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和优越感
(至少,我天朝跺跺脚,亚洲还是要震一震的),英语也发挥的比平时更加流利。
法国人,有必要好好聊聊。
法国人的自信全世界人都知道。
大家记不记得小学学过的一篇法国作家都德的文章《最后的一课》.
其中有这么一句话:(老师)阿麦尔先生从一件事谈到另一件事,然后开始给我们(学生)讲法语,他说,法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是最清晰的语言,最严谨的语言,我们应该掌握它,永远也不要忘记……
以前就觉得,奥,这是法国人自我谦虚,自我鼓励。
就像我们总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那感觉一样。
后来领悟到,他们真的发自内心的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真的,是真的。。。。
他们觉得,除了法语,其他语言都是第二级别语言。。。。包括英语。。。。
一个国内朋友在法国公司上班,说:早上见到法国管理人员,说bonjour ,他还点头示意一下;
要说你好,直接被无视。
他们盲目的自信我们放开不谈。
但可以想像下,他们英语不会说的时候如何反应:
昂首挺胸,神情自若,不慌不忙,心里想,用哪个词能让这堆说第二语言(英语)的笨蛋明白我在说什么。
就好像你从某大城市到某乡村,买个东西,问个路,听不懂方言,你会不慌不忙。。。。
大多境况下,你根本不会在乎他们是否听懂你的话,你是否听懂他们的话,更不会说去学他们的话。
是不是这样呢?
至于法国人的英语水平,哎,不提也罢。
文化方面小结下,某些国家确实占据一定的优势。
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前期上起步快(语系同源),心理负担小(社会,文化背景相似)。
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天朝没有教会听说,但是读写,词汇,考试,绝对是我们的优势。
学习英语对我们还是他们都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先发优势不足以代表长期结果。
天才仲永都可沦为凡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方法和努力。
今天先写到这里吧。
谢谢,再次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元宵快乐。
作者: maobao 时间: 2018-3-5 13:36:02
Joeshang 发表于 2018-3-4 22:33
第四篇 在国外呆了几年,还是哑巴英语的症结在哪里呢(3)
先祝福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身体健康,天天开 ...
楼主的超级好贴,更是让我这样的英文二把刀拨云见日,看到前方的曙光,感谢楼主真心分享。希望能看到楼主坚持下去。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5 21:38:52
maobao 发表于 2018-3-5 13:36
楼主的超级好贴,更是让我这样的英文二把刀拨云见日,看到前方的曙光,感谢楼主真心分享。希望能看到楼主 ...
不敢不敢,谢谢哥们支持!一块学习,进步
作者: 趴趴小熊 时间: 2018-3-6 15:54:16
从我自己的经验及对其他人的观察,我觉得还是学习工作环境。很多来了好几年的学生,还是习惯于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跟国人打交道。这是人之常情,但是这样就限制了自己练习接触英语环境的机会,英语可能只是有限于在课堂上或极少数在学校的机会。另外的,如果工作环境也没有接触或者大量使用英语的机会,也只能是哑巴英语。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6 22:08:40
趴趴小熊 发表于 2018-3-6 15:54
从我自己的经验及对其他人的观察,我觉得还是学习工作环境。很多来了好几年的学生,还是习惯于在生活中的方 ...
对的,语言是个工具,跟玩游戏什么一样的,用多了自然就熟练了。
作者: DJ鲨鱼 时间: 2018-3-6 23:47:05
期待楼主的下一篇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7 21:25:03
DJ鲨鱼 发表于 2018-3-6 23:47
期待楼主的下一篇
谢谢鼓励,多谢多谢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8 21:25:47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4:43 编辑
第五篇 在国外呆了几年,还是哑巴英语的症结在哪里呢(4)
接着法国人聊。
在新西兰认识一个说法语的哥们,朋友的室友,叫Simon。
人很nice,还有些腼腆,身上没有说法语的优越感。
他的口语啥样呢?这么说吧,如果你见过他说英语,会怀疑他是结巴。
我英语很差的时候,从他身上找到不少自信,表现为和他聊天的英语说的异常流利。
就这英语水平,学的是奥大高精尖的眼睛方面光学专业,各个paper都是A。
找了个新西兰女朋友。
他厉害的地方有两处。一,听力好,听得懂,然后用单词回答出来;
第二点:更重要,从容。话不成句,但从不着急,实在说不出来,就腼腆的笑一下,接着结巴,直到说明白。
即使这样,交流完全通畅,毫无问题。
说了这么多,咱词汇不比他们(英语为第二语言国家的同胞)少,口音不比他们差,来的时间不比他们短,为什么就是说不过他们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是你的词汇,不是你的口音,不是你的文化,也不是你的长相。。。。
前面我们有提到,如果你从大城市进了某个乡村:
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你会着急吗,胆怯吗?不会;
不会说他们的话,你会着急吗,胆怯吗?也不会;
不能用语言沟通的时候你着急吗,胆怯吗?也不会。
那么,为什么,到了新西兰这个村子里,
听不懂,你就着急,你就胆怯?
说不出,你就着急,你就胆怯?
不能用英语沟通,你就着急,你就胆怯?
在乡村里你会不疾不徐的用手语比划沟通,为什么到了新西兰这个大村就忘了至少还可以手语沟通,光顾着着急,胆怯了呢?
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
我们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
有些朋友觉得离谱,匪夷所思。
我就尽可能绞尽我唯一的一瓶墨汁,捍卫我离谱的观点吧。
今天帖到这里吧。
学习英语的 App 和 地方
缤纷英语App (谢谢Jess的分享)
- 能够切换中文,中英文,纯英文,和无字幕的看视频App,很强大。
看视频学英语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后面会详细阐述。
Meet up (一个App) 的英语交流活动和北岸Glenfield Library 的英语角- 90 Bentley Ave, Glenfield. 2-3pm Every Tuesday.
(分别为Add007和赵宝山推荐)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13 21:06:57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4:59 编辑
第六篇 在国外呆了几年,还是哑巴英语的症结在哪里呢(5)
上篇说到英语说不出,说不好的最深层次原因,根本的原因是自信的缺乏。
下面就穷尽我黔驴之技来为自己说几户。自己挖的坑,用勺子也得填平!!!
修改和增补( 3/5/2018)
这里是第二稿的修改部分了,现在时间是2018年5月3号。
这个部分要增加的是一个读者朋友Fiona的个人经历,关于如何建立自信。
个人认为,Fiona的经历比我更加新西兰,融入当地文化也更加深入,分析出发的角度更加实际。
所以,她的分析更加实际,途径也更加有效。
特此,把Fiona的分享放在我的文稿之前,分享给大家。
为保持原汁原味,以下红色字体为 Fiona 原文。
另外我对你提到有关自信的说法,有点不成熟的想法,纯属个人经验,冒险来切磋下。
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在国内正常的上学毕业,吸收新知识最快的时间大部分都用来学习文化课,体育音乐甚至身体力行的劳动却被看作是不务正业,甚至有一些观念,畸形到只着重数理化。这样教育的好处是,在一些没有受过这种教育的人面前,可以把他们看作很难懂很高深的数理化知识当做常识一样随意的讲出来,赢得赞叹无数。但是我们身在异乡为异客,就像漂到一个孤岛上,大家都会打渔,我说我打猎特别棒,怎么制作工具,怎么蹲守猎物,然后打到了只兔子,岛上靠打渔为生的人们很惊叹。但是岛上猎物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生存需求,我还是不得不去学打渔,岛上居民也只敬重打渔高手。好像我以前十几年学的狩猎技巧全无用武之地,不得不去学习新的技能。
感觉到了国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好像是废掉了一身武功,从头再来。虽然之前你写到的民族历史和自豪感提供了一定的自信基础,但是从大我很难直接转化为小我。我是属于这个伟大的民族,但是我自己既不是这个民族的顶尖人才,又尚未为这个民族的进步做出巨大贡献,如何能顶着千年传承的文化的光环呢?
说到小我,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做了什么被人肯定,肯定多了就变成自信。窃以为这里还有一个转化过程,就是被肯定多了后,感到自己的独一性,于是自信。当一个人认为自己不能被轻易取代后,自信心通常会极度增长。
我们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扼杀独一性。用同一杆标尺去量不同的人,使被教育者被迫放弃自己的特性而转为去向所谓标准靠拢。由于衡量标准的单一化,造成了学习成绩不好的认为自己可有可无,成绩好的又时刻担心一不小心就被取代。而扼杀自我独一性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肯定多了会转化为自信,否定多了自然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自卑心理。
于是我们背靠五千年文化传承,身处东方经济崛起新纪元,面对较为陌生的西方世界,要如何培养我们每个人的独一性,建立我们的自信呢?如果不能继续发扬STEM的优势,个人认为还是捡起上学时期丢失的特点,找回被砍掉的枝枝叶叶。那些本来是与生俱来的,寻回的过程也会比追寻一个新的特色要容易。简而言之,就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
在国内很多朋友都丧失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每天忙忙碌碌,有问题就请人来做,聚会不是吃饭唱歌,就是抱怨工作不顺心,世道不好生意难做。初到国外发现和外国人的聚会重点不是吃的多么豪华,而变成拿着酒杯到处聊天,变成各种有创意的装扮,变成展示自己的小舞台。往往一次聚会下来,成为全场焦点的并不是那些吹破天的成功人士,反而是今天装扮最有新意,吉他弹得最棒,甚至烤肉烤的最香的那个人。
但是我一开始什么都不会。不敢做那些出格的装扮,没有熟练掌握一门拿得出手的乐器,甚至烤肉熟没熟都不敢肯定。这样的状态下怎么可能自信呢。于是我开始学了一门方便携带,看起来也很酷的乐器,真真为的就是可以随时随地表现自己。然而当我第一次跟朋友们一起弹唱的时候,我意识到我再也不是那个在角落里可有可无的中国姑娘了,我已经融入这个集体并且成为不可取代的一个了!之后很多朋友来跟我讨论音乐,突然发现很多话可以聊。许多音乐词汇我也听不懂,却丝毫不害怕问出来。即使在没有可以展示的场合,我也丝毫不怯场。因为我感觉即使英文没有那么流利,但我还有其他特长。哪怕是微弱的一点点特长,也足以让我感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自此开启了各种不务正业。滑雪冲浪摄影露营,越玩越多。因此学到的一些比较偏的词汇,也让我在跟母语是英语的人交流过程中更为顺利和自信。现在我虽然打渔打的还不太熟练,但是我已经是我社交圈的打渔界里打猎最棒的,打猎界里打渔最多的了!独一无二!心理积极健康了之后,整个人学习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所以结合个人经历,我觉得除了工作以外,经过努力获得一些技能或者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增加自信,并且有更多的话题与人交流,无论以什么语言皆是。毕竟要么收获成功,要么收获经验,天底下哪儿有白费的努力?
—————————————
对于Fiona的分享,个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从大处说,能提到大我,小我,一个人理解事物思想的高度和视野的宽阔无须多言。
从小处说,分析中国教育和新西兰本土生活,鞭辟入里且有的放矢,也表现出其对两边文化深刻的切身体会和感悟,
—————————————————
以下是之前第一稿原文,尚未修改
先从反面例证一下
先从反面看一下,大多时候,我们英语说的不流利。
但,敢肯定,你肯定有过某时刻,运用的的特别流畅,恰到好处,自己学过的都能用得上。
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心情较好,或者对方让你感觉很舒服的情境下。
如果这么说,大家认可的话,下面就说说,如何建立自信,或者自信源自哪里呢?
自信源自于哪里
其他非英语国家的老外比咱国人相对更加自信些,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这个看法?
至少在英语的使用上,他们更加大胆,从容,会不会都敢大声说,大胆用。
也就出现了以上描述的现象:词汇不比我们多,口音不比我们好,就是用的比我们熟练。
自信和无畏让他们大声说话,不怕犯错,不怕口音。
他们的自信来自哪里呢?
一个可能是小时候的教育,接受鼓励比较多,打击少。
相对咱中国的孩子获得的肯定少,打击多,造成好多优秀的孩子不够自信。
另外,个人猜测更大的原因,而且特别适用我们的是:自我文化认同感带来的自信。
就以我个人的心路历程来阐述下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以及带给我的改变吧。
个人心路历程1/2 - 那段阴影的岁月
刚来新西兰的时候,或者之前,总觉得老外高我一头,加上英语说不流利(后来证明,这是恶性循环),害怕和老外说话,害怕必须要用英语。
列举几项生活中的事情吧:
1)去countdown 买东西,结账能走自助通道,绝对不走人工通道;
2)不得不说英语,提前半天设计对话场景:我该先说什么,问这个我该怎么答,问那个我该用哪个词;
3)不得不问的事情,比如移民局,或者银行,本能打电话问询的事情,宁可开车去跑一趟,或者发邮件,因为电话里听不懂,说不出;
4)看到陌生来电,能不接就不接,对方挂了,搜搜对方的号码是哪里打来的,猜测下对话,再回电过去(尽力回电,能用email绝对不打电话)。
5) 和一群朋友聊天,听不懂就陪笑,陪笑。。。。。。。
总结来说,英语,就是一块悬在那里的巨大心理阴影。
在这个阴影下,活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没有任何自信。
为了突破这个难受的状态,一直刻苦努力的学习英语。
每天都听,开车听新闻,下班精听视频,听到每个单词都听得出,听到第一句,能说出第二句;
每天都说,找到奥马巴的演讲稿,所有的单词查清楚,弄明白,然后全文背下来,再模仿着演讲。
把自己的演讲录下来,反复听,发现发音和语气的不同,修正,再录,再修正;
读全英文书籍,不会的单词,用英语释义注释,写得密密麻麻,一本书读完,我写的注释比书的字还多(夸张);
参加当地人的meet up,硬逼着自己和当地人聊天;
还去参加半年的 Toastmasters ,当众上台演讲,或者随机被分配一个话题发表观点,参与讨论。。。。
等等等等。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英语能力。
但是,我还是会胆怯,还是会怕说英语。
而且,有一点怎么努力都没有突破,就是说英语的生硬感。
就是死活达不到说中文般的不急不慢,从从容容。
我入职开始,经理就给我说:Joe, you behave like a robot。
后来,我的behaviour 随意些了,说话还是像机器人。
对话过程全无问题,就是说的时候,一板一眼,语法,发音,时态,句型都经过大脑精确编辑,处理。
分析确认无误,才通过扬声器说出来。
像极了一个机器人。
个人心路历程2/2 - 走出阴影,拨云见日
个人心态的转折发生在去年。
去了一趟西安,参观兵马俑和陕西历史博物馆。
中国五千年精粹完全把我震撼,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璀璨的瑰宝,是无法超越和复制的精彩(正儿八经发自内心的慨叹,不忽悠,不洗脑)。
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可见的,不可见的,都让我叹为观止。
世界观放佛电脑桌面一下,被刷一下子,刷新了一遍。
国宝太多太多,就挑选几个小物件和诗句来 show off 下我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
青铜剑
[attach]1852459[/attach]
这是一把兵马俑出土的青铜剑,2000多年了无蚀无锈,光洁如新。
剑表面有含铬氧化物保护层,表明曾采用铬盐氧化处理技术。
现代铬化处理技术是美国在1937年、德国在1954年分别获得发明专利权的,防锈只能保持60年左右。
但是,这一技术,2200年前的秦代人已经掌握,而且,能保持不绣千年之久。
兵马俑出土在1974年,在美德申请专利后没太久。。。。
不知道刚刚申请了专利的美、德两国专家看到这个新闻后心里有多少万匹马奔腾而过。。。。
还有这个小物件 - 汲水器
[attach]1852461[/attach]
半坡人最常用的汲水器。
小口、鼓腹、双耳、尖底。
将绳子系于双耳之上,当尖底接触水面时瓶身便会自然倒下,水注满后则又自动立起,汲水非常方便。
这种自动汲水的奇妙现象,恰是近代物理学中重心原理和定倾中心法则的最早运用。
据说,我们当代人都无法复制出如此简单但神奇的器物。
从这些最不起眼的小物件到可见的大物件,比如兵马俑,莫高窟,再到其背后不可见的诗词歌赋文化,恐怕穷尽我这一生也学不完,写不完。
在此,仅仅列举之首,供大家欣赏吧。
中国的古诗词绝妙之处在于,几十个字写出几十万字写不出的场景画面。
小到儿女情长的《题都城南庄》,(西安大雁塔有石碑)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大到气势磅礴的《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读到拍案叫绝叫绝之余,同时也只能望洋兴叹。
古人已经对把文字的运用到了极致,后人对其只能高山仰止和膜拜。
就连要饭的朱元璋,都能写出咱现代的各类砖家,叫兽写不出的打油诗 ,也贴在这里,给大家鉴赏下。
咏菊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看完老朱的诗句,总感觉霸气外漏,煞气飕飕,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平荡天下,舍我其谁的感觉。
赶紧喝杯热水,压压惊。
鉴于咱研究如何学好英语,而且有人专门做中国文化的普及工作,我就不多唠叨了。
当我意识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时候,有股自信感从内心深处生长开来,扎根在那里。
让我不再看低自己,看高别人。
自之后,英语运用达到了一个新水平,表现在是灵活运用,而不再机械地搬运记住的单词和例句。
听不懂也不着急,就再问一下呗,本来就是第二语言,听不懂,词不会,不丢人。
我们常说,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只有双方处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才能实现交流。
一高一低,一上一下,那不能成为交流。
所以,当我们再和老外聊天的时候,不要妄自菲薄。
当然,也不要看不起人家,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
你说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说我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因为不同,世界才是精彩。
我们,也没有必要要和他们一样,喝啤酒,晒沙滩,泡夜店。
我们就是我们,可以打乒乓,下象棋,喝温水,是世界独一无二文化的一部分。
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精彩。
讲了我们的文化,下篇来讲讲新西兰和新西兰人吧。
礼尚往来。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17 16:34:12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5:09 编辑
第七篇 在国外呆了几年,还是哑巴英语的症结在哪里呢(6)
说说新西兰和新西兰人
新西兰
从全球战略角度来讲,新西兰真是世界上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经济上,无论出口进口,可有可无,绝不会对世界经济产生任何波动;
政治上,自己家都搞不明白谁该当总理,国际上就少说几句,因为说了分量也不大;
军事上,没有军队,第三次世界大战若是爆发,参展与否的唯一区别就是同盟国的背书上多了 New Zealand 或者 没有 New Zealand。
这里不是贬低新西兰,大家都想留在这里,我也定居了。
如果想留在这里又说人家的不好,那就是无耻了。
其实,正因如此,新西兰才能成为世界上最后一片宁静祥和的净土,而这,是全世界全人类的终极向往。
Micheal Hill 的Boss 在奥大毕业典礼上说,没有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就真不知道生活在这里是多么幸运。
看看北非,中亚的战乱,想想我目前(是目前)一直称颂的天朝生活压力,听听美国有事没事的恐怖袭击和各类枪击案(并不是说美国不安全,只是此类事情在美国相对多发)。
新西兰,真是那个与世无争,悠哉乐哉的世外桃源。
再说新西兰人。
有个说法,Kiwi是 sheep,爱追风,跟大流。再次重申,这里没有任何贬低新西兰人的意思。
社会学有一个定律,越是相对隔离地方的人群,对外来文化越发接纳和包容,人也相对更加的Nice。
新西兰人就是这样的,算是全球对外来文化最友好的人群之一。
澳洲人有多歧视外来人,包括歧视新西兰人,应该所闻不少。
不过也自我反省一下,咱华人的形象,在某些前辈不懈努力下,确实被被糟蹋的所剩无几了。
新生代普遍来说,自律较好,却得承受和不断清除留在kiwi心理的阴影。
这个路,任重而道远。
新西兰人比较保守,不太敢接受前卫的事物和观念,就像kiwi bird 一样,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并不多。
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课本上提到过的只言半语,去过中国的,更是少之又少。
刚来的时候遇到一个Rotorua来的小伙子,19岁,在奥大读书。
问我们,你们中国现在吃得饱吗,有电吗,有自来水吗?
我们只能说,马马虎虎吧。。。。
一个切片,能看出Kiwi 对中国了解多少。
了解自己,了解他们,了解他们怎么理解我们,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彼此。
再插播个小故事。
我们公司做建材生意,产品来自欧洲和中国各一半,经常有意大利客户来拜访。
前几天又有意大利客户来访。
经理和客户聊天聊到库存,经理当着我的面开玩笑,说bloody Chinese New Year,一放假搞的我们库存很麻烦。
另一个经理也跟着打趣,是不是啊 Joe?
我就说:No, it has been 5000 years. Might be easier to change Christmas.
经理他们没有恶意,对我特别厚道,这里不多提。
我当时就在想,小新西兰拿中国新年开玩笑,还真不够格。
要意大利的客户调侃下中国新年造成贸易不便也就罢了。
好说歹说意大利属于正儿八经有历史底蕴的国度,比如文艺复兴,开中国玩笑还算有个话语权。
新西兰嘛,分量还差得远呢。当然,心理想想就好了,不能说出来,哈哈。
有个典故是从唐骏,就是那个打工皇帝,那里听说来的。
说 Bill Gates 要来中国,江泽民主席要接见他,Bill 就安排唐骏负责他中国的事宜。
唐骏拿过Bill的日程一看,哎呦,日程表上安排和江主席见面的时间恰好是中国新年。
他就给Bill 说:Bill啊,你的日程得改改啊,那天你见不了他啊。Bill一听急了,啥,我的日程是提前一到两年安排好的,哪能说改就改。唐骏就说,是啊,可是那天是中国五千年前就定下来的啊,更不能说改就改啊。
Bill 一听,一愣,说,行吧。
另外,说说中文,现在会说中文通行全球恐怕大家没有意见。
在新西兰,会说中文足以把各类事情做成,咱中国人才在各行各业都有(这应是为什么很多人不学习英语的原因之一)。
中文在全世界的分量日渐增加。一般人意识不到这点。
但是看看世界顶级人群,他们的孩子有些可是在学中文。比如川普的孙子。
所以,会讲中文,是我们的最大的优势之一,这个优势随着时代发展会不断凸显。
好了,说的这么多,为什么要扯这么多有的没的。
最终就是想在于树立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心。
自信是舞台,听说读写是道具。
舞台宽阔,稳固,平坦了,道具的使用才能毫无约束,表演才能够行动自如。
这些道具,越自信,越熟练,越熟练,越自信。
你可能在我的蛊惑和怂恿下,已经自信满满,准备出门和老外去来一门辩论赛了。
可是,来盆冷水,英语,并不是说,你自信了,就能够说好的。那是盲目自信。
就如同,你有了那本失传已久的《葵花宝典》,又加上你骨骼奇特,相貌非凡,也不是说,你就天下无敌了。
功,还是要练的。后面说说学习英语这门语言的一些方法。
最后,附上梁启超大人的《少年中国说》最后几句。以舞士气。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作者: nzhrrison 时间: 2018-3-21 11:38:13
狂赞楼主,请继续!!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21 21:26:47
nzhrrison 发表于 2018-3-21 11:38
狂赞楼主,请继续!!
谢谢哥们鼓励,已经是好友了,哈哈
作者: shao邵 时间: 2018-3-24 19:55:49
楼主 我看明白你的重点了,
讲的非常好, 我们亚洲的文化确实造成了我们不敢说 不敢尝试的缺点
能克服这点 一切都会容易非常多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25 20:07:59
shao邵 发表于 2018-3-24 19:55
楼主 我看明白你的重点了,
讲的非常好, 我们亚洲的文化确实造成了我们不敢说 不敢尝试的缺点
多谢多谢,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重点都被分散了哈哈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27 20:14:11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5:23 编辑
第七篇 方法论 之一 - 听
不知不觉自言自语了一万多字了,终于到了正文。
说说如何真格的学习英语。
不知道我研究生导师看到我毕业了反而笔耕不辍,作何感想。
当年写毕业论文可是差点把她逼疯了。
前面说自信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只有自信还是不够的,功夫,还是要下的。
学习之前我们先厘清学习英语要达到的目标,目标明确,才知道努力的方向。
1. 什么才算英语学好了
英语学到何等程度算是好,这因人而异。
本人粗鲁的以年龄段划分设定目标为例。
仅仅为例,个人根据个人情况设定合理的目标水平。
80后,90后,听说流利,工作生活学习完全无障碍,即使不在洋人公司工作,电话说得清楚,问得明白。
70后的前辈,日常生活中能够简单沟通,面对面简单的英语说得清楚。
60甚至50的长辈,会说基本的单词就是非常好。
以上目标仅为参考,请根据个人处境设立合理目标。
2.听说读写,从哪里学起
语言分为四项-听说读写,把听放在第一位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一,人类学习语言,是从听开始的。小孩子从出生就一直在听,一岁半能说就是学说话学得快的;
第二,听熟练了,就自然会说;
第三,多听少说,东到老子,孔子,西到莎士比亚,富兰克林,都强调了无数遍了;
第四,哑巴,生活中照样能沟通,因为听得懂。
所以,学习英语,如果上帝只让学一项的话,那么,肯定是听。
3. 如何听
练习听力的方法,各大英语网站,训练营,速成班,砖家叫兽等等等吧,种类繁多。
所有的听力练习,无外乎两种,精听和泛听。
精听就是一段语言反复听,就好比深挖一块田地,泛听就是随机的听,就好比扩展这块田地。
哪个更重要? 大家思考一下再往下看。
答案是精听。
为什么是精听?
1)在新西兰,不缺泛听
因为我们在新西兰,最不缺少的就是泛听了,这个不多赘述。
反观,精听,没有多少机会。有几个人把一篇英文听几十遍上百遍?恐怕是极少的。
2)精听是提高英语关键所在
精听能够全面的提升英语:
扩大词汇量:听,也是扩展词汇量的过程,一个词从听不懂,到听到就懂,就扩展了词汇量;
纠正发音:会的单词听不懂,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发音和听力材料的发音不一样。看看自己的发音,和听力材料的发音对比,发音也就自然纠正了;
训练口语:再者,听熟了就自然会说。特别是听对话类的材料,时间久了,听到上句,自然能够反映出下句。
举个栗子,别人问 how are you?你会不假思索的说:good. And you?
不要小看这么简单的一句,回答不经过大脑,是因为经过无数次重复,大脑已经内化发的结果。
同理,听得多了,用得多了,那些也就内化入大脑了,说英语也就和说中文一样了,不用思考就能对答如流。
4. 如何精听
4.1一万小时定律
每个人都听说过这个理论,出自大名鼎鼎的大忽悠,Malcolm Gladwell 。
如果只是听说过,不了解这个理论详细的情况,那么,十有八九,得被他忽悠了。
我当时也是对此理论崇拜的五体投地,天天想着,一万个小时,上班大约三五年,成不了世界顶级高手,但是能成为工作领域的专家还是有希望的。
可他提出该理论用的部分论据不靠谱,好多个成功人士的一万小时是生搬硬造出来的。
这个不多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他的《异类》这本书。
另外,根据常识也能推导出这个理论的不靠谱之处:看看自己,看看周围,一项爱好玩了好多年,能达到真正高手水平的并没有几个人。
这里就要说一下一万小时背后的真谛了,叫做 刻意练习。这个理论,大多人也都听说过了。
刻意练习一万个小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你的专业技能。
不能保证成为世界顶级高手,但是成为一方高手是没有问题。
学习一门外语也是如此
4.2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 (Deilberate practice ) ,是指针对某领域的表现,有计划、有针对性,不断重复,不断反馈,不断提升的练习。
刻意练习的核心在于刻意,有目的,有针对性,而且要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方法,再去尝试,再找到问题,再找方法,再去尝试。
刻意练习适用于任何技能的掌握和提升。
刻意练习有一个核心中的核心:就是独自练习。
这是经过对世界顶级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就的人士调查得出的结果。
单独练习才能做到极为精力集中,极为凸显自己的问题,极具针对性的做出相应练习。
独自练习的时间越长,个人成长就越好快。
所以,如果没有自己在家苦练,英语角,language exchange ,和老外聊天等等,做的再多,也不会对英语有任何提升作用,就如同我们玩了多少年的那一项爱好。
也由此推理出了学英语的捷径-大量的独自的重复练习。
当然,练习好了就要去使用,去英语角使用,去和老外聊天,强化练习结果。
《刻意练习》的作者也在书中提到一个女孩学英语的方法:在商场里,遇到每一个人,都会去打招呼,然后问同样一句话。
结果是,一天下来,这一句英语她这辈子都能熟练的使用了。
4.3 精听如何刻意练习
选取一段英文,重复的听,不停的听,听到每一个单词都听得清楚,明白,听到上句,能够迅速的反应出下句。
4.4 精听听什么?
听力的材料有好多,个大网上有好多推荐。
每个人根据个人喜好去选取自己喜欢的听力材料。
比如我选《老友记》,但是群里有个自信的小姑娘,叫倩倩,喜欢看动画片,她就选取动画片。
这样做,能够让本来已经极度乏味的练习增加很多趣味。
选取的时候可以参考几个标准:
1) 尽量选取生活化的材料,学英语,不就为了生活中用嘛;
2)最好是系统一份材料,比如连续剧,或者新概念,而不是每篇毫无联系,一份材料也没多少篇那种。
3)尽量不选取太难的,这样对个人的自信心打击会非常之大, 难以坚持下去。
比如卷福的《神探夏洛克》就属于很难的范畴,一大堆这辈子见不了几次的单词加上卷福几倍于Kiwi(kiwi说的已经够快了)的语速,听了一遍就疯了。
以我个人为例,我听的是老友记。仅仅为例子,个人按照自己的情况来。
我当时是每周听一集。
周一,先把老友记的听力打印出来。然后就是看视频,中英字幕,看1-2遍。只需要看,并留意一些不认识的单词就好。
周二,开车的时候听,反复的听,留意听不懂的地方,回到家后再看视频。这次要看到听到不会的单词就要停住,在打印的听力材料上标记出来,查明白单词的意思。直至最后。
周三-周六,开车的时候反复听,并且每天到家再看一遍视频,重点放在单词会但是听不懂的地方,开车听的时候特别留意。
周日:检查的听,确保所有的单词都会了,听得懂了,开始进入下一集。
一般来说,听两个月,会有语感,就是别人问你,你会有脱口而出回答的感觉。
到半年,只要能够听懂对方的问题,回答起来一般能够很清楚流利,而且肯定很有新西兰人问你:你是从美国来的嘛?
这一点,我敢保证。这就是听力影响发音的表现。
听一年,你的英语肯定突破了,基础已经打牢了,然后再提升,就是突飞猛进了。
因为工具你已经使用的无比熟练,其余的学习,无非是换个玩法,绝对游刃有余。
关于《刻意练习》
这本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推荐英文原版。不是特别难,很适合英语阅读。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 英文:《Peak: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
作者: Yinansong.nz 时间: 2018-3-27 22:34:29
终于讲到方法了。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3-31 23:01:24
Yinansong.nz 发表于 2018-3-27 22:34
终于讲到方法了。
哈哈哈,不好意思,我都脸红了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4-2 23:53:14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5:29 编辑
第七篇 方法论 之二 - 说
听说读写,说完了听,说说说。
说的基础 是听
会听才会说,会听才会说,听多了自然会说,听多了自然会说。
想说好,多听,多听,再多听。
上篇有提到,这里不多赘述了。
在哪里练习说
在哪里练习说,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去处,或者已经经常去了。
比如说,英语角,Meetup 上的 English speaking meet up ,Toastmaster 等等。
一一说下。
英语角有很多,教会有,社区有,不多说了。
Meetup 是一个社交聚会类网站,有点像豆瓣,很多兴趣小组,定期举办活动,上面有好多英语练习的活动。
去了可以认识一些人,也能聊聊英语。
去的大多都是第二语言的同胞,所以交流起来相对轻松。
还有些徒步的活动,也不错,长线的徒步,不得不和人聊天,聊一天下来会很有感觉。
网站如下,供大家参考
https://www.meetup.com/
Toastmaster
Toastmaset 属于难度很大的去处。
它是培养英语母语者领导力和演讲能力的组织,每两周定期组织一次演讲活动,每个人都要发言。
按照顺序,或是上台正式演讲,或是台下对演讲者做出中肯的评论,或是随即回答一个问题。
只要参加,必须要说话,而且力求每次说话,都要逻辑严谨,用词恰当,还要再规定的时间内说完。
极为锻炼大脑和演讲能力。
轮到上台演讲,要从manual 中选择题目,自己写稿子,网上没有现成,拿来背就能演讲的稿子。
因为演讲可选择的题目都是和个人经历高度相关的,所以,只能自己写。
这种情况下,第一语言尚且锤炼半天,对咱第二语言的来说,不付出五到十倍辛苦是完不成作业的。
这个组织是收费的,每个季度约120纽币。当然,钱是小事,挑战,才是真格的。
每个区都有自己的Toastmaster,可以就近参加,第一次免费的。
网站如下,供大家参考。
http://www.toastmasters.org.nz/
无论是去哪里,去之前,请务必记住一点:去这些地方,是去练习口语的,而不是去学习口语的。
也就是说,学习是在家中完成的,然后去练习我们在平时,家里学的英语。
每次空手去了,想着去去那些地方和人聊聊天,就能学好英语,这是不现实的。
为什么,上篇有分析,这里不多赘述。
(Toastermaster 除外,去哪里,必须做好功课,否则一般人是不敢去那里的。)
说英语的时候,不需要注意的事项
有些同胞开口说英语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现象?
脑子是这么转的:
一,听到的英文翻译成中文,再把中文答案翻译成英文;
二,用什么时态呢,什么句型呢;
三,我的发音准确吗,我的语法对吗,我的用词合适吗;
四。。。。。。五。。。。。。
然后开始开口说。。。。
然后会卡壳。。。。
其实会说,但就是会卡住。
我有一段时间是这样的,和其他同胞聊的过程中也听说类似现象,看来,不是我一个人。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把大脑注意力放在了语法,词汇,时态等等方面,而不是放在说上面。
这有点像一个悖论,越想把英语说好,越说不好,越不在意了,反而会说的相对流利。
仔细看下,这一节的标题是,说英语的时候,不需要注意的事项。
语言,本质上是一个工具, 不是一件艺术品。
在初始阶段,将沟通明白为第一要务,所以,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把对话沟通清楚上。
其他的,语法,句型,时态都可以往后放。
老外是母语,咱说的再有语法错误,他们绝对也能理解,就像我们能够理解说中文的老外一样。
在能够沟通的基础上,逐步去追求语法,时态,句型,用词等等。
这些是一个随着听说读写全面提升的过程,急不来。
就写到这里吧。
今天去了一个meetup,见到好多日本人,韩国人,忽然发现,他们部分人英语说得也不错。
所以,他们能说好,我们中国人,肯定能说得更好。
不是民族主义情节,而是,确实是我们学英语比他们有一些发音上的优势。
作者: nzhrrison 时间: 2018-4-9 16:10:53
好棒!接地气。。。
作者: BellaHayes 时间: 2018-4-9 16:52:43
谢谢楼主,但是只想知道答案,怎样学好英语?用什么简单方式去学习,只要能购物生活就可以,希望有好的建议帮到我们这些哑巴英语,祝你假期愉快。回来继续分享。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4-11 15:29:55
BellaHayes 发表于 2018-4-9 15:52
谢谢楼主,但是只想知道答案,怎样学好英语?用什么简单方式去学习,只要能购物生活就可以,希望有好的建议 ...
总结为一句话的话,就是:精听,比如老友记,听懂每一个词,半年后基本生活绝对一点问题都没有。
作者: BellaHayes 时间: 2018-4-11 21:13:38
Joeshang 发表于 2018-4-11 14:29
总结为一句话的话,就是:精听,比如老友记,听懂每一个词,半年后基本生活绝对一点问题都没有。 ...
谢谢。明白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4-12 23:45:34
本帖最后由 Joeshang 于 2020-4-19 15:37 编辑
第八篇 方法论 之三 - 读和写
读和写属于对一门语言较高级别的运用。
可以这么理解,能听能说,文盲的高度,能读,读书人的高度,至少上过初中;能写,至少高中了吧。
事实上,和西方相比,咱国人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比西方的同龄人真的是差了好多。
我们善于考试,善于数学,但就沟通和写作能力来说,远远没有达到及格的水平。
吴军的《硅谷来信》的一封信的一段,如下:
如果把中国学生放到世界范围内,总体来讲STEM的水平比较高。
STEM是美国教育中的术语,S是Science(科学),T是Technology(技术),E是Engineering(工程),M是Mathematics(数学),大家应该发扬。
不过,具有STEM的素养不意味着大家要学科学,搞工程,而是能够理性客观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
但是,中国的教育也有很大的不足,最明显的是学生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极差。如果美国学生写作的平均水平是80分,那中国学生写作的平均水平只有30分,严重不及格。
而在未来的生活中,STEM的技能未必能直接用得上,但是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却要天天用。
因此,如果我们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今后的生活,那么这个短板就应该补上。
而且,正是由于国内的教育在这方面特别弱,哪个学生如果有心在这方面多花点时间,多努力一点,效果反而会特别明显。
这个理论也解释了第一篇提到的我那个不学无术的朋友反而英语说得好,因为没有受太多STEM的迫害。
Anyway ,说回正题。
读
推荐几本英文书籍吧,自己读过的,认为不难的。
豆瓣上也有推荐,自己没有阅读,所以,不敢做评论。
Ray Dalio - PRINCIPLES
Ray Dalio,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影响世界的100人之一。这本书语言很口语化,读起来会相当轻松,其中的原则却是点石成金般的,五星级推荐。这本书现在是第一版,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Jim Collins -GOOD TO GREAT (优秀到卓越)
用词简单,道理深刻,如果你在做企业或者想创业,这本书建议不要绕过去。
Napoleon Bill - THINK AND GROW RICH
投资鼻祖级圣经,不算厚的书,没有太多的专业术语,属于思维引导来打开财富途径的描述,不难。
想赚钱的,从这里可以读起。
Jack welch 自传 (杰克韦尔奇) 也不错,很口语,可以看看。
说实话,自己读的英文原版也不多,目前还在努力中,就推荐这几本吧。
基本来说,就是半专业类书籍,相对容易,专业类和小说类较难。
专业类难大家很容易理解。小说类难,大家可以想象下让老外读金庸的小说,就应该有些体会了。
更多书籍,大家上网搜搜专业人士的推荐,相信会更好。
写
说实话,自己几乎没写过几篇英文文章。
写,是对文字运用的最高境界。
人人都会说,有人特别会说,但是只有那么一小撮人,把言语落实到纸面上。
只有那么更少的一小撮人,能把落实到纸面的言语广为流传。
只有极少的一小撮人,能把广为流传成为永久广为流传,我们称之为经典。
读书读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始写了。
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输入了再输出,知识才算内化为自己的。
其实也只有通过写,才能把学到的,见到的东西变为自己的,或者多方面的知识相互联系,产生新的知识或者观点。
最后,引用狄更斯的《双城记》来表现下英语词汇之美吧。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正在直登天堂,我们正在直落地狱。
这些,从物质生活的角度讲,都是无用之词。
但是但是,无用是为大用。
看到过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女神,真的是女神哦,到什么地步呢?
胜过明星的脸,超过林徽因的才。
这个女神万人追捧,有钱有势恐怕是门槛的级别。
女神却选择了一个读过《红楼》《神曲》《荷马史诗》等人的男子。
因为她和这个男人有的聊。
可见无用之词的大用。
----------------------------
全文结束。
谢谢大家支持。
写到最后一部分明显感觉强弩之末,黔驴技穷,也说明自己要努力的太多。
和大家一起,共勉。
无论在哪个阶段,只要努力的进步着,就是成长。
作者: jyxc 时间: 2018-4-14 17:06:43
谢谢楼主,干货不少,学习中。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4-15 22:51:40
jyxc 发表于 2018-4-14 16:06
谢谢楼主,干货不少,学习中。
谢谢您支持,返工压缩中,把啰嗦的删去 哈
作者: nzhrrison 时间: 2018-4-17 15:42:03
楼主写得很好,多多分享哈
作者: nzhrrison 时间: 2018-4-17 15:56:25
nzhrrison 发表于 2018-4-17 14:42
楼主写得很好,多多分享哈
我来好好看 吴军的 硅谷来信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4-17 22:37:09
nzhrrison 发表于 2018-4-17 14:56
我来好好看 吴军的 硅谷来信
哈,对的,人家站的高度比我高太多了,还是看人家能学到东西
作者: xiaoyu666 时间: 2018-4-18 18:18:25
好棒的良心贴 我也刚来不久 心里还是很恐慌
总怕自己说的不好 还有一个问题 洋人说话超快
我根本听不懂他们说的
作者: xiaoyu666 时间: 2018-4-18 18:20:01
楼楼 我加你微信了哦
作者: 偶尔豪情 时间: 2018-4-19 21:49:05
ychen276 发表于 2018-1-31 19:23
请把“们”字去掉。别总是想着代表别人。谢谢!
good
顶你这句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4-20 20:25:10
偶尔豪情 发表于 2018-4-19 20:49
good
顶你这句
嗯嗯,尽量不把优秀的人才带进来。确实有些人,天赋异禀,这个必须承认。之前已经有过备注,现在在修改文章,会再次加入注释。谢谢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4-20 20:41:52
回头看看,自己的写东西真是乱七八糟,不能说狗屁不通,但是确实毫无章法。之前看《Deliberate Practice》 讲到美国国父 富兰克林 如何自己学习写作,既要写的漂亮,表达清晰,还要讲求段落逻辑严谨,写作,真的是艺术活。自己正在一篇一篇,一句一句的重新修改。大家看到哪里迷惑的,请告知,说明写的不清楚,一定改正
作者: Aesop 时间: 2018-4-20 21:53:17
个人感觉英文的表达逻辑方式是跟中文不一样的 现在基本都是看英文的节目 英文的电视剧 YouTube看东西都是英文的 留意他们的讲话方式 试着写点英文评论在YouTube 看看一些英文的杂志 学些英文常用的俚语 都很有帮助的
作者: 偶尔豪情 时间: 2018-4-21 00:05:08
Joeshang 发表于 2018-4-20 19:25
嗯嗯,尽量不把优秀的人才带进来。确实有些人,天赋异禀,这个必须承认。之前已经有过备注,现在在修改文 ...
其实不是这样,即便不优秀,可能也不希望被代表。
我不牛逼,并非天赋异禀,我依然觉得那位朋友的表达很有道理,赞同。
作者: lianlian88 时间: 2018-4-21 11:10:01
Our brains are wired quite differently for native languages and non-native languages. Think about the process we acquire both languages, the former is at subliminal level, the babies are soaked in the whole environment, and their brains are structured differently from adults, so the native language actually imprinted on human being, just like baby birds imprint their mothers when they first saw their mothers.
Whereas the non-native languages are usually acquired through a very conscious and deliberate level, and more importantly acquired when our brain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children's brains. That is why it is not almost impossible to acquire a second language which is very different from your native one.
I think what we can do is to partly imitate what we went through when we were babies: "soak" ourselves into the environment, but since our brains are very different than babies', we will have to deliberately "soak", consciously "touch" it.
Do you have the experience like this: when the TV show in your mother tongue is played, you can listen to it while doing other things, the native language undestanding can happen at the edge of your conscious, but that could hardly happen when you listen to foreign language show. That is why I mean by "deliberately"
作者: Joeshang 时间: 2018-4-21 15:34:40
lianlian88 发表于 2018-4-21 10:10
Our brains are wired quite differently for native languages and non-native languages. Think about th ...
could not agree more !!!! thanks for sharing !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