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中国学生成绩好最大原因是教育?!---别逗了,是我们用汉语! [打印本页]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5 18:39:30 标题: 中国学生成绩好最大原因是教育?!---别逗了,是我们用汉语!
本帖最后由 千贺刀 于 2016-9-1 20:14 编辑
[不小心我又有文章进了首页了,这次因为牵涉到学术还有莫名其妙的民族荣誉感。所以争论很激烈。当然,激烈的争论必然伴随着跑题和偏差。后面回帖很多,所以特地再整理了下]
中国学生成绩好最大的功劳是—————汉字优势!不然呢?
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我给我女儿拍照,为了排版我自己写了一些毛笔字,然后引起一些同龄人惊呼,貌似感觉现在会写毛笔字的人很少了。
其实我知道我的毛笔字就是还行的级别,但是总是怕将来的小朋友不知道我们抛弃的是最先进的语言体系
![](http://cn.lonelywillow.photo/wp-content/uploads/20160813chinesedoll0181.jpg)
各位讨论语言优劣的时候请不要举谁的影响大,哪种语言的著作多的例子,
我们就纯客观科学的比较中文和其他语言优势,
否则就好比谁有钱谁的话是真理一样------没意思!
去年的时候英国曾经请了中国的几位优秀的教师讲学实验,最后不出所料的引起了各种争议。基本是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类的口水仗。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Q1NDQzN3wxOGM5MDAxYnwxNDcyMTAzNTExfDkxMTMwfDMyNzc3NDk%3D&noupdate=yes)
倒是最后一个观点终结了这些争吵,就是英国是通过对底层的松散教育和贵族的严格课后教育训练完成了社会分层。
而中国为首的中日韩同一文化下的国家外加犹太人,注重教育跟家庭经济条件无关。
今年突然剧情居然又延续了,英国人又请中国的教育专家去交流了,这次是明确表示,我们的数学太烂了,需要中国式的教育。
前天 17:01 上传
下载附件 (49.77 KB)
前天 17:01 上传
下载附件 (30.07 KB)
最喜欢举的例子,英国人美国人连两位数加减和乘法口诀都不会,在中国学生看来,这个跟弱智差不多级别了。
因为我们从来不会觉得这些数学基本功是什么难度的事。
在歪果仁眼里,中国学生的数学基本是神级别的。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Q1NDQzNXxiNDFhZjBjNXwxNDcyMTAzNTExfDkxMTMwfDMyNzc3NDk%3D&noupdate=yes)
也许是因为中国人聪明,这个不假,
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老祖宗聪明,给我们发明了这个伟大的语言!
为什么说乘法口诀是口诀,口诀就是朗朗上口容易背的。
那么号称复杂的乘法口诀,在我们最容易记忆的儿童时代用口诀的方式背下来,没有比这更重要,也没有比这个更简单的了。
想象下发音:
Qi-ba-wu-shi-liu
跟
赛文太木四诶特亿日妨副提希克斯
尼玛的,光是发音的音节就差了几万公里,
还有
韵律感
节奏感
英文,包括拼写的欧洲文字和其他我语言不可能有乘法口诀,只能死记硬背,死记硬背那些冗长的没有规律发音的句子。英文没法把所有需要背的变成jingle.
世界上只有一个语言可以有律诗,绝句,对联这种限定书写长度和发音音节的,只有
汉语。
而且更要命的是可以玩韵律,这样还会有儿歌,口诀衍生之类出来。
世界上只有一个语言可以在接纳外来语的时候保持了发音并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也之后中文,最常见的就是翻译名字和品牌,玛丽莲梦露,露华浓,可口可乐,圣罗兰等;
其他语言只能表达个发音,然后就没了;
世界是上没有哪个语言比中文更加容易记忆并书写,中文很纯粹,也跟拼音文字不兼容,因此不会夹杂很多超长的拉丁文,德文法文等;
中文的“拼写”就是形声字最多,有部首可以猜属性,有声部可以发音;就好比你问小学生霸王龙怎么写,他们都会写,
你问英国成年人怎么拼写Tyrannosaurus Rex,他们绝对懵逼。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Q1NDQzOHw3NDQyOGU4NnwxNDcyMTA1NTQ4fDkxMTMwfDMyNzc3NDk%3D&noupdate=yes)
类似例子,你看到羚羊,山羊,塔尔羊,绵羊,羊羔,你都会知道是羊的一种,因为有羊字,或者羊字旁;
英文,我保证,这些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单词,goat, sheep, mutton, lamb, antelope------------- 这不是特例,而是广泛存在的欧洲语言现象----------要求你不断的话费多余精力是背去记这些毫无关联的词!比如zebra跟horse,除了有个e字母,哪里像?
英文以及欧洲语言的数量巨大的规律和不规律使用:
也不要跟我说英文也有规律啊,比如tion, ist, er, ment, cst,之类结尾----------我告诉你,这些所谓规律的结尾超过几十个,那么就不是规律了,而且有没有可以遵循的使用规律,比如英文的强奸犯和科学家的结尾是一样,规律伴随不规律。
中文的xx家,如科学家,艺术家,画家,哪怕是吹牛家,肯定是褒义的规律,同样,强奸犯,通缉犯,犯人的犯,中文造词规律就是那么简单。
中国人包括3年纪以上小学生可以听到se,可以写下元素周期表的铯,你成年人问洋人手写出Caesium的拼写,他们分分钟死给你看。
重点,他们认为这些做不到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中国人认为做到这些是理所当然。
由此可以延伸到的其他高端科研,如医学,物理等,充斥了大量生僻一辈子接触不到的词汇,并不是像汉语是用最基本的字根来组合成最复杂多义的词汇。
唯一跟中国汉字兼容的也只有汉字,比如日本汉字。
日语汉字到了中文汉字,拿来就用,虽然发音不一样,但是意思则通用,不需要再翻译,任何一个人都懂得“宅男,图书馆”的意思;
如果你不用汉字二用奥塔古,鬼知道跟“宅男”有什么联系?!
---------------这就是为什么洋人的医学要学那么久,中国人学的快,中国人背医学名词绝对是欧美人所花的时间一半都不到------------------不信你问李冰冰澳洲医生医术如何。
形声字抑制了语言的畸变和流失。
语言最容易变化的是发声,美国,澳洲新西兰都是英语,国家历史不过两三百年,但是居然也出现了口音;再过个几百年,双方因为有其他种族融合,说不定就会分流出新的语言来。
还有一个更现实更极端的例子,比如大陆,香港和马来西亚的三位黄先生,他们都是堂兄弟,但是在不同国家长大;
其中一位移民到国外了,就邀请他的堂兄过来玩,提供各种担保,
那么问题来了,移民官会说:“尼玛,你们姓Huang, Wong, Ooi虾米的,跟我说是同一家族??拒签!”
我还可以告诉你,马来西亚的拼音更乱,当初早期的华人的口音不一样,基本是按照自己方言来拼写,甚至我告诉你姓陈的拼写是Tan你信吗?
-------------这就是纯表音的拼音文字的弱点,绝对会产生意义的流失。
汉字最环保,所有的文字版本里面,汉字是最简短,最薄的,节省大量木材和电脑字节。
阅读汉字速度最快,汉字是形声字,也是象形字,对大脑的刺激更加直观,另外汉字短,信息量大,当然有助于阅读的提高。
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比如当你看完这句话后,才发这现里的字全是都乱的。
汉语的象形与大脑擅长的图像处理相佐,读汉语书籍本身有种美感。再及,古汉语保存至今仍能较轻易为世人读懂,这点是中华文明绵绵不绝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世界上只有一个古文明没有湮没中断过,就是中华文明。
---------------------上面的论述仅仅证明中文易于记忆二次发展以及学术研究-------------------
---------------------下面开始证明中文的优美-------------------
为汉字正名——汉字不难学,不难书写。
被人诟病最多的肯定是汉字书写麻烦了,英文就26个单词简单
错!
别忘了,汉字最简单的字根字,如,上、下、左、右,人、民,水、土、口、金、木等加起来也就是30多个,然后再用这些做偏旁部首的,而除了弱智的从左到右组合,还有包围,半包围,上下等,也就几个常见组合,那就记不了了?
中文的发音好听,韵母声母都比较多变,而且有音调。比如形容美好柔美的,都是闭上嘴巴的显得文雅,骂人粗话都是张大嘴巴,比如你看着念林徽因和王八蛋这看这两个口型。这点比很多热带地方语言和日本岛国和本岛国语言发音不知道强了多少。
而且汉字写起来多美啊!
其实东西方餐具文化就可以看出端倪来,西方的餐具的刀叉有分类的,必须得用钢或者金属,但是中餐一个筷子搞定,甚至打鸡蛋也可以用筷子,西方得用whisk专用打蛋器。筷子可以塑料,竹子,木头。可以说不变可以适应万变,西方怎么都得变,跟语言一样,我不需要搞那么多新的词汇来适应新的社会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初中生就可以阅读很多新的时代文章而不需要学习新的词汇。
网络出来一个新词,英文就要创造一个新单词,汉语用常用字可以很快拼一个来还不妨碍大众理解。
Last but not least, 中文名很酷,英文名从来都不酷,理由很简单
重复率如此高的名字,你想怎么酷??
大家可以翻我以前的关于起名老帖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11295
为了地球的未来,所有人都应该学中文写汉字!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6-8-25 18:49:30
这么深奥
自己写的要给精华啦
![](static/image/smiley/skykiwi/030.gif)
作者: 楼主 时间: 2016-8-25 18:51:11
沙发没了板凳也要!
作者: gaoyun_ivy 时间: 2016-8-25 18:57:12
好强大!好有说服力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5 18:59:40
巴依老爷 发表于 2016-8-25 17: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么深奥
自己写的要给精华啦
我如果发就是自己写的啊
作者: 孜然炒肉 时间: 2016-8-25 19:00:01
好长,目测会加精
火前留名
作者: XiaoFaye 时间: 2016-8-25 19:07:24
然后强烈的民族民粹主义又被激发出来了。。。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6-8-25 19:11:46
千贺刀 发表于 2016-8-25 17: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如果发就是自己写的啊
我很欣赏你的文笔和观点
但我对中文有不同看法
我没学过法文德文也不懂日文
但我觉得英文的强大并不是偶然,英文自身的学习能力更强,就是说他兼容性更好,他不但可以直接吸纳意大利语发法语和拉丁语,而且可以吸纳中文的新词汇拼音也可以吸纳日文的发音做词汇
一个地区人聪明不聪明我倒觉得不一定是语系决定的,而是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觉得定,国家强大,百姓傻傻的也被看作聪明,国家弱小百姓再智慧也被看作小聪明。
而一种语言的快速被掌握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两个一摸一样的孩子a说英文,b说中文,在文字掌握阶段B要吃亏,因为拼音文字更快被掌握,而A就能更快更大量的阅读超过B。今后的时代信息大爆炸,谁快谁就占先机,而中国文化的修身修自己,讲究内敛无为等一些东西也被应用在文字上,这种东西有人把它看得很重,我个人觉得越早放弃越好。文化,文字甚至技术都是哪个能为我们所用,更快,效率更高我们就用哪个。长远来看,中国文字是要慢慢被淘汰的,象形文字有它固有的弊端。
我很喜欢写字的人,因为写字的人会思考。我的回复不是跟你叫板,我觉得总要写点什么对得起你的思考。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5 19:24:49
巴依老爷 发表于 2016-8-25 1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很欣赏你的文笔和观点
但我对中文有不同看法
我没学过法文德文也不懂日文
我的观点反而是长远发展,中文最强悍。近二十年来科技发展,英文和欧洲语言创作了很多新词汇,而中文基本没有太多新的词汇。另外,论打字,中文速度已经远远超过英文,而且中文是不需要简写缩写来提高速度了,英文为了发短信搞了很多缩写单词,老一辈洋人和年轻人看这些就会有隔阂,这个中文不会出现
作者: lei2015 时间: 2016-8-25 19:28:40
中文的确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没有语法,拼凑起来就可以用. 国内认识的外国人,一年就能无障碍的用普通话沟通,不是因为他学的多努力,多认真,是因为中文先进,让人容易学(抛开难写). 一个中国人学一年英语,沟通几乎不太可能.
作者: lychee 时间: 2016-8-25 19:37:13
有点道理。。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洋人多dyslexia。。中国人就很少。。很大可能是因为中文是由象形文字转变。。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00:05:58
lychee 发表于 2016-8-25 18: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点道理。。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洋人多dyslexia。。中国人就很少。。很大可能是因为中文是由象形文字转变。 ...
我们通过音调节省了很多发音困难,老外的语言不纯洁,互相混杂的多。
作者: jsmith2 时间: 2016-8-26 00:31:53
那麼你可否解釋一下,為何近五百年,中國比西方落後了那麼多呢?
作者: lychee 时间: 2016-8-26 01:00:43
jsmith2 发表于 2016-8-25 23: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麼你可否解釋一下,為何近五百年,中國比西方落後了那麼多呢?
成绩虽好但是创造力不高。。感谢中国地填鸭式教育。。感谢各位主课老师把音体美课都给删了。。感谢语文老师批判我的梦想作文中我的梦想太不现实所以给低分。。。。;1![](static/image/smiley/skykiwi/015.gif)
作者: LJCalvin 时间: 2016-8-26 11:55:13
lychee 发表于 2016-8-26 00: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成绩虽好但是创造力不高。。感谢中国地填鸭式教育。。感谢各位主课老师把音体美课都给删了。。感谢语文老 ...
写作文你要写类似雷锋叔叔那类的才能高分。。
作者: fionaeric 时间: 2016-8-26 11:55:50
巴依老爷 发表于 2016-8-25 1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很欣赏你的文笔和观点
但我对中文有不同看法
我没学过法文德文也不懂日文
非常同意
当年精通古文的胡适大力推广白话文为哪般?不是说古文不美,也不是胡适没有能力,而是学习难度大不利于大面积快速学习,更不利于让所有人借助语言工具快速脱离愚昧。语言说到底最根本的做用是沟通工具而已。英文的兼容并蓄和pick up的容易程度相比是有最大公约数的,也是历史的选择
作者: xiya56 时间: 2016-8-26 12:15:32
jsmith2 发表于 2016-8-25 23: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麼你可否解釋一下,為何近五百年,中國比西方落後了那麼多呢?
你先解释下中国仅花了30年不到就爬到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位置,顺便解释下中国连续几千年是世界富国,除了晚清民国不是这两百年不是
作者: SniperYY 时间: 2016-8-26 12:20:54
jsmith2 发表于 2016-8-25 23:31
那麼你可否解釋一下,為何近五百年,中國比西方落後了那麼多呢?
哈哈哈哈,近五百年,哈哈哈哈哈你的笑话好好笑哦,2结尾真适合你的名字
作者: SniperYY 时间: 2016-8-26 12:23:05
xiya56 发表于 2016-8-26 11:15
你先解释下中国仅花了30年不到就爬到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位置,顺便解释下中国连续几千年是世界富国,除了晚 ...
你看,它2,所以它不会算数,就算玄烨死的时候开始算起,到现在还不到300年。。近500年。。笑喷我了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3:25:23
SniperYY 发表于 2016-8-26 11: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看,它2,所以它不会算数,就算玄烨死的时候开始算起,到现在还不到300年。。近500年。。笑喷我了 ...
没错,其实八国联军打过来的时候,晚清也是最富有的。鸦片战争时候清朝也是GDP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的30%,为世界最高1840年,大英帝国的年度财政收入接近9000万英镑,折成中国当时库平银,约为2.4-2.7亿两,而当时大清帝国的财政收入则为4500万两白银,英国的财政收入约为大清的6倍。
但是属于富而不强,因为制造业和政治理念落后。这对于小国家其实没什么,比如卢森堡,新西兰,但是对于东方大国是致命的。
---------------------我想说的是,中国人天生会致富是世界第一水平
作者: wudidzwj 时间: 2016-8-26 13:28:18
虽然我不太懂书法啥的 但还是觉得lz的毛笔字写的真漂亮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3:35:08
wudidzwj 发表于 2016-8-26 12: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虽然我不太懂书法啥的 但还是觉得lz的毛笔字写的真漂亮
其实就一般,属于有气无骨的,就是内功到了,但是身体不好
作者: Clark1129 时间: 2016-8-26 13:40:35
xiya56 发表于 2016-8-26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先解释下中国仅花了30年不到就爬到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位置,顺便解释下中国连续几千年是世界富国,除了晚 ...
人均呢,人口素质呢,在世界的国际名誉呢,外交呢,教育呢,医疗呢?综合比较,政府有钱,老百姓不比跟着亢奋
还有你晚清的例子实在不恰当,宋朝时期的中国经济最发达,但我想稍微懂点历史的都不会说宋朝是强国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3:55:18
本帖最后由 千贺刀 于 2016-8-26 12:57 编辑
Clark1129 发表于 2016-8-26 12: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人均呢,人口素质呢,在世界的国际名誉呢,外交呢,教育呢,医疗呢?综合比较,政府有钱,老百姓不比跟着 ...
有一个你可能忽略了,宋朝人从皇帝到百姓都很会做生意。他们经过计算通过谈判,给辽国和金进贡,但是通过贸易------------其实就是最早的货币战争,把大把大把的硬通货赚回来了,如粮食马匹等。
两国贸易结算全部用宋朝货币,跟今天搞美元霸主地位一样,这种先认怂然后闷头搞垮你国家金融的做法,比打仗来说,怎么都是很划算。朝廷当家的人文官,懂得柴米油盐。
----------------是不是跑题了,我是说语言先进性好不。
要说聪明富有但是更加弱的,是以色列建国前的犹太人,比汉人惨多了
作者: DinC 时间: 2016-8-26 13:55:56
jsmith2 发表于 2016-8-25 23:31
那麼你可否解釋一下,為何近五百年,中國比西方落後了那麼多呢?
这个和中文没有关系。罪魁祸首在儒家思想。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3:58:01
DinC 发表于 2016-8-26 1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和中文没有关系。罪魁祸首在儒家思想。
没错,别跑题,近代害中国人倒霉的不是语言,是很多思想禁锢
作者: DinC 时间: 2016-8-26 13:58:10
Clark1129 发表于 2016-8-26 12:40
人均呢,人口素质呢,在世界的国际名誉呢,外交呢,教育呢,医疗呢?综合比较,政府有钱,老百姓不比跟着 ...
宋朝不能算是强国,只能说是经济发达。国君都被掳走两个!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4:01:33
DinC 发表于 2016-8-26 12: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宋朝不能算是强国,只能说是经济发达。国君都被掳走两个!
所以说那帮少数民族蠢货,逮住宋徽宗,别说赎金,卖他的字画就赚老多了
作者: vph9756 时间: 2016-8-26 14:03:22
然并卵,面试工作的时候,面试官要的是native English speaker.![](static/image/smiley/skykiwi/02.gif)
作者: 寒夜霜深 时间: 2016-8-26 14:27:08
我就弱弱的问下,咱老祖宗那么聪明,西方人那么笨,为啥咱发明不出电灯,汽车,飞机,手机,互联网......简单的说,为啥推动人类进化到现代文明的东西没一样咱发明的?
作者: vph9756 时间: 2016-8-26 14:32:55
寒夜霜深 发表于 2016-8-26 13: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就弱弱的问下,咱老祖宗那么聪明,西方人那么笨,为啥咱发明不出电灯,汽车,飞机,手机,互联网......简 ...
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static/image/smiley/skykiwi/02.gif)
作者: keepower 时间: 2016-8-26 14:47:21
语言学上讲象形文字更高级一些。但英文做为实际意义上的世界通用语言的地位是很难取代的。别的语言可以增强他,弥补它的不足。但是想取代英文几乎不可能。因为前沿科学的研究和应用都建立在英文之上。这种基础打下去就很难撼动。
作者: 熟睡的丁丁 时间: 2016-8-26 14:55:46
很赞同楼主的总结。自己之前也发现中文自身对于总结扩展的优势可以更牢固掌握知识,特别是名词类。比如看到花,我们不一定知道具体名字,但是肯定是某某花,玫瑰花,牡丹花之类,之后再次使用就很方便。又比如说到水,我们很容易就和液体联系在一起,雨水,泪水,河水,化妆水,等等。化学元素,大都采用钅字旁也方便联想。
而英语和就需要记忆某个固定词,很多情况下除了死记硬背和不断熟悉没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再次使用就会有困难。
不过现在,在简体字大力发扬的情况下,很多象形联想弱了很多。方便普及倒是真的。
作者: DinC 时间: 2016-8-26 15:02:44
寒夜霜深 发表于 2016-8-26 13:27
我就弱弱的问下,咱老祖宗那么聪明,西方人那么笨,为啥咱发明不出电灯,汽车,飞机,手机,互联网......简 ...
见25楼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5:11:37
vph9756 发表于 2016-8-26 13: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聪明反被聪明误
老祖宗也比欧洲人更早的拥有自大发明。工业革命时候落后是制度造成的,确切的来收是清搞废了中国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5:12:26
keepower 发表于 2016-8-26 13: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语言学上讲象形文字更高级一些。但英文做为实际意义上的世界通用语言的地位是很难取代的。别的语言可以增强 ...
可以,只要中国和日本大幅度超越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就可以做到。就是文化输出问题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6-8-26 15:27:00
转发
作者:石造伪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4093366/answer/579184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看一下相关语言学的理论就明白了,放假在家参考书都在学校。现在还没法系统的回答问题,跪。。。。
决定英语成就今天地位的不仅仅是因为英国美国的强盛与其影响力(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之前世界也存在过多个有超大影响力的大帝国,但其语言并没有被广泛使用。英语是真正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世界性语言);
英语本身的特性也使其具备了成为世界性语言的条件。
首先发音上元音辅音都是特别基础的音节(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有的音节),发音位置发音方法也比较规则,此外也不存在很难发的大舌音小舌音。英语没有声调(多数语言都没有),只有句子中的升降调;而对于汉语来说每个字都有声调,还有各种多音字同音字,在具体语气中声调还会变,难怪外国银觉得咱们说话像唱歌了。
在词汇上,大部分英语词汇很简单词根加前后词缀(掌握基本的词根后,了解一下词缀很容易猜出词汇意思),还有一部分功能性的介词。而且在现代英语初期萌芽的过程中(历史原因)其吸收了大量了德语和法语词汇,这使得本来说这两门语言的民众更容易学会英语。在词汇书写上,英语很简单由26个拉丁字母不断变换组合组成,多数欧洲语言都是如此。咱们汉语呢,太灵活了!!! 还是象形文字,文字和发音是两套系统,大家没发现好多老外汉语说的不错,但好多字都不认识!
再说语法,上文提到英语受到过德法影响,这俩语言语法简直太严谨! 国际上大多条例法律都是拿法语写的(因为其语法十分严谨,不易产生歧义。);德国朋友的语言就更不用说了,只不过它的动词太调皮了而已。英语语法虽赶不上那二位,但也比较规范,不会有什么意外,一个句子中只有一套主谓宾,其余都是辅助,分句之间要有连词,这是类似于葡萄状的结构。这对学习者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读起来也容易感受到主旨。咱们亲爱汉语语法上也是很调皮!不但可以一个段落全用逗号(线性结构),句子成分都乱跳的,比如“我今天去你家吃饭”“今天我去你家吃饭”“去你家吃饭我今天”“今天我吃饭去你家”“我吃饭去你家今天”这都是一个意思啊!!老外学到这些已经快死了好么。
在包容性和吸收外来词汇的能力来讲现代英语的词汇量每天都在扩大,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听说什么什么词又被写进了牛津词典里。印度英语澳洲英语的出现也是其包容性很好的体现(这些国家的英语都有各自地方特色)。而且现在英语在日常使用上的确也越来越讲经济性原则了。
综上所述,英语的确在成为世界语言上较其他语言有更大的优势。不是说汉语不好,汉语最博大精深了好么,但它对于思维不同的外国朋友来说学习起来的确有难度。随着我国的强盛,汉语肯定会越来越火,但是想要取代英语的位置,对不起,很难 。
纯脑中对语言学课内容的回忆进行手打,既没有论文书籍参考,又没有研究数据。惭愧惭愧,如有错误请指正,有想进一步研究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语言学基本理论和二语习得相关的内容。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6-8-26 15:27:36
在快速记忆上中文是单音节,所以很有利.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5:33:00
love_3_month 发表于 2016-8-26 14: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转发
作者:石造伪
没有哪种语言不严谨的,你想把话说的没有歧义很简单的。
但是肯定有语言落后的,其中一个就是复杂的语法,尤其是分性别的。
锅碗瓢盆分性别是闹哪样啊
说明了只有靠语法才能说明白问题
-----------毫无疑问,德语法语就落后
法语还难听,像在水下吹泡泡
作者: kennelly 时间: 2016-8-26 15:38: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38:35
搬运一篇,略长。
一、语言水平高低的评判准则
口语,放在今天来分析,实际上是一种通讯协议。就是说,语言实际上是把人的思想通过发音器官变成一串频率不同、波形不同的声波,然后有另一个个体的听觉器官和相关的脑部组织重新转变回思想。通讯协议,就是一个规则,一个规定了应该如何把思想/信息转变为易于传输的信号的规则。计算机上,通讯协议基本上有这么两个评判标准:传输效率和抗噪能力。所谓传输效率,是说,在单位时间里,按照该通讯协议能够传输多少信息。所谓抗噪能力,是说这种通讯方式能够在多大的噪音下仍然保证绝大多数信息正确传输。
传输效率又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编码效率,一个是传输速度。编码效率是说,这个通讯协议能够把一个信息用多短的一串信号来表达。传输速度是说一段信号,能够以多快的速度传输。
评价一种语言的口语是否先进,就要分析上面这几个问题。
文字,则是一种数据存储方式。存储格式的要求与通讯协议不同。存储格式要求存空间小、读写速度快。相比于读取速度,书写速度是次要的。这是因为平均下来一次书写对应很多次阅读,而人在阅读文字上花的时间一般远远大于书写。尤其是现代社会,手写越来越少,计算机输入、打印、印刷都大大加快了记录文字的速度。而阅读速度却没有多少提升。因此在现代社会,阅读速度就在定义文字水平上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下面的讨论中“音节”均采用西方语言学定义。粗略地讲就是一组连续元音与其前后的辅音共同构成一个音节。比如To、Bliss、Strength是单音节,汉语Ba、Chuang也是单音节。虽然单音节词的发音长度并不完全相同,但至少是可比的。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38:56
二、语言的分类
这个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叫做分析语(或称孤立语),一种叫做综合语(其下又划分为黏着语、屈折语等子类型)。简单地说,综合语可以通过改变词的形态来表达不同的意思。而分析语则单纯通过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
中文(分析语):我昨天告诉他了。
英文(综合语):I told him yesterday.
英文你首先可以看到told和him两个变形。其中把tell变成told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把he变成him表示客体。而中文用昨天来直接指明时间,如果不指明时间则需要用“已经”、“过”之类来表示过去,而并不改变词的形态。中文还通过各自的位置来体现谁是主体谁是客体。
实际上,英语已经是综合语中非常接近分析语的了。比方说英语的未来时态用的词形和一般时态没有区别。而很多其他语言中不同的时态都是用不同的词形来表达的。再比方说英文对于各个词的位置有明确的规定。而很多其他综合语,诸如拉丁语中,词的位置可以不固定。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说出这样的句子:Him yesterday told I。然后通过词形里的主格词形和宾格词形来判断究竟是谁告诉了谁。
这是非常糟糕的,因为在读取的时候,总是有先后的差别。我们希望的读取顺序是:先读取我们的大脑需要先处理的部分。分析语天然就有这种优势。很多综合语在逐步的发展中也确立了类似的规则,比如拉丁语的后裔之一——法语。
上古古汉语也曾是一种综合语。但是由于汉字的限制,古汉语的词形变化仅存在于口头中。比方说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如“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中的臣(使臣服),在上古时期,是需要在汉字发音前加“s-”音来标识的。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综合语的词形变化。
有人认为现在的汉语仍然带有一定的综合语色彩,他们认为加入诸如“了”、“的”这种助词实际上就是词的变形。这种看法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世界各地的口语都是从综合语向分析语发展。虽然不能说分析语就一定优于综合语。但是这个趋势说明分析语的某种特性符合历史的发展。这个优势就是数据的压缩。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39:19
三、数据压缩:分析语的高超之处
当年计算机发展到了新的时代,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上存储视频文件。一开始的方案极其简单,就是把一帧一帧图像全部都存储下来。但是这无疑是低效的。因为这里面的冗余信息太多。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夜晚的场景,画面上很多地方都是黑的。何必把每一个点的色彩反复记录呢?所以接下来的一个思路就是,不再存储每一帧图像的完整信息,而存储下一帧图像与上一帧图像之间的差异之处。两幅图像中颜色一样的部分全部跳过。
分析语恰恰就具有这样的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在用汉语谈论昨天发生的事情时,只需要一开始提及“下面这些事情都发生在昨天”,后面就再也不必提及时态了。而英文,则需要反复使用时态来表明这事情发生在过去。在交流时你需要时刻考虑时间、主格/宾格、数量、主动/被动。这对交流是有影响的。当然熟练使用这种语言之后会大大降低考虑这些的时间,但是即便熟练的综合语使用者还是会在这方面犯错。在上下文的帮助下,这些变化都可以省掉。时间变形,可以依靠在第一句中加入时间状语完成描述,其后描述相同时间段的句子就再也不用考虑描述时间了。这就是分析语的数据压缩能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分析语就一定优于综合语。在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一句综合语可以用比较简单的形式传递比较多的信息。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交流量的上升,一次交流的上下文就变得丰富起来,很多在单词、单句的条件下很有效率的信息交流方式,也就显得越来越冗余了。因此世界上的各个主要语言纷纷向分析语靠拢。
另外,有的人认为分析语劣于综合语,他们是这样说的“综合语只用几个字母组成一个词缀就能表示一个特定含义,而汉语做不到”。这就是没有看到,在当今世界上的实际交流中,上下文总是很丰富。这种变形的方式在单句下很有价值,但在实际交流中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关于各个语言的表意效率,也就是信息密度,2011年法国里昂大学做了一个实验。http://www.time.com/time/health/article/0,8599,2091477,00.htmlhttp://ohll.ish-lyon.cnrs.fr/ful ... o_2011_Language.pdf
这个实验里,研究者找了59位不同语言使用者,其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日语、汉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为他们提供了20段文字,这些文字都翻译成各自的语言。然后请这些人分别用正常语速朗读。研究者全程录音。
然后研究者计算所有音节数量,计算朗读中表现的义项(表意的基本单位)的数量,然后得出结论。当然,这个实验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现各个语言的差异,但是还是可以用来定性的。
其中,汉语信息密度为0.94,位居第一。英语信息密度为0.91,位居第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距离分析语更远的法语(0.74)、德语(0.79)、意大利语(0.72)、西班牙语(0.63)的信息密度,都比到英语低。而日语信息密度为0.49,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日语的表意方式与其他语言不同。
此处信息密度是通过计算每个音节所包含的义项数量来获得的。由于义项的数量是从原始文本——英文版里统计的。而翻译之后有可能会增加或减少义项。为了防止翻译过程中的扭曲造成数据标准不统一。各个语言的文本都被单独翻译为越南语,然后与各自越南语文本中每个音节所包含的义项数量相除,最终得到比较公平的数据。
这让我不由地想到,经过大规模注水的现代汉语信息密度还是这么高,那么文言文究竟已经高到了何种地步?很遗憾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加权平均,现代汉语平均每个词中的字数差不多是1.5左右。在文言文中,其中很多都是用单音节词表达的。折中一下,我猜想文言文的信息密度达到现代汉语的1.25倍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在古代更是个恐怖的数字。因为拉丁语可不是比现代欧洲各主要语言简单。受到古代文字记录空间的限制,汉语的显然在文字记录方面更加占优。这也许就是我国古代文字记录非常丰富的原因所在。
有人质疑说,有时候一个很长的音节意思很简单,而一个很短的单词意思却很复杂。这种情况当然是存在的。我需要说明的是,所有复杂事物的优劣都是一个统计概念,“高”并不是绝对在任何条件下都高,而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高。如果一种语言平实交流平均下来就是比另一种语言多用一个音节,那么很显然其表意效率都是很低的。
还有人说,音节不能作为衡量信息密度的单位,因为不同的音节,发音长度很不一样。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事实上我下一节就要讲到英语与汉语发音长度的问题。英语单音节平均发音长度比汉语长。因此在口语的信息密度方面,汉语的优势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汉字与读音是分离的,理解和朗读无法同步进行,所以用汉语朗读,就会比较慢。里昂大学的这个实验中,汉语朗读者每秒朗读5.18个音节。大大慢于其他语言(英6.19,法7.18,德5.97,意6.99,日7.84,西7.82)。因此在朗读中,汉语传递信息的效率比较低,换算出来的朗读信息传递效率为英1.08、法0.99、德0.90、意0.98、日0.74、中0.94、西0.98。
当然,以上里昂大学的研究也受到了一些批评。有人觉得做的太糙了,而且有些地方不能自圆其说。比如按文中数据明明日语表意效率明显低,但作者又说其实一分钟内各个语言表达的信息量是差不多的。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39:54
四、传输的优势:声调
口语信息的传输,是通过声音完成的。声音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音质、音高、音长、音强。对于语言的一个音节来说,音质指的是其中辅音与元音的组合。其他三个都很好理解。
一般现代语言不太规定音强,因为这实在无法在各个人之间得到统一,而且受到说话人的距离、情绪、身体状态等影响。此处需注意,英语中的“重读”,实际上是音高变化。
而剩余的三个元素,则都在语言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我们拿汉语举例,音质很容易理解,就是发音除去声调。而声调本身则分为音高和音长两项。
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是四种不同音高变化模式。一声是保持音高。二声是音高由低到高变化。三声是音高从高到低再到高。四声是音高由高到低。虽然我们当年语文课里说轻声是没有声调,但实质上轻声是缩短音长。轻声一般是缩短音长的四声或一声(有时音高很低)。不过轻声很短,比较难以听清,所以普通话中仅作为特定用途使用(语气助词、复数标志等)。
英语的重读实际上是音高的差异。所以严格地说,英语是有声调的。只不过英语的音调只有两个:高和低。但是英语中音调仅用于部分音节。除了表示疑问、强调等情况,通常英语单词不变调。除少量英语单词(如Record)外,英语单词不借助音调来区分不同的词义。英语的确使用音长要素(如Sheep和Ship)。由于英语一般只用音质和音长来区分词义,所以一般也认为是一种没有声调的语言。
首先从编码效率上,我们可以说汉语就是世界上编码效率最高的语言之一。汉语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使用音高来区分不同单词的语言。因此从编码上说,汉语发音的表意能力就比一般语言高出一个维度。也就是说,使用单个音节,汉语能够表达的不同信息的种类,理论上最高可以达到一般外语的4倍。
为什么外国人学汉语学得这么辛苦,而中国人学英语则没有那么辛苦?就是中国人是已经掌握了在发音是音高变化,现在再去学低级的两个固定音高。而在学习汉语中,很多外国人最吃力的问题之一就是声调,因为只习惯于两个固定的音高,而没有听到过、练习过在发音时连续变化音高。
有人提出,声调本身会影响发音速度。这当然是存在的。比方说二声,要求发音时音调逐渐上升,要表现出这个,发音时要表现出两个音调,自然是要比单一音调要费事。但是声调的好处在于,能够在同一组辅音和元音组合的基础上产生出多种不同的发音,所以就不必借助更多的辅音来区别两个具有类似发音的词(比如英文life和light)。英文音节中,辅音-元音组模式的音节,发音确实比汉语略快。但是其他模式,诸如辅音-辅音-元音组-辅音(Blight),或辅音-元音组-辅音,往往就比汉语发音慢了。而辅音-元音组模式的音节,由于英语缺乏音调,所以数量远小于汉语。整体平均下来,英语单个音节的发音应慢于汉语。
对于“英语单个音节的发音应慢于汉语”这个结论,可能有的人觉得不是很信服。我们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普通中国人的初等数学能力往往超过欧美。这并不简简单单是教育的问题。更关键地,这是中文对数字命名结果。
汉语所有数字均为单音节,其中6和9有两个元音(或按照国际学术便准,三个元音),发音稍慢;0有后鼻音,发音可能稍慢。还有几个带卷舌音,可能会稍慢。
英语所有数字,除7以外,全部都是单音节。其中覆盖了“辅音-元音”结构(如4)、“辅音-辅音-元音”结构(如3),“辅音-元音-辅音”结构(如5),“辅音-元音-辅音-辅音”结构(如6),元音-辅音结构(如8)、双元音结构(如0,注意一般数字里0读“ou”,不读zero,后者实在太费劲了),等等。可以说英语的这些数字大致包含了英语的各种单音节词的音节结构。当然这里还没有最神奇的辅-辅-元-辅-辅结构,但是那个和单元音结构一样比较少见。
那么平均下来英语的数字比汉语慢多少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人对数字的短期记忆,实际上是对数字发音的记忆。换句话说,你能记住的数字位数,是由数字发音的总长度决定的。研究表明(见http://deepblue.lib.umich.edu/bi ... 0216.pdf?sequence=1),中国人从小开始短期数字记忆能力就高过美国人。该文献说明美国大学生的数字记忆长度平均为7.2位,中国大学生为9.2位。美国大学生的短期数字记忆位数,是中国学生的78.26%。换句话说就是,英语数字的平均发音长度比汉语数字高27.78%。去掉英文数字7(双音节)对平均音长的影响(10%),那么平均下来,单音节英语发音长度大概比汉语高17.78%左右。
更进一步,中国的数字都是彻彻底底的单音节,因此可以采用绝对逻辑的方式构建整个数字表。九十六,就是九个十加一个六。英语是“九十”(与九和十都不同的特殊词)加一个六。法语是四个二十加十六。汉语种最简洁而最富逻辑的结构,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九九乘法口诀表,就是构建在这个基础上的。其他国家的儿童如果想背下来这张表,可以说比中国儿童难了几倍。这种语言上的优势就提高了中国人的初等数学能力。
顺便,还有人说,古汉语声调更多啊,难道汉语越发展越回去了么?这当然是错误的。有些音调受说话者情绪等条件的影响,在辨识的时候不确定性因素比较多。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抗噪能力一节中详细讲解。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0:16
五、信息论上的优势
从信息论角度来考虑,编码是很有学问的。举个例子。我们知道计算机传输信息,实际上传输的都是0和1。那么,如果我们传输的各种信息出现的频率不一样高怎么办?答案是,出现越频繁的,编码越短。这样就能提高总体效率。
比方说,我们只有四种信息要传递。按一般的想法,自然是把这四种信息分别用00、01、10、11来表示。每个信息都需要用两位二进制数来表示,也就是说传播100条信息需要发送200个二进制数。但是如果其中有一种信息出现的概率是91%,而另外三种分别是3%。那么就可以使用另一种编码方式:1,01,001,000。平均下来这种传播方式传播100条信息需要发送91+2*3+3*3+3*3=115个二进制数。显然比前面那种效率要高。
世界各主要语言经过了几千年的进化,其词汇的长度分布,都比较符合信息论的要求。你会发现各个语言中越常用的词,一般就越短。英语里,我、你、他、她、我们,都是单音节词。
英文的单音节词非常丰富,实际上比中文的单音节发音要多,这是因为英文可以在一个辅音-元音组合的前后都添加辅音,来实现各种不同的单音节发音。这样排列组合下来,英文的单音节词就是一个比较庞大的词库了。但是这就有一个代价,就是抗噪性能低。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一节讲解。
按西方音节定义,英语的单音节词的使用比汉语要频繁。根据统计分析。汉语使用者平均词长约为1.5字上下。(见《ReadingChinese Script: A Cognitive Analysis》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Chinese andEnglish Text》),而成年英语使用者平均每词音节数约为1.4(见http://www.waisman.wisc.edu/phonology/pubs/PUB30.pdf,这也得到了另一个研究的支持:分析10小时的发听录音,平均没词音节长度为1.38)。
所以,就音节数而言,汉语词平均比英语词长7.14%。然而,考虑到英语一个音节比汉语单音节实际上长得多(即便把上一节得到的17.78%折半,也有8.89%)。再加上汉语每音节信息含量大致比英语高3.30%(见第三节数据)。从信息论的角度讲,汉语的信息传递效率基本上比英语高。(是的是的,我知道信息论的计算还需要更多的数据,只有平均值是不够。但是实在找不到啊,只能草草估计了。)
这一点也得到了另一个实验的验证(见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11932/)
这篇论文找了8个汉语使用者和8个英语使用者。然后让他们两人一组。一组之中,一个人描述图片(描述者),另一个人根据描述来绘制(绘画者)。最后对比图片的准确度。同时观察描述者的语言。
最后结果是,汉语描述者明显比英语描述者先开始描述。描述者开始描述与绘画者开始绘画之间的时间差,汉语使用者低于英语使用者。绘画时间,汉语绘画者低于英语使用者。整体时间,汉语组显著低于英语使用者。所以汉语组所有都比英语组快。而且越复杂的绘画,汉语组就快得越多。
绘画结果,144次绘画。汉语组平均每次犯8.1个错误,其中描述者平均每次犯3.7个错误,绘画者犯4.4个错误。英语组平均每次犯13.25个错误,其中描述者平均每次犯8.5个错误,绘画者犯4.75个。两者的差距仍然在统计误差之内。所以并不算显著。(嗯?刚才谁说汉语没有英语精确来着?)
之后,为了考虑绘画者的技巧差异。让每个绘画者直接对照原图绘画。结果汉语组反而慢于英语组。
绘画期间,汉语组使用音节数显著少于英语使用者。两组语速(每秒音节数)接近(这个结论与前面的播音速度分析结果一致)。
这虽然是一个初步的实验,但是还是能看出汉语在交流上的优势的:用词更少,时间更短,描述精确水平差不多(如果不是更高的话)。这个实验还说明了……我国人民美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至于欧洲主要其他语言,根据第三节提到的数据,它们发音频率比英语高,信息密度比英语低。要那些语言在这方面超过汉语,我觉得可能性不大。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0:42
六、组词逻辑
由于英语单音节词资源比较丰富,但平均发音长度较长。所以你会注意到英语里单音节词比例高于汉语,而多音节词的使用比例就小于汉语。很多逻辑上非常相关的词由于不得不全部挤入有限的单音节词库,其发音就失去了联系。这就导致英语的常用词往往缺乏组词的逻辑。
比如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公鸡”、“母鸡”、“小鸡”、“鸡蛋”。而英语里就成了“Cock”、 “Hen”、“Chick”、 “Egg”,毫无联系。如果常用词要建立联系,那么英语就必须提高这些单词的音节数,那么平均词长就要上升,从信息论角度讲,信息传递效率就更低了。所以英语只能在组词的逻辑性上进行妥协。
相比之下,汉语就从容的多了,即便在当前这种信息效率下,汉语仍然能保证绝大多数词语构造具有逻辑性。因此相比于英语词汇,汉语词汇就比较容易记忆。这就产生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汉语的常用词汇量远远多于英语。
英文使用者的单词量和生词辨识能力可见1995年的以下论文:http://jlr.sagepub.com/content/27/2/201.full.pdf
其中,大学生平均自称单词量为16141,经过多项选择测试发现,平均能够辨识其中71%的词汇。也就是说平均大学生词汇量估计为11460个单词。老年人平均自称单词量为21252,经过多项选择测试,发现平均能辨识其中80%。也就是说老年人的词汇量大致为17002。对于从未见过的词的正确理解概率,大学生为30%,老年人为39%。
没有找到中国的相关研究。不过这里是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常用词表(草案)》:http://wenku.baidu.com/view/51636fec551810a6f5248676.html
大家可以进去看看自己的词汇量。我感觉大学生达到五万应该不成问题。而且这肯定不是一个人的全部单词量。不过这里面有些词是英语里几个词合起来的。所以中国人词汇量未必比美国人高这么多。但我觉得定性的结论还是可以下的。
另外里面可能有你没见过的词,可以看看有多少你猜不出正确含义……我觉得除了极少数,确实没什么难度……
另外,汉语和英语都各自在组词上有一个弱点。汉语有大量的同音词,而英语有大量的多义词。汉语有“攻击”和“公鸡”,英语的Ball既可以是球也可以是舞会,当然还有相关的一些列动词含义。汉语中,曾经在文言文中大规模使用的单音节多义词现在大多变成了双音节单义词。汉语中真正的多义词(各个意思之间没有直观逻辑联系)是极少数。而英语里的同音词也是极少数。可以说这两种语言在各自的发展路径上都做了妥协。
由于英语多义词比例比较大,所以尽管英语使用者词汇量比汉语使用者低,也不能说明英语的描述能力不如汉语。另外注意到,美国大学生的词汇量远低于老年人,这说明他们并不是已经记下了所有能见到的词汇,而是在那个年龄段,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记下。因此可以看出,英语一词多义很多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英语单词的记忆难度比汉语大。
所以总的来说,由于汉语精简了发音,并且每音节信息密度较高,这就使得汉语可以有较长的平均词长,因此组词逻辑相比于英语就有了一定的优势。至于其他主要语言,信息传递效率与汉语相比差距更大。主要方面都无法相比,这种次要方面就不需要再比了。(不过话说回来法语之类组词逻辑比英语确实要好)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1:19
七、强劲的抗噪能力
前面讲到,英语依靠大量的单音节词才能够接近汉语的信息传递效率。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
构造大量的单音节词,就需要在词汇中使用大量的辅音。辅音分为两种。一种属于响音,就是能够持续发音的,诸如m、n、ng(除这类辅音外,所有的元音也都是响音),一类叫做阻碍音。阻碍音本身发音短促、强度低、音高也很低。只有当阻碍音与元音结合,才能发出强度比较大的音。
汉语普通话中,所有阻碍音都是与元音结合的。而英语以及欧洲所有拼音语言,都大量使用了不与元音结合的阻碍音。
事实上,古汉语中不与元音结合的阻碍音是极度常见的,音节结构比现代汉语的诸多方言都复杂。但是后来这种辅音用法就基本淘汰了。具体上古汉语的发音案例,大家可以自行搜索“《關雎》上古漢語朗讀”。虽然学界对上古汉语的具体发音还有很多争议,但古汉语音节的复杂度在那个朗读中体现得很好。
消灭独立的阻碍音,首先加快了发音速度,第二保证所有音都具有很高的强度。但是其代价就是大大缩小了单音节词库。不过在上面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汉语的信息传递效率仍然非常高。
那么我们继续一个前面提到的话题,是不是音调越多越好呢?
有一个搞笑论调是这么说的,"我们的普通话叫“mandarin”,什么意思啊?满大人,满族人清朝入关之后,说不出我们的口语,他就把很多调去掉了,把入声去掉了,说的发音越来越简单了。然后逼着全国人都这么说。所以我们现在的口语比粤语要简单得多。"
这是一个非常愚昧的论调。首先,Mandarin这个英语单词来自于葡萄牙语mandarim,葡萄牙语这个词又来源于马来语mntri,马来语这个词来源于梵语mantrin,而梵语这个词的意思是官员。换句话说,mandarin的愿意是“官话”。而且Mandarin这个词能查找到的最早的记录出现于1589年。大家可以查查那时候“满大人”在哪里呢。
很多人以为粤语是正宗的汉语发音。这话对,也不对。粤语具备一些中古汉语的发音特征。但是它也是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语音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人认为北方官话/中原官话的形成,是因为蛮族入侵“污染”了汉语。这个说法同样,对,也不对。北方官话之所以在中古汉语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就是因为战争与征服,北方汉民与语言不通的外族加深的了交流,多种族的融合,教育,逐渐把一些发音变得更加容易。
举一个例子,粤语里白菜的白是Baak6,普通话是Bai2。粤语里尾部的这个k是一个不发音的舌头动作。这个动作略微改变了原来Baa的发音。但是这个音,如果不费力就很难造成Baa明显的变化。相比之下,Bai本身就容易发,双元音ai的发音是通过舌头跟随下颚动作完成的。我们知道咀嚼肌的力量比舌头大,运动也快。依靠下颚完成的ai音显然比依靠舌头完成的aak音要容易发。当然这不是一个公平的比较,相比之下普通话Liu、Lang的发音难度与粤语Baak相近,但是这两个音的尾部都是响音,不需要费力就能发得很清楚。
与这个不发音的k类似的,还有粤语中p和t结尾。这种发音方式正式名称叫做不除阻的塞音尾。在亚洲很多国家和方言里都有。这应该是古汉语流传下来的特点。这种塞音尾既不抗噪也不省力。在交流更广泛、更频繁的北方方言里是很难见到的,应该是已经演化成其他发音了。
粤语依具体方言不同,有6-10个声调。其音高变化模式并不超出普通话的四个音调。之所以多出来这么多音调,是因为粤语还引入了不同基准音高。比方说在一些方言里,粤语的第1、3、6声都是保持音高,但是这三个声调各自保持的音调高度不同。再比如粤语第2、5声,都是音高由低到高变化,但起始音高不同。粤语总共有四种不同的基准音高,分别是do、re、mi和sol。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南方方言里都存在。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南方方言听起来有些像唱歌。大概也就是为什么吴侬软语听起来很好听。
然而粤语音调最大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音调高低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说话音调高,有的人音调低。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甚至同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在低沉、平静、激动时,音调高低也是不同的。因此,与一个不熟悉的人说话,出现单独的一个音高或两个音高,都很难分辨出到底是哪一声。必须要三到四个基准音高都繁出现,才能判断准确对方的音高究竟属于哪一声。而这些基准音高是否会频繁出现,这就是比较看人品的了。当然,就汉语的冗余度而言,一部分音高判断不准是没有太大关系的。但这就让粤语发音多变的优势大大削弱了。
此外,粤语的7、8、9声都是短促音,其音高和音高变化模式与1、3、6声没有区别。短促音抗噪能力不如普通音长的发音,但它们的发音速度更快。不过在现今人类口语交流中,瓶颈是大脑的思维速度,发音速度太快并没有明显的好处。
有人问到底多少个声调最合适。我觉得这很不好说。现在没有客观的评估。但是无论如何有声调的汉语(及其方言)总是要比没有声调的外语强。。
那么汉语的抗噪性能有没有什么证明呢?
有的。出了国,尤其是到了欧美的人,就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说英语,相比于当地人来说,总有点含混不清。外语老师总是要求中国人说英语的时候嘴巴要张大、舌头的运动要有力,甚至要求用牙齿咬住一根铅笔来训练唇舌运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唇舌微微运动的发音过程。
首先汉语发音具有很高的信号强度。而且由于舍弃了所有单独发音的辅音,所以一个音节里的元音就能保持更长的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般觉得汉语说话比英语慢的缘故)。我们知道长时间保持一个信号,也有利于对抗随机噪声。发音强度大、元音维持时间长,这就导致,同等发音强度时,汉语的抗噪能力更加强大。换句话说就是,同等噪音条件下,汉语所需要的音量更小。因此汉语使用者发音不必费力,唇舌运动幅度比英语之类明显小。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5:42:09
kennelly 发表于 2016-8-26 14: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毛笔行草写成这样子在同辈中的确算是不错的级别,字体铿锵有力,大胆下笔。若将字体大小统一,排列再齐整点 ...
没错,重点是英文的后缀前缀是三天说不完,可想而知有多少
中文是三分钟说完,规律多了,就不是规律了-------是!累!赘!
作者: SniperYY 时间: 2016-8-26 15:42:15
DinC 发表于 2016-8-26 12:58
宋朝不能算是强国,只能说是经济发达。国君都被掳走两个!
说的不错,儒家在明朝的时候就已经变态了,连汉朝时期的儒家边角都算不上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2:33
八、口语的速度
说到口语的速度,我们先来看这篇论文:http://ldc.upenn.edu/myl/llog/icslp06_final.pdf
其中图1显示,根据一些谈话样本,当去掉沉默与噪音占据的时间后,英语会话者每分钟一般能够说160-280个词。汉语会话者大致是250至400词(这里不是字)。这差不多是普通人不受思绪影响的最高语速。所以可以看出,汉语的理论最高信息传递能力是远远高于英语的。
但实际上受限于思维速度,两者的速度差距并不大。以下这篇论文研究了在不同语速下听众正确听得每个字的概率。http://www.51wendang.com/science/article/pii/S0169814104001581
一般广播节目的语速在4.3字每秒左右。也就是每分钟260字上下。高于这个数字,就可能会听众接收语音时听错。从上文可以看出,年轻人在对方语速达到约650字每分钟时(即吐字时间缩短60%)仍然能保持90%以上的正确接收率。但是老年人就会降低到约70%。可以看出这个速度实际是受限于大脑的处理速度。中国好声音的华少,是47秒说350个字,也就是速度达到了446.8字每分钟。这个速度上能说得字字清晰,这是很厉害的。
英文新闻播音一般在150-180词每分钟(当然,也取决于词的长度)。根据10个小时的法庭录音的数据结果(http://languagelog.ldc.upenn.edu/nll/?p=1255),可以看出美国大众90%的情况下说话速度低于200词每分钟,99.75%的情况下低于250词每分钟。平均水平差不多是160-170词每分钟。(因为仅靠10小时庭审记录统计,所以不会特别准确,这里就是看个大概。)
所以,按照平均每词1.4音节计算,基本上英文新闻播音一般每分钟210-252个音节左右。这与庭审记录中平均一分钟226个音节接近。
英文播音平均每分钟210-252个音节与汉语播音平均每分钟240-260字没有显著区别。
可以说,人类接受语音的速度,现在是受到了人脑处理能力的限制。上面的播音速度,都不是播音员最快的说话速度,而是为了保证观众正常收听才控制的速度。随着交流的日益深入,人类说话的速度实际上在加快。40年前美国一般语速是145词每分钟。如今是160-170词每分钟。中国60年代播音185字每分钟,如今是240-260字每分钟。这也许是信息的丰富让人脑的处理能力上升的缘故。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3:17
九、汉字:伟大的基础
汉语一开始也是一种综合语。大量使用词根、词缀。但是从文字角度,汉字为汉语成为分析语提供了非常关键的基础结构。汉字导致词形变化无法记录在纸上。最后词形变化就只能用额外的汉字来标记了。而这个增加的汉字就变成了一个通用的逻辑规则,也就与修饰的特定词失去了必然关系。这样汉语就逐渐变成分析语了。
而正是由于汉字将读音与书写割裂,使得汉语的语音能够相对自由地发展。因此在汉语语音在几千年中变化了如此之大,而我们的文化却没有多少割裂。
更进一步地,由于汉字并不受限于读音,因此可以创造出大量同音异形字,帮助汉语降低平均音节长度、提高组词的逻辑性。而且,虽然在口语上,汉语的同音异形词和英语的多义词都属于“同一发音可能包含不同含义”的情况,但写到纸面上,同音异形词就比多义词更容易辨识,减少歧义的可能。
有人可能会问,汉语口语交流,并没有多少歧义的问题。那为什么文字中会需要额外的消除歧义的能力呢?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口语交流是一种双向交流,如果发现有可能有歧义,可以向对方询问,主动消除歧义。而文字往往是一种单向交流(不包括网上文字聊天……),一旦出现歧义,就很难消除。因此文字里的歧义一般需要比口语更小。
所以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语音以及我们整个语言整体,都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推崇汉字的拼音化或拉丁语话,都是没有看清这种密切联系。因此盲目把文字拼音化的韩国就会出那种把防水材料搞成吸水材料的笑话(韩语里“防水”和“放水”读音一致,结果建筑公司错误理解了图纸)。
另外,由于汉字不需要空格,所以相比于类似字号的英文单词,同一个词要高而窄。这在排版上有很大的优势(行距要占用额外的空间,高而窄可以减少行数)。加上汉语本身信息密度高。所以一般我们看到的中文版的书面文件都比外文版的页数少。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3:47
十、阅读速度的比较
和语音一样,阅读速度同样受到大脑处理速度的制约。所以各个主要语言区别不大。
在《ReadingChinese Script: A Cognitive Analysis》这本书里有一个章节《Eye Movements in Reading Chinese andEnglish Text》专门讲阅读中英文时的眼球移动。这是中科院和悉尼大学的两位学者写的。这其中发现。熟练的中文阅读者能够每分钟阅读386个中文词汇(580个汉字),而熟练的英文阅读者可以每分钟阅读382个英文词汇。一般人可能会低100词左右。具体速度还取决于文章的复杂程度,文章简单的话阅读速度就更快。
汉语使用者眼睛每次凝视可以阅读1.71个词(2.57个汉字),每次凝视平均257毫秒。英文阅读者每次凝视可以阅读1.75个词,每次凝视平均265毫秒。
总体上说,两者阅读速度不相伯仲。
在同一个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通过连续在同一位置显示不同的词(RSVP法),就能免去眼睛的运动。这样,最高可以提升中文阅读速度约33%(从640字每分钟提升至853)。英文最高提升也基本上是33%上下(见http://www.51wendang.com/mv/pape ... al_presentation.pdf)。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4:16
十一、双线并行读取能力:更稳定
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不同语言使用者在阅读时使用的大脑区域是不同的。一下这篇文章提供了部分综述:http://www.pitt.edu/~perfetti/PD ... 0Tan%20et%20al..pdf
阅读自己母语时,阅读汉语的人脑部激活范围比阅读英语的人大。英语阅读者在阅读时主要激活左脑的一些部分。而汉语阅读者同时激活左右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因为,时序信号(语音就是个时序信号)的处理区域一般在左脑,图像、空间信息的处理区域一般在右脑。所以,很多人认为,汉语阅读者的阅读实际上有两个处理通道。就是说在阅读汉语时,我们总是一边通过图像来直接识别文字含义,一边通过图像转换为读音然后来识别文字含义。而表音语言只有一条显著的处理通道。
为了确认这个结果。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了一个夹杂表意和表音文字的语言——日语。在阅读日语时,左脑在阅读平假名/片假名有优势,而右脑在阅读汉字时有优势。
有意思的是,中国人在读英语、日语时脑部活动与英美人士读英语是不一样的。显示出中国人长期阅读中文后,养成的图形、读音双路识别的习惯。不过快速阅读英文时右脑活跃度不高,可见此时主要依赖读音识别。具体内容可见下面这篇文章http://www.pitt.edu/~perfetti/PD ... 0Tan%20et%20al..pdf
这些研究同时意味着,汉语的两大处理途径只有同时失效才会造成阅读能力低下。这个结论受到近年来的研究支持。如下面这两个报道:
http://www.51wendang.com/observa ... nglish-and-chinese/
http://www.51wendang.com/releases/2009/10/091012121333.htm
学者研究了具有发展性阅读障碍(失读症)的中国儿童,他们大脑的处理语音的部分和处理图像的部分活跃度都比较差。而英文失读症的患儿,则不见得有图像处理问题。事实上,有一种疗法就是把英文发音用汉字表示,然后让患儿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可见1971年的这篇论文。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 ... &accno=EJ037129
患阅读障碍的儿童比例也说明了中国儿童不易得阅读障碍。
http://www.guardian.co.uk/educat ... ch.highereducation2
根据上面这篇报道,英语区阅读障碍者比例约为5-6%,而汉语区约为1.5%。百度的数据不知道哪里来的,居然说中国失读症患者和美国相当。我看到的英文文献没有一个说两者相当的。都是中国比英美低。可能由于标准不同,还有另一组数据:中国7%,美国17%。实在是没有见到哪里有说两者相当的。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汉语阅读与英语阅读使用不同的大脑区域,病变区域也不同。所以具体的致病机理仍然在研究中。目前只能通过患者的行为现象来论证。
也有人怀疑,正是由于汉语造成更大的脑部活动,所以在教育水平普遍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中国平均智商仍然高于欧美。关于全球各国平均智商,有两位作者写了很多本书。这些书的综述可见这里:http://www.51wendang.com/wiki/Nations_and_intelligence
不过以上这个智商研究的准确性受到了诸多质疑。所以大家看看就是了,不必太认真。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5:00
十二、不够严谨?
有人说汉语的劣势就是不够严谨。
这其实可以说是分析语和综合语的差异。分析语对于词的具体含义需要通过上下文确定。如果上下文给予信息不足,就有可能出现歧义。而很多时候,上下文只能表明这个词更可能是什么意思,而不能完全否定其他理解。
这虽然在交流中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在那些防止别人钻空子的文件里就可能造成问题。
我们举个例子:“中国绝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这句话有三种解释:
1、在敌方没有使用核武器之前,中国不会使用核武器。
2、中国在使用常规武器之前不会使用核武器。
3、中国不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很显然理解应该是1,但是并无法否定2和3的可能性。因此,很多人认为汉语的这种不严谨性会妨碍法律条文和合同。
但是英文难道就很严谨么?
He ran into a girl with an umbrella. 带伞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I saw a car with a big flag, which looked really evil. 哪个看起来很邪恶,车还是旗子?
China will not be the first to use a nuclear weapon. 这应该是上面的解释1还是3?
想要做到严谨,都需要考虑到其他人阅读时的想法,然后用其他语句来消除歧义。(顺便推荐搞笑英语书籍《Anguished English: AnAnthology of Accidental Assaults Upon Our Language》,里面收录了很多爆笑的歧义句,比如If you have not got any fresh vegetables, you may get canned.)
所以,汉语要想说的严谨,也是没有问题,只不过要比一般多一些口舌而已。分析语本身的表意效率就很高。多花一些笔墨,达到严谨的效果,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这方面如果有差距的话,差距也不大。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5:30
十三、劣势:难以学习
毋庸置疑,虽然汉字承载着汉语的诸多优势,但是汉字本身最大的劣势却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不利于学习。
我在背英语单词的时候,发现最好的记忆方法是把意思和读音结合起来,然后通过读音记忆拼写。(完美的表音文字,应该是读音与拼写的直接对应。英语由于受到其他语言影响太多所以这方面相对较差,不过这种规律还是相通的。)
相对与文字,人对读音的记忆速度更快。而表音文字,一旦掌握了拼写和读音之间的规律,就很容易记住文字。
而汉语在这方面是很差的。字和字之间缺乏联系,字和读音之间很少有联系,而且由于几千年语音的变化,经常看着是个形声字,读音却与想象的相差甚远。这是我们文字的劣势。当然,如前面所说,这也有使用上的优势。
我们可以看到,几千年来文字的发展历程。它总是首先于两个因素:表意的需要,学习和书写的难度。
一开始我们的老祖宗试图用一个字代表一个特定含义。这是很自然的思路。但是后来随着需要表达的意思成几何级数增长。汉字逐渐就不够用了。或者说,这样的话,同音字实在太多,不利于传播了。于是多个字组成的词才出现。在此之后,一大批原来造出来的字都被抛弃了。
比方说骓、骊、骒这种专门为表示特定种类的马的字。还有璇、玑等等一大堆带王字旁(斜玉旁)表示特定种类的玉器的字。后者毕竟意思还不错,还在名字里用一用。
有一些人对汉字的简化持有非常大的非议。我觉得大可不必。汉字的简化是必要的。越复杂的字形,越难以学习。汉字几千年的发展,使得字形与含义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复杂的字形在表音、表意方面并无优势。进与進、从与從、后与後,都没看出来繁体字在表意方面有何优势,而简体在学习的简便性上优势倒是很明显。每次看到“憂鬱的烏龜”,我自己都快忧郁了。
作者: angelvan2012 时间: 2016-8-26 15:45:51
后记
总看到有人在争论到底汉语是先进还是落后。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就用点通讯和存储上的概念来聊聊为什么汉语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语言。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以下的论证都是基于实际的实验数据,但是计算都很粗糙,而且实验的规模都不大。换句话说就是,虽然在这里汉语占优,但是换一批实验参与者,可能就倒过来了。现在实在没有什么特别全面的测试。所以下面的数字大家看看就行,不必太过认真。世界主要语言的效率其实都已经达到当前人脑的一个瓶颈了,总体看差异不大。我的目的也主要是打击一下逆向民族主义者。
作者: 阿发的岳父 时间: 2016-8-26 15:46:18
汉语的确很强大,会形会意,琅琅上口,比如下面两句话:
世界上只有两个球队的比赛不用看,一个是中国足球队,谁也赢不了;另一个是中国乒乓球队,谁也赢不了。
你要是中国人听到此句,肯定会会心一笑;如果是歪果仁,估计死的心都有。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6-8-26 15:47:02
本帖最后由 love_3_month 于 2016-8-26 14:48 编辑
http://mt.sohu.com/20160426/n446332827.shtml
这是现状。。。。。。。。。。。。。。
汉语对现代文明的贡献有多大|大象公会
大象公会mp 2016-04-26 23:30:37 阅读(193) 评论(0) .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
汉语是全世界母语人数最多的语言,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它似乎也是老外最热衷学习的语言。汉语的地位真有中国人想象的那么高吗?
文|刘周岩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 2014 年 3 月,全球汉语学习人数已超过一亿。孔子学院开遍世界、各国中小学生争相学汉语的报道也屡见于国内媒体。似乎今天谁不学汉语,谁就要落后于时代。看起来,汉语已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成为除英语外世界上最重要的语言。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用户多未必影响大
判断语言影响力的常见标准,是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数和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的国力,按照这两个标准,汉语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母语人数第一的语言,有近 14 亿母语使用者,远大于第二位的六亿母语者的印地-乌尔都语,第三到五位分别是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图片来源:华盛顿邮报)
从使用人数来讲,汉语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语言。若是考虑国家经济实力(按 GDP 计算),虽不及英语国家总和,但也稳坐第二位。
▍2003-2010 年间 GDP 按照语言的比例分布,汉语仅次于英语,且占比逐年上升
不过,母语者人数和 GDP,不能直接表征语言本身的信息价值和传播情况。GDP 衡量的是国家经济情况,用它推测该国的语言影响力,实际上是假设了语言与经济情况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但这个前提本身并未得到确证。
按照语言自身的标准,中文在“信息产量”上也是绝对的前二。例如期刊文章发表量和互联网信息量,中文都是仅次于英文的世界第二语言。不过这两个标准的问题在于,它们表征的仅仅是信息规模而非“信息质量”。
那么,有没有一种数据,既能反映某种语言产出的信息规模,又可以体现信息的质量,甚至是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呢?有,这就是书籍翻译量。
在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载体中,正规出版的纸质书籍往往是较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大大过滤了垃圾信息。各种语言间互相翻译的书籍,更是一种二次过滤,因为只有具备较高价值或需求的书籍才会被翻译成其他语言。由此,不同语言的书籍翻译输出和输入数字,可以直观地反映高质量信息的流动、传播方向,以及不同语言在人类知识生产中的地位。
▍《圣经》不仅是最畅销的书籍,也是被翻译成最多语言的书籍。人类文明中越重要的书籍会被翻译成越多种语言
国际联盟从 1932 年开始就收集各国翻译图书的数据,后来这个任务交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建立了世界书籍翻译数据库(UNESCO Index Translationum)。各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正规出版物中翻译著作的信息,1979 年起的数据都已经完成电子化,可以线上检索。
如果以书籍翻译量作为评判标,中文再也不是世界前二了。根据 2012 年截取的数据(此数据自 1979 年起记录,后文未加特别注明的“翻译量”“翻译排名”等均指这一部分数据),人类社会一共出版大约两百万种翻译书籍(不考虑印数,同一本书的不同译本分别计算)。
其中由中文翻译成外文的书籍一万三千余种,由外文翻译成中文的六万三千余种,合计七万六千种左右,这一数字位于全部语言的第十四位。不仅远远不及英、德、法等语言,也不及许多小语言如丹麦语、捷克语等。
▍翻译总量前二十的语言,中文仅位列第十四位
翻译数据库所涉及到的超过一千种语言,非常明显地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是唯一的超核心语言,即英文,全部翻译书籍中约 60%是由英文译出或译为英文;
第二梯队是两个核心语言,德文和法文,各 20%的翻译书籍由它们译出或译入;
第三梯队是五个区域性核心语言,分别是西班牙文、俄文、日文、荷兰文、意大利文,由其中一种语言译出或译入的比例在 5-10%之间;
第四梯队是所有其他语言,即边缘性语言,全部翻译书籍中由其中任意一种语言译出或译入均小于 5%(所有百分比加和应为 200%,因为一本书涉及翻译出与翻译入两种语言,被计算两次)。
由中文译出或译入的书籍,只占人类社会全部翻译书籍的 3%,中文属于第四梯队的边缘性语言。
十三亿人的信息孤岛
翻译规模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各语言之间互相翻译的“通道”。全球语言之间的翻译构成一种网络结构,如同高速公路、铁路网,翻译量只能显示“通车量”,在这个网络中的位置以及和其他节点的连接情况决定了这种语言与其他语言的互通程度。
MIT Media Lab 基于这个翻译数据库构建了全球语言网络结构,并计算了每种语言的特征向量中心性(Eigenvector Centrality)。特征向量中心性是网络中某个节点重要性的度量,与这个节点和其他节点的连接权重成正相关。谷歌的页面排名计算即是基于特征向量中心性。我们可以将这个值称为“语言中心性指数”。
▍基于世界书籍翻译数据的全球语言网络结构。中文是下方的橙色圈“ZHO”。圈的大小表示语言中心性指数;圈的颜色表示语系;连线粗细表示翻译量
▍各种语言的中心性指数排名,中文位于第二十位
在全球语言网络中,英文处于绝对的中心位置,是信息交互的枢纽,其中心性指数高达 0.90,法文以 0.30 居第二位,德语以 0.26 与法文同处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中,意大利文借由其在欧洲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和英文、法文、德文的良好信息交互,以 0.09 的中心性位列第三梯队的首位,但按照书籍翻译量排名意大利只是第三梯队的第五。和意大利文情况相反的是日文,因为日文与欧洲语言的信息交互较弱,其中心性指数排名低于翻译量排名。
中文的中心性指数如何呢?很不幸,比按照翻译数量的排名还低,仅以 0.014 的特征向量中心性位于第二十位,这说明中文处在语言网络中的边缘位置。中文与英文、日文两种语言互相翻译较多,而与其他几种主要欧洲语言的翻译则相对较少。中文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区域枢纽”,蒙文、藏文等高度依赖于中文,但这些语言本身即处于世界语言结构非常边缘的位置。
▍以中文为关注焦点的结构示意图。中文直接与英文相连,此外与日文、韩文联系也较紧密,其他一些语言类似蒙文、藏文等则需要依靠中文作为信息中转枢纽
▍以英文为关注焦点的结构示意图。英文作为核心中枢,与绝大多数重要语言建立了直接的、大量的信息交互
如果以交通网来比喻语言网络,英文就是北京,是四通八达的核心枢纽,德语、法文是上海、广州等全国性枢纽,日文是区域性枢纽如西安,中文则是西宁,而蒙文、藏文等则是德令哈、刚察。
信息流动更类似于航空而非公路,每一次连接都需要巨大成本,所以不是按照最短距离,而是按照最少连接次数的原则进行传递信息。但不是任意两点之间都可以连接,一个节点只能和上级中枢或周围节点连接。
二十世纪初,中文在世界语言网络中的位置更边缘。鲁迅翻译凡尔纳小说时,即是按日译本译成中文,日译本则是由英译本译出,英译本根据法文原文译出。这样一个法文-英文-日文-中文的途径,非常好的展示了英文作为核心中枢以及日文作为区域中枢的作用。
▍鲁迅翻译的凡尔纳小说版本
当然,今天中文世界已经有许多直接根据法文原文译出的凡尔纳作品,但是,更小众的信息或是其他边缘性语言的信息想要进入中文世界,仍然要借助其他枢纽的中转,最主要的就是英文枢纽。
所以,虽然中文有着最多的使用人数,占据了世界第二位的 GDP,但在全球语言信息网络中,处于信息的孤岛,外面的信息进来不易,中文世界的信息想传递出去也不易。与中文类似的这种体量大但信息交互性差的语言,还有阿拉伯语。
位置取决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既然中文有如此多的使用人数,现今中国的国力也不容小觑,那为什么中文仍处在全球语言网络的边缘位置?
究其根本,是中国的文化影响力过低导致了中文的边缘性。
对于上面的判断,有没有什么可以验证的数据呢?有。
MIT 将他们计算出的语言中心性指数与各类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与 Human Accomplishment中提供的人类知名人士(1800-1950 年)数量存在高度相关性,确定系数 R 平方达 0.858。
▍语言中心性指数与 Human Accomplishment提供的知名人士数量的拟合结果,呈高度正相关
Human Accomplishment中的“知名人士列表”由查尔斯·默里制作,通过计算百科全书、学科史书籍中某人出现的次数和描述篇幅等,得出人物知名度指数。不计商人、政治家、明星等,只记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故可认为是学者共同体所公认的“人类知识创造者”。
▍按照国家和语言排序的 1800-1950 年间知名人士数量,由查尔斯·默里统计。语言根据国家文化背景有加权计算,所以出现非整数
在这份知名人士列表中,英语、德语、法语使用者位列前三,这三种语言也同样是目前世界知识体系中最核心的三种语言,处于信息网络的核心。
近现代以来,中国人(或称“中文使用者)对人类整体知识的贡献非常小,是导致中文处于知识网络边缘地位的根本原因。另外,知识产出与语言影响力之间不是单向的因果关系,当语言影响力提升后,也会反过来促进使用该语言的人更容易地向外传播乃至创造知识。
同样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涉及到中文的翻译书籍中,翻译入中文与由中文翻译出的比例为 4.7:1(翻译入 62,650 种,翻译出 13,337 种)。翻译入远多于翻译出,说明这种语言是一种文化弱势语言,接受外来文化程度大于向外输出文化。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文,英文的翻译入与翻译出比例为 1:8.4(翻译入 146,294 种,翻译出 1,225,237 种)。由英文翻译为其他语言的书籍远远多于由其他语言翻译为英文的书籍,说明英文是一种向外输出知识和文化的强势语言。
实际上,英文是唯一一种翻译出远大于翻译入的语言(不算拉丁语等死语言)。第二梯队的德文、法文,第三梯队中的意大利文、俄文,它们的翻译入与翻译出大体持平,其他的所有语言几乎都是翻译出显著小于翻译入,而翻译入的源语言主要就是英文。
在这已不算多的文化输出中,古代和所谓“传统”文化仍然占据了中文文化输出的一大部分。1979 年以来被翻译最多的前三位中文作家分别是老子、孙子和孔子,都是古人。2004-2014 年间,日本出版的由中文译出的书籍中,最多的是文学作品,其次分别是中医类书籍和中国传统艺术类书籍。
▍1979 年以来被翻译为外文最多的中文作家,分别是老子、孙子、孔子、鲁迅、高行健,前三位都是古人
文化输出能力弱导致中文译为外文的书籍少,那么中文在翻译其他语言书籍方面如何呢?即便原创能力欠佳,若是由外文翻译为中文的书籍足够丰富,那么倘若中文是你唯一掌握的语言,也可以获取人类知识的多数内容了。
遗憾的是这样的愿望也无法达成。
由外文翻译入的数量,中文也只排第十三位。且不论欧洲各语言,看一看我们的近邻日本。与中文一样,日文是文化弱势语言,翻译入与翻译出比例为 4.9:1(翻译入 130,893,翻译出 26,921)。不过,日文翻译入的绝对数量远大于中文,是中文的 2.1 倍,位于全部语言的第五位。
日本的翻译事业起步于明治维新时期,其时翻译了大量西文著作,中国人则借助日文书籍了解西方。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大量翻译日文书籍,1896-1911 年间翻译日文书籍 958 种,远远超出同期翻译西文书籍数量。二战后日本出现了第二个翻译高峰,而中国的翻译事业则因为政治环境的原因受到很大局限。八十年代后,中国翻译引入外文书籍的速度大大提升,近年来每年出版的翻译图书已逾万种。
目前,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的作品,是中文世界输入最多的西方文明成果(207 种译本)。
作者: panteris 时间: 2016-8-26 15:54:15
楼主说的很有道理!
作者: SniperYY 时间: 2016-8-26 15:54:19
寒夜霜深 发表于 2016-8-26 13:27
我就弱弱的问下,咱老祖宗那么聪明,西方人那么笨,为啥咱发明不出电灯,汽车,飞机,手机,互联网......简 ...
中国古代三大节点,宋被元灭,灭掉的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灭掉是无数的文人,技术,文化,底蕴,崖山之后无中华。第二就是清灭明,然后就是乾隆闭关锁国,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圈养,奴役所有非满之人,完完全全的愚民政策,导致当时的国人思想严重禁锢,这就是为啥日本侵华,两三个日本兵可以杀一个村的人。。。。其实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国的时候,也都是完完全全的愚民政策,还是要感谢小平哥啊
作者: kennelly 时间: 2016-8-26 16:07: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kennelly 时间: 2016-8-26 16:08: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6:20:21
阿发的岳父 发表于 2016-8-26 14: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汉语的确很强大,会形会意,琅琅上口,比如下面两句话:
世界上只有两个球队的比赛不用看,一个是中国足球 ...
你想讲的一点歧义都没有还不简单吗?
在正式比赛里,中国男足是永远不会赢得足球比赛的,
在正式比赛里,中国乒乓球队打比赛永远是赢的
-------------
没歧义了,ok了,但是不好玩了
玩歧义也是语言的特点和优势
作者: Clark1129 时间: 2016-8-26 16:51:31
千贺刀 发表于 2016-8-26 1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一个你可能忽略了,宋朝人从皇帝到百姓都很会做生意。他们经过计算通过谈判,给辽国和金进贡,但是通过 ...
没忽略,宋朝是小资朝代,其实很像现在的新西兰,言论自由,法制,社会福利全面,军事力量菜逼,宋朝的富裕程度远远强于新西兰的现在
作者: Clark1129 时间: 2016-8-26 16:53:52
DinC 发表于 2016-8-26 12: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宋朝不能算是强国,只能说是经济发达。国君都被掳走两个!
所以我说没人认为宋朝是强国,反驳的是我回复的那楼,国家有钱就是强国?差得远,有时还是反比,朝鲜和印度的政府特权阶层富裕程度按比例说可能和中国差不了多少,谁会说朝鲜印度强大
作者: Clark1129 时间: 2016-8-26 16:55:53
寒夜霜深 发表于 2016-8-26 13: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就弱弱的问下,咱老祖宗那么聪明,西方人那么笨,为啥咱发明不出电灯,汽车,飞机,手机,互联网......简 ...
没办法,西方国家有殖民扩张时代,有文艺复兴和两次工业革命,在最合适的时间政治改革,咱天朝一直在三扣九拜闭关锁国
作者: xfelix 时间: 2016-8-26 17:02:01
我一直觉得中文的信息表达和交流的效率最高。
母语是英语的老外之间的沟通交流都经常听不清对方说的内容,需要对方重复。
作者: lychee 时间: 2016-8-26 17:16:35
Clark1129 发表于 2016-8-26 15: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所以我说没人认为宋朝是强国,反驳的是我回复的那楼,国家有钱就是强国?差得远,有时还是反比,朝鲜和印 ...
国富民穷。。素质文明还跟不上。。。![](static/image/smiley/monkey/325.gif)
作者: jsmith2 时间: 2016-8-26 17:30:30
DinC 发表于 2016-8-26 1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和中文没有关系。罪魁祸首在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講仁義禮志信,在你眼中卻成為罪魁祸首。可憐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17:32:18
lychee 发表于 2016-8-26 16:1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国富民穷。。素质文明还跟不上。。。
宋朝的国民素质还是不错的,汉人的王朝就明朝和晋朝差点
作者: jsmith2 时间: 2016-8-26 17:36:15
寒夜霜深 发表于 2016-8-26 13: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就弱弱的问下,咱老祖宗那么聪明,西方人那么笨,为啥咱发明不出电灯,汽车,飞机,手机,互联网......简 ...
這些科技都不是重點,重要是在哲學、人文科學、政治經濟學等等改變了社會結構,除生產力得到解放,還釋放了思想和人文氣色,這都是導致了西方在各個領域突飛猛進,當然也經歷了很多痛苦才有今天的成就。
作者: 阿发的岳父 时间: 2016-8-26 17:52:52
千贺刀 发表于 2016-8-26 15: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想讲的一点歧义都没有还不简单吗?
在正式比赛里,中国男足是永远不会赢得足球比赛的,
在正式比赛里, ...
哈哈,不用你说的那么费劲,只用这样说:
一个是中国足球队,他们谁也赢不了;一个是中国乒乓球队,谁也赢不了他们。
一个省略主语,一个省略宾语,句子看起来一模一样,但是意思却天差地别,这就是汉语的魅力。
作者: DinC 时间: 2016-8-26 21:58:59
jsmith2 发表于 2016-8-26 16:30
儒家思想講仁義禮志信,在你眼中卻成為罪魁祸首。可憐
是啊,真可怜。长个脑袋不能思考,长双眼睛不能观察。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6 22:33:50
阿发的岳父 发表于 2016-8-26 16: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不用你说的那么费劲,只用这样说:
一个是中国足球队,他们谁也赢不了;一个是中国乒乓球队,谁也 ...
一个是中国足球队,他们谁也赢不了
-----------这句话还是不够精确哦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6-8-26 23:13:16
我打赢了他,不可以说,他被我打赢了
我打败了他,可以说,他被我打赢了
挺好玩的
作者: lychee 时间: 2016-8-27 00:42:27
jsmith2 发表于 2016-8-26 16: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儒家思想講仁義禮志信,在你眼中卻成為罪魁祸首。可憐
不能说是罪魁祸首。。不过儒家的等级思想的确对思想解放好处不大。。。。
作者: SniperYY 时间: 2016-8-27 02:46:08
jsmith2 发表于 2016-8-26 16:30
儒家思想講仁義禮志信,在你眼中卻成為罪魁祸首。可憐
儒家思想也要看是什么阶段的儒家,你说重点在哲学,人文,科学,政治之类的改变了社会结构,自己查查唐宋时期的中国在这方面是不是领先同时期西方N百年。就算是明朝的儒家思想已经开始变态,但也不是同时期西方比的了得
作者: SniperYY 时间: 2016-8-27 02:46:44
DinC 发表于 2016-8-26 20:58
是啊,真可怜。长个脑袋不能思考,长双眼睛不能观察。
它有脑袋吗?
作者: 董董 时间: 2016-8-27 02:57:08
寒夜霜深 发表于 2016-8-26 13: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就弱弱的问下,咱老祖宗那么聪明,西方人那么笨,为啥咱发明不出电灯,汽车,飞机,手机,互联网......简 ...
我们不够重视发明?就像诺贝尔我们几乎没人拿得了
作者: jsmith2 时间: 2016-8-27 13:34:52
本帖最后由 jsmith2 于 2016-8-27 12:36 编辑
SniperYY 发表于 2016-8-27 01: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儒家思想也要看是什么阶段的儒家,你说重点在哲学,人文,科学,政治之类的改变了社会结构,自己查查唐宋 ...
就是宋明較為領先,之後一直落後於世界,直到現在還是落後,無可爭議。
時常絢懷過去沒意義,對自身沒有任何好處,就那一點點自 high 飄飄然,與打飛機抽大麻無異。
作者: future123 时间: 2016-8-27 13:51:57
love_3_month 发表于 2016-8-26 2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打赢了他,不可以说,他被我打赢了
我打败了他,可以说,他被我打赢了
第二句好像不可以这么说
作者: lychee 时间: 2016-8-27 14:00:02
jsmith2 发表于 2016-8-27 1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是宋明較為領先,之後一直落後於世界,直到現在還是落後,無可爭議。
時常絢懷過去沒意義,對自身沒有 ...
这个倒是。。历史是历史。。现在是现在。。未来是未来。。以史为镜是要警惕自己古人兴衰是什么导致的。。而不是用古人的成就来喂自己安心剂。。
现在连连坐都没有了。。又何必斤斤计较古代的光辉呢。。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6-8-27 14:29:27
future123 发表于 2016-8-27 12:51
第二句好像不可以这么说
哈哈笔误,应该是他被我打败了
作者: future123 时间: 2016-8-27 14:39:06
love_3_month 发表于 2016-8-27 13: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笔误,应该是他被我打败了
嗯,估计你是打错了,其实这样的讨厌挺无聊的,首先中国学生成绩好嘛,再说和汉语有关,那和汉菜有关嘛,写论文可以,不能信真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7 14:55:59
future123 发表于 2016-8-27 1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估计你是打错了,其实这样的讨厌挺无聊的,首先中国学生成绩好嘛,再说和汉语有关,那和汉菜有关嘛, ...
我还真认为有关,只是很多回复跑题了
最重要一点,用汉语学习专业知识,在记忆上非常占优势
作者: future123 时间: 2016-8-27 15:46:31
千贺刀 发表于 2016-8-27 13: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还真认为有关,只是很多回复跑题了
最重要一点,用汉语学习专业知识,在记忆上非常占优势 ...
尊重你的看法,
我不以为然,以前有人说为啥南方比北方经济发达,是因为男方说话快,
后来有人说我家小孩为啥聪明,是因为多吃海货的关系
这些可以听听不必当真了
不过你要写些论文了,到可以作为题材
作者: 千贺刀 时间: 2016-8-27 16:09:27
future123 发表于 2016-8-27 14: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尊重你的看法,
我不以为然,以前有人说为啥南方比北方经济发达,是因为男方说话快,
后来有人说我家小孩 ...
南方比北方发达两个原因
1. 南方物产丰富,水运也发达,容易产生发达的商业系统
2. 南方自几次衣冠南渡,少战乱,所以经济也容易发达
作者: Eastpark 时间: 2016-8-31 12:47:20
楼主是不是觉得会背乘法口诀就等于数学好了?
作者: bondbunny 时间: 2016-8-31 13:38:55
千贺刀 发表于 2016-8-27 15:09
南方比北方发达两个原因
1. 南方物产丰富,水运也发达,容易产生发达的商业系统
2. 南方自几次衣冠南渡, ...
1.自然环境
2.人的性格特点。
衣冠南渡对当时南方经济和文化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
东北以前由于日本对"满洲国"的大量投入和后来苏联的援建也曾作为新中国的火车头风光无限。但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当地舆论都把这一巴掌打到中央政府脸上,公平吗?
作者: maylan 时间: 2016-9-1 10:55:03
love_3_month 发表于 2016-8-26 14: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转发
作者:石造伪
就是,英语再难也是26个字母演练而成,而且没有汉语的四生调,在语言学习上英语绝对比汉语有优势。既然语言是工具,当然是越简单越容易掌握被使用者接受。汉语除了被十三亿人口使用外,只是在数量上取胜,质量上却不能被普遍接受。
作者: gubinc 时间: 2016-9-1 10:55:43
巴依老爷 发表于 2016-8-25 18: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很欣赏你的文笔和观点
但我对中文有不同看法
我没学过法文德文也不懂日文
英语可以和西班牙语,法语互通式因为他们都是拉丁语系发展而来,不能把历史原因归因于语言的先进。按照你的说法,数字时代,汉语的信息容量是最大的,这才是数字时代的特点,那是不是汉语应该是数字时代的选择?汉语会消亡这个观点不知道你从哪里得出的观点,我只知道汉语是现在最大的被使用语言。汉语的使用人数是12亿,第二使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没想到吧?)4.22亿,英语是第三,3.31亿。具体数字参考维基百科全书,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0%E5%88%97%E8%A1%A8
作者: gubinc 时间: 2016-9-1 11:05:40
fionaeric 发表于 2016-8-26 10: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非常同意
当年精通古文的胡适大力推广白话文为哪般?不是说古文不美,也不是胡适没有能力,而是学习难度 ...
建议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古典英文,如果你能顺利读懂,请收下我的膝盖。古典英文是老外自己都很难看懂的,所以需要单独的去开辟一个学科,类似中国古典文学的专业。各位是在用中国古文和现代英语比吧?当然觉得中国古文难懂。但是我只觉得唐诗,宋词,元曲的美不是任何一种其他语言可以比拟的,更早的骈体诗更是气势磅礴。而说到容易理解,如果你们觉得明代大约500年前的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难以理解的话,那也是无语了。对了,那个时代也是莎士比亚大致的时间。
作者: maylan 时间: 2016-9-1 11:12:27
angelvan2012 发表于 2016-8-26 14: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七、强劲的抗噪能力
前面讲到,英语依靠大量的单音节词才能够接近汉语的信息传递效率。但这不是没有代价的 ...
好强大的分析!
作者: gubinc 时间: 2016-9-1 11:16:05
寒夜霜深 发表于 2016-8-26 13:2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就弱弱的问下,咱老祖宗那么聪明,西方人那么笨,为啥咱发明不出电灯,汽车,飞机,手机,互联网......简 ...
中国领先世界数千年,但是再先进的文明也有疲乏的时候,难免的历史长河中被人超越数百年,5000年前的埃及文明也是比中华文明领先很多,但是最终消亡了。现在的中国正在逐步追赶,赶超,不要妄自菲薄,自己尽量努力就是了。至于说你弱弱的问的问题,一个国家,民族的落后是有很多的原因的,不是因为单个原因,譬如政治,经济,统治阶级的想法,对外战争的胜败等等。这个帖子所说的是语言的比较,不适合套在一个国家的落后与先进的问题上。难道一个国家仅仅因为语言就会落后?你所说的这些发明,应该说是资本趋利的推动下,相应的在工业大革命的时代,必然的产物。中国的明代很有可能比欧洲提前进入资本主义和工业化时代,很可惜被打断了。
作者: fionaeric 时间: 2016-9-1 11:17:54
gubinc 发表于 2016-9-1 10:0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建议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古典英文,如果你能顺利读懂,请收下我的膝盖。古典英文是老外自己都很难看懂的, ...
你并没有看懂我的意思 我是用古中文和白话文进行比较 得出降底学习难度易于普及的语言才是历史的需要 而你说的也正是证明了这一点 现代外国人也不是天然理解古代英语 所以需要作为专业学术来学习并不是日常用语 然而现代英语相对现代汉语的学习难度是较低的 无论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 彼此根本不矛盾
作者: gubinc 时间: 2016-9-1 11:23:52
lychee 发表于 2016-8-26 2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能说是罪魁祸首。。不过儒家的等级思想的确对思想解放好处不大。。。。 ...
应该说是儒家被汉代以后统治阶级歪曲了,特别是在宋代和明代的理教产生以后,对人性的桎梏达到了变态的程度。等级的存在是必然的,所以等级思想是有一定的存在原因的,其实西方社会的等级更加严格,只是不说,并且相对中国的科举来说,西方的等级更是难以流动和向上浮动,人员是固化的,而且在现代更是通过快乐教育的方式,让相对下层的民众更是难以改变生活,我觉的是一种精神鸦片。
作者: gubinc 时间: 2016-9-1 11:28:03
董董 发表于 2016-8-27 01: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们不够重视发明?就像诺贝尔我们几乎没人拿得了
诺贝尔奖是西方人自己设立的,文学奖授予的是中国的所谓的人权作家(中国比那些的人权作家好的人多的不可胜数),中国人在近期的物理学和其他领域的进步数不胜数(譬如最近比较热门的量子科学),而发动战争正的美国总统可以得到和平奖的提名,真是对诺奖最大的耳光了。那是西方社会抛给其它人的骨头,还在说:嗟,来食。
作者: gubinc 时间: 2016-9-1 11:30:32
maylan 发表于 2016-9-1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是,英语再难也是26个字母演练而成,而且没有汉语的四生调,在语言学习上英语绝对比汉语有优势。既然语 ...
英语的被广泛使用不是因为语言的优秀,而是在屠杀了殖民地多少生命以后被强行推广的。
作者: gubinc 时间: 2016-9-1 11:39:25
fionaeric 发表于 2016-9-1 10: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并没有看懂我的意思 我是用古中文和白话文进行比较 得出降底学习难度易于普及的语言才是历史的需要 而 ...
现代英语相对现代汉语的学习难度是较低的这个观点不能接受,请列出支持你的观点的研究成果。很多国家的语言语系和英语类似,所以可能会觉得简单。但是一个语言的先进程度不是大家学习的难易程度来衡量的,而是要考量各个方面的因素,譬如信息的容量等等。从你的观点来看,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如果大家都是从最基础的婴儿时期开始学习各种语言,中文儿童的说话时间并没有比英文儿童的说话时间晚。但是一旦学会了一种语言,肯定会对不同语系的语言感觉比较难学。
作者: fionaeric 时间: 2016-9-1 11:52:00
gubinc 发表于 2016-9-1 1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代英语相对现代汉语的学习难度是较低的这个观点不能接受,请列出支持你的观点的研究成果。很多国家的语 ...
前面55楼的人已经比较过难易程度了 请你自己去看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