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留下?OR回去? [打印本页]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6 15:57:01     标题: 留下?OR回去?

本帖最后由 巴依老爷 于 2015-10-6 18:14 编辑

一直以来经常收到一些站内,或者骂我,或者想认识我,或者倾诉,或者仅仅是好奇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怪物。。。之所以我从不加网络上的朋友,因为我对自己的定义只一个网络上的符号仅此而已。我的言论、我的思想、我的文字如果能给您带来一些灵感、想法或者现实中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我想那就是我这个符号存在的价值了。


也许是我常对一些问题大放厥词、口无遮拦;也许是我的观点、看法或认识确实点中了某些问题的要害;也许是我的文字可以引起一些人对某些问题的思考。一方面原因是我没有现实中的朋友去影响我在论坛中对问题的看法(因为一旦你这个ID对应着一个有血有肉现实中工作学习的人,你不得不考虑你所说的观点对你现实中朋友的影响),另一方面性格使然,我之所以离开大陆只是因为我喜欢说话,而且喜欢说真话,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即使很多话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而我从事的HR工作又不得不 把自己伪装在一个密闭的套子里每天说着伪善的话,做着虚伪的事,向上阿谀奉承、平级装腔作势、向下威逼利诱。所以 作为一个逃离者来说我肯定是失败的。但是都到资本主义社会了,言论总该自由了吧?何况我又只是个符号而已?说对了说错了,怎么样?你咬我啊?呵呵~


水平有限,我开贴写的字儿文字都比较多,在如今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好像实在没什么人有耐心去用心阅读,但还是那句话,我的字儿只给有需要的人和看的懂的人。不需要的,看不懂的,您连喷我都没必要,直接关贴嘴里喊声:这~SB。。。就完了。反正老爷我不在乎~当然愿意喷我的我也很乐意接受,怎么说呢?毕竟一个人的眼界受自己经历和知识面的局限性,不可能穷其所有,您的谩骂和挤兑实在是我提高认识的苦口良药啊~



1.png


最近几个论坛的朋友都在站内问到了我留下?OR回去?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讲,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且现实新西兰的情况也是一直在变化的。曾经的新西兰,曾经的奥克兰如今还是10年前那个样子吗?还是5年前那个样子吗?有句话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那么每个人的脚大小不同,就很难说怎么才是合适。现在的问题是,鞋的大小也是在变化的,那么就更难说是否合适了。当然我们中国人也有种说法: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呵呵,这种倾向属于不需要最合适的,只要最好的。但是这个“好”你如何去定义?环境最好?国家最强大?经济最发达?最容易找工作?又或者别人都说好就是好呢?比如大多有钱人都奔北美,但有人就说美国天天枪击案去那里找死啊?还有人说中国太糟糕了,我们快点逃到外国移民吧。但还是有大把的人拿到绿卡后重返中国去淘金啊。所以在大家做选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情况,其次要动态的看新西兰的情况,才能做出至少不令自己后悔的选择。


现在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么几类不同人群的情况:



第一类人是过来读高中大学的。


现在一个阶段已经不同于第一波2000年左右过来读高中大学的,那个阶段新西兰的汇率还是3,这里曾经是廉价留学的天堂。首先现在普遍留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已经远比那个时代强了太多,特别是过来读高中的家庭,至少23年高中再加3年大学都是国际留学生的学费,这真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的。其次现在的读书与其说是学习知识,不如说是一种更直接的投资,投资绿卡投资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投资一个大陆黑金时代终结的资产转移路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读高中读大学的小孩儿一落地就代表家族去咨询创业、投资生意,去现金扫房,去咨询农场、酒庄。


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官二代富二代还是稀缺资源,还是有很多家庭经济情况一般,但很勤奋的学生。


对于所谓的二代我没什么资格去说,人家才是成功者人生的赢家,肯定不需要我这种失败者去指导。因为对于它们来说去哪个国家都是可以轻松获得绿卡的,新西兰的吸引力也就是永久回头签制度,这样这个家族可以把新西兰作为备胎以防大陆经济、政治有剧烈变化时可以退到新西兰来保证自己的资产不会化为乌有,甚至生命受到危及。


但对于真正来学习的学生,希望靠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甚至自己家族命运的学生,我倒是真心的建议你们用心读书,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因为新西兰不是你们的终点站而只是你们的起点。一个人能走多高取决于这个人的眼界和专业能力,你更努力的读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这只能让你的专业能力很强,但无法提高你的眼界。而眼界的提高是靠你所处的环境的。为什么牛津、哈佛的毕业生很抢手?在大陆北京上海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很抢手,而内地其他中小城市的毕业生就稍差。学校的排名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毕业生所处的相对较大的城市就意味着更加完善的社会经济结构,更加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更加强烈商业化的氛围,这一切会使得毕业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能快速融入公司的工作中去。在我的最近的接触中也越来越多读预科很好的学生去申请澳洲的学校,在这里大学读完继续攻读一年HONOR去申请北美学校的学生。这才是你们真正去努力读书的路径,到更大的城市去,到更优秀的学校去,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学习工作,你们眼界就会更高,将来你提升的空间就是由这些所决定的。真正读书的学生请不要紧盯着新西兰这一纸绿卡,这里的绿卡我已经一再强调新西兰是老、弱、病、残、孕的天堂,这里属于我们这些没有斗志,不再想积极向上的人退休养老的地方,而绝不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年轻人的理想之地。哪怕毕业后你回到中国,以中国现在的市场经济结构,你们努力几年所获得经验和经历,有一天你回到这里,一样可以很轻松打开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把眼光放的更长远,你就会走的更远。



第二类人是过来读硕士的


中国的学生大多都有一个硕士情节,因为曾经遥不可及的硕士学位如今却近在咫尺。一直以来父辈的教导,大学生多好啊,各个都是干部身份,毕业就包分配还能坐办公室。硕士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光环啊,虽然现在这道光环已经被各种MBA,在职教育拉低了无数个等级的下线,但是对于中国的家庭来说,子女能有一个海外硕士的学位,是花多少钱他们都愿意去做的一件事。


硕士在新西兰很尴尬,以前也有一个朋友在一篇很不错的文章里提到了就业的OVER QUALIFIED的问题。新西兰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它不需要太多科研技术人员,不需要太多的高学历的商业模型建立人才。它需要的更多是技工,果农,还有服务员。这个国家虽然提供所谓的世界级的高等教育,但也仅仅是作为赚钱为目的的。它只想要你的学费,而不会考虑你以后会不会找到对口的工作以及能不能获得绿卡享受它的福利。


我接触到了很多国内过来具备硕士申请资格的同学甚至都放弃了硕士的申请转投GD课程。首先GD只要一年,其次GD只有LEVLE7,更贴近实践,最后GD可以转专业把过去的文科学历洗天赋转成理工科专业或者技工专业。这样会更加快速的找工作办理绿卡。对于2年的硕士毕业后相对更难找的工作以及遥不可及的绿卡,一年的GD如今越来越受到追捧。


但是对那些真心想读书的学生硕士并非不可取。因为如果不以绿卡为目的的读书可以使你的学习变得更纯粹,当一个人更纯粹的时候,其实相对的更容易达到别人达不到的终点。如果可以,尽量读自己喜欢的专业,因为只有喜欢你才能学的更投入,学的更投入才会比其他人更优秀,更优秀你毕业后的机会就一定比别人更多。而且不要认为自己是英语非母语就无法和那些白人印度人竞争,因为优秀的硕士或者博士毕业生锁定的就业目标一定不会是华人小公司,你们通常会在政府部门或者大型跨国企业就职。而这些地方都是非常注重文化多样性的组织,他们并不会因为你的英文不如白人流利而拒绝你。反过来如果一个职位有3个你的KIWI同学去面试,而只有你一个华人,那么在专业能力你不会比他们差一大截的情况下,一定是你胜出(当然除非这个部门另外5个同事都已经是华人了)。这在HR管理中叫做文化互补优势,在一个不同种群的组合中更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产出。当然这些东西在华人中小企业是没有的,因为它们也不懂什么叫做企业文化。



第三类人是过来技术移民的


最近有一批30岁左右,甚至40岁左右在国内具备了多年纯技术工作经验的人在冲击新西兰的移民市场。IT只是一个较小的范围,这些人中有过去做管理的,有过去做电气或机械研发的,甚至也有国内大学老师。


这些人往往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有不少人甚至可以完成在海外直接申请到无工作OFFER的绿卡这样的高难度动作。但是更多的人也是先办旅游签证过来,或者用学生签证过度一下,一边考察这边的情况,一边找工作。当然这类人相对的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语言和家庭。通常来说如果国内不是英语工作环境到3040再把英语捡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同时这个年龄在国内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离开中国是失去了很多东西或者说破釜沉舟过来的。有几个例子都是卖了北京上海房子,把老婆或者老公留在国内租房子等这边一个奋斗拿到绿卡的消息。


其实这类人应该更加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你选择在新西兰不在中国,你的损失哪个更加小。也不要用孩子来做挡箭牌,什么一切为了孩子。但在我接触的过程中,一切为了自己那个虚伪的面子和不想再在国内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工作的的反倒更加多。不过1就是12就是2,大陆有大陆的问题,即使你就说你不想在大陆待着就想移民拿绿卡让你在同学朋友面前扬眉吐气也没什么嘛,干嘛要用孩子的教育来掩盖自己那些目的呢?


这一类人群关键是在语言上有所突破,因为专业技术应该已经不是问题了,能不能留下来的问题只是语言上能不能获得这里公司认可的问题。人有长处就一定会有短处,你不能要求一个人有10年加的丰富经验,还要去和在这里读高中读大学的小孩子去比英语能力。所以小孩子更重要是经验的门槛无法逾越,而对于办技术移民过来的人群英语就是你们不得不逾越的门槛了。多在英语上下功夫,只要坚持留下来,拿绿卡都不会是什么问题的。



第四类人是过来创业,投资移民的


很多人都谈到了创业移民对新西兰本土经济的摧毁作用,因为的确有一批人在用国内的资金来补这边生意的窟窿以实现自己获得绿卡的目的。这个经济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本土居民的就业问题(因为不得不雇佣一定的本地居民达到移民局的要求),但是同行业的新西兰本土公司如何去和这样的创业移民公司去竞争呢?这样的搅局者一定会把价格拉倒正常做生意无法生存的地步,所以虽然吸纳了一定比例的就业人数,但是反过来那些被这种公司价格挤跨的企业又造成了新的失业人数,这也是现在失业率下不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这种创业移民模式会形成一种泡沫式的击鼓传花模式,为了绿卡在新西兰办创业移民投资了50万纽币(当然也都是贴的自己国内赚来的钱),那么在绿卡到手就一定要把成本赚回来,找下家接手这个项目,去鼓吹创业移民。这也是为什么一个阶段天维是个生意就敢写“适合创业移民”,其实很多都是这样的生意,本身一点钱都不赚,而且很可能还要往里贴钱。本地居民这里生活的久心里都明镜儿,才不会去搭理这种广告,也就骗一骗那些刚过来人傻钱多的土豪罢了。


而且更为危险的是在创业移民集中的过渡期——也就是生意换手时期最容易对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记得大概在2011年左右国内媒体有一篇文正当时特别火,是一个在国内一线城市的白领辞职跑到新西兰卖菜开超市获得绿卡的传奇故事。这个故事引领了一大批创业移民来到新西兰的各种人群,按项目的周期23年计算。从那个故事产生影响开始到现在已经是这第一批创业移民拿到绿卡开始大量换手的时间了。当一个经济体中100个生意在3年内都靠国内的资金来支撑和维持,并且这3年内挤垮了另外300家同类公司(因为这边的公司只能靠本土少的可怜的市场根本干不过外来的搅局者)。在这3年内整个经济市场不会有大问题,因为他们在用持续的钱来补窟窿,但在23年生意终结或交替的时期,如果没有大量的后续人接这一棒就一定会严重的打击这个经济市场。3年后这100家公司成功拿到了绿卡,第一选择找人高价接手,第二选择就是关生意撤回国内继续捞钱。无论它怎么选,它都是胜利者,因为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而失败者只有在这里诚实经营的生意者和最终的消费者。因为被它们挤垮的那300家同类公司的消失,已经使得市场失去了竞争,没有竞争服务价格就会继续走高。我们每一个本地居民都要为他们获得的绿卡去埋单。



第五类人是过来配偶移民的


这也是我最不爱看到的,如果说创业投资移民还是在新西兰投了一些钱推动了一定的经济的话,这种配偶移民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拖垮新西兰经济的政策。不得说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好,结婚不结婚问题不大,只要同居一年就可以获得绿卡,竟然连语言要求都没有。这种事情真的是嫖客遇到妓女,只要有钱一切都不是问题啦。所以商婚的、骗PR的、小三拆散人家家庭的。。。各种狗血剧情不断上演。但一个好的方面就是这一个群体每年移民所占的比例不会太大,所以不会对经济构成太大威胁。不过还是要关注着一个种群对我们的社会风气的恶劣打击,小孩子如果在这种赤裸裸的交换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会扭曲。如果您有子女,在新西兰还是不要教他们在大陆那一套东西,让他们快乐自由的长大,而不是从小就变得虚伪和事故,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逃离大陆来新西兰的意义所在。



第六类人是黑在这里等机会的


一直听说有一只福建黑潜伏队伍活跃在建筑工地和华人餐馆中(真不是我黑这个地方啊,我听到这个传闻不是一次两次了)。但一直没有认识过任何一个黑在这里的人,也许的确是圈子碰不到吧。但总体来说我对这些人的评价要高过第五类和第四类的,因为这些人通常工作条件极其恶略,薪水又很有可能在平均水平以下,而且因为身份的问题,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往往又只能忍气吞声。通常这类人在国内家庭环境不一定会很好,但是为了能更多赚点钱给家里寄回去所以选择黑下来,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甚至是值得尊敬的(当然这要在他们工作合法的前提下,我对那些卖白粉的和拉皮条的甚至黑社会可真的谈不上尊敬啊)。


其次我们来看看动态的新西兰经济社会环境


这个我来的不久也不敢乱说,但就基哥这个人这几年的表现和这一届政府我是及其不看好的。基哥我个人的认识就是一个跳梁小丑,看他在国会中和其他政党议员的辩论。他给人的感觉是思维相当敏捷和反应极其迅速的,另外从他女儿各种裸照彩绘出境也可以判断一样的结论,通常女儿是随爸爸基因更多。基哥这个人从小并不是在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本身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后天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注定无法更改它深藏在骨子里的需要别人认可,需要别人承认,需要别人更多关注的意识形态。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它考虑的就不会是对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福祉,而仅仅是它个人的精彩程度而已。不难理解很多他的政策都是短视的和对经济没有长远益处的,仅仅是获得了当时情况下一定的掌声,但是埋下了中长期的危机需要所有人一起去面对。


很多人关心房价,我是肯定不懂房地产市场的。但是我想说的是,当一个时代当一个特定的时期,所有的人如果不买房就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资产损失时(因为当经济下跌时仍然是房子更具有较小的资产损失),那么势必造成所有的人竞相去买房减少自己的资产损失。这个的确是市场趋利避害理性的做法。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模式是否可以持续?当我们看到有钱人把房子当白菜买,5套,10套的连排UNIT砸下去买;当我们看到上班族节衣缩食的一套自住,23套贷款投资的购买;当我们看到没有首付的向国内家里要,这边贷款的购买;当我们看到首付向家里要,贷款要家里换的购买。。。这么持续下去,新来的移民还能不能消化这些投资住房?新移民能不能消化投资房,别的不用看,就看租金上涨率。租金上涨率减去现在的通货膨胀(各种服务品价格的上涨)就是新移民涌入的预期。我不是经济学家,我不会算,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算,看看新移民的天量涌入到底是不是个骗局?


分析一个东西不要从它的本身去分析,一定要从它的相关衍生产品去分析。很多年前有个故事,股市最赚钱的是股市门口看自行车的大妈,每当股市门口自行车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妈就高位抛出,因为市场很热的时候人们通常会花费比产品价值更高的价格来接手,当大妈发现存自行车的越来越少,大妈就低位抄底,当市场很差大多数人会把产品以低于它价值的价格出手。我们来看微信圈里最火的的一些转载,什么净移民流入创新高。。。什么加拿大技术移民窗口关闭。。。什么澳洲第XXX类技术移民申请全部废止。。。什么中国解除5万美金的限制。。。等等,你不要去看这个新闻本身,要想是谁,以什么样的目的去放出这些新闻,这些新闻会引导我们做出如何的选择。当一个项目或者模式真正赚钱的时候,没有人会发布任何相关新闻,因为这个时候任何理智的人都希望把消息控制在最小范围,闷头的去捞自己的大钱。反过来,当一个项目或者模式逐渐衰弱的时候,就一定会围绕这个项目产生出一个又一个相关新闻来吸引大家的眼球,目的只有一个:让你接最后一棒。而且我们华人文化的冲击已经非常明显的影响到了本地KIWI的生活,本来这届政府希望靠房地产的拉动来撬动整个经济,但它们明显非常低能的高估了华人的消费能力。一个白人家庭如果住100万的房子,这个家庭的综合消费能力(日常开销,用车,旅游,生活品质等)都会是一个相当高的层级。但是政府终于发现了,华人的家庭即使有5100万的房子,它们的综合消费能力竟然接近或者低于新西兰福利领取者的消费等级。这也不奇怪,我们华人最大的消费就是子女的教育投资,而这对新西兰的影响只有学区房更贵了。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KIWI家庭不得不学习华人削减家庭开支甚至延迟要小孩来应对越来越高的房价。这就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房价越高,所有的居民消费越保守,越保守的消费会带来所有的生产能力继续下降(因为生产出来的东西没人买),生产能力越下降,产品价格越高,从而进入一个另一个消极的经济模式。


另一方面看看所谓的政府和银行都在怎么说。腰斩8年帝?呵呵,8年抗日战争都胜利了,还要再抗击一次小日本吗?从政府和银行大集团的利益出发,它们是一定会阻止房价下跌的。现在只是看多空力量的角逐谁更强而已。不过无论谁赢谁输,这一定是一次新西兰很好玩的娱乐节目。反正现在从各个高层传来的所谓房价将会下跌的消息,我怎么看怎么像是它们在给房价打气的消息。嘿嘿


另外新西兰政府也在学习中国的基础建设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AUT大楼的扩建,奥大大楼的扩建,各个区域新的MALL,商场的大手笔投资。都是政府希望通过基础建设拉动经济。楼在建设,MALL的建成都会吸引一部分就业,但是这段时期的吸引就业无法完成经济体系的良性运转。目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投资,而是消费。当所有的家庭削减消费的时候,你投资多大的项目,生意是有了,但所有的家庭还是不花钱,你怎么能玩转的下去呢?


其实当所有人被房地产蒙蔽了双眼的同时,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新西兰的整体经济状况。从中长期来看新西兰经济一定会经历一次痛苦的挣扎,薪资涨幅的提升已经跑不过通货膨胀带来的抵消作用。对于穷人的冲击尤为明显,中产阶层也会感到存钱更加辛苦,只有富裕阶层不会有明显感觉。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势回归,全世界都将受到波及,从资金到项目更多的会回流美国,另本来就不振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中国经济的大腿能不能抱这个问题要分两方面来看,如果你想跟着中国火箭式的上升,就请一定要接受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参考澳大利亚),好事不会都让你占尽,坏事全都扣在别人头上。因为全世界都想自己把香的辣的吃光了,然后把屎盆子让别人去接。所以留在新西兰的朋友们准备系好裤腰带准备过冬吧,未来5年不是讨论你资产如何增值保值的问题,而是你如何让你的资产下跌更慢更少,你就赢了。


其实我真的无法给出你究竟是留下?OR回去?但我能做的就是引领你去分析和发现自己真正的内心的需要,去做出判断,从而决定自己的命运。因为任何事情,谁也无法替代你自己。自己去选择,并且去承担选择所带来的结果。别人能给你的只是意见和建议以供你参考罢了。人生的意义并不是成功和金钱,人生最有趣的是经历不同的事情认识不同的人,开阔自己的眼界和纠正对事物看法,并最终获得幸福。




图片附件: 1.png (2015-10-6 15:50:20, 74.25 KB) / 下载次数 34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IzMTEyMHxkZWI4OGNhY3wxNzE3MzI1NDU5fDB8MA%3D%3D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6 15:57:25

自己的沙发自己来
我也是曾经的沙发帝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10-6 15:58:05

板凳



























作者: JasonZHX    时间: 2015-10-6 16:03:18

本帖最后由 JasonZHX 于 2015-10-6 17:11 编辑

板凳地板都让老王抢了,你M的。。

看到一半了,找到了个亮点,

“新西兰的吸引力也就是永久回头签制度,这样这个家族可以把新西兰作为备胎以防大陆经济、政治有剧烈变化时可以退到新西兰来保证自己的资产不会化为乌有,甚至生命受到危及。”

回来继续看。。
作者: 代达罗斯之殇    时间: 2015-10-6 16:06:44

本帖最后由 代达罗斯之殇 于 2015-10-6 16:09 编辑

文章写的比较长 我看了前面一半 剩下的回完了接着看
虽然觉得老爷发帖回帖都是调侃 但是调侃的背后应该是一个认真心细的人



作者: 直面异议    时间: 2015-10-6 16:07:30

好长,顶一个。

除了“人民币”(之前的一个网民),你这是第二个!


作者: Ageorge    时间: 2015-10-6 16:10:02

本帖最后由 Ageorge 于 2015-10-6 17:15 编辑




作者: 红包    时间: 2015-10-6 16:12:59

其实我真的无法给出你究竟是留下?OR回去?
作者: Patrick2003    时间: 2015-10-6 16:18:56

板凳地板都让老王抢了,你M的。。

看到一半了,找到了个亮点,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10-6 16:41:31

来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离开中国。
有房有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不考虑。
未来的五年会咋样,谁也说不清楚。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也就那么回事。
起床出门上班工作,回家购物睡觉。
纯三点一线的生活,周末也不出门。
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就这么过一生。
同事说这样没意思,可是又如何呢?
他自己的房子都没,谈何有趣人生?
华人现在吃苦耐劳,就是为了孩子。
能让孩子终有一天,享受上好日子。
能轻轻松松上班去,高高兴兴回家。
而不像现在的自己,任劳任怨工作。
只拿着最低的工资,干最辛苦的活。
像总理的儿子一样,和女友去度假。
华人和洋人不同的,我们更爱家族。
自己家族成功与否,比个人更重要。
五个百万房子咋了,等这代人老了。
下一代自然会花钱,来享受好日子。
国家和个人差不多,总有起伏不定。
华人家庭努力工作,对社会是好事。
在我个人看来就是,一个长远投资。
虽然不能马上见效,但见效的那天。
乘着中国这艘快船,仗着华人血统。
说不定能把纽西兰,变成新加坡呢。
虽然有些白日梦了,但却并不扯淡。
人类全都是自私的,都自己为自己。
而在种族这个上面,也是为了己族。
根本不会考虑外族,他们的生与否。
和本族无任何关系,所以要我说吧。
走还留下这个话题,和大环境有关。
如果华人地位第一,这根本不算事。
就像现在澳人一样,纽国就是后院。
自己想走还是留下,和搬家差不多。
这街区到那个街区,你会考虑半天?
看看现在的加拿大,快被华人占了。
而且还有很多移民,没钱又没学历。
主流根本融入不进,但那又如何呢?
主流进不去不是事,把自己变主流。
而纽国的移民政策,是打分制度的。
和中国考试差不都,强者总是优先。
这么多强者在这里,还怕个什么啊。
现在和将来低潮些,就是为了未来。
我们默默努力工作,就趁他们不防。
来个完全的一勺烩,等他们回过神。
社会上所有的一切,都有华人存在。
房子地子车子妹子,全都是华人的。
你的房东和你老板,包括你丈母娘。
都是华人或华人的,到时看你咋办。

作者: 送你一枚钻戒    时间: 2015-10-6 17:25:25

匿名者 发表于 2015-10-6 16:41
来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离开中国。
有房有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不考虑。
未来的五年会咋样,谁也说不清楚。

史上最有才老王。。。可惜匿名不能加分
作者: Esipan    时间: 2015-10-6 17:30:45

本帖最后由 Esipan 于 2015-10-6 18:33 编辑

新西兰确实适合无忧无虑,害怕竞争,能力一般的人生存,有一种矮子里拔高的感觉。有能力的年轻人基本都走了,经常看到一群人拿着新西兰排第几的文章来意淫自己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感觉挺搞笑的
作者: holoman    时间: 2015-10-6 17:33:48

回去或者留下完全看个人,回去也对不回去也对,人各有志,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回头一直走都下去就好了,任何事情都是。但是千万不要用loser的视角去看问题选择留下不是应为国内不好,或者选择回去也不是因为新西兰太烂。
作者: bobbyzhong32    时间: 2015-10-6 18:06:03

顶一个,写的珍惜不错~~~~~
作者: lychee    时间: 2015-10-6 18:08:57

这种事真哒没有对错。。。。适合就留下来。。不适合就回去咯。。。
新西兰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还真不是每个人都吃得消。。。
作者: 帕洛玛    时间: 2015-10-6 18:10:46

原来老爷也兼任知心姐姐的角色???
作者: zxcpoi    时间: 2015-10-6 18:12:22

唉嘛,字太多,顶了再看。。。
作者: bintoo    时间: 2015-10-6 18:29:36

按自己需要和能力去走就是,世事只有是否适合,并没对错或应不应该。如果连自己适合什么和需要什么都不知道的人,长篇大论他们也不会理解。
作者: JasonZHX    时间: 2015-10-6 19:12:34

仔细看完了,除了有2、3段很渣外其余都很赞!
作者: VisionDesign    时间: 2015-10-6 19:20:13

我要回国去股市门口看自行车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6 19:30:51

匿名者 发表于 2015-10-6 16:41
来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离开中国。
有房有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不考虑。
未来的五年会咋样,谁也说不清楚。

好厉害
竟然可以在短时间内
写出这种规整结构的长篇句子
老爷拜服了~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6 19:34:02

帕洛玛 发表于 2015-10-6 18:10
原来老爷也兼任知心姐姐的角色???

在国内因为工作需要就要帮助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以及针对有需要的员工进行心里辅导
现在只不过义务做这些而已
嘿嘿

作者: ThinkOutLoud    时间: 2015-10-6 19:36:28

本帖最后由 ThinkOutLoud 于 2015-10-7 09:11 编辑

Darling, you gotta let me know   
S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if you say that you are mine
i'll be there till the end of time
So you gotta let me know   
shoul I stay or should I go                     
作者: 萍水难相逢    时间: 2015-10-6 20:20:26

呵呵,让我想起那个卖手机的了。。。古语不是说,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呵呵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5-10-6 20:27:10

你对经济太悲观了

至于消费什么的,等着看圣诞节的零售数据就知道啦。。。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6 20:37:34

love_3_month 发表于 2015-10-6 20:27
你对经济太悲观了

至于消费什么的,等着看圣诞节的零售数据就知道啦。。。 ...

所以需要大家来纠正我的视角的盲点

作者: susie77    时间: 2015-10-6 20:42:44

匿名者 发表于 2015-10-6 17:41
来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离开中国。
有房有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不考虑。
未来的五年会咋样,谁也说不清楚。

如果是原创的话 你也很赞
作者: 荒岛余生    时间: 2015-10-6 21:21:20

匿名者 发表于 2015-10-6 17:41
来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离开中国。
有房有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不考虑。
未来的五年会咋样,谁也说不清楚。

刚想说楼主能写,发现你比楼主还能写,都很牛逼啊。。。。
作者: 可乐猫    时间: 2015-10-6 21:48: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可乐猫    时间: 2015-10-6 21:59: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Esipan    时间: 2015-10-6 22:03:05

说实在的我觉得在新西兰待久了不太适合国内,在这边淳朴的民风熏陶下,国内没有背景,回去分分钟被玩死,不如考虑考虑去别的发达国家,日本,加拿大,西欧,澳洲,都可以试试。各有各的好,但是千万不要和别的国家比,新西兰真的没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5-10-6 22:04:53

在哪里不重要啊,得看在哪里不会做个穷人。。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6 22:05:46

可乐猫 发表于 2015-10-6 21:59
好多人愿意留下来的,都是惯性。习惯了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就失去了改变的勇气和决心。除了新西兰混不下 ...

之所以现在倒贴还愿意分享这些文字
不就是享受新西兰的宁静嘛~
话说这里真的是退休养老的好地方
我每个月就需要完成一些基本项目,然后就是在家赋闲,这不前阵子又弄完一个大项目,又给了6周的假期
在家除了维护房子,就是鼓捣汽车,在这里我学会很多汽车修理和改装的技术,在国内我却是个连加油枪都不会用的人
当我码农做腻了我想我会去干汽车修理或改装吧,还是不为挣钱,倒贴都行,就为了开心有个事儿干

作者: GreatCursER    时间: 2015-10-6 22:39:52

什么阶层的 已经确定好了 去哪儿都不会变。阶层越低的人 在新西兰越好。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6 22:42:36

GreatCursER 发表于 2015-10-6 22:39
什么阶层的 已经确定好了 去哪儿都不会变。阶层越低的人 在新西兰越好。

的确符合现在很流行的一种理论
全球的阶层相对更加固化了
阶层的上下流动变得更加困难
呵呵
寒门再难出贵子~
作者: 可乐猫    时间: 2015-10-6 22:54: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6 23:09:43

可乐猫 发表于 2015-10-6 22:54
你跟荔枝开个店??一起捣鼓汽车。

前两天我爹还在和我认真探讨后院养羊的问题。。。

这么晚看到你
让我想到你写的那个恐怖的医院奇遇记
我一身寒毛倒竖了

作者: shuipei1121    时间: 2015-10-7 00:14:42

匿名者 发表于 2015-10-6 17:41
来这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离开中国。
有房有工作就行了,其他的不考虑。
未来的五年会咋样,谁也说不清楚。

我是专门来给你点赞的!
作者: ajdxt    时间: 2015-10-7 05:45:37

写的很不错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5-10-7 06:34:16

巴依老爷 发表于 2015-10-6 23:05
之所以现在倒贴还愿意分享这些文字
不就是享受新西兰的宁静嘛~
话说这里真的是退休养老的好地方

居然是会编程的hr。。。人才啊
作者: 可乐猫    时间: 2015-10-7 06:38: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贝贝他爸    时间: 2015-10-7 06:59:31

太TM长了,不看了,顶一下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5-10-7 07:50:14

lz有思想,赞一个

但有的看法可能太根深蒂固了,所以面对有的数据的时候也是根据自己主观好恶,选择性的接受。。。
作者: 误入    时间: 2015-10-7 08:13:20

老爷(知心)姐姐文采果真不错
作者: GreatCursER    时间: 2015-10-7 08:24:22

楼主咱们交个朋友吧
作者: 微苦蓝山    时间: 2015-10-7 09:00:24

love_3_month 发表于 2015-10-7 08:50
lz有思想,赞一个

但有的看法可能太根深蒂固了,所以面对有的数据的时候也是根据自己主观好恶,选择性的接 ...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客观的,而已。。。。。。。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09:09:47

love_3_month 发表于 2015-10-7 07:50
lz有思想,赞一个

但有的看法可能太根深蒂固了,所以面对有的数据的时候也是根据自己主观好恶,选择性的接 ...


你说到点子上了
我看一个东西从来都不是去找数据做分析
我只相信自己的观察和感觉
比如我会从写字楼的租售状况去看一个地方的经济
我会从超市的客流量看现在的消费状态
我会从超市最廉价商品货架的空满状况来看现在的消费能力
我会坐在饭店里听周围的客人讨论的热点问题来判断大家现在对某些热点问题的倾向性
我会从媒体放出新闻的背后去考虑是谁,以什么样的原因去放出这样的新闻,它们想引导民众去做什么
等等
。。。
我从不相信数据,因为我的意识形态里,数据都是有引导性的,其实任何数据要看你组织数据的统计口径和选择数据的角度,不同的选择数据完全有可能出现向左的情况
不过,ANYWAY啦,本来就是写着玩,也不想太严谨,我写东西有两个特点,第一不查数据完全靠自己主观判断,第二有很多错字,而且懒得改
哈哈~~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09:10:08

GreatCursER 发表于 2015-10-7 08:24
楼主咱们交个朋友吧

我们一直都是朋友~

作者: 寻金    时间: 2015-10-7 09:10:32

不简单啊。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分析的很全面。好文章。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09:18:22

微苦蓝山 发表于 2015-10-7 09:00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客观的,而已。。。。。。。

参见47楼
而且我在文章中说的很清楚了
“一个人的眼界受自己经历和知识面的局限性,不可能穷其所有”
我只是试图给大家一个分析方法
我从来不是一个客观的人,而且也不想把自己伪装的客观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客观的东西,从来没有一个像永动机或者万有引力一样的真理可以完全被所有的人认可
观点都是存在倾向性的,而且所有的观点都是为阶层服务的,你在A阶层也许接受这个观点,但很有可能彻底被B阶层所否定
所以我从不写客观的东西,我只代表我自己的视角,写我自己认为的东西,至于符合不符合其他阶层的观点,那就是你们自己要考虑的事情啦~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09:21:51

贝贝他爸 发表于 2015-10-7 06:59
太TM长了,不看了,顶一下

不看你会后悔的啊~
嘿嘿
你们喜欢我就太TM开心了
当然还有很多人不喜欢,如果能让他们不喜欢,我就更TM开心
知道嘛,超喜欢你的签名
“如果你现在想骂我,说明你还不够了解我,等你以后了解了我,你一定会想打我的。“
活脱儿一个我的处世哲学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09:22:27

误入 发表于 2015-10-7 08:13
老爷(知心)姐姐文采果真不错

”姐姐“我心里美美哒~~~

作者: 微苦蓝山    时间: 2015-10-7 09:54:22

巴依老爷 发表于 2015-10-7 10:18
参见47楼
而且我在文章中说的很清楚了
“一个人的眼界受自己经历和知识面的局限性,不可能穷其所有”

老爷安啦。。。。其实我想说的是。。。。。说别人主观很容易。。。能看到自己其实也不客观的比较难。。。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0:00:56

微苦蓝山 发表于 2015-10-7 09:54
老爷安啦。。。。其实我想说的是。。。。。说别人主观很容易。。。能看到自己其实也不客观的比较难。。。 ...


别和我一般见识,嘿嘿
我从来就是给人感觉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还特别能战斗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特质,才能保证我是个简单而纯粹的人
作者: yangchengzi2013    时间: 2015-10-7 10:05:47

跟lz感觉一样啊。。。

可是无奈自己太渣。。。想走一直走不了

作者: 贝贝他爸    时间: 2015-10-7 10:17:48

巴依老爷 发表于 2015-10-7 09:21
不看你会后悔的啊~
嘿嘿
你们喜欢我就太TM开心了

嗯,那我晚上回家后再看,谢谢你,其实我也很喜欢我的签名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5-10-7 11:18:04

微苦蓝山 发表于 2015-10-7 10:00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客观的,而已。。。。。。。

所以尽量看各种信息,修正自己的观念吗。

比如根据fonterra 奶制品的表现,说经济很不好。这个大家都会初步同意,形成一个观点。

但是,(纯粹举例)

如果,奶制品慢慢好转了,是不是就需要修正“经济不好”这个观念了呢?
另外,如果,奶制品在经济里面的比例慢慢在降低,是不是需要修正“经济”不好这个观念呢?
作者: xytdt55    时间: 2015-10-7 11:20:54

真佩服老爷这么有空闲写文章。。
而我连看完的时间都没有。。。

anyway~

支持一下~


作者: love_3_month    时间: 2015-10-7 11:22:59

巴依老爷 发表于 2015-10-7 10:09
你说到点子上了
我看一个东西从来都不是去找数据做分析
我只相信自己的观察和感觉

“比如我会从写字楼的租售状况去看一个地方的经济
我会从超市的客流量看现在的消费状态”

这个也是经济数据的一部分啊。不过是个人,面比较窄。

经济数据就等于有人统计了所有写字楼的租售状况
所有超市的客流量

但你如果只专注于自己看到的,而忽略整体,有时候会很准确,有时候会南辕北辙吧。

比如,我上班的公司(算是新西兰的大公司了)最近几年利润,每年翻番。我也不至于认为经济能这么好吧。同样的,我公司所在的行业,全世界范围内大批的亏损财源,我也不至于认为全世界经济要完蛋了。有的宏观的趋势,还真的只能看数据(当然数据也能有水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拉)
作者: xiaomobrave    时间: 2015-10-7 11:23:14

从你发得帖子回的帖子不难看出
老爷不是一个坏人
哈哈哈
作者: Eastpark    时间: 2015-10-7 11:27:14

楼主独立思考,遇事有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应该至少有35岁以上了。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1:31:32

xiaomobrave 发表于 2015-10-7 11:23
从你发得帖子回的帖子不难看出
老爷不是一个坏人
哈哈哈


但这年头,好人一定要比坏人更“坏”
否则这个浮躁的世界怎么还能有希望

PS:我喜欢你那个暖暖的故事
曾经老爷在帝都看到弱势群体(不是主动乞讨那种)有的会在垃圾桶里捡剩饭盒吃捡水喝,我从来都是一次给10块。同事还说我不要给那么多,但我却反问:10块也就一个盒饭钱,他都去垃圾桶找吃的了,人不落泊到一定程度怎么会这样的失去尊严呢。但我从不给主动乞讨的人钱即使它们半条腿或者残疾什么的,1块2块都不给。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1:51:17

love_3_month 发表于 2015-10-7 11:22
“比如我会从写字楼的租售状况去看一个地方的经济
我会从超市的客流量看现在的消费状态”

你是对的,我个人的看法一定会比较窄,而且肯定有很多问题
不过我只想提供另一种视角,因为大家一只在被主流媒体欺骗和错误的诱导。政府用媒体这个宣传工具2012年2013年一直在鼓吹失业率得到控制经济持续回升,工资得到改善,可是很多人没有感受到,直到经济被媒体喊"好“成现在这个样子。2013年2014年一帮高层跳出来说房价没问题没问题,各种媒体继续鼓吹高歌猛进。但到2015迫于压力不得不承认房价高,各种腰斩帝出来讲笑话继续给房价打气。
其实我不是想说主流媒体一定错,我一定对。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要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无论他的看法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我想如果我有积极意义的话,也仅仅在于能够让大家意识到,不要再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当作任人宰割的顺民。
我的观点其实一文不值,我的方法可能更就什么都不是,但所有看过文章的人能对事物建立自己的方法论并且有自己的看法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作者: mrlotusbun    时间: 2015-10-7 11:58: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anteris    时间: 2015-10-7 12:02:36

姥爷码字辛苦,没看完,先点赞~
作者: JimGreen    时间: 2015-10-7 13:06:28

////////////////////
作者: 十月的天空    时间: 2015-10-7 13:11:16

巴衣老头。赞一个。
作者: 狂奔的蜗牛!!!    时间: 2015-10-7 13:13:38

牛啊,语文是计算机老师教的!
作者: 狂奔的蜗牛!!!    时间: 2015-10-7 13:24:16

写的挺好的,尤其是关于去留问题的分析,可惜没有早点看到。
关于经济问题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也不能够强求。未来的经济情况很难预测,经济学家的观点都不会是一致的。
作者: 狂奔的蜗牛!!!    时间: 2015-10-7 13:27:11

刚开始看的时候还吓一跳,以为老爷要离开我们了
作者: 海洋之心Jeremy    时间: 2015-10-7 13:31:47

老爷恐怕真不会鸟什么大数据吧,都只是个人观点,对不对老爷又不在乎,只不过有可能会戳中一些人的**点

各位也就别纠结老爷看数据不宏观这事儿了

况且,就算真了解数据的人也未必就拿出来说吧,谁能保证自己能面面俱到。。。
还是自说自乐来得痛快,赞老爷
作者: mumu1211    时间: 2015-10-7 13:55:31

老爷码字辛苦了~
回OR不回,要我说不如两边跑~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

作者: lambaba    时间: 2015-10-7 14:20:02

有本事的去哪里都能混出个样来。 不要把离开一个地方的理由说成这个地方不好。毕竟,这里也有做的不错的华人。
作者: TaKeeLa    时间: 2015-10-7 14:44:00

我只想说老爷您把所有人都教的那么理性,那么那些喷子和大忽悠还如何生存?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4:48:41

TaKeeLa 发表于 2015-10-7 14:44
我只想说老爷您把所有人都教的那么理性,那么那些喷子和大忽悠还如何生存? ...

你错了~
老爷我~才是最大的喷子和忽悠~
嘿嘿

作者: zhuyumi    时间: 2015-10-7 14:49:10

说到底,很多人只是想有个房子住,子女长辈好好过日子就行吧。。。。这个目标都不是那么容易能够达到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4:57:58

panteris 发表于 2015-10-7 12:02
姥爷码字辛苦,没看完,先点赞~

认识我的都知道我常说一句话就是:
”先开枪后瞄准儿“
嘿嘿
你这是先点赞,再看。。。看完再骂~
玩笑玩笑~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4:58:34

十月的天空 发表于 2015-10-7 13:11
巴衣老头。赞一个。

YOU MEAN~?
LAO TOU ER?~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5:10:31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5-10-7 13:13
牛啊,语文是计算机老师教的!

看你回了3贴
这个:
”语文是计算机老师教的!“
我最喜欢

老爷我曾是党的笔杆子,在国企党委宣传部写过几年字儿,都是写洗脑的文章也算是最大的5毛党吧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5:12:20

mumu1211 发表于 2015-10-7 13:55
老爷码字辛苦了~
回OR不回,要我说不如两边跑~哪里有机会就去哪里~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哈姆雷特~

作者: Kevin68233    时间: 2015-10-7 15:44:36

我只想弄个pr再走,哈哈哈。并不想常驻新西兰,太安逸不适合我
作者: peewee    时间: 2015-10-7 15:59:47

家里有门路的回去肯定比这里好
家里没路子的老老实实在这里打工要比国内打工环境好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6:34:38

peewee 发表于 2015-10-7 15:59
家里有门路的回去肯定比这里好
家里没路子的老老实实在这里打工要比国内打工环境好
...

其实这也是我想说的
我认为北京上海的机会真的比这里多很多
门路在大陆确实很重要,但是越到小城市,2,3线城市越重要
在一线城市真的是靠实力和你对自己够不够很,对自己够不够狠也很简单别人一天干8小时,你干12小时,别人周末休息,你周末到公司继续干,别人有51,十一,你依然到公司干
很多人说我原来根本不像做HR的,因为没见过这么加班的HR,我想如果你想把一件工作做好,特别是追求完美那种你肯定会有做不完的事,一个公司一个组织总是有很多地方你可以去改进它提升它,当然一旦这个企业没有什么可改进和提升的我也会离开,因为它已经不能给工给我做事的空间了,没有做事的空间我的能力就不会提升,能力不会提升就是一种坐着等死的状态,那种状态非常糟糕。
以前在大陆我周围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只有跟这些人一起工作,你才会知道他们是多么可怕的对手,也才会让你把这种恐惧变成工作的动力。所以我认识很多人30多岁带领一个中小企业成功冲击上市的,都是管理层或者核心研发人员,3年后股票套现都退休了,或者移民或者环游世界或者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也算精彩了一次。
可能新西兰更像大陆的国企,反正就是熬着,死也死不了,活也不会活多么精彩。但是如果年轻人有机会干嘛不去博一次呢?等到有一天快老死的时候,你不会遗憾的说,曾经如果我有一次机会,只有一次机会可以改变我平凡的人生,也许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作者: skysadness    时间: 2015-10-7 17:00:55

强力顶贴,老爷在我的人生导向中也画过重要的一笔,可惜认识老爷有点晚
作者: qlc178901    时间: 2015-10-7 17:37:55

选择这里,目前的原因是,自己只是一个国内的无背景,无资源的农村底层,只是想找个地方,在自己不在时,年迈父母,绕膝儿女,老弱有所养,病有所医。。。。很惭愧我应该就是那个民不知有国,国亦不知有民的流民。。。。。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8:00:22

skysadness 发表于 2015-10-7 17:00
强力顶贴,老爷在我的人生导向中也画过重要的一笔,可惜认识老爷有点晚


永远都不晚~
嘿嘿
作者: samyu    时间: 2015-10-7 18:02:4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8:10:16

qlc178901 发表于 2015-10-7 17:37
选择这里,目前的原因是,自己只是一个国内的无背景,无资源的农村底层,只是想找个地方,在自己不在时,年 ...

不会惭愧啊
其实在哪里不重要
重要是获得幸福
在帝都我认识一个70年的大哥,2006年就靠汽车修理的技术在西郊汽配车打开一片天地,而且2006年正是北京汽车销售的起步阶段,2009年他已经在西4环买一套300多万的房子,到我离开北京的时候他的车厂已经开了分店,去年我刚获得他把女儿送去美国读高中的消息.以前陪大哥喝酒,大哥最爱说的就是:你看你个文化人还挺看得起我,我就是一个河南的农民,只是会修车而已...
我保守估计他现在的两个车厂至少值2000万人民币,就算从2006年开始到今天2015年9年吧一个勤劳的有技术的农民,而且他2006年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30多岁了,在9年时间内积累2000万人民币的财富.这在新西兰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当然在新西兰炒房估计有戏,呵呵)
他现在也挺幸福的,生意不错,女儿在国外读书.
您现在的状态也挺幸福的啊,其实没什么什么底层不底层的,我们在大陆都是P民,在新西兰也是被白人边缘化的一撮人,白人世界只想要我们的钱而已.
作者: vph9756    时间: 2015-10-7 18:13:14

巴依老爷 发表于 2015-10-7 19:10
不会惭愧啊
其实在哪里不重要
重要是获得幸福

人生迷茫请老爷指点
作者: 巴依老爷    时间: 2015-10-7 18:25:29

vph9756 发表于 2015-10-7 18:13
人生迷茫请老爷指点

人人都有对人生迷惘的时期
但没人有资格指点别人
互相探讨和分析各种可能性而已,尽量走的更好更稳妥
作者: tankller    时间: 2015-10-7 18:30:58

每次发工资,再看看房价,再看看税收,我就知道,这新西兰的经济就是个笑话,都没剩下的钱拿个毛线去消费啊?房价倒是坐了火箭一样的跑,呵呵,这经济不是笑话是什么?
作者: tankller    时间: 2015-10-7 18:34:13

什么福利什么的,根本靠不住,希腊就在那摆着的,福利?今天说有,明天说没有就没有了,你能怎样?我倒宁肯新西兰政府跟国内一样只收我3%的税,反正我挣的也够少的了,我也不要什么福利,福利就是个骗局,我才不去赌几十年以后的政府信誉
作者: 狂奔的蜗牛!!!    时间: 2015-10-7 18:47:23

tankller 发表于 2015-10-7 19:34
什么福利什么的,根本靠不住,希腊就在那摆着的,福利?今天说有,明天说没有就没有了,你能怎样?我倒宁肯 ...

国内五险一金大概占工资的1/3吧。
作者: tankller    时间: 2015-10-7 18:51:46

狂奔的蜗牛!!! 发表于 2015-10-7 19:47
国内五险一金大概占工资的1/3吧。

你可以选择不买5险一金,但是你在这能选不交这疯了一样的个税吗?
作者: qlc178901    时间: 2015-10-7 19:02:09

tankller 发表于 2015-10-7 18:51
你可以选择不买5险一金,但是你在这能选不交这疯了一样的个税吗?

不可选择不买的,在国内最后的5年时间都是在外企混的,外企对神州政府战战兢兢,在我强烈的要求不买五险一金的情况下,证明了我的要求是不可商量的。。。
作者: penguin    时间: 2015-10-7 19:08:27

其实说的挺好的,真佩服,要是我打字累个半死。
作者: tankller    时间: 2015-10-7 19:45:34

本帖最后由 tankller 于 2015-10-8 01:10 编辑
qlc178901 发表于 2015-10-7 20:02
不可选择不买的,在国内最后的5年时间都是在外企混的,外企对神州政府战战兢兢,在我强烈的要求不买五险 ...

你也说了,是在外企咯
作者: 麻皮小蘑菇    时间: 2015-10-7 20:12:27

tankller 发表于 2015-10-7 20:45
你也说了,是在外企咯,我的同学里面大把的不信任政府福利,不买5险一金 ...

不交五险一金的都是农村的,民工之类的。不交的公司基本是不太正规的。如果你是在相对正规的公司,不可能不交金。国家要查的。不交金,到时候看病都看不起。国内5险一金基本占工资的40%-50%
作者: tankller    时间: 2015-10-7 20:14:43

本帖最后由 tankller 于 2015-10-7 21:18 编辑
麻皮小蘑菇 发表于 2015-10-7 21:12
不交五险一金的都是农村的,民工之类的。不交的公司基本是不太正规的。如果你是在相对正规的公司,不可能 ...

呵呵,我虽然没在国内上过班,你以为我就一个认识的都没有了?后面的就不说了嘛,吵吵闹闹争来争去没意思
作者: 麻皮小蘑菇    时间: 2015-10-7 20:18:31

tankller 发表于 2015-10-7 20:45
你也说了,是在外企咯,我的同学里面大把的不信任政府福利,不买5险一金 ...

只要是正规企业都要交五险一金的。现在想逃已经不容易了。这个还涉及到很多企业需要资质需要各种证照,不交金就不能办的。现在员工也不是傻子,不交金的公司都不愿意去做的。另外现在事业单位开始交补充养老金,事业单位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