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教养从父母开始" 讲师更新: 令我质疑的一句话 - “你真棒” 更新在13楼 [打印本页]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1-18 21:11:17     标题: "教养从父母开始" 讲师更新: 令我质疑的一句话 - “你真棒” 更新在13楼

本帖最后由 CPSST 于 2014-5-15 13:32 编辑


我的微信號是1251309547
微信群是 教養從父母開始

歡迎有興趣的爸媽加我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1-19 12:36:39

本帖最后由 CPSST 于 2014-1-19 20:30 编辑

課程簡介
* 本系列講座每次是90分鐘,另外再請不同的嘉賓來做30分鐘的演講
* 嘉賓演講內容主要是女性健康及介紹不同的機構為社團提供的服務
* 讲座结束后,组织大家每月聚会一次,交流育儿心得
* 講師Ken在最初的幾個月還會為互助群提供支持
* 参加讲座的家长可從中得到指導
* 為参加讲座的家长提供互相學習支持的機會
* 参加讲座的家长将来有机会成为華人親子服務中心的讲师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1-19 21:05:32

名額有限,家長們請把握機會啊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3-5 12:06:28

感謝所有家長的踴躍叁加,我們期待與您見面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3-8 18:52:12

今天忘了照相,第一次講座有些不足的地方,也有些報名的媽媽沒有現身,可能是忘了,也可能是因為遲到了沒人開門上來,不過,有媽媽建議開個微信群。

我的微信號是1251309547
微信群是 CPS 教養從父母開始

歡迎有興趣的爸媽加我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3-31 13:59:17

敬爱的家长们 你们好

由于我们city 的讲座地址造成家长们的不便 我们决定将以后的讲座地址改为以下地址: 此场地可带上小朋友 并有茶点供应

Fickling Convention Centre - Three Kings Upstairs
fickling convention centre near 546 Mt Albert Rd, Three Kings, Auckland

附上的海报有其他所有的信息 另外 由于复活节的缘故 我们将19/Apr改成12/Apr 谢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4-4 20:05:25

敬爱的家长们 你们好

由于我们city 的讲座地址造成家长们的不便 我们决定将以后的讲座地址改为以下地址: 此场地可带上小朋友 并有茶点供应

Fickling Convention Centre - Three Kings Upstairs
fickling convention centre near 546 Mt Albert Rd, Three Kings, Auckland

附上的海报有其他所有的信息 另外 由于复活节的缘故 我们将19/Apr改成12/Apr 谢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4-9 14:11:27

敬爱的家长们 你们好

这周講座几点新通知:

1-地址:Fickling Convention Centre - Three Kings Upstairs 546 Mt Albert Rd, Three Kings, Auckland Mt Roskill 图书馆。
2-本周的题目: 如何提高孩子情商。
3-本周将有Radio NZ的记者来采访 希望家长们能踊跃参加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4-11 00:31:17

孩子在幼儿园、学校和其他地方受欺负是一件很让父母感到棘手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最关心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以后不被欺负,解决的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常用的方法有:找老师,找对方的父母理论,直接找那个欺负人的孩子去谈,教孩子如何自卫等等。

以上这些方法在有的时候确实有一些效果,但是这些方法没有从更深层次来思考这个现象。

昨天,妈妈去幼儿园接二娃时,与一个韩国妈妈聊天中发现,她的女儿总是被几个白人小女孩欺负,欺负的方式就是用手来掐这个小女孩的手背,这个韩国妈妈去找老师谈过好几次了,老师也承诺:再发现这种情况一定制止。我个人因为很了解新西兰老师的职业素养,所以也相信老师会做到的。但是,即使老师发现后制止了这种行为,还是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作为老师也不能处罚犯错的孩子,孩子如果趁着老师没注意,又继续干这种事,我们又该如何呢?我们的解决办法在哪里呢?

Schwartz, Dodge, Pettit, & Bates在90年代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们发现:被欺负的孩子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

1 懦弱 – 面对一些困难经常采取退缩的方式回应,不敢正视困难,不敢用积极的方法来面对困难。

2 感情用事 – 有的孩子面对一些小事经常采取过激的方式来表达,例如:被别人踩了一下脚,就哇哇大哭;被别人碰一下,就表现出十分生气的样子。具有这两种特性的孩子就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这种现象是一种恶性循环,即孩子越是有这种特性,别人越欺负他,别人越欺负他,被欺负孩子的这种特性就表现得越明显…

当然除了性格上的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导致孩子容易被其他孩子欺负,例如身体弱小、孤僻等。找到孩子被欺负的原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采取行动了,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冷静,不要感情用事,这是送给孩子最强大而有力的工具。如果我们采取行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宣泄自身的愤怒,那就失去了行动的真正意义,有时可能让事情变得越来越遭。老实说,外部的环境大部分时候都不受我们控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别人孩子的行为(况且你还没有管这个孩子的权利),不如让自己的孩子更强大,我这里所的强大并不是通过习武得来的,这里的强大是一个人内心的强大。

当孩子不再懦弱,当孩子受到别人的欺负后敢于寻求外界的帮助(如父母、老师、同学等),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强大;当孩子学会合理地表达情感,不再对一些小事反应过激,那么他的内心就会强大。这些才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教给孩子的,相信只要我们拿出学习功课十分之一的时间来学习社交技巧,孩子就会在这个方面有所长进,孩子将来在这方面获得的回报会远远高过学业方面的学习。这些是我要告诉那个韩国妈妈的,同时也是我今后需要更加努力的一个方面。

就在我刚写完这篇博客的时候(2013年9月3日星期二),

妈妈接二娃回来说:二娃在幼儿园告诉一个刚来的韩国孩子如何玩幼儿园的电脑,后来老师说到时间了,这个孩子突然向二娃扑过去,就这样二娃被这个小朋友无缘无故地在脖子上抠了两个深深的血坑,幼儿园的所有老师都向二娃妈解释这件事,老师都说二娃很善良,平时与其他孩子相处很好,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作为父亲的我自然心疼,但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韩国孩子其实很可怜,因为他不知道用其他更合适的方式表达他的情绪。令我高兴的是二娃回来后说:“他(那个韩国孩子)刚来,不知道规则,老师还和他爸爸谈话了。”孩子原
谅他人了,这比什么都重要,我还有什么需要做的吗?我认为没有了。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4-18 21:48:01

营造一个单亲家庭的氛围

许多育儿理论都强调完整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些观念听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从养育下一代的角度来看,一个父母双全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确实相当重要,孩子需要母亲的阴柔关怀,同时也需要父亲的阳刚影响。

纵观我国古代的四大贤母,即孟母、岳母、欧阳修母和陶母,这里除了岳母是在岳飞十九岁时丧夫,其他三大贤母均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丧夫,也就是说孟子、欧阳修和陶侃几乎是在单亲家庭长大成人的,从这些古代先贤的品德、修养、能力以及对当时的国家、乃至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来看,这几个母亲对下一代的教育可以说已经很成功了。她们的这些成功,是我们将孩子送入清华和哈佛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孩子进名校其实离人生的成功相距甚远。

为什么单亲母亲能将孩子培养的这么成功?为什么缺少父爱的孩子能够成为影响中华文化的先贤?按照我们的现代育儿理论,没有父亲的影响(特别是男孩),孩子长大后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在女人堆里长大的男孩还会出现女性化的现象。

还有,现任的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在其7岁的时候,父亲离世,理论上讲父亲在孩子这个年龄离世对孩子后来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但是,为什么人家总理都做到第二届了?这些都是偶然现象吗?我不相信。是他们的母亲很伟大吗?这一点我相信,但是,孩子毕竟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下长大的,这一点与通过许多研究证实的现代教育理论相矛盾,这里一定有一个什么共同的原因,将孩子在幼年丧父这个坏事变成了“好事”。我个人孤陋寡闻,单身母亲将孩子培养成栋梁之材的例子应该还有许多。

单亲家庭(在没有老人参与的情况下),几乎是单亲(主要是单亲妈妈)自行决定抚养孩子的方式,这样几乎不会与自己的配偶因养育子女的方法不同而发生冲突,这种模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效率较高。

德雷克斯曾说过一句话:“当父亲失去了对母亲的控制权时,父母双方也就失去了对孩子的控制权。”他这句话其实就是讲:当母亲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听(父亲)话的榜样时,孩子就会变得谁的话都不听了。在过去“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的日子里,其实从教育下一代的这个角度,是有一定益处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该听谁的。有些“民主”的家庭,夫妻之间是通过吵架来决定孰是孰非的,这种方式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也决定不下来,孩子最后不知听谁的。我们当父母不是要想方设法如何控制孩子,但是孩子也应该在一种父母最终达成一致的教养方式中成长,这里所说的一致不是指父母之间没有任何分歧,不同的个体之间不可能没有分歧,有分歧不怕,关键是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最终达成共识,但是这种共识对于有些父母双全的家庭似乎很难达成,特别是再加上隔辈人参与其中,养育孩子的问题就变的越发复杂。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就像我们的先贤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单亲家庭有单亲家庭养育孩子的优势,双亲家庭同样有其劣势,真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单亲家庭在具备意见统一的优势同时,还应注意养育方法,这样在培养孩子的路上才能做到扬长避短。

如果你是双亲家庭,请在这方面向单亲家庭学习,我不是让天下的父母为了教育孩子都离婚,这里只是想说:为了孩子,请我们的养育者,在养育下一代的问题上保持一致。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4-28 23:40:38

1-地址:Fickling Convention Centre - Three Kings Upstairs 546 Mt Albert Rd, Three Kings, Auckland Mt Roskill 图书馆。
2-本周的题目: 如何表扬和奖励
3-由於我預產期將近,本周是講座最後一期,希望家长们能踊跃参加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5-9 00:32:56

父爱的力量有多大?
许多父亲,特别是我们华人的父亲,将养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母亲,这些父亲认为:自己的角色就是赚钱养家,只要赚够了钱就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养儿育女是妈妈的责任,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种观念存在于世界上很多种族的文化中,这种文化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这种观念可能在几百万年前的原始人类社会就已经形成了。因为男女生理上的差别,导致其社会分工的不同,大多数男人从事家庭以外的事物,如打猎等,女人则主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这种社会分工在现代社会还可看出当时的痕迹,即使妈妈工作再忙也要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

我们的许多家庭,特别是那些事业有成的父亲,为了事业与孩子长期不见面,更谈不到对孩子的教育了。记得我当时在国内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我与公司从美国请来的总经理到上海去“巡店”(零售行业里将总公司高管到各地的零售店巡视称为“巡店”),上海区域的负责人,在车上就通过翻译对总经理说:“为了店里的业务,我天天很晚才回家,已经有很长时间没见到女儿了,女儿都不认识我了!”这本来是一句向上级讨功、行赏的话,但是,他的这番话好像在这位美国来的总经理面前起到了反作用,这位总经理说:“谁让你这么晚回家的?你这么晚回家说明你的工作效率低!”我因为长期在这个美国人身边工作,相对来说也比较了解他在工作和家庭上的理念,他经常对我说:“家庭和工作一定要保持平衡。”这点可能和我们华人的观念有些不同,我们许多的家庭可能过于强调事业的重要性,从而忽略了家庭的存在,为了“事业”夫妻长期两地生活的有之、将孩子留给老人看管的有之、爸爸即使回家也不参与孩子教养的更是大有人在。

无论是哪种原因,父亲对孩子爱的缺失有什么问题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曾经做过一个研究,研究对象是本校医学院的1377名毕业生,这个研究跟踪了这些医学院的毕业生长达三十多年,研究人员在这些被研究对象中,找出成年后患有以下五种疾病的一组人进行研究:
1) 心理疾病。
2) 高血压。
3) 恶性肿瘤。
4) 冠状动脉心脏病。
5) 自杀。
研究发现,造成上述这五种问题的既不是饮食问题,也不是缺乏运动,造成上述疾病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特别是与父亲的关系疏远。他们的结论是:孩子与父亲关系密切,会大大降低其成年后上述五种疾病的发病机率,反之亦然。

我们做父母的,特别是大多数华人的父母,总想将最好的带给孩子,我们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想让孩子上名校中的名校,从而为孩子以后找到好工作做好前期的铺垫,所以父母为了进好学区,为了给孩子以后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外面辛勤打拼、不辞劳苦,这群人中有大型公司的掌门人,有普普通通的打工一族。我们有没有思考过,孩子为什么要找好工作呢?孩子将来的体面工作可以换来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但是这些又是为了什么呢?这些能换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吗?除了这些还有没有让孩子以后生活更健康、更幸福的方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这个研究已经告诉我们每个爸爸答案了。
作者: CPSST    时间: 2014-5-15 14:31:13

令我质疑的一句话 - “你真棒”

近10年,有许多育儿书籍均将表扬视为让孩子建立自信的一个有效方法,特别是那句“你真棒”更成为许多父母表扬孩子的一句常用语。

5年前,我对这句话也深信不疑,那个时候我经常将“你真棒”挂在嘴边,用来表扬自己孩子的成就,当孩子会写一个字母,我会说“你真棒”;当孩子会爬一个器械,我也会说“你真棒”。头几次说这句话,好像孩子脸上还有一丝微笑,可后来发现,再说这句话,孩子的脸上已没有任何表情,更不用说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人家不是说:要尽可能多地给孩子表扬吗?谁不爱听好的啊?难道表扬对孩子也不管用了吗?

后来经过查阅资料和与一些父母交流,发现了这句话的问题。“你真棒”蕴含着以下问题:

1)“你真棒”没有让孩子认为自己什么地方棒。这句话表达的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当孩子画了一幅画给你看,孩子听到的反馈是:“你真棒”。孩子可能就会想:我到底是什么地方棒啊?是线条的比例?还是颜色的搭配?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孩子从这句话里根本没有弄懂自己具体是哪里做得好,对孩子没有起到太多的激励作用。

2)“你真棒”没有让孩子觉得自己棒。“你真棒”是成年人对孩子的一个评价,不是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别人认为孩子棒,孩子就真的这么认为吗?不一定,如果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完全依赖与别人对他的评价,那这种孩子还有自己的见解吗?孩子长大后,如果还延续这种思维方式,他很可能就会被他人左右,成为一个没有自我的人,表扬孩子的一个核心目的是想让孩子拥有自信,这种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他人的人,哪里还有什么自信而言。在这里,那些不相信所谓“你真棒”的孩子,反而是会思考、有主见孩子。

3)“你真棒”强调的是结果。许多研究都证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努力比结果更重要。赞扬一个孩子也是这样,我们是应该赞扬一个毫不费力就考100分的孩子、还是应该赞扬一个付出很大努力只考了70分的孩子呢?(假设这两个孩子用了同一种学习方法)我个人是选择后者,因为后者有我们可以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努力,前者的成绩可能更多地取决于智力,这种天生的东西让孩子学习什么呢?“你真棒”有些以结果论英雄的味道,记得伦敦奥运会,当看到刘翔受伤后,还坚持用单腿跳完全程,看到这里我很受感动,我认为这才是真的英雄,这才是我们需要在孩子面前大力弘扬的东西,这种精神比金牌更有价值。

4)“你真棒”可能会导致孩子自大。当孩子不知道自己具体什么地方棒时,有的孩子就可能相信自己什么都棒,当一个人相信自己什么都棒的时候,很可能会导致自大,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对孩子是没有什么益处的。

总之,现在我已经不对孩子用“你真棒”这句话进行表扬了,取而代之的是对其好的地方的具体描述,比如还举孩子画画的例子,我可以说:“看看你画的这头鲸鱼,特别是鲸鱼头这块,线条特别流畅,你当时肯定很仔细地画着一块。还有你将鲸鱼的身体涂成绿色,爸爸过去从来没有想到过鲸鱼还可已变成绿色,这幅画丰富了爸爸的想象力。”孩子听完这番话,肯定会对自己有个积极正面的评价。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