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让全家有几年海外经历好不好? [打印本页]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8-28 11:21:41     标题: 让全家有几年海外经历好不好?

现在在新西兰的生活算是安定下来,孩子们也很适应这里的环境,我们夫妻两人工作有了一定经验,即将步入中年(呵呵,如果35以下还算是青年的话),但是工作进入疲惫和瓶颈期,和同事谈话,相比之下我们除了中国,新西兰,哪里都没呆过,见识太少了。
儿子喜欢JUNGLE, AFRICAN ANIMALS, DESERT,和一切新奇的事物,昨天老公跟我提起,我们在想,难道就这样在安稳的新西兰呆一辈子吗?
老公的年轻同事们很多去了中东一些国家如卡塔尔进行一两年的国际援助,既积累了大工程的经验,又增长了见识,锻炼了适应环境的本领,发过来的照片觉得又新奇又有趣,他们也很ENJOY。而我的工作INTERNATIONAL的工作机会也很多,我也很喜欢人道主义援助之类的工作,心里还很想去非洲呆一阵。如果要离开新西兰,孩子们肯定得呆在我们身边,可行性有多少,对孩子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让孩子置身于艰苦的环境中,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呢还是让他们的身心更自由自在地成长?就如那个著名的在非洲和动物们做朋友的白人小女孩那样,从小跟着父母在非洲生活。
如果现在不出去看看,以后孩子大了学业紧张了,而我们年纪也大了逐渐缺乏冒险心,可能就没有机会了。可是,这么大的CHANGE会不会增加生活的压力呢?
作者: jingjingwu    时间: 2013-8-28 11:34:37

这事要分两面看。好的你说了,见多识广,但重新安家,小孩需要适应期的困难也要考虑。
这还要看人的个性和爱好,喜欢闯荡冒险的,趁年轻出去闯闯;喜欢安逸的,呆这吧。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8-28 11:37:15

jingjingwu 发表于 2013-8-28 11:34
这事要分两面看。好的你说了,见多识广,但重新安家,小孩需要适应期的困难也要考虑。
这还要看人的个性和 ...

看来有空还是和孩子聊聊吧。
我和老公都属于冒险型的。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3-8-28 11:39:50

我觉得挺好的
作者: jingjingwu    时间: 2013-8-28 11:40:08

assel 发表于 2013-8-28 11:37
看来有空还是和孩子聊聊吧。
我和老公都属于冒险型的。

那就去吧。将来老了不后悔。。。
作者: ARMS    时间: 2013-8-28 11:42:47

支持 重要是夫妻俩人都愿意 这很难得 应该珍惜这样的可能性 孩子一定会受益于海外经历的 尤其是这种类型的 他们长大后会有很好的世界观人生观
作者: 我的星期天    时间: 2013-8-28 11:58:54

孩子吃点苦是好事 让他门看看很多人在挣扎中求生存可以给他们空间思考自己的人生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8-28 11:59:54

我们也再考虑这个问题。。。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8-28 12:00:04

不做井底之蛙
作者: 米兰的小球鞋    时间: 2013-8-28 12:09:28

白人活着没有什么负担    我们从生下来那天就跟他们不一样了
尽可能过自己想要过的日子吧   跟别人比都没用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8-28 12:10:15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8-28 12:16 编辑

谢谢你们的鼓励支持!我们会认真考虑。还要多跟孩子们谈谈,好有心理准备。当年基督城地震,我们是属于下来支持重建的第一批,那时候还余震不断的,很多人那时都不原意来,直到后来才有大批人进入基督城。孩子们也知道要帮助基督城受灾的人,他们下来后适应得也非常好,还学会了许多在奥克兰没做过的户外活动。
作者: maylan    时间: 2013-8-28 12:11:11

我想孩子的适应能力是最强的,如小草一样哪里有土壤哪里就能生长。

如果有几年的海外成长的经历,即使是艰苦的环境对他们总体的人生和教育影响也不是太大。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8-28 12:16:39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的確要趁早出去見識,等老了甚至退休了就有心而無力了。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8-28 12:19:47

AUGUSTUS 发表于 2013-8-28 12:16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的確要趁早出去見識,等老了甚至退休了就有心而無力了。

退休了就到处旅游了,呵呵,然后走不动了就在养老院呆着,回顾一下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
我刚来新西兰时在WHITIANGA小镇的养老院做义工,一个老奶奶总跟我讲她作为护士参加二战的故事,她的名字还刻在英国的纪念碑上,那恐怕是她一辈子觉得最光荣的事了吧。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8-28 12:23:21

assel 发表于 2013-8-28 12:19
退休了就到处旅游了,呵呵,然后走不动了就在养老院呆着,回顾一下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
我刚来新西 ...

嗯,這種老奶奶是很值得敬仰的,更不用說那些為此付出生命的士兵了。
我沒有做真正意義上的義工。我覺得要樹立這種精神很不容易,能堅持有這種義工精神的就更少了!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8-28 12:32:28

我有时间的时候做的,那时候刚来那边网吧上个网半小时2块钱,网络落后,我又没事干,老公上班,那就去养老院接触接触人了。感觉环境很好,小镇人都挺单纯友善的,和老人玩玩游戏,读读报纸,喂喂饭,跟着车出去活动活动,喂喂养老院的鸟,猫和兔子,挺开心。后来到了奥克兰就没做义工了。
有时间还是应该回去看看,感谢一下带我的那个师傅和院长。不知还在不在。
作者: adaaa    时间: 2013-8-28 12:42:08

LZ 现在考虑这个问题,真是英明。 我认识2对夫妻,其中A夫妻在这里收入不错,买的房子也不大,但已经带孩子们走过20多个国家, 他们的孩子对当地文化、历史、地理有特别丰富的知识,孩子们的综合生活能力使得他们在找工作中受益匪浅;另外一对B夫妻,在AKL 经营餐馆30年,今年终于决定把餐馆卖了,他们说“要出去走走”,哎,还走得动吗?
作者: FISHFARNORTH    时间: 2013-8-28 12:53:54

支持你的想法,有了想法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坚定信心迈出这—步。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8-28 13:15:06

adaaa 发表于 2013-8-28 12:42
LZ 现在考虑这个问题,真是英明。 我认识2对夫妻,其中A夫妻在这里收入不错,买的房子也不大,但已经带孩子 ...

这个故事好! 很受启发。。。没准儿哪天,我们也走了。。。走出去,体会不同的文化
作者: 1313xiaohua    时间: 2013-8-28 13:35:43

我是喜欢安逸的那累,我讨厌适应新生活。
至于我仔,他大了,随他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8-28 13:43:54

我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感到BORING,工作也一样,所以总是以新人的姿态出现在某个新的SPECIALTY,不过我也不介意学新东西,对我来说工作强度难度不是问题,关键是周围环境的人怎么样。比较向往友好单纯的环境。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3-8-31 23:40:48

对小孩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经常换城市,从南到北,小学换过四个。
每次换完小学就要重新找朋友,如果碰到不太友好的环境,会遇到一些麻烦,比如有些小孩喜欢欺生。
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很要好的朋友,失去了联系,当时也没QQ这类的联系工具。曾经有一年我回去,想找当年的老朋友老邻居,发现房子都拆了,。。。。唉
作者: 香草味甜点    时间: 2013-8-31 23:48:03

支持楼主的想法!世界是一本书,如果一辈子就来来去去翻那几页纸,岂不枉来人世走一遭?能多翻几页就翻几页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3-9-1 00:03:08

香草味甜点 发表于 2013-8-31 23:48
支持楼主的想法!世界是一本书,如果一辈子就来来去去翻那几页纸,岂不枉来人世走一遭?能多翻几页就翻几页 ...

如果你有小孩,你去问问你的孩子,多半都会说 No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1 00:46:40

高飞 发表于 2013-8-31 23:40
对小孩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经常换城市,从南到北,小学换过四个。

也是,稳定的生活,对孩子们很重要。
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的父母经常换地方,我们会感觉如何?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1 00:47:58

高飞 发表于 2013-9-1 00:03
如果你有小孩,你去问问你的孩子,多半都会说 No

我觉得一个地方,待上个5,6年,还是可以的,没有一辈子的朋友。。。

比如小学一个地方,中学去另外一个地方,大学又换。。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3-9-1 00:56:22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1 00:47
我觉得一个地方,待上个5,6年,还是可以的,没有一辈子的朋友。。。

比如小学一个地方,中学去另外一 ...

对的,这样就没任何影响了。

我小时候换的太频繁了。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3-9-1 00:57:56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1 00:46
也是,稳定的生活,对孩子们很重要。
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的父母经常换地方,我们会感觉如何?

有时候没有亲身的经历,换位思考很难成功的。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3-9-1 01:31:17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1 00:46
也是,稳定的生活,对孩子们很重要。
我们应该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的父母经常换地方,我们会感觉如何?

本来我想赞同楼主的看法,后来想了下自己的亲身经历,感觉还是要慎重考虑。

更换一个新的环境后,对不同年龄的人的影响相差很大,特别是小孩,适应环境的能力要比成年人差很多。
作者: 香草味甜点    时间: 2013-9-1 09:19:24

本帖最后由 香草味甜点 于 2013-9-1 09:26 编辑
高飞 发表于 2013-9-1 00:03
如果你有小孩,你去问问你的孩子,多半都会说 No

那得看是什么性格的小孩,我从小就巴不得满世界跑,可惜我父母连国内游都不愿意带我去,一到寒暑假我就愁着没有新鲜日记写
至于朋友嘛,我从小虽然长时间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并没有固定的朋友,总是随着升学而变化,而且我也不觉得遗憾。对于我而言,朋友是走到哪里交到哪里的,只有家人是不变的
当然,尊重孩子的意愿是必须的。我相信有像你这样不喜变化、重情义的孩子,也有我这样没心没肺的,就看楼主的孩子是哪一种了。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1 13:26:29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1 13:46 编辑

    多谢楼上几位的讨论!

    说到朋友,我家小宝小时候有个幼儿园从10个月BABY ROOM开始一起上到PRESCHOOL的朋友,两个人特别好,后来我们下基督城后两人就分开了,不过就算还在奥克兰也会上不同的小学,因为我们是跨学区上的小学。后来回奥克兰还约了一起玩,分开挺可惜的,因为我觉得那是个很好的孩子,父母也很好。不过我家小宝是跟谁都自来熟的那种性格,不怕生。

    老大来基督城小学后也交到一个很好的小男孩朋友,可惜这学期他爸爸被调到惠灵顿总部去了,全家都走了。我家老大虽然朋友多,但他能称得上是自己好朋友的并不多(他对人比较外热内冷,很善于自我保护,所以真正要让他跟人很CLOSE不容易,那个孩子我也觉得是很好的孩子,这样一走也可惜了。

    所以都是缘份了。人生路上总有人陪着走一段,到站后就下车了,感觉没有不散的宴席。

    和孩子们谈了,想不想去沙漠,想不想去小岛,他们很想去。不过谁知他们有没有自己的担心和焦虑呢?

    下基督城前一个月,老大在学校写作文画画,就是写的我们要去基督城,画的画是倒塌的房子,倒在地上的人,还用红色画了血。说明他心里是清楚的,基督城发生过什么,甚至是害怕的。不过后来下来后适应得很好。

    我们有了想走走看看的这个想法后,说来也巧,周五下午LG收到一个EMAIL,公司他的TEAM正好出了个一到两年OE的机会,在某个太平洋小岛,正好有老公需要的工作经验,和孩子们一起搜索了那个地方的资料,土著岛人,海水沙滩,他们很向往的样子。老公已经提出了申请,至于最后如何也就GO WITH THE FLOW了。

    情商培养中,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如何克服最初OUT OF COMFORT ZONE的不适期是一个挑战,也是自我挑战和成长的一个过程。不仅孩子需要不断成长,我想我们作为大人还是要不断成长。不过我想,如果面对前面树林里分叉的两条路,无论选择走得多的好走的那条,还是选择看上去没有被很多人踩过的那条,只要走在路上能沿路欣赏两边的风景,必要的时候披荆斩棘,一样能够ENJOY。至于路的尽头风景到底如何,命运自有安排,是好是坏,只能自己去咀嚼体会了。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1 13:53:32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1 13:54 编辑

另外我的体会是如果有想法想做什么事就放手去做,想多了顾虑就多了,就做不成事了。困难总是可以去克服的。下基督城就是个例子,从决定到下来非常快,所有相关事宜很快安排好,都一一迎刃而解,效率可以很快。人还是有点冒险精神的好。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3-9-1 16:22:08

如果小孩喜欢,那就没关系啦,多走走多见识见识
作者: 蓝蓝的海    时间: 2013-9-2 13:19:49

我很支持你的想法,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吗,我认识的一个洋人朋友,还说专门有个夫妻开船带孩子花1-2年几乎走遍了全世界,夫妻就在船上自己教孩子读书,我就很向往这样的生活.如果我有机会,我一定带着我的宝贝走遍全世界...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2 14:34:22

They must be rich...have a boat and do not have to work
作者: anzac_corp    时间: 2013-9-2 21:53:07

搬来搬去增加生活压力是肯定的,可是从增长阅历丰富体验的角度绝对是值得。
作者: wnin001    时间: 2013-9-2 23:26:02

我也很向往能带着孩子在非洲一边做援助的工作一边让她们过不一样的童年,真的很向往,可是实际操作很难啊。 做财务的人真的没什么用, 楼主是做医务工作的(印象中是的,没错吧),应该是到哪儿都可以工作,尤其是去非洲。 但是应该也是要先联系好工作再去, 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孩子, 要生活稳定一些。 如果有这样的先决条件,我多半就会走。
我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多半来自于家庭和父母, 为了学校教育留在新西兰意义很大吗?我看完全可以不用考虑。 学校教育以外的东西, 要说大可以很大很大。 父母的心胸有多宽,孩子的眼界就有多宽。 这个意思不必言传可意会。 而且可以拥有一个不一样的童年, 多么幸运。
我觉得去非洲,或者做类似援助的工作意义很大, 如果只是换一个城市过同样的生活, 那对孩子的正面影响会少很多。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3 01:02:38

看了一下你的一楼帖子。。。。我就想问你,你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你们2个大人,还是为了孩子将来?中国人啊中国人,其实担心太多了,不觉得活得很累吗?要折腾的话,建议你们先去外面旅游一下吧。。不要像有点移民,一会儿带着孩子来新西兰了,一会儿又带回中国去了,说着都是为了孩子。。。但你们知道这么折腾,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捏?说不准,你现在安排的一切,和将来的安排,你们的孩子,根本就是在心里不认同的嘞。。。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11:26:13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3 01:02
看了一下你的一楼帖子。。。。我就想问你,你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你们2个大人,还是为了孩子 ...

Do you think you know my kids well? Have you ever talked to them and listen to them?
You have your life style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I understand that. Familiy dynamics are different and we got to respect the differences.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12:18:41

wnin001 发表于 2013-9-2 23:26
我也很向往能带着孩子在非洲一边做援助的工作一边让她们过不一样的童年,真的很向往,可是实际操作很难啊。 ...

THANKS al lot. You read my mind. That's what I think we can give to our kids. They are looking forward to adventures...
作者: cm31    时间: 2013-9-3 14:47:55

孩子多大了,我觉得旅游挺好哪怕几个月但是老换地方不一定是好事,我就是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各在不同城市会有刚去的孤独感那种孤独感一辈子都带着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3 15:40:27

assel 发表于 2013-9-3 11:26
Do you think you know my kids well? Have you ever talked to them and listen to them?
You have you ...

这不知道。。。但现实我见到很多蛮会折腾的父母,。。但结果未必是他们最初所想的,也许我说那个话,对你来说不中听,但确实有代表性的结局。。。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16:03:58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3 16:04 编辑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3 15:40
这不知道。。。但现实我见到很多蛮会折腾的父母,。。但结果未必是他们最初所想的,也许我说那个话,对你 ...


There are always good stories and bad stories...You have not seen good ones...
We are positive about changes in our life and so far, so good. My kids are happier in Christchurch because they got more outdoor experience. They have adventurous spirit and are very flexible and open to changes, as long as they have a happy family as their safe base.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3 17:14:06

assel 发表于 2013-9-3 16:03
There are always good stories and bad stories...You have not seen good ones...
We are positive  ...

哦。。。。。嗯,真的吗,我没有见过。。。好吧。。。但我到最近有朋友考虑给孩子进剑桥大学,还有想去圣安德鲁斯,那个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的母校,都是先去旅游看看的呗。。。好像没有那么盲目哦。。其实很多事,单凭感情用事还是不够的吧,很多需要经济实力哇,不然折腾到哪里,其实都差不多哇。。。
作者: deliciousegg    时间: 2013-9-3 19:37:06

我也比较倾向于用旅游来开阔眼界。我自己在nz留学时候也喜欢换不同环境和城市,但有了工作,家庭,孩子,我就倾向于稳定的生活。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20:25:14

我说的是真正到当地体验生活,而不只是旅游。
作者: deliciousegg    时间: 2013-9-3 20:33:42

我觉得深度游或者就像游学,1,2个月我觉得足以体验到了,对家庭对孩子的风险没那么大。毕竟对孩子来说稳定的环境胜于一切,老是换环境我觉得对孩子的学习不太好,不会很系统。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21:01:26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3 17:14
哦。。。。。嗯,真的吗,我没有见过。。。好吧。。。但我到最近有朋友考虑给孩子进剑桥大学,还有想去圣 ...

你如果非要用折腾这个词,其实我们很多华人都是折腾来到新西兰的。。包括我们夫妻当年辞了国内一般人都羡慕的工作拿了6个月工签来新西兰,必须在期间找到专业对口工作,不然就只能回国,失业重新再找原来的工作编制谈何容易。结果就是靠那6个月工签,我们在新西兰找到了我们所想要的。后来我有了孩子后还折腾念书学一技之长,现在非但我和老公都有一种自由的感觉,孩子们也丝毫没负面影响,我们夫妻两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是非常多的。后来折腾下了基督城,房子住得更宽敞了,户外运动体验得更多了,认识的朋友更广了,我们从来没有为我们的折腾遗憾过。这对你而言算不算正面事例呢?至少我们觉得挺POSITIVE的。
另外我们认识的英国,西班牙,KIWI家庭父母也都比我们年纪要大一些,三十多时都有在海外全家生活的经历的,很多还在亚洲国家呆过好几年。那个西班牙家的又要去澳洲了。他们的孩子眼界开阔,有个全家在新加坡呆过几年的小KIWI就说自己是HALF CHINESE. 我反而觉得中国家庭属于不喜欢折腾的了。
其实你接触的朋友家庭和我们家情况不尽相同,并不能以此类推。
只能说我们是梦想冒险型的,你是实际求稳性的,咱们的生活平行不相交,呵呵。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21:16:46

deliciousegg 发表于 2013-9-3 20:33
我觉得深度游或者就像游学,1,2个月我觉得足以体验到了,对家庭对孩子的风险没那么大。毕竟对孩子来说稳定 ...

我家一个YEAR 0, 一个YEAR 2,学习还没有到很紧张的程度。
再过几年我想我们也许就不会再有想要OE这样的想法了。也就是现在突然想走出去了。
至于孩子,我的首要目标不是读书有多好,而是永远做个积极,向上的人。读书起码排在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后的第五位去了。真正的人生是从大学毕业以后才开始。我希望他们能做到如PENGIUM PROGRAM的誓词所言,ALWAYS BE HAPPY AND CHEERFUL.
小学辍学的爱迪生,包括大学半途而退的比尔盖兹,都不属于走寻常路的那种,我想有时候人跳出框框想事情也挺有趣的。
也就是有这个想法,然后就是命运的安排,到底怎么样也未可知。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21:21:14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3 21:24 编辑
deliciousegg 发表于 2013-9-3 20:33
我觉得深度游或者就像游学,1,2个月我觉得足以体验到了,对家庭对孩子的风险没那么大。毕竟对孩子来说稳定 ...

我们需要边工作支持家庭边旅游当地,起码一两年的那种,不是有钱人可以周游世界或者西方各国年轻人无牵无挂可以用HOLIDAY VISA边打工边旅游。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21:23:08

cm31 发表于 2013-9-3 14:47
孩子多大了,我觉得旅游挺好哪怕几个月但是老换地方不一定是好事,我就是小学中学大学工作各在不同城市会有 ...

5岁,7岁。等到了10来岁了就不给他们老换学校了,青春期麻烦多啊。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3 21:24:12

assel 发表于 2013-9-3 21:01
你如果非要用折腾这个词,其实我们很多华人都是折腾来到新西兰的。。包括我们夫妻当年辞了国内一般人都羡 ...

嗯,看完了,你说得也蛮有道理的,我也反省了我自己的观点,我确实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其他人的,。。。好吧,在此跟你说声:对不起。。。祝你一切顺利!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21:32:03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3 21:24
嗯,看完了,你说得也蛮有道理的,我也反省了我自己的观点,我确实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其他人的,。 ...

我明白你的意思,估计你是个疼子心切的慈母型,也是出于好意现身说法,我觉得的确有很多父母为了自己的事业不顾孩子感受,到处跑,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过程。
孩子小的时候是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考虑生活方式的变化也要先考虑可能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会照顾好他们的。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3 22:46:33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3 22:52 编辑

在此感慨总结一下在基督城的生活。
一场基督城地震,夺去了上百人宝贵的生命,损毁了民居,市中心高楼倒下了,多处历史建筑被破坏了,城区失去了原来的面貌,却没有夺去基督城人重建家园的信心。如今梦魇渐渐淡去,基督城又开始出现一派繁华的景象。
其实基督城真的是个宜居城市,不管是城市的大小,功能,还是城市周边齐全的自然风貌(海,雪山,森林,河流,温泉。。。),都让我们非常受益。基督城的人相对来说更加单纯直接,于是也就很两端,要么特好,要么很差,不拐弯抹角。也认识了英国的好邻居,认识了孩子们学校朋友的父母,通过西方人的视野了解了一些以前所不了解的生活资讯和他们的生活方式。
老大参加的橄榄球队果然不同凡响,上一个赛季以一负一平其它都胜的战绩位列基督城7岁以下组的第二,孩子也在参加球队的经历中受益匪浅。男子汉所需要的特质,在这项运动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加强。
现在基督城重建的前期设计部分已近尾声,接下去几年就是热火朝天的大建设时期了。SCIRT重建小组也会成为历史里的一笔。作为最早参加重建工作的那批设计人员之一,LG也签上了他的大名,估计会出现在某块石碑上,如同那个参加二战的护士一样,可以在老了以后骄傲地带孙子去看看爷爷的名字也曾经出现过在这里。。。
老公工作中遇到从世界各地过来援建的同行,有些全家过来一年半载,周末就在新西兰到处旅游,我们从而也认识了各地的朋友。
下来那年的圣诞前夕,突然又是一次强烈地震,我正在上班,整个楼房在摇晃,如同坐在海轮上一般,一个下午震了两次,也见识了敬业的同事如何在第一时间首先想到的是保护无菌操作台。。。再见到老公就是在公园里,他带着两个孩子,孩子向我描述他们如何看着对面那教堂尖顶在摇晃。。。不一般的经历,孩子们亲身经历了真正的DRILL,体验到了大自然力量的可怕,对自然的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雪崩等都有了进一步的兴趣和了解。
我们只是小人物,可是我们内心里为自己感到骄傲。
作者: winter-010140    时间: 2013-9-4 12:24:22

我支持帶小孩到不同的國家生活幾年體驗生活﹐那當然條件在當地的教育﹐醫療﹐治安﹐衛生環境都令人放心的程度下。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2:28:02

assel 发表于 2013-9-3 22:46
在此感慨总结一下在基督城的生活。
一场基督城地震,夺去了上百人宝贵的生命,损毁了民居,市中心高楼倒下 ...

原来是基督城的姐妹!这段你单独发一个帖子呗??

让大家分享一下这段不一样的经历!

另外,欢迎搬来哈密尔顿居住哦,这一两年,不少人从基督城移居到哈城来居住呢。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2:32:36

assel 发表于 2013-9-3 21:01
你如果非要用折腾这个词,其实我们很多华人都是折腾来到新西兰的。。包括我们夫妻当年辞了国内一般人都羡 ...

感觉和实际其实很不一致啊。。。

从以前你的文字里面,感觉你是一个心态特别平和,特别安静的人,没想到是一个敢想敢做,喜欢“折腾”的

而那个足迹姐姐哦,说话“刻薄”,针针见血的,感觉应该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主儿,结果居然是个 求 安稳,爱 稳定的!~

人就是一个一个的 矛盾统一体啊!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2:33:12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3 21:24
嗯,看完了,你说得也蛮有道理的,我也反省了我自己的观点,我确实不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其他人的,。 ...

你不介意我在楼上说你“坏话”吧?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2:55:13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4 12:55 编辑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2:32
感觉和实际其实很不一致啊。。。

从以前你的文字里面,感觉你是一个心态特别平和,特别安静的人,没想 ...

我不知道血型星座有没有什么说法,我是A型血射手座,如果那些准的话我绝对是个自我矛盾体。。。
既喜欢一整天在家什么也不干(就象现在)又喜欢到处冒险。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2:56:43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4 12:58 编辑
winter-010140 发表于 2013-9-4 12:24
我支持帶小孩到不同的國家生活幾年體驗生活﹐那當然條件在當地的教育﹐醫療﹐治安﹐衛生環境都令人放心的程 ...

我老公就是这么想的。他说非洲的医疗卫生状况太不让人放心了。
我也许太理想主义了,有点不切实际。
有了孩子顾虑还是多了很多。
如果自己一个人,背个行囊就上非洲了。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3:20:11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4 13:21 编辑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2:28
原来是基督城的姐妹!这段你单独发一个帖子呗??

让大家分享一下这段不一样的经历!

我以前也以为这里是奥克兰学童的天下。。。这才发现来自新西兰各地啊。
我想不仅基督城的地震后来哈密尔顿,估计奥克兰超高房价压力下奥克兰居民也会向1,两个小时之外的哈密尔顿移居了吧。哈密尔顿的房价要涨了。。。
我们是大地震后那年来的基督城,不仅奥克兰人想不通,连基督城人也想不通,呵呵,逆向思维。。。现在基督城的房价也涨了,而我们当初再这买房只是求个稳定感,能够带狗住。
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感受啊。
说不定哪天真来哈密尔顿了呢,很不错的城市,看来也很有一些好的小学啊。
好,我另开帖。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4 13:29:44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2:33
你不介意我在楼上说你“坏话”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有了,我怎么会生气捏。。。。其实你说的没错啊。。我就是之前都折腾过了呀,所以我是现在觉得,就是这么回事了,折腾啥呀。。。哈哈哈哈。。
以前孩子小的时候,每年都会送他们去中国的么,还通过关系,给孩子的学校校长塞钱,因为没有当地户口啊,一看就是长的不像国人么,。。不就是为了大家说的,要继承中国的5千年的文化么。。。咱来回折腾啊。。好在老公能理解哇。。这样折腾的几年。。妈呀,问我2孩子,你们记得小时候在中国吗?老大说,有点印象,但老2居然跟我说:我去过中国吗?我只能翻开照片给她看,。这就是你在当地幼儿园的生活照了,她说哦,我还是想不起来。。。你说说,我折腾啥呀,人家都不记得了,我还每年在飞机上折腾,花那个钱,是不是很怨啊。。。带他们去美国。。。玩了2个星期的迪士尼。。。回来也不就是这个样么,兴奋过,但感觉也就这样喽。。。去其他的地方。。。过不了多久,就问,啥时回去啊?。。这不都是让孩子开开眼界么。。。而且那是纯花钱哎,是没有啥,必须父母去打工,才挤出时间陪孩子哇。。。那个面临的东西更多哇。。。孩子需要一个蛮长的适应过程。。记得小时候,我家孩子是从来就不喜欢主动搭理其他孩子的。。所以,在国内的时候,都是别人主动。。我是不记得他们那个时候有啥很好的朋友的,都是我的好朋友(大人),哈哈哈哈。。。小孩都是到时因为大人是好朋友,才凑合在一起的。。。所以结局不是我想要的啊。。。我以前不是出国决定也很爽的么,就跟朋友一起吃饭,说起新西兰,当时都不知道新西兰在那里了,不就觉得,行!咱到那里去溜达一圈,3年再打回老家。。然后后来又去澳洲窜。。看看悉尼不是跟在国内差不多么,路上时常都可以听到家乡话。。。唉,得了。。。折腾啥呀,有钱才是硬道理,去哪里都不用做孙子。。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3:33:39

本帖最后由 annie0002 于 2013-9-4 13:33 编辑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3:20
我以前也以为这里是奥克兰学童的天下。。。这才发现来自新西兰各地啊。
我想不仅基督城的地震后来哈密尔 ...

我希望 哈密尔顿的房价 大涨,特涨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3:35:03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4 13:29
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有了,我怎么会生气捏。。。。其实你说的没错啊。。我就是之前都折腾过了呀,所以 ...

经验之谈,有了你们这些“前人”的经验,我现在就是 求 安稳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3:35:45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3:33
我希望 哈密尔顿的房价 大涨,特涨

那我们赶紧来入手一套,呵呵。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3:42:31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3:35
那我们赶紧来入手一套,呵呵。

来吧。。推荐一个:)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04909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3:44:38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3:35
那我们赶紧来入手一套,呵呵。

学区不好,但是可以考虑上私立小学和NO ZONE的,还要教会小学,都距离不远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3:46:40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4 13:54 编辑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4 13:29
哈哈哈哈哈哈哈。。。没有了,我怎么会生气捏。。。。其实你说的没错啊。。我就是之前都折腾过了呀,所以 ...

呵呵,原来你比我们还能折腾啊,怪不得现身说法。
中国是坚决不带孩子回去呆了,基础教育啥的咱都不稀罕, 另外觉得我孩子的思维模式在国内呆不惯不会喜欢的;澳洲也不去,风景跟新西兰差不多,又和中国一样城市化,人还未必比新西兰人友善,也不稀罕那点收入差。如果我们要折腾,就去有点新奇感接近自然的地方,有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要在城市生活,新西兰就不错了。
旅游是另外一回事,一般旅游其实纯粹是休闲娱乐,谈不上学习体验,不在我的讨论范围内。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3:53:07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3:46
呵呵,原来你比我们还能折腾啊,怪不得现身说法。
中国是坚决不带孩子回去呆了,基础教育啥的咱都不稀罕 ...

要体验一个地方,不在那里待个三年五载的,是无法深刻体会的

旅游,走马观花,我不是很喜欢的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3:56:55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3:53
要体验一个地方,不在那里待个三年五载的,是无法深刻体会的

旅游,走马观花,我不是很喜欢的

旅游有钱就可以买到愉悦,在一个地方呆要愉悦不是光靠钱就行的,得融入当地生活才行。
有钱旅游也挺不错,放松心情的好方式。可以自驾游,比跟团好。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3:59:55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4 14:00 编辑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3:44
学区不好,但是可以考虑上私立小学和NO ZONE的,还要教会小学,都距离不远

房子看得我很心动,价格地段都不错,老房子反而有捣鼓捣鼓的上升空间。走路十分钟到医院,真不错,都省了油费和找车位的麻烦。。。
学区是个问题。我们下基督城是先看学区再决定在哪住的。
哈密尔顿真是个好地方。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4 14:03:04

本帖最后由 留下足迹 于 2013-9-4 14:04 编辑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3:53
要体验一个地方,不在那里待个三年五载的,是无法深刻体会的

旅游,走马观花,我不是很喜欢的


我个人认为吧,你这个想法也不是很成熟吧。。。你要问自己:你到底要想怎样的生活么?就像刘晓庆说过的,一个人,也就只能睡一张床了,要那么多床干嘛?有多东西,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搞得特别的清楚和深刻体会的了。。。差不多就行了。。。折腾是因为你得不到,才去折腾的。。。

比如说,我有朋友带着全家去了非洲。。。在那里据说是做人上人啊。。有好多佣人啥的。。。但不是还是撤到新西兰了吗?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4 14:14:29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3:46
呵呵,原来你比我们还能折腾啊,怪不得现身说法。
中国是坚决不带孩子回去呆了,基础教育啥的咱都不稀罕 ...

我之前看过你的帖子,说你们搬到基督城,给孩子找学校啥的。。。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你们会在地震后,会去选择进入那个重灾区的。。。是什么动力。。。因为我好多朋友都是向外撤离的。。。。有的进入,也是签了那个重建合同,才去的,但也不带家属去的,即便对方公司,开了可以带家属,而且可以给安家费和住宿前半年可以免费的。。。但还是决定不会带家人一起去那边的。。。你们是真的想给孩子看看眼界捏?还是喜欢那个城市?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4:17:09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4 14:17 编辑

其实就是价值观不同的问题,没有对错之分。
价值观就是认为什么对自己而言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比如过程和结果,有些人喜欢享受过程,尽力了就无谓结果,而有人对结果看得很重。有些看重精神的东西,有人注重物质的东西。同一文化种族的人也会有不同价值观。
不管什么价值观,自己努力去得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自己觉得开心最重要。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4:21:46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4 14:22 编辑

最大的原因吧,呵呵,奥克兰的房价贵得离谱啊。。。
我们承认我们是穷人。。。
我们认识的朋友,也有很多是全家下来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基督城有基督城的好处,喜好不同吧。
作者: deliciousegg    时间: 2013-9-4 14:21:47

我和楼上观点一样,一般“折腾”都不带孩子的。孩子要折腾,可以等大一点。现在太小,他们自己会考虑的事情还是很少。
比如说去非洲,看到阳光,海滩,哪个孩子不喜欢呢?但是他们就不一定会考虑到环境艰苦可能带来的各种不便。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4:24:13

你家是女娃娃。
我认为男娃还是吃点苦的好。
话说我老公就是苦出身,呵呵。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4:26:10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4 14:14
我之前看过你的帖子,说你们搬到基督城,给孩子找学校啥的。。。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你们会在地震后 ...

我们自然也是有RELOCATION的安置费的。。。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4:32:05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4 14:14
我之前看过你的帖子,说你们搬到基督城,给孩子找学校啥的。。。其实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你们会在地震后 ...

真正学到本土文化,基督城是个更容易学到的地方。
基督城的人更ROUGH,对早期培养男孩子的性格却是有好处的。
基督城还有很多好处,我相信很多喜欢基督城的人应该有体会。我们下来之前就对基督城有所了解,其实并没偏离我们的EXPECTATION。
当年我和我老公谈朋友,别人也觉得很奇怪,一直不停地说。。。
人和人是不同的,别人的选择跟自己不同,对我来说没什么可奇怪的。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4 14:40:17

本帖最后由 留下足迹 于 2013-9-4 15:10 编辑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4:17
其实就是价值观不同的问题,没有对错之分。
价值观就是认为什么对自己而言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比如过 ...


咱们能不能心平气和地谈谈你说得:价值观问题好吗?  我真不知道你眼里的价值观是指的什么,但我个人觉得,应该不会那么复杂的吧。。。。比如咱们说出国的事吧。。。我出国是因为我进入合资公司干,但我觉得我被按国内的工资给定位了,跟公司里外籍的员工的待遇,相比之下,感觉很不公平,所以我就想到外面的世界转一圈,然后以国外员工的身份去拿酬劳,。。从你上面说的那些,我能感觉你是不喜欢中国的教育系统和思维模式的吧,你也衡量过澳洲的情况。。跟新西兰你也比较过了。。。。想必你很清楚,你当时的选择,因为其实你也没有到过澳洲去做过切身体验过了吧,我敢说,你当初选择搬到基督城,一定也衡量过你自己的利益的哦,比如说,这边开对你们的条件,再比一下奥克兰的情况,不然怎么会偏偏去选择那个重灾区捏,我想不是因为要让孩子去经历一下地震好玩,才坚决要那样做的吧。。。所以我觉得你说:就去有点新奇感接近自然的地方,有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其实这个想法,真的是很不现实的哇,这只能在梦中。。。你能呆多久么。。。那里越是自然的地方,越是没有饭吃哦。。。当然景色是一定很美的。。去斐济其实就可以了呀。。。。所以我觉得吧,去哪里,还是要跟钱或多或少有连线的呀,越是自然的地方,那个教育你不担心吗?你不是去基督城给孩子找学校,都写了一大堆个人的感想的了么。。。所以很多选择要cool down 哇。。。。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4:42:57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3:59
房子看得我很心动,价格地段都不错,老房子反而有捣鼓捣鼓的上升空间。走路十分钟到医院,真不错,都省了 ...

你是要在医院工作吗?这个区虽然是差区,但是很有发展空间,隔壁两条街(紧邻医院的)都发展成了TOWNHOUSE了,这个区迟早要大开发的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4:42:59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3:59
房子看得我很心动,价格地段都不错,老房子反而有捣鼓捣鼓的上升空间。走路十分钟到医院,真不错,都省了 ...

你是要在医院工作吗?这个区虽然是差区,但是很有发展空间,隔壁两条街(紧邻医院的)都发展成了TOWNHOUSE了,这个区迟早要大开发的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4:44:12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4:21
最大的原因吧,呵呵,奥克兰的房价贵得离谱啊。。。
我们承认我们是穷人。。。
我们认识的朋友,也有很多 ...

是啊,奥克兰最普通的房子也要6,70万了,这个钱,在哈密尔顿,可以挑最好最贵的买了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4:45:00

本帖最后由 assel 于 2013-9-4 14:45 编辑
deliciousegg 发表于 2013-9-4 14:21
我和楼上观点一样,一般“折腾”都不带孩子的。孩子要折腾,可以等大一点。现在太小,他们自己会考虑的事情 ...

青春期的孩子会有很多ISSUE要STRUGGLE,那个时候太多的变化对他们来说反而不好。
中学以前让他们接触的东西越多越好,抗压能力和独立性能得到提高。
温室里长大,到了社会后会有很多压力,早点经历艰苦的环境未必是坏事。
这是我的看法。
女孩子要好些。
作者: 00001    时间: 2013-9-4 14:48:02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3:33
我希望 哈密尔顿的房价 大涨,特涨

{:8_475:}{:8_475:}{:8_475:}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4:48:56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4 14:40
咱们能不能心平气和地谈谈你说得:价值观问题好吗?  我真不知道你眼里的价值观是指的什么,但我个人觉 ...

我感觉我们是越说越复杂了。呵呵。
所以还是化繁为简,不说了,保留各自观点,行吗?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4:50:57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4:42
你是要在医院工作吗?这个区虽然是差区,但是很有发展空间,隔壁两条街(紧邻医院的)都发展成了TOWNHOUS ...

谢谢你。。。
我们其实不是作投资的料,奥克兰的房子买得挺麻烦的,到现在还脱不了手,能脱手就准备在哈市买了,奥克兰的后花园嘛,走朋友也方便。
接孩子去了,下午愉快!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4 14:55:28

本帖最后由 留下足迹 于 2013-9-4 15:16 编辑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4:26
我们自然也是有RELOCATION的安置费的。。。


所以说,我很明白你们当初的选择的呀,说白了,当初我家也经历过搬出过奥克兰,去别的城市生活过一段时候的呀。。面对大幅度的长工资和福利条件,能不动心么,哪还想到让孩子去见识见识啥那个。。这个了。。孩子你就必须跟我们走吧。。。说要给孩子见识见识不同的城市,其实真的都是扯淡的啊。。。哪有那么崇高的境界啊。。。我想不会有人,给你一个建议,让你减低收入,和生活质量,去追求所谓的世外桃源吧。。。一般都是考虑到奥克兰的房价,和外地的各个条件的利与弊,才会做出这样的最后的选择了,这些其实放到任何桌面上,大家都能理解的了,,,,不然你要让孩子体验那么多的话,你就没有必要整天为选择学校校区房烦恼了吧,。。我只能说你说的那些,是自求安慰罢了。。怒我直言了。。。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4 15:01:51

assel 发表于 2013-9-4 14:48
我感觉我们是越说越复杂了。呵呵。
所以还是化繁为简,不说了,保留各自观点,行吗?

嗯,好的。。。。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5:13:20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4 15:01
嗯,好的。。。。

你俩不打不相识,我保证你俩以后会成为好朋友的!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5:14:41

00001 发表于 2013-9-4 14:48

你要买房子了?要趁早啊! 哈密尔顿房价涨,是大势所趋(不包括新区,新区有降价的空间,现在有些泡沫了)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5:16:55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4 14:40
咱们能不能心平气和地谈谈你说得:价值观问题好吗?  我真不知道你眼里的价值观是指的什么,但我个人觉 ...

话说,我老公曾经考虑过去夏威夷的一所大学任教,哈哈


作者: 00001    时间: 2013-9-4 15:19:10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5:14
你要买房子了?要趁早啊! 哈密尔顿房价涨,是大势所趋(不包括新区,新区有降价的空间,现在有些泡沫了) ...

如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不会考虑在我认为高房价的地区买房~~~例如AKL
如果只能两者选其一的话~~~我宁可花更多的钱来提高全家人的生活品质~~~~
作者: annie0002    时间: 2013-9-4 15:20:53

00001 发表于 2013-9-4 15:19
如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我不会考虑在我认为高房价的地区买房~~~例如AKL
如果只能两者选其一的话~~~我 ...

哈密尔顿来讲:你会选择距离市区较远的新房新区,还是距离工作地点近的老区老房?
价格可能会相差一半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4 15:23:45

本帖最后由 留下足迹 于 2013-9-4 15:35 编辑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5:13
你俩不打不相识,我保证你俩以后会成为好朋友的!


我不觉得能打起来啊,因为我很理解她的真正想法的呀,只是有的事,有人喜欢开诚布公的说出真正的意图来,就像我这样的人,我对这些东西,其实到现在都看得很谈的了,。。。。我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掩饰的,其实说出来,我相信大家也能理解我这个思维方式的吧。。。我没必要把自己说得有多崇高的了,说得真实点不行吗?其实说真话。。。就是一个磨练一个人的心态了。。。
作者: 00001    时间: 2013-9-4 15:28:53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5:20
哈密尔顿来讲:你会选择距离市区较远的新房新区,还是距离工作地点近的老区老房?
价格可能会相差一半

有条件当然是新房新区了,呵呵~~~
其实总的来说,在这边,我还是重点会考虑全家人的便利性~~~而把投资目的做为次重点或者不做为重点问题来考虑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3-9-4 15:28:58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5:16
话说,我老公曾经考虑过去夏威夷的一所大学任教,哈哈

很正常的么,但一定会各方面去衡量利与弊的吧。。。。但有家室的,就跟单身的,绝对不一样哦。。。我以前胆子大着嘞,有了孩子,不是也慢慢滴怕死了么。。。其实到不是因为怕自己死了怎么样的,但因为有孩子了,你会牵挂了么。。对不?
作者: 00001    时间: 2013-9-4 15:31:24

annie0002 发表于 2013-9-4 15:16
话说,我老公曾经考虑过去夏威夷的一所大学任教,哈哈

夏威夷其实是不错的地方~~~那边其实不见得会不好~~~我很喜欢那个地方,是我,我也会去~~~~
作者: assel    时间: 2013-9-4 16:54:51

留下足迹 发表于 2013-9-4 14:55
所以说,我很明白你们当初的选择的呀,说白了,当初我家也经历过搬出过奥克兰,去别的城市生活过一段时 ...

。。。
罢了,就当我“自我安慰”吧。
作者: 直面异议    时间: 2013-9-7 09:21:33

这个想法挺好的。只是要考虑好你要去的地方。政治环境是否稳定,安全性如何?孩子在变换的语言环境下的适应过程?医疗卫生条件?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