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Alien - 月亮代表我的心(每日更新20/08/13,312-317樓) [打印本页]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08:26:02     标题: Alien - 月亮代表我的心(每日更新20/08/13,312-317樓)

本帖最后由 AUGUSTUS 于 2013-8-20 10:09 编辑

[attach]507722[/attach]

備註:
(1)文章轉載自 《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 李衛東
(2)圖片轉載自互聯網
(3)本文共12章59節。以連載形式登載,並非惡意灌水。敬請諒解。


一群使用着笨拙石器的原始人正在那里一边喝着可口可乐,一边看着高清晰度的彩色电视机。在不可能的年代里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目前科学的尴尬。有人说,这些都是神的印迹,但“神”又是什么呢?
    第一节 不可思议的远古文明
    1965年,在湖北江陵发掘的一号楚墓中发现了越王勾践剑,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形翻卷作圆箍,剑身一面近格处刻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此剑埋藏2000多年,依然锋利无比,当时有记载说:“拔剑出鞘,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试之以纸,二十余层一划而破。”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为什么不锈呢?
    1977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静电加速器实验室的专家们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活化分析组一道,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无损科学检测,得出了剑身青铜合金分配比的准确数据表。越王勾践剑的主要成分是铜、锡以及少量的铝、铁、镍、硫组成的青铜合金。剑身的黑色菱形花纹是经过硫化处理的,剑刃的精磨技艺水平可同现代在精密磨床上生产出的产品相媲美,比如说宝剑的尾部是圆锥体底座,座内内空,有极其规整的11个同心圆刻纹,间隔只有0.2毫米,圆圈中间还有细绳纹,这是现代的车床技术都无法实现的。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硫化处理”这个结论,简单地说,“硫化处理”就是将一些物质稀释后包裹在物体表面。学者们认为,越王勾践剑是经过硫化铜的处理,这样就可以防止锈蚀,以保持花纹的艳丽。但后来许多仿制“越王勾践剑”的商家和个人,在经过无数次的对比后发现,最接近“越王勾践剑”原始“包浆”的只有硫化铬,而非硫化铜。
    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春秋时期的中国人是否掌握“硫化处理”技术?据说“硫化铬”是德国于1937年、美国于1950年才发明的,并列为专利。
    其实像这样不可思议的技术原素,在中国并非孤证。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有这样一句话:“一号兵马俑坑T2第十一过洞的一件青铜剑,出土时因被陶俑碎片压住而弯曲,当把陶俑碎片拿掉后,剑立刻反弹恢复平直。”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名词“记忆金属”,又叫形状记忆合金,此项技术出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世界材料科学中。
    由于袁文中没有细节的描述,人们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把秦代的青铜剑被陶俑的碎片压弯了几千年,当把碎片移开后,剑身立刻反弹恢复平直。因为一号坑在建成的初期发生大火,发掘中多处发现火焚痕迹,可能与楚霸王入关火烧阿房宫有关系。如此算来,此剑可能被压2200多年。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08:26:52

[attach]506395[/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08:27:25

或者有人说:可能只是发掘时不小心掉落的碎片砸中了宝剑。但这样一个小意外会被郑重其事写在研究报告中吗?
    1929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塞拉伊图书馆,人们发现了一张用羊皮纸绘制的航海地图,当然这不是原图,而是精美的复制品。地图上有土耳其海军上将皮里•赖斯的签名,日期是公元1513年。据查,赖斯确有其人,他是著名海盗马尔•赖斯的侄子。一生以大海为生的人,拥有一张航海图本来算不了什么,但他这张海图却与众不同。这张地图上准确地画着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北美和南美的地理位置也准确无误,特别是将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委内瑞拉湾的合恩角等地也标注得十分精确。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这张地图上竟然十分清楚地画出了整个南极洲的轮廓,而且还画出了现在已经被几千米厚的冰层覆盖下的南极大陆两侧的海岸线和南极山脉,其中尤以魁莫朗德地区最为清晰。
    南极洲现在公认是1818年发现的,比赖斯的地图晚了300多年,而且南极大陆被冰层覆盖也是15000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这幅地图的存在说明,在南极大陆还没有被冰雪覆盖以前,曾经有人画出过当时的地理面貌。但是,人类在1.5万年以前还处于原始石器时代,当时既到不了四周环海的南极地区,也不可能有绘制地图的先进文化。那么这幅地图的原作者又是谁呢?
    1531年,奥隆丘斯•弗纳尤斯也有一张古地图,上面标出的南极洲大小和形状与现代人绘制的地图基本一样。这张地图显示,南极大陆的西部已经被冰雪覆盖,而东部依然还有陆地存在。根据地球物理学家的研究,大约在6000年以前,南极洲的东部还比较温暖,这与弗纳尤斯的地图所反映的情况十分吻合。
    1559年,另一张土耳其地图也精确地画出了南极大陆和北美的太平洋海岸线,使人惊讶的是,在这张地图上有一条狭窄的地带,像桥梁一样把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连在了一起,地图上所表示的无疑就是现在的白令海峡地区。但是,白令海峡形成已经有1万多年了,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中间的这条地带就是在那时消失在碧波万顷之下。不知为什么,这张地图的作者竟对1万多年以前的地球地貌了如指掌,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还有一桩怪事发生在古希腊一些普托利迈斯年代的地图上。人们从这张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瑞典还被埋在厚厚的冰层下,而这个地质变动的年代已经距今很远很远了。
    这些地图是否正确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1952年,美国海军利用先进的回声探测技术,发现了南极冰层覆盖下的山脉,与皮里•赖斯的地图对照,二者基本相同。这不亚于在科学家的头顶上炸响了一枚巨型炸弹,在震惊之余产生了一系列疑问:是谁在1万多年以前绘制了如此精确的地图和后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08:27:54

[attach]506396[/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08:28:22

《史记•扁鹊传》记载:俞【 】(一足一付)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医,但他究竟生活在什么年代,目前还不清楚,只知道他是一位很古很古的医师。此人医术极高“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湔浣肠胃,濑涤五脏,练精易形”无所不能,其中“搦髓脑”就是做开颅手术。其实,中国古代做开颅手术的不止这一例, 据记载太仓公就曾打开人的颅骨将大脑重新安排,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50年。
    1865年在法国发现一片圆型头盖骨,属于石器时代,后经解剖学家保罗• 白洛嘉教授鉴定,得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结论: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在进行脑外科手术。后来世界各地又发现了数百件颅骨证据。
    1995年,在山东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392号墓中,发现一成年男性,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距今5000年以上。当人们把标本上的泥土清理干净时,人们惊奇地发现,墓主颅骨的右侧顶骨靠后部有一个圆洞……
    2001年4月初,山东省文化厅邀请了省内考古学界、医学界部分专家对广饶傅家392号墓墓主开颅手术进行了初步认定。最后的结论是:此人做过开颅手术,而且手术是成功的,手术后病人至少又存活了两年时间。
    同样,世界上许多不解之谜至今还静静躺在一些古老的图书馆里,从这些图书馆保留的上古文献中,我们读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文明社会。
    大约在公元前306年的时候,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继承人托勒密一世开始修建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图书馆的规模越来越大。它收集天下所有的文字抄本,无论是买来的、偷来的,还是复制过来的,统统都要。而且马其顿国王还给“所有的主权国家”写过信,要求借用它们的书籍。于此同时,天下学者云集于此,使西方的研究中心从雅典转移到了亚历山大里亚。欧几里得、埃拉托斯特尼、赫罗菲拉斯、卡利马楚斯,这些历史上光芒四射的人物,都曾经在这里学习过。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08:28:56

[attach]506397[/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08:29:25

那么这座图书馆里有多少藏书呢?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不过据后来人研究,估计至少有20万卷以上的图书,还有人估计可能达到了70万卷,流行的说法通常称50万卷。这些书籍绝大多数是东方文献,包括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有没有中国文献就不清楚了。
    那么这座图书馆里究竟有什么呢?有一位名叫阿利斯塔克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曾经出任过该图书馆的馆长,在他留下的文件中人们发现,他是第一个提出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的人,比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早了1800年。其实这并不是他的发现,而是他从馆藏书籍中读到的。
    犹太人的经典《卡巴拉》也说到:“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像球一样旋转着。当其居民有的在下面时,其他的人就在上面。当地球的某一地区是黑夜时,其他地区是白昼。还有,当某一地区人在迎接黎明时,其他地区正笼罩在夜幕之下。”奇怪的是,《卡巴拉》显然不是这一观点的发现者,它也是在转述更古远的文献。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中世纪的哥白尼第一次主张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是围绕太阳在旋转。布鲁诺为了坚持这一科学的发现,竟被意大利教会以异端邪说的罪名烧死在百花广场。而上面我们提到的几种文献都比哥白尼早了几百年,有的甚至几千年,如此说来,布鲁诺的死简直是命运开的一个恶意的玩笑。
    18世纪,有一位名叫斯维伏特的著名作家,他非常留心上古的文献。他在研究一些古代文献的时候,知道了火星有两颗卫星,并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150多年以后,天文学家果然在火星的周围发现了两颗卫星,一颗名叫弗波斯,一颗名叫蒂摩斯,时间是1877年。而且天文学家观测到的两颗卫星运转的规律与周期,竟然与斯维伏特从上古文献中得到的结果非常接近。
    实际上,欧洲中世纪天文学家的许多科学发现,与其说是从观测天空中得来的,还不如说是从古代人的书中得到的。然而,这些记载于古文献中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呢?知识的主人又到哪里去了呢?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08:30:34

[attach]506398[/attach]
作者: jkcui    时间: 2013-7-22 08:47:28

嗯,早啊,兄弟!
啥时候我也去那个“亚历山大图书馆”瞧瞧去!哈哈。。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09:00:31

jkcui 发表于 2013-7-22 08:47
嗯,早啊,兄弟!
啥时候我也去那个“亚历山大图书馆”瞧瞧去!哈哈。。

記得帶上我。
作者: 无产阶级    时间: 2013-7-22 09:51:10


作者: 长杨堂    时间: 2013-7-22 10:17:22

我们这个人类不知道是第几季了?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11:27:52

长杨堂 发表于 2013-7-22 10:17
我们这个人类不知道是第几季了?

[attach]506508[/attach]
作者: 何必呢83    时间: 2013-7-22 12:48:37

我是一直不信猴子经过万年变成人的"科学"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2 13:19:53

何必呢83 发表于 2013-7-22 12:48
我是一直不信猴子经过万年变成人的"科学"

不信就對了
作者: maylan    时间: 2013-7-23 00:45:55

AUGUSTUS 发表于 2013-7-22 08:30

没有续集了吗?等待更新,很有趣,不用看百科全书了!
作者: 1313xiaohua    时间: 2013-7-23 07:45:34

你们真多想法,我每天只想着今天怎样凑好我仔,晚上做什么菜煲什么汤。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15:53

1313xiaohua 发表于 2013-7-23 07:45
你们真多想法,我每天只想着今天怎样凑好我仔,晚上做什么菜煲什么汤。

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賢妻良母,夫複何求?
作者: NewLynnHse    时间: 2013-7-23 08:15:55

人类是不是外星人的试验品?生命是不是外星人的“电子游戏”?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26:43

面对以上这些超越我们已有知识的发现,人们不禁迷茫,问题出在哪里?我们必须正视的是几万年以前的开颅手术,奇妙但精确的古地图,以及一大堆来历不明的金属冶炼技术和各种知识。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对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一群使用着笨拙石器的原始人正在那里一边喝着可口可乐,一边看着高清晰的彩色电视机。在不可能的年代里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这就是问题的结症。
    理论与事实
    现在,即使是最保守、最严肃的学者面对以上一大堆扑朔迷离的资料,也不得不承认:也许我们以往的科学研究把人类早期文明的程度估计低了。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固然比以前的夜郎自大前进了一大步,但依然没有跳出已有理论的圈子。
    现在,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史前文明史。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虽然我们在努力追寻每一个历史事件的真相,但结果却不尽人意,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我们所知道的历史,其实是我们想知道的历史,或许说是古人想告诉我们的历史,并非是原原本本的历史真相。为什么这么说呢?历史研究必须凭借丰富的资料,但恰恰就是在资料上出了麻烦。所有出土的实物资料,本来是最可信的资料,但它却偏偏不能直接告诉我们任何东西,一副出土的人类骨骼化石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他是谁、多大年纪、怎么死去等具体的问题,这就需要历史学家去猜。实物资料如此,文献资料也好不了多少。大部分文献资料只是前人想告诉你的东西,他们不想告诉你,或者认为没必要告诉你的东西远比想告诉你的东西多得多,而且有许多是把错误的东西告诉了你。
    所以历史说穿了,它需要用我们的经验和智慧去猜测,有的猜对了但也有的猜错了。比如说,我们自认为对唐朝社会的历史比较了解,但1988年陕西法门寺出土了大批唐代文物,绝妙的是还有一本文物清单,是唐人留下的账本,从中我们才知道,以前我们一直把唐朝许多物品的名称搞错了,有的张冠李戴,有的纯粹不着边际。
    那么,历史是什么呢?不客气地说,我们所知道的历史都是假设,尤其是对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现有的历史学理论大厦实际就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之上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历史学家是怎样假设的。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30:26

[attach]507716[/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30:55

一般科学界将文字的出现作为界定文明的重要标志,通常人们把文字出现以后的历史称之为人类文明史,而把文字以前的历史算为史前史。从上一个世纪,世界各国开始对上古文化进行大规模的考古挖掘,集一个世纪以来的考古成果,人们发现文字出现的时间并不长,最多不超过6000年。按照文明发展的程度,学术界将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四国排在首位,号称“四大文明古国”。
    迄今为止,在埃及发现的最早文字大约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距今6000年;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古印度人生活的地方,发现了许多保存在石器、陶器、象牙等物件上的奇怪符号,经过研究判断,这些符号是一些发音符号,同时还有一些表意符号,可以看作是古印度的文字,它们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亚述巴泥拔国王时期的古城市废墟里发现了一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代图书馆,大致相当于国家档案馆,里面保存了两万多块泥版,上面刻满了楔形的象形文字,被称为泥版文书,它是古巴比伦文化的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距今5500年。
    中国最为古老的文字要属甲骨文,它大约产生于商周之际,它记载了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我们先民的活动。但由于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所以专家推测,中国文字的实际年代可能要更长一些。前几年,考古学家在辽宁牛河梁一带,发现了一座距今6000年的“女神庙”遗址,规模宏大。同时出土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文物,其中女神头像栩栩如生,堪称工艺品中的上乘,可惜未发现文字。但从其工艺程度推测,这是一个文明程度相当高的遗址,完全有出现文字的可能。
    因此,单从文字的出现来看,我们这一代文明只有6000年的时间,这是可以确定的人类文明的最上限。今天我们所有的科学成果,是积6000年岁月发展而来,在此之前,根本不可能出现与我们今天相似的文明,这就是历史学的结论。
    那么,人类6000年以前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只有大量出土的实物资料,从这些实物资料出发,加上合理的推测,历史学家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史前历史画面:
    大约从200万年以前开始,刚刚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人类,进入到旧石器时期,他们像一群野兽一样过着群婚生活,赤身裸体居住在山洞或大树上,用经过简单加工的自然工具,如石块、木棒等猎取野兽和采集各种能食用的植物。这个时期十分漫长,石斧、石片以及各类骨器上记载了原始人类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
    大约在一万年以前,人类开始进入到新石器时代,他们开始懂得制造更加精细的工具,包括石器与骨器,同时他们发明了火,知道了熟食,再慢慢地,他们发明了结绳记事,发明了图画。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前,他们有了文字,走出了蒙昧的阴影,迎来了文明的曙光。这就是历史学家们辛辛苦苦构建起来的史前历史体系。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31:24

[attach]507718[/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32:24

但我们不禁要问:历史果然如此吗?
    过去的一百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考古手段日益科学化,人们在以前历史学家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发现了大量史前遗址,虽然我们至今无法解读这些遗物、遗址的正确含义,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这些遗物、遗址的含义与现代传统史学观点还是有较大出入的。其中从公元前10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这段历史,最是不可思义,表现为极为突出的断层特点。比如说,上世纪40年代发现的印度马亨佐达摩,它分为几层重叠在一起,而下一层明显比上一层文明更先进。出土的金银珠宝和各种手饰,其制作之精良,让今天的人都大为叹服,考古学家马歇尔曾说:“如此精良的制作和高度的磨光,以至于这些东西仿佛出自今天伦敦第一大街的珠宝行。”
    历史学体系和新的考古学发现之间巨大的反差就摆在我们面前,它们的冲突是如此的尖锐:人们必须从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正确的,否定另一个错误的。其间似乎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思想大爆炸
    大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历史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非常奇怪的现象:在前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世界上爆炸性地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出现,基本框定了人类几千年的社会生活、精神文化的格局。
    在中国:老子约生于公元前571年,孔子约生于551年,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68年。
    在印度:佛陀约生于公元前623年,还有同期出现的《五十奥义书》。
    在波斯:琐罗亚斯特约生于公元前660年。
    在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生于公元前540年,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8年,柏拉图生于公元前427年。
    这并不是一份完整的名单,但已经让我们震惊不已。有没有发现,上述这些人基本都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不到200年的时间里。
    这份名单中的人,大家绝大多数都是知道的,可能唯一感觉比较陌生的是琐罗亚斯特。此人是古代波斯人,也有将其译为查拉图斯特拉,尼采写过一本著名的哲学著作,书字就叫《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假借正是这位古波斯哲人之名。
    琐罗亚斯特的生卒年同样不可考。据拜火教徒口述历史,他生于公元前8000年左右。但这个说法只是传说,没有任何文字资料和出土文物可以证明。比较可信的是,琐罗亚斯特于公元前660年创立了祆教,俗称拜火教,此教曾于魏晋时期传入中国。金庸先生《倚天屠龙》里的明教,就是从拜火教中演变而来。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32:55

本帖最后由 AUGUSTUS 于 2013-7-23 08:34 编辑

[attach]507719[/attach]

NM, 屎蓋的標誌把最重要的部份擋住了!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35:21

琐罗亚斯特和当时的许多人一样,既不能读,也不会写。他死后,人们把他的言论辑录成书,这就是《阿维斯陀》,作为祆教的经典,也有人将它称为《波斯古经》。这部书第一次被记录成文,是在大流士一世在位时。传说一共抄写了两部,亚历山大大帝攻克波斯时,其中一部毁于战火,另一部被带到了古希腊,最后不知所终。
    据说这部书篇幅巨大,被写在1200张牛皮之上,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许多高深的学问,所以本书一直被称为知识与智慧之书。但是,十分遗憾的是,这部书的绝大部分已经失传了,目前只留下很小一部分。
    琐罗亚斯特创立的拜火教以及《波斯古经》影响巨大,对当时两河流域及印度的宗教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比如说,拜火教的主神是阿胡拉,是智慧之神,而他实际上就是佛经中常见的阿修罗。
    好了,拜火教的教义是个历史之谜,细节可能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先别去管它了,还是转回头来再看看这次思想大爆炸的成就。
    当历史的时钟指向公元前500年前后时,欧洲的古希腊,亚洲的印度、中国、波斯,还有犹太人那里,几乎在同时爆发了一场伟大的思想革命,影响人类今后几千年的几乎所有思想,在那一刻突然从这些伟大人物的大脑深处喷涌而出,就像瞬时爆发的火山一样。这些思想的出现,几乎将人类以后几千年活动的原则确立了下来,如宗教的原则,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原则,人类的本质、意义、地位等等。以中国为例,产生于那时的儒、道、墨三家,一直到今天依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甚至已经内化成一种思维的方式。
    让后人感叹不已的还有这次思想大爆炸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拯救人类!古人不知道出于怎样的想法,以一种超绝的智慧、悲天悯人的情怀,关照着人类的灵魂和精神,赋予了这场思想大爆炸极其强烈的使命感。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这次爆炸产生了三种非常有影响的宗教思想,并最终形成了三种影响几千年的宗教:老子的道家思想,最终形成了中国的本土道教;释家牟尼的轮回思想,最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佛教;琐罗亚斯特的善恶思想,最终形成了拜火教。宗教的目的是直指人心,将人类的灵魂从罪恶与世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可以说它拯救的是人类的灵魂。
    其次,这次爆炸产生了大量“伦理哲学”,比如中国的孔子学说,就是一种道德哲学;几乎在同期产生的印度《五十奥义书》中也有大量道德伦理。“伦理哲学”的目的是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说到底是为了拯救社会。
    第三,古希腊哲学,虽然以理性的自然科学为主,但它关注的重点依然是人,它希望从肉体上拯救人类,把人类的思想从非理性中解脱出来。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35:48

[attach]507720[/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38:28

[attach]507721[/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39:48

对于宇宙是多少维,这一直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宇宙是十维空间,若这种说法是对的,那我们生活的是三维,对于其他维度的空间会产生什么物体,我们当然无法理解,不过不能因为不符合我们这个世界的物理定律的东西就否认它的存在性。人类现在的科技能力只能作行星际的航行,尚不能作恒星际航行,人类历史上发射过的宇航器至今没有飞出太阳系,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只能算是一粒灰尘,银河系对于138亿年历史的宇宙来说也就是沙滩上的一颗沙粒,宇宙对于人类科技来说,未知的部分太多,很多人说到外星人就嗤之以鼻,试问在这样的历史尘埃中,地球上人类的技术才发展了多少年?如何就有资本否认外星人的存在?又如何肯定即使有外星人也必然是与我们形态相似且在太阳光中可见的生物体呢?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40:33

关于外星人在地球上活动证据的探讨,可以读读撒迦利亚·西琴的地球编年史系列,有七部,第一部名叫《第十二个天体》,其主要观点就是认为人类是外星人通过基因工程创造的,和电影《普罗米修斯》所持的观点很像,但西琴是在考古天文学的基础上做出推论,因此其观点有一定的证据支持,即使他的观点颠覆了以宗教为基础的西方世界,但这套书在西方仍然是长盛不衰的畅销书列。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3 08:41:05

今日更新到此,大家慢慢看。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0:23

[attach]508809[/attach]

古埃及神廟中所表述的飛行器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1:34

从那以后,人类再也没有如此大规模地关心过自己的精神世界,甚至放弃了对灵魂的尊重,转而关心起自己的肉体与感官。如果说,公元前五世纪的思想大爆炸是精神至上论,是精神文明;那么以后的文明基本上是物质至上论,是物质文明。客观地说,我们的物质文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远远将灵魂抛在了后面。
    想想看多么可怕,一群没有灵魂的人在地球上奔走,就像被砍掉了脑袋的中国古代战神“刑天”一样,盲目挥舞着手中的武器,将地球砍杀得面目全非。更可气的是,这群没有脑袋的人竟敢在自己的旗帜上明确地写道:人类不需要灵魂!
    人类应该停下自己的脚步,仔细想一想:我们拼命地创造是为了什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一种生活?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周围的世界?再也不能没头没脑地发展下去了。人类需要反思,文明的模式更需要反思。请记住《摩珂婆罗多》中一句对我们的批评:“在创造中走向愚昧”!
    我们今天回望这次爆炸产生的光芒,虽然事隔2500多年,依然是那样夺目耀眼。可以说,人类在这200年的时间里,突然达到了思想上的顶峰,至今还没有一个人可以超越它。人们只能在一遍遍畅读圣人经典的同时,以无限羞愧的心情面对这无法超越的智慧。
    有人也许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会举出公元14世纪的“文艺复兴”作为证据。不错,“文艺复兴”确实是近代少有的一次思想革命,当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聚集了一大批文化人,他们在交流与讨论中,终于酝酿出了对当今文明有深远意义的思想运动,产生了像达•芬奇这样一批知名人物。
    但客观地说,“文艺复兴”并不是创造,它是对古希腊自然科学的回归,是一种科学精神的回归。古希腊文明在罗马帝国时代彻底衰败了,欧洲进入了整整500多年的黑暗时期,十字军东侵时,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幸运地捡回了自己已经丢失的文明。从反思的角度来看,这次文艺运动是失败的,它并没有将那次思想大爆炸的精华继承下来,而是将它的糟粕--古希腊文明继承了下来。
    同时,“文艺复兴”运动也没有创造出任何一种新思想,更没有一个人的成就可与思想大爆炸时期的人物相比。不但如此,而后的几千年中,世界也再没有出现过像佛陀、老子这样的人物。比如说,中国的魏晋玄学、朱程理学的各位大家,他们只是思想的继承者,或者说是集大成者,而不是创造者。
    然而,关于这次思想大爆炸的原因,至今没有一个满意的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爆炸的原因与后来没有关系,它只与公元前500多年以前的文明有关。那么,是什么样的机缘使人类突然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智慧呢?
    让我们站在公元前500年这个起点上,回溯人类的历史,找到令我们不解的一切答案。
    为此,我们必须对早期人类神话和各种民间传说格外注意,这是地球上最接近我们将要探索的那个时代的资料。
    让我们重新认识古老的神话吧!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2:13

[attach]508810[/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3:07

曾有人说,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的童话。的确,古老的神话没有框框,不受任何限制,古朴自然,盘古一只手就可以举起苍天;共工一头可以碰倒一座大山;夸父两口就能喝干黄河;刑天竟然被砍去了头颅还能用乳为目,以脐为口,挥动着干戚战斗下去。我们现代人可以这样去思维吗?绝对不能,别人不笑话你,你自己都会觉得不好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头脑中条条多,框框也多。画地为牢的人哪有自由可言。
    神话究竟有多大年纪?这可说不清楚,你说它有6000岁,不为过,你说它有2万岁,也不为过,甚至你说它只有两岁也行,这就是神话的生命力。人类在一代一代地延续,我们的祖辈在黄昏的时候,向我们讲述着这些神话,而当我们成为祖辈的时候,也会在黄昏时节向我们的后代讲述着同样的神话。只要地球上有新的生命产生,神话就永远与这些新生命同龄。
    那么,什么是神话呢?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并不多,即使有一些回答,你也要千万小心,因为现代流传着许多对神话的误解,尤其是来自所谓专家层的误解更是为害不轻,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现在让我们不带任何偏见地走进神话当中,你自然会得出什么是神话的结论。
    历史学家顾颉刚对神话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他认为,神话是“层累叠加的历史说”,什么意思呢?就比如我们从一个地方将砖头搬到另一个地方,等我们搬完了才发现,最早搬的砖总是在最下面,而最后搬的砖肯定会在最上面。顾颉刚在研究中国神话时发现,中国的神话似乎有以上的特点,越是古代的神,实际上出现的年代越晚,比如说,黄帝可谓中国最古、最大的一个神,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创造人类的都是他。但是,黄帝形成的时间却相当晚,大约在春秋时候才开始形成。因此神话反映的历史,是层累叠加的历史。如此说来,神话就成了原始人编造出来的,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懈地编下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编造神话的本领越来越高,以至于新神话代替了老神话,而我们所看到的神话,可以说都是新神话。
    顾颉刚的这套理论,曾长时间影响人们对神话的研究,大家不约而同形成了这样一个看法:神话嘛!无非是原始人凭着想象编造出来的,听起来挺好玩的,实际上没什么意思。一句话,在专家的眼里,神话就是神话,根本不能当历史来看待。
    在表面上,神话是宗教的附属品,那些十分落后的原始人,每当举行重大宗教祭祀活动时,都要由这个部落最年长、最有知识的祭师们向人们讲述从开天辟地以来本部族的神话。现在世界上不少原始部族的神话,都包含在祭祀时的祝词或颂辞当中,比如说,中国瑶族的神话大部分包含在《密洛陀》中,这些神话每当举行祖先崇拜的“还愿”活动时,就由本民族的师公(巫师)唱叙流传下来。由于神话的这一特点,使它在人们的眼里更加变得像宗教一般的虚幻。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3:41

[attach]508811[/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4:32

马克斯?缪勒说:“神话是语言的疾病。”弗雷泽说:神话是“对无论是人类生活还是外界自然现象所做的错误解释” 。弗洛伊德则认为:“神话对于世界的看法,大部分不过是投射在外在世界的心理。”神话是无意识过程的沉淀,“神话是集体心理,而不是个人心理” 。甚至还有人说:神话是“全部变形的早期物理学” 。总之,在专家学者的眼里,神话就是原始人的精神幻想,或某种特殊心理活动下产生的东西。
    事实上,神话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神话从本质上讲,它是信息积累和信息传递的手段,在这个意思上,将神话理解成为历史记述的一种形式似乎更加准确。因为我们相信,神话出现的早期并非出自某些人的有意编造,它应该是人类认识和经历的真实再现。恩格斯认为,原始宗教是自发的,而自发的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恩格斯对原始宗教的论述也一样适用于神话。神话是口述历史的一种形式。
    当然,在神话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由于人为编撰的过失,也由于神话自身在发展中也需要融合、消化、兼并其他同类型神话的内容,导致神话一方面走失了原来的模样,另一方面严重扭曲变形。但无论如何演变,它口述历史的本质不会变。
    当西方学者来到古老的非洲大陆的时候,他们很快便意识到,无论怎样强调口述历史的重要性都不会过。他们发现,落后的部族对口述历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出现代人的想象之外,他们把口头传说不单单看成是知识的传播,而是把它当成一项神圣伟大的事业来做。部落中掌握口头传说内容与技巧的人一旦年老,部落就有举行隆重的挑选接班人的仪式,被选中的人要接受长达二十几年的训练,既要背诵自己部落自古流传下来的所有神话和传说,还要有能力将本部落新近发生的事情编入进去。西方学者的这一发现,为我们进一步证实了神话和传说的可信度。
    我们相信,原始人在神话中想要告诉后人的,绝不仅仅是奇妙的幻想,更不是漫无边际的梦境,它是要告诉我们某些真实的东西,是他们哪个年代曾经发生过的一些历史事件。那么,究竟是什么呢?
    20世纪,德国考古学家哈因利希?舒里曼认为:神话并非都是虚幻的世界,其中包含了某些历史的真实。他以《荷马史诗》中所隐含的模糊暗示为唯一线索,在各国寻找传说中的特洛伊城,终于发现了它的废墟。而在这以前,学术界一直认为,《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城是凭空虚构出来的。
    居住在南美的印第安人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则古老的神话:“有一个火柱从天空中降了下来”,然而,地质学家却依据这则神话提供的地点,在当地找到了一个陨石坑,从而证实了神话的某种真实性。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5:45

[attach]508812[/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6:07

根据苏美尔的泥板文献,在大洪水以前曾经存在过埃利德乌、巴布奇比拉、拉拉克、希帕尔、休尔帕克五个城市。如果认为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和传说都是虚构的,那么也一定会认为泥板文书中的记载也是荒诞不经的。但考古学家恰恰在泥板文书提供的地点上,找到了“大洪水以前”五个城市中的其中三个。
    中国最早的奴隶社会是夏、商、周三代,这个排列顺序见于甲骨文,也见于先秦诸子的论著中,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不仅有大禹治水传位夏启、建立夏王朝的记载,而且还有简狄吞食玄鸟卵生出商族祖先契的传说。但是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以上记载都抱有怀疑的态度,认为夏、商两代很可能不是真实的朝代,而是古人传说中的理想社会。从20世纪30年代起,大规模的考古挖掘证实了上古记载与神话传说的真实可靠性,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人们不但确认了商朝的存在,同时也找到了夏文化层,再一次证明了神话记载是不容忽视的。
    说神话大家可能有些陌生感,但民间的传说却是我们每一个人一生中几乎都可以碰到的,它离我们很近,实际上民间传说的原则在许多地方与神话都极为相似。如果我们到各地去旅游,经常可以听到当地人说起本地区的一些传说,而在这些传说当中,有许多本身就是对古人不理解现象的解释,比如说,关于人参娃的传说在东北地区十分流行,这个传说不外是想告诉人们:本地有许多人参!还有一些传说涉及到本地区的物产或矿产,比如说,有些地区相传有金马奔行,那么这些地区肯定有黄金。因此,任何一种传说的背后都有它产生的客观基础,是人们对某种不可理解现象的解释。
    客观地说,人类对自己的历史的了解十分有限,据考古证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已经有几百万年的历史(这是历史教科书的观点并不是我们的观点),但我们能够很好了解的历史也不过几千年,以中国为例,对5000多年以前的商代,虽然有甲骨文,但我们了解的还是十分有限,因为甲骨文本身十分难懂,现在我们可以认识一些甲骨上的文字,但究竟对还是不对,我们并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法,其中有很大的主观性。当初郭沫若解甲骨号称一代宗师,但现在看起来他的说法也并不是无可商榷。对商代如此,对夏朝我们更是两眼一摸黑,甚至我们都不能确定哪些是商代的文化层,哪些是夏代的文化层。那么夏朝以前呢?
    夏朝以前的历史,我们只能依靠考古挖掘的资料来研究,但从这些资料里我们仅仅能得出一些基本的判断,因为这些资料并不能告诉人们当时发生的事件。因此,研究夏朝以前的中国原始社会,我们绝不能仅仅凭借实物考古,而是要更加利用原始的神话和传说。在这些口述的文献当中,有大量已经消失的历史真相。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8:11

[attach]508813[/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9:18

这正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几十年来科技进步却只登月了那么一次

根据《纽约时报》的调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相信外星人就在月球上面,而且,他们的总基地就设在我们看不到的月球背面。这也是美国完全中断月球勘探和拒绝在月球上建设基地的真实原因。

自从1969年美国人登上月球之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便成为全世界的焦点,至今依然如此。据说,当时阿姆斯特朗等上月球的那一刹那,电视转播的信号突然终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陆续有很多内幕人物告诉公众,当时登月时电视信号突然中断的那几分钟,竟然是因为阿姆斯特朗遇见到月球上的外星人!当时美国、苏联甚至中国的无线电爱好者,有不少人截获到了阿姆斯特朗遇见外星人时的信息,这个便是拥有VHF收信装置的匿名业余工作人员们,当时拦截窃听了NASA和宇航员之间的通信内容: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19:42

NASA:出了什么事?阿波罗11号请回答……
阿波罗11号:“这‘家伙’真大!天啊!真是巨大……简直不敢相信!那里有和我们不一样的宇宙船……他们在看着我们!

40年来,对此从不回应的阿姆斯特朗,终于在登月40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的时候开了尊口: “月球上有外星人基地,他们希望地球人离开月球。阿波罗宇航员们在月球上共同目击了那个外星人基地,并且,录像胶卷上也留下了那个基地的影子。”而据海军情报局的米尔顿·坎普说:“那里有外星人基地和极其巨大的采矿现场,还有在后来的目击报告书里写成‘母航’的巨大的外星宇宙船。那些外星人拥有人类无法企及的高科技技术,他们摧毁地球最多只需要一个小时。”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个人在1969年7月21日历史性的月球着陆当时都亲眼目击了飞碟。直到1979年,负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信部的毛里斯证实了阿姆斯特朗确实亲眼看到了着陆在月坑上的两架飞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内部的人员都知道这件事情,但是谁都不开口讲……”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20:30

后来“所有的阿波罗和双子号宇宙船在飞行过程中都毫无例外地被不明飞行器跟上,有时候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候跟得很紧……每当这个时候宇航员们都向地面管制塔报告当时的情况,而地面管制塔每次都命令要保持绝对的沉默。”所有的宇航员被严厉要求不准说出一切有关他们的目击的事件。

但阿姆斯特朗坚定自己的立场,他表示外星人的航空船是全体工作人员的亲眼所见,航空船巨大无比,毋庸置疑,一定是外星人的基地。当他被问及如果月球背面的确是外星人的基地的话,那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为何还要继续向月球发射其他宇宙船的问题时,他这样回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必须得承担起这个责任,他们不能突然中断对月球的探险,这样必然在地球上引起恐惧心理。可是从那以后真的是匆匆忙忙挖一锄土就回来了。”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21:32

中国最神秘的书《山海经》其实讲的是一群外星人在地球的生活?

事实是否真的像登月者们亲眼所见的那样,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无巧不成书,最近在中国全网络上神奇蹿红的一篇关于外星生命和人类起源研究的长篇论文《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也列举了大量证据来推断“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的事实。和美国人善于从最近几十年发生的真实事件索取证据不同,这篇自然科学研究论文主要是从中国古老的文化和传说入手,中间不停地结合最新科学论证,追寻外星生命曾在地球生活过很长时间的遗留踪迹。在中国最古老最神秘的奇书《山海经》中,作者发现,早期的人类历史里,并没有“月亮”这个东西,“月亮”的出现,其实仅仅只有几千年的历史!那么,月亮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开始了一番剥茧抽丝般的科学推测,在作者经过一系列无懈可击的科学推测之后,当我们再一次阅读我们熟悉的“远古神话”的时候,分明看到的就是一群外星人在地球生活景象的真实历史记录,而月球,竟然是这些外星人的宇宙飞船!无数科学研究表明,月球是一个空心体,而且极可能是人造空心体。作者说,其实,人类的传说往往都是真实的,只是我们和当事人不可再遇,便觉得一切是传说——诺亚方舟的传说后来不就证明是确有其事么。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22:09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自己永远都看不到月球的背面,因为月球背面正是外星人的基地,外星人不会让我们看到。人类一直自欺欺人说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月球的体积是地球的1/6,从来没有一颗卫星的体积只比母星只小这么一点!月球,每天都在安静地围绕着地球在转,外星人一直在那里静悄悄地看着我们。而且,在《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这本书里,作者分析人类绝对不是什么上帝创造的,而是月球上的外星人通过基因重组制造的,伟大的人类,不过是外星人的一个“作品”罢了。看了这个帖子,再想想阿姆斯特朗最近所说的话,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已经没法不相信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这个事实了。据说在6000年前,月球曾经莅临过地球,而且,在现在的地球上,发现过很多来自月球的陨石。地球的年龄是44亿年,而月球的年龄,竟然是200亿年。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4 08:31:19

[attach]508814[/attach]

今日更新到此。看官請慢品。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27:04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MzMzg5MTA4.html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27:26

比如,研究神话的人几乎都困惑于一种现象:相似的文明!在远古的时期,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尚末形成,各地区的文明形式有很大的独立性,像非洲大陆和澳洲大陆之间,由于隔着太平洋,在公元以前的年代里,澳洲土著是不可能划着独木舟来到非洲大陆或其他的大陆的。然而人们却发现,在各自封闭的早期神话传说体系中,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神话竟然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像大洪水的记载、十日并出的记载、上帝造人的记载、太阳消失的记载、混沌世界的记载……如此惊人的一致,使人们不得不怀疑它们出自相同的背景,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描述,这也反过来证明,神话和传说并非出于简单的幻想。
    因此,在研究史前文明的时候,地球上再没有一种资料比神话和传说更为直接。人类在文字、绘画产生之前,先有的仅仅是语言,在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年代里,原始人传播知识、追溯历史只能靠世代相传的口述形式,这就是神话和传说的来源。单从时间上看,神话的源头早在文字产生之前就深深埋在初民的大脑之中,如果说6000年前是人类文明史的开端,那么神话在社会上形成以及流传比文明史早了不知多少年,也许是几千年,也许是几万年,也就是说,对地球人而言,神话是唯一接近我们未知的那个年代的最古老的记载形式。
    而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中国神话有重大的历史价值。许多人对古希腊神话津津乐道,进而指责中国神话没有体系,其实这毫无道理。现存的古希腊神话已经脱离了它的原始状态,因为西方人发现神话中包含了太多的不合理、非道德的成分,所以来了一场“神话的正义化”运动,也就是用后来人的道德观、世界观重新改编了神话。这种神话尽管看起来很有体系,但它对历史的价值已经很小了,它不再是口述历史,而是篡改以后的历史。
    而中国的神话一直处于“原生态”,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在记录神话,而没有对它进行过多的后期加工。所以中国神话口述历史的作用表现得更要明显。从时间上看,中国的神话没有断裂,它从传说里的古神一直到文字出现,是世界上时间跨度最大的一种历史记载。从形式上看,中国神话基本保留了它的原始面目,与古希腊神话相比,很少有后人文学化的痕迹,所以它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史前人类十分可贵的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在天文学、考古学、生物学、人类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性了进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否以一种更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神话呢?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27:47

[attach]510088[/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28:24

[attach]510089[/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28:59

[attach]510091[/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29:23

世界上是否存在广意的神?这个问题暂且不论。就宗教而言,它是人本性在被压抑环境下的产物。在骨子里人类从来就不相信什么神,从来就不崇拜什么神,而只相信自己,只崇拜自己。而使人类能够发生崇拜的关键点是能力。如果摩西当年没有劈开红海,率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如果太上老君炼丹炉中出来的不是长生不老的金丹,而是普通的烤土豆的话;如果……人间是否会有宗教还是一个问题。
    当人类对于自然的能力相对弱小时,我们就将把握自然的能力当成神,或者将能够把握自然的任何智慧生物当成神。当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强大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从神的那里取回一部分权力。也就是说,人类越强大,神的权力就越小。假如我们真的有朝一日能够用物理定律来规范整个宇宙,到那时肯定不会有神存在。说穿了,宗教崇拜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神,人们崇拜的是未来的人。
    这个观点也适合“神”真正存在时的情况,因为给人类留下印象的,不是神的形态,而是神的能力,这在史前神话中有大量的证据。在世界各民族的原始神话中,基本没有保留神的形态,大量留下的只是威力无比的能力,我们把它们称为“神力”,阿拉伯神灯的传说,中国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等等,如果没有这些神力,这些神就同我们没有什么两样了,我们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崇拜。神是能力的本身,也是能力的载体。
    当然,现代的正统观点是不承认宗教和原始神话当中神存在的说法,因为神是原始人凭空想象出来的,既然没有神,神话当然也是无稽之谈。
    那么,人类史前文明中的神灵,究竟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呢,还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呢?
    “神是什么?”这是近年来人们研究早期人类的神灵崇拜、神话及神像的过程提出的一个既严肃又荒唐的问题。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认为,原始的初民在将自然力量人格化以后,产生了最初的神,将人类早期与大自然搏战的历史和观点附着在这些神身上,产生了美丽动人的神话。但思维科学同样告诉我们,人类的想象能力并非一匹脱缰野马,它也在受某种制约。不论多么奇怪的神,总是以某种现实的真实性作为背景创造出来的;不论多么离奇的神话,最终都能在现实与愿望中找到构成它的原始素材。比如说,人类把飞翔的梦想,用人长上鸟的翅膀来体现,把“神行”的愿望用一个“快鞋”的故事来表现。
    为了使大家能更好理解“神”这个宗教的神秘的概念,先让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造神过程吧!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30:30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为了太平洋战场的利益,于1943年占领了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这个岛上有一些土著的原始部落,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之前,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外来的文明,只困守一岛,每天伴随着蓝天、海鸥和无尽的波涛。岛上的居民一直生活得比较艰苦。
    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岛以后,一下子带来了那么发达的科学技术,土著看见:轰轰飞行的飞机降落在新修的简易机场上,运来了大量的物资。尤使土著感兴趣的是,飞机运来了各种食物,使那些穿着稀奇古怪服装的人,每天几乎不用劳动就能吃上那样好的食品。他们觉得,所有的奥妙都来自那些飞机,飞机可以自动生产出各种食物,就像神话中的“聚宝盆”,好东西一个劲地往外搬,就是搬不完。
    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战略上的原因,美军放弃了这个小岛。土著怀着复杂的心情看着那些“神人” 坐着飞机,消失在茫茫的蓝天碧海之间。这个小岛很快被现代文明遗忘了,再没有人去注意它的存在。然而,这个小岛及岛上的原始土著居民却永远也忘不了现代文明给他们带来的深刻印象。
    过了几十年,当一支考察队登上这个小岛时,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情景使他们大为惊讶:这些岛上的居民竟然凭着记忆力,用草木扎成了一个飞机模型,并在这个飞机模型前修了一条像飞机跑道样的道路。不仅如此,这些居民每年还在飞机模型旁举行隆重的宗教祭祀活动,眼巴巴盼着那些驾着飞机的“神”能再一次光临小岛。无疑,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及飞机都成了小岛居民心目中的“神”和“神器”。那些年老的人,每当祭祀时,就会向年轻的一辈讲述这样一个“神话”:某年有一些神人,骑着飞龙,来到了这个岛上………
    从这个真实的造神过程中,我们该怎样去认识古老的神话和古老的神呢?
    德国语言学家史密特神父早就注意到,在印、欧民族的宗教中,“至上神 ”(天主)一词的语根都是照耀的意思。实际上,世界许多民族的神都来自天空,或与光明、闪电等意思相连。比如,《圣经》中“上帝”一词在古希伯来语中就是“来自天空的人们”。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31:04

[attach]510092[/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31:36

[attach]510093[/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33:37

[attach]510094[/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5 10:34:29

今日更新結束。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6 13:30:02

fxcking busy day,....
update tomorrow...hopefully
作者: 奇异绿茶    时间: 2013-7-26 17:07:55

ddddddddddddddd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24:27

中国上古时没有对“神”字作具体解释,但以另外一个假借字“申”来表示,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申,神也。”在甲骨文中“申”字被写作【造字】,像一个闪电的形状,这表明,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把神与天上闪电,火光之类的东西相联,与印欧语系中“神”这个词的语根完全一致。我们取出原始神话中“神”的几个特点:天空-闪电-神,把它们联系起来就是:神驾着一道闪电,从天而降。最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是《圣经•马可福音》里的记载,耶稣说:“人子从云中来,带着巨大的力量和光耀。”这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正在降落的宇宙飞船。
    神来自天空的思想还表现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仪式上。中国最古老的宗教形式要算天帝崇拜,其最高仪式就是泰山祭天,为什么非要去泰山祭天呢?泰(太)山祭天是取其形高近天之义,这个思想从很古时就有。《礼记•祭法》曰:“燔柴于泰坛,祭天也。”泰在此处不是指泰山,而是指高坛之意。后世皇帝祭天的天坛一般都是平地起高,以附合远古“泰坛”之义。
    不但中国如此,几乎世界所有民族的祭坛都是平地起高,必在高处举火以祭,像产生于公元前600多年的古波斯祆教,此外,世界不少民族都在祭神时,不但要在高台上,而且要使用火,像美洲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每祭都必须有火。
    《众神之车》的作者丹尼肯在罗列了许多证据后,直接了当提出了上帝是个宇航员的观点。他认为,在远古时代有一批高智能的外星人驾着宇宙飞船来到过地球,原始的地球人被宇宙飞船推进系统的巨大闪光和轰鸣所震撼,把他们称为“神”,编入神话中,保留在雕刻和壁画之内,这就是神的起源。
    我们通过对神话的系统分析后认为,当“神”来到这个地球上的时候,地球根本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人,只有许许多多地球上的各种动物,是神创造了人。当“神”与创造出来的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神”离开了人,神话是对这种记忆的记载。这个推论也许符合全人类神话的一贯性。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24:52

[attach]512160[/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25:22

[attach]512161[/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25:49

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古代宗教是“天崇拜”,但这个“天”又是什么呢?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去崇拜虚无飘渺的天空呢?原来,中国天神话中的“天”、甲骨文中的“天”与现在的天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那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天--它就是现在天空中看到的月亮。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假设。
    第一节 奇怪的宗教心理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几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宗教心理,或者说是宗教需要吧!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在表面上被现代科学紧紧包围着,像塑料制品、化学制品、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电脑、汽车、飞机、火车等等,几乎侵入了我们每一个生活空间,但奇怪的是,这些科学的成果仅仅使我们的外表科学化了,而在骨子里,我们依然是宗教的。
    说到宗教心理,全世界的各民族都不相同,其中,中国人的心理更是奇怪,它与全世界各民族不但不同,简直就是背道而驰。
    永不虔诚的信徒
    中国没有国教,这是一个事实!
    在中国,除了本土宗教以外,世界上许多宗教都曾传入过中国,佛教在汉明帝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前后传入中国;伊斯兰教在唐高宗永徽二年,即公元651年传入中国;基督教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传入中国;拜火教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创建于汉安元年,即公元142年……但发展来发展去,就是没有一种宗教能够形成一统江山的气候,大家几乎都在平行发展,游移在中国人宗教意识的边缘。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中国人没有宗教需求吗?其实不然,中国人的宗教需求是很强烈的。无论什么宗教,只要传入进来,都有人信,有信道的、有信佛的、有信基督的、有信真主的。除此而外,中国人更多是民间信仰,山神、土地、精怪、鬼魂、天上的星星、地上的草木、活着的好人、死去的坏人……只要灵验,中国人什么都信。常常是刚刚拜完菩萨,马上又拜老君,在回家的路上可能还要去一趟土地庙,回到家以后,先在财神、关公像前敬一柱香,然后转身又跪倒在祖宗的灵位前。
    在盲目中信仰,也在盲目中迷失自己,这就是中国人!
    南朝齐梁时期,有个人叫张融,临死时遗命:“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大家知道,《孝经》是儒家的东西,《老子》是道家的东西,《小品》、《法华经》是佛教的东西。他想告诉人们:我什么都信。
    中国人什么都信,什么都不信,这也是事实!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26:32

[attach]512162[/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27:47

[attach]512163[/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28:21

宋代新昌县有一年发生大旱灾,县衙中有一个主簿(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名叫杨元光。这一年他带着一帮人到白鹤祠祭祀,祈求天降大雨,解除黎民的旱灾。他跪在地上,诚心诚意祈祷了一遍,可天上还是晴空万里,连一丝风也没有。杨元光耐着性子,又十分虔诚地祈祷了一遍,天上依然烈日炎炎,连一丝云彩都没有。当杨元光祈祷了第三遍仍无动静的时候,一股怒火直冲脑门,他破口大骂:你这个神算个什么东西,白白吃掉了百姓的供奉,竟然连这么点事都不办,要你还有什么用呢?骂完,他下令砸烂了神像,拆毁了神祠。这就是中国人对民间宗教的典型态度,灵则信,不灵则毁,一点脸子都不给。所以,民间的神都是短命鬼。
    山西太原东面有一座山,唐朝时叫崖山,每当这个地区发生大旱时,当地人就放火烧山,熊熊的烈火,滚滚的浓烟腾空而起。这就很奇怪了,天旱时不应放火,因为水火是不相融的。但当地人有当地人的说法,相传,崖山的山神娶了黄河之神河伯的女儿为妻。这样一来,放火烧山就太有道理了,大火一起,黄河之神总不能看着自己的女儿被活活烧死吧,父女情深,必然会带着黄河之水来救女儿,这样,大旱不就能解除了吗?我们在佩服当地人聪明的同时,也真有点哭笑不得,这算什么事 ?这就好像黑社会的“绑票”,打个电话告诉他的家长,你再不来我可就“撕票”啦。
    千万不要认为这仅仅是个特殊的事例,中国古代历来就有这个传统,《山海经》中就有“女丑曝尸”的记载,女丑是个巫师,天上十日并出时,大地一片焦枯,大约是女丑没有祈来雨水,就被族人推进太阳地活活晒死了。人们是这样想的:巫师不是可以通神吗?晒我们天神可以不管,晒一下天神的代理人看你管不管,没想到一下子就给晒死了。可见,这种心理是中国人固有的。
    有人说,因为中国人在农业经济中变得很功利,有用就去信。但全世界农业经济的民族,绝非仅有中国,那么,他们对宗教是否也很功利呢?也有人说,中国没有统一的宗教是因为中国有深厚的文化,老子、孔子等先圣们的理论可以提供终极关怀的需要,所以无需信仰别的什么。但古希腊也有很发达的人文理论,为什么它的后人信仰了东正教呢?
    从以上的事实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人有强烈的宗教情怀,但历史上至今没有一种宗教形式可以充分表达这种情怀。直到今天,我们一直还在寻找着。中国人很特殊,是见识过崇高与伟大之后的特殊。
    当中国的宗教意识找不着合适的表现形式的时候,反过来就会崇拜实实在在的自己。在中国人的心里,总是回荡着这样一个声音:心外无神,我即神圣!中国人崇拜的人。因此在道家的神谱中,几百位神仙都是死去的人,其实都是鬼魂。中国无神,大鬼即是神。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28:55

[attach]512164[/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29:31

[attach]512165[/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32:53

还有一个证明: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在研究人死以后怎么办的问题,唯独中国的道教,在努力研究人怎样才能不死呢!为了不死,中国人几乎把办法想尽了,炼金丹、求仙药、房中术、辟谷食气……甚至,连中国本土医学--中医,也是一种养生医学。当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不死,祖辈死了,父辈死了,人就是在死亡当中延续下来的。但是,一代又一代人死亡的事实,并没有削弱中国人求长生的愿望。在肉体不能长生的情况下,中国人转而追求精神上的长生,儒家追求的立功、立德、立言,本身就是一种精神长生的愿望。
    祖先崇拜对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每逢清明、春节,我们的父辈都要带着我们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在祖先的灵位、墓地摆上一些供品,烧几张纸钱,焚几株线香,哀思随着袅袅的轻烟,伴着声声的抽泣,在空中远去,一直到达灵魂的世界。现在许多人已经不理解祭祖的真正含义,总认为祭祖就是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实际上,祭祖的真正含义是追求长久的愿望。
    当我们的父辈领着我们祭祖时,不仅仅在于提醒下一代要牢记自己的祖宗,更重要的是,父辈在为我们做榜样,意思是说:小子你看好了!今天我领你来祭祀我的父亲,那么我百年之后,你要带着你的儿子来祭祀我。这样,中国人虽然在肉体上死亡了,却在祖先崇拜之中获得了永生,逢年过节要尽孝,家中发生大事而告祖,有了困难要祈祷祖先,祖先与儿孙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某种方式的永生。
    中国人崇拜生命的本身!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神圣。
    《左传》文公元年记,“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暝;曰成,乃瞑。” 谥号是死人续存的一种表示,人死入土,唯谥号长留人间,故成公死后还对其十分介意,而对上不上天堂,则表现出一种冷淡的态度。唐前志怪小说中多有宁可偷生人世,也不愿死后为仙、为神的故事。《神仙传》载:“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至彭祖,已二千岁余矣,不肯修升天之道,但取不死而已,不失人间之乐。……彭祖问之曰,何不服升天之药。答曰,天上复能乐比人间乎,但莫使老死耳。”同书又载:马鸣生遇难不死,随神人学药医,后入山合成仙药,但“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恒居人间。”
    中国人在骨子里总是希望自己活得长长的,但这种愿望绝不是因为怕死,而是为了寻找,找到那种能够让自己心灵寄托的形式。但中国人究竟想寻找什么呢?
    中国上述的信仰特点,也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为。虽然许多人批评中国人很奴性,但在骨子里,中国人其实是极端个人主义,极其的独立,他们的思想很难统一。自从汉代独尊儒术以来,统治者很想将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儒家上来,可是2000多年过去,至今我们还在提倡,为什么呢?正因为始终达不到目的。凡是反复提倡的,心总是极度缺乏的。因为中国人从来都不愿意按某一种统一的标准来塑造自己(比如仁、义、礼、信等等),那样真的很痛苦,在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自我。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7 09:33:44

[attach]512166[/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39:06

在这一点上老子就比孔子更了解中国人,他反对孔子的统一标准,主张人要“见素抱朴”地活着,什么这标准那标准,都是扯淡。当年孔子前去拜访老子,老子一见面就说:“孔丘啊,你谈话中提到的这些古代圣贤,都已经死去很久了,恐怕连地下的骨头都腐烂了吧,只剩下这些话还流传于世。聪明的人应该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果生逢其时,那就驾车出仕;如果生不逢时,就像蓬蒿那样随风飘荡,自由自在。”
    由于上述的宗教心理,中国人在心理上有些很不相同的定式:
    第一、天生的机会主义者。找不到信仰的大神,造成中国人没有稳固的思想框架,我们一直强调的是“顺其自然”,而不会墨守成规,十足的机会主义。这种天性从好的方面讲,就是惊人的创造力。中国社会绵绵五千年不断,恰恰证明中国人在人与社会、人与人方面有惊人的创造力,因为投机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
    再比如说《亮剑》中的李云龙,一个典型的中国军人,脑子里没有多少条条框框,一切“顺其自然”,因势而变,因时而变,仗打得如行云流水,这大约就是中国“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只要中国军人愿意去打仗,那将是无法战胜的。
    但这种天性也极易引发一些恶习,比如说缺少诚信、忠诚、关爱等等。
    第二、强烈的“等贵贱”论者。中国人没有稳固的信仰,当然也不会真心承认某种权势的存在,《西游记》里“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反映的正是这种心理,每个人几乎都在做“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大梦。这种天性虽然可以给人以动力,反抗外来强权,但也极易引发内部的纷争,这大约就是窝里斗的根源。
    在这种天性之下,中国没有世袭的贵族阶层,每过一段时间,人们总会借着社会大动荡之机,将贵族阶层连根拨掉。黄巢起义攻入长安时,起义军专门强奸世家大族的女性,而且以此为荣;解放初期,许多领导干部娶他们曾经反对过的那些阶级的女人为妻……这不仅仅是被压迫者的仇恨,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也正是由于这种心理,中国人有“富不过三代”的血泪总结,有这么多仇视的人在虎视眈眈,富贵能有多长?早晚会被人灭掉。
    敬小神不信大神
    中国人的信仰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敬小神,不信大神。
    在中国,最灵验、最有名气的神,统统都是小神,比如,玉皇大帝的地位够高吧!但有多少人对他祭祀礼拜呢?很少。相反,在民间,玉皇大帝的香火远远不如城隍庙。可城隍庙是个什么神呢?它只是一个小地方的土地神,真是“县官不如现管”。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39:38

[attach]513965[/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41:32

[attach]513966[/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41:53

山西五台山是佛家文殊菩萨的道场,是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然而,五台山上什么地方香火最旺呢?绝对不是菩萨顶、塔院寺、显通寺等几处大寺院,而是财神庙和五爷庙。当地导游总是告诉游客:在五台山香火最旺、最灵验的就是这两处。在佛教圣地中,佛寺的香火竟然比不上两个小神庙,法相庄严的文殊菩萨、三世佛祖竟然没有小神灵验。这就是中国的信仰,信小神而不敬大神。
    在对待神灵的态度上,民间对大神一般是“尊而不亲”,虽然在观念上承认大神的地位,但平日里并不亲近,敬而远之,但如有需要,还是会捍卫大神的地位。而对那些小神,则采取“亲而不尊”的态度,经常性的礼拜,烧香叩头,但在心里就是瞧不起你,对我有用就给你上香,对我无用就毁了你。所以中国历史的许多小神,都是短命的。
    此种心理也造成中国人小团体利益至上的习惯,从大的集体看,好像是一盘散沙,但小团体却十分抱团,地域观念极强。这一习性,极易形成地方割据,一旦有机会,“我即神圣”的心理就暴露无遗,再加上小团体利益至上的传统,一呼百应。所以民主对于中国人而言,恐怕短时期是个梦想,否则极易造成动乱。
    中国封建时代选择了中央集权,而且是层层集权,真是太聪明了,很符合中国人的心理。因为真正统一中国人的不是大集体,而不小团体。但只要团结住小团体,就能维护住大集体。这就是中国政治的奥秘所以。
    好了,还是回到宗教的问题上吧!
    宗教的昌盛,说明人们可以从宗教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那为什么中国人从过去的所有宗教形式中找不到这种东西呢?反过来说,中国人到底在找什么?换句话说,中国人潜宗教意识的对象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什么如此重要,以至使中国人要生生不息地追寻下来呢?
    这是历史之谜,也是文化之谜,更是我们心中之谜。解开这个谜团的钥匙,就在中国的远古宗教里。
    请跟随这条线索来,我们一起去发现隐藏在中国上古宗教、神话中一个惊天动地的大秘密。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42:18

[attach]513967[/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42:56

[attach]513968[/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43:29

[attach]513969[/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43:56

北京的名胜古迹众多,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长城……等等。但说起具有中国宗教特色的当属四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而在四坛中,最有名、保护最完好的是天坛。
    天坛,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几乎任何一座古都城都有天坛。大约从西周开始,古代的君王就在一个土台上,点燃柴禾,祭祀老天,后来的朝代沿袭了西周的这一做法,只是越祭越高,后来发展成到泰山顶上去祭天。明清两代的帝王,建都北京,也许是北京附近没有像样的高山,也许是这些帝王偷懒,反正在前门的南面堆起了一个土堆,算是有了“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的古意。由于时代较近,这处古迹被完好的保存下来。
    北京的天坛十分雄伟,高高的祭坛被各种白色大理石雕刻,装点得庄严肃穆。坛面上正中有一块圆石,以这块圆石为圆点向外铺了九层石条,每层都是九的倍数,如第一层九块,第二层十八块……最后一层八十一块。站在坛的中央,确实有一种近天的感觉。
    天坛正北方,有一大殿,号祈年殿,顾名思义,这是皇帝祭天时祈祷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国家安泰的地方。祈年殿实际上是个神殿,里面供着各种天神,有管风的,有管雨的,也有管平安的,天神法相肃穆,或威武,或庄严,或高深莫测,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后来改供八位清代皇帝)。
    许多初来祈年殿的人,都被精美的建筑所震惊,那二十八根大柱,即象征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又象征着黄道二十八宿,中国古人真是太有学问了。但许多参观的人可能未注意到,祈年殿里还有一尊地位最高的神,那就是天帝。可天帝在哪里呢?也难怪大家看不见,祈年殿正中的一个神台上,放着一个数尺的高的神牌,这就是天帝,在高大威严的神像群中,这个小神牌几乎不被人们注意。
    有人不相信说:胡说八道,既然天帝是诸神的首领,为什么没有神像呢?难道中国人对天帝不尊吗?
    许多人面对这个问题时,都是无可奈何地笑一笑,很少有人能搞清楚这个问题。大家知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偶像崇拜,即所崇拜的神都有神像法身,基督教里的耶酥,佛教里的释迦牟尼,道教里的太上老君,人人都有一个塑像,供大家跪拜。可是,唯独中国的最高神却无神像,这是为什么呢?
    上面我们曾经说到,中国的宗教世界很特殊,有时根本不能以常理度之,天帝无像就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44:31

[attach]513971[/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8:44:58

[attach]513972[/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9:12:08

实际上,一旦说穿了并不奇怪。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没有一个人能给“天帝”造出一个神像,这可不是小看大家的本事。因为,中国所崇拜的“天帝”不是具体的神,它所代表的是浩渺、无垠的天空,它有无限之大,但又空洞无物,既看不着,也摸不着。那么,请问哪一位有本事为这个虚无的天空造出一个神像来呢?
    正因为如此,几千年来,“天帝”只能委委屈屈地满足于一个小小的牌位,而不能像其他神一样,有一个法相庄严的金身。
    人们虽然能够理解“天帝”没有神像的苦衷,但心理总觉得怪怪的,不是滋味,难道我们不能换一个跟大家一样的崇拜吗?那万万使不得,你不知道“天帝”在中国宗教信仰中有多么高的身份,轻易动不得。
    中国对天的信仰起源极古老,反正在殷墟挖出的甲骨文里就有“天”字。郭沫若曾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罗列了八条证据,认为殷商时虽然就有“天”字,却不是神称,即“天”在当时不作为崇拜对像。郭沫若的观点未免武断了一些,因为我们对甲骨文还知道的很少,许多字都是猜出来的,猜的准不准还是个疑问,比如说,甲骨文有许多“上帝”的记载,“上”字和“天”字在结构上极为相似,有的就是一个写法。在古人的心目中,上面就是天,天就是上面。因此,“上帝”就是“天帝”,两者合而为一。怎么能武断地说甲骨文的“天”不是神称呢?再者,西周的天崇拜就极为普遍了,难道这个“天”是一下子冒出来的吗?因此,天崇拜应该发端于殷商而不是西周,西周只是继承而已。
    从殷商两代看,“天帝”的崇拜是社会最主要的崇拜,几乎具有了一神崇拜的许多特点。
    “天帝其降馑?”(《通纂》373)
    “天上之载,无声无臭”(《诗•文王》)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尚书•康浩》)
    这个“天”、“天帝”就是古代人心目中最大的一个神灵,它对人世社会的一切事情都有权干涉。这一崇拜后来与祖先崇拜相结合,成为中国“二元宗教”的主体,并一直影响几千年的社会文化、心理。
    由此可见,正确理解中国的天崇拜,是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人文心理的重要基础,否则,一切的研究统统是盲人摸大象,越研究,越背离历史的真相,听起来像听天书一样不知所云。
    关于中国奇怪的“天崇拜”,人们自然要问到两个问题;第一,天崇拜究竟是什么内容?第二,天崇拜是怎么来的?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09:12:35

[attach]513979[/attach]
作者: ETT    时间: 2013-7-29 09:55:47

外星人一定有的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29 10:42:55

ETT 发表于 2013-7-29 09:55
外星人一定有的

對,我堅信。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19:58

天崇拜的内容,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及各种古文献都没有记载,现在的学者理所当然应该不知道。由于第一个问题不清楚,那么关于天崇拜的来历就更不清楚了。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天崇拜不是由自然神转化来的,而是后来许多社会神性集合在一起的产物。严格地说,这个解释根本不能算作一个解释。殷商或殷商以前,我们所发现的神灵崇拜当中,有许多都源于原始的自然崇拜,虽然有些神在后来的发展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异,但如果仔细追溯的话,都可以从原始宗教当中找到痕迹,那么,为什么对天的崇拜就不可能是原始自然崇拜的内容呢?再者,“神性集合在一起的产物”这个提法本身就很朦胧,它是一个相当滑头的解释,可事实上又没有说出任何实在的东西。
    如此说来,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宗教形式--天崇拜,竟然是来历不明的崇拜。不但来历不明,说也说不清楚。比如说。从天崇拜当中演化出了对“天道”的敬畏,但什么又是天道呢?这可难死中国人了,连老子这么伟大的哲学家也说不清楚。在《道德经》中,老子总是用一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形容天道,不信的话就让我们读两段,保证搞得你恍兮惚兮: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你搞清楚了没有?保证没有人敢说自己懂得了老子的意思。但这就是天道,这就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天。
    从殷商两代记载的实际用法看,天崇拜绝不是各种神性的集合体,它的崇拜对象就是自然的天空,《诗经•雨无正》曰:“浩浩昊天,不骏其德。”诗文中“浩浩昊天” 指的绝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指虚无缥缈的天空,甚至可以说是指浩瀚无垠的宇宙。《周易》曰:“天行键,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句话不知被多少中国学者引用,有些人还把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这里“天”就是自然之天,也有人将此处的“天”解释为大自然,这是不对的,因为在中国上古文字表意上,天就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虚无的天空。
    中国古人崇拜虚无的天空,多么不可思议的崇拜啊!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20:21

[attach]515254[/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22:15

[attach]515255[/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22:39

有一则寓意深刻的笑话,说的是有一天,在某个城市的美术展览馆,举办了一次盛况空前的美术展览,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展厅里各种作品琳琅满目,不由得使人驻足观赏、品头论足。当参观的人流来到一幅题为《牛吃草》的作品前面时,不觉都愣住了,因为这幅画仅仅有一个标题,整个画面空空如也。好奇的观众请教作者说:“您画的草呢?”作者回答:“被牛吃完了。”观众又问:“那么牛呢?”作者说:“牛吃完草自然是走了。”我们敢肯定,看着这块什么也没画的空白画布,绝不会有人说:瞧,画的真美呀!因为无从谈起。
    那么,虚无的天空有使早期人类崇拜它的理由吗?回答是彻底否定的,它与我们以上说到的这则笑话是同样的道理。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把天空中存在的风、雨、雷、电和日月星辰去掉的话,天空不就成了一块什么都没有的画布了吗?什么都没有的天空,就是无形无质的虚空,也就是空无,这不但是古代人,即使是现代人也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个虚无的空间。因此,虚空完全不具备使人类发生崇拜的自然属性,正如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去崇拜时间之神一样。
    宗教崇拜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部事物的影响,比如,给予人们实惠的东西,即对人们生活有利的东西,像太阳驱走了黑暗的恐惧,使万物生长,因此后人崇拜它;当然对人们生活不利的因素,由于太强大,无法战胜,也可以使人对其崇拜,像瘟疫,它夺去人们的生命,使人痛苦,但又消灭不了,所以,人们崇拜瘟神。总之,所有的崇拜对象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那么,虚无的天空对人又有什么影响呢?无形无体,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不会使古人产生联想的,比如,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却对人类有重大影响,可是古人认识不到,所以世界上没有崇拜空气的。
    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智力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在智力低下的早期,形象思维占了主导地位,而抽象思维却不发达,这一点在原始的岩画中得到了证实。岩画的内容基本上描述的都是原始人的生活,如何射杀一头鹿,如何崇拜一种东西等等,在岩画中绝对找不着像毕加索印象派的绘画。
    形象思维来自于直接的视觉刺激,而动态性的东西往往比静态的东西更能引人注目,例如,天空中闪烁的星辰、盈亏有序的月亮、东升西落的太阳、飘逸流动的星云、金蛇般的闪电、时大时小的雷鸣等都具有强烈的动感,所以自古以来就强烈刺激着原始人,并统统发展成为原始崇拜的对象。相反,虚无的天空是绝对静止的,甚至连想象都想象不出来,根本不具备引人注目的动态特点。
    从中国人的心态来分析,历史形成了中国人现实、功利的心理,鲁迅曾总结说:“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实际的中国人发明了最不实际的“天空崇拜”,这本身就是一桩怪事。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23:24

[attach]515257[/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26:50

或许有人用上古埃及的原始宗教来反驳我们,但从埃及人把天空想象成奴特手脚跨地弯曲的半圆身体,身上又装饰着许多星星看,人们并非将奴特当成天空本身来崇拜,只是把她作为星辰之母而已,在本质上还是星崇拜,不是天空崇拜。
    在完全没有可能的前提下,中国古代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宗教崇拜。这就是我们提出的问题。如何合理、科学地解释她呢?
    除非有新的考古资料出现,否则,用现有的资料是不可能解答这一问题的。甲骨文我们研究了近一百年,上古文献我们研究了几千年,但至今问题没能解决。难道我们非要等到新的考古资料出现以后再去解决这个问题吗?事实上,中国尚有大量的资料没有被利用,那就是上古神话。当我们不能在文字记载中找到“天空崇拜”出现的恰当解释时,为什么不去考虑从神话中探源呢?
    事实上,中国古人格外注意天空并非源起于殷商或西周,早在神话出现的时候,原始人不知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对虚无的天空总是津津乐道,给后人留下了大量关于天的神话,有趣的是,中国上古神话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许多著名的神迹都和“天”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开天辟地”的神话涉及盘古、伏羲、女娲、混沌、黄帝等神;“天梯”的神话涉及伏羲兄妹、黄帝、颛顼、柏高、十巫等神;“女娲补天”的神话涉及女娲、祝融、共工等神;“天倾西北”的神话涉及祝融、共工、大禹等神;“十日并出”的神话涉及太皋 、羲和、后羿、嫦娥、西王母等神。可以说,天神话是一条红线,它能穿起中国许多神话和古神。在神话研究者感叹中国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有体系的时候,为什么不去注意中国的有关“天神话”呢?因为中国的“天神话”自成一个体系。
    按照一般的常识,神话的历史要比文字的历史久远。中国的天崇拜产生于殷、周时期,比神话不知要晚多少年。因此,我们认为,“天空崇拜”与“天神话”之间有必然的联系。
    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天崇拜”的天与“天神话”的天,两者含义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它们各自的对象又是什么呢?
    正如我们以上分析的那样,如果神话中的“天”也是一个无形无体的虚空,那么不但不会形成“天空崇拜”,甚至连“天神话”的本身都不存在。因此,面对大量关于“天”的神话,我们不得不问:神话和宗教信仰中的“天”,与现代意义上的“天”是否同义呢?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27:26

[attach]515258[/attach]

Go China !!!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27:56

“天”是什么?
    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提出,因为这是常识。
    现代意义上的天,主要是一个空间概念,指地球表面以上的空间。当然,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天的许多内容,比如,天这个空间并不是没有物质,它是由许多气体构成的,有氧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等。再比如,我们也知道,这个空间还分了许多层次,有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臭氧层,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大气层。
    这些本来是知道的,但读完中国古代神话以后,还是禁不住要问:天是什么?因为,我们感觉到,古代神话中的天似乎与老师讲的不一样。如果你不信,可以一起再读读这些美丽的神话。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屈原在《天问》里曾这样问道:
    邃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之?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郭沫若以文学的笔调翻译此诗大意说:
    请问,关于远古的开头,谁个能传授?
    那时天地未分,能根据什么来考究?
    那时混混沌沌,谁个能够弄清?
    有什么东西在回旋浮动,如何可以分明?
    无底的黑暗生出光明,这样为的何故?
    阴阳两气渗和而生,它们的来历又从何处?
    穹窿的天盖共有九重,是谁动手经营?
    这样一个工程何等伟大,谁个是最初的工人?”
    屈原的诗追寻的是世界的起源问题,当然,他的问题并不是仅凭个人的想象,它包含了古代人对世界本源的看法,但同时,也是以大量的神话传说作为背景的,其中就包含了“开天辟地”的神话。
    在这些神话里,最粗犷、最美丽的神话,当是中国“盘古开天”的神话。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28:58

[attach]515259[/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29:39

[attach]515260[/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0 08:40:50

[attach]515264[/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1 10:47:04

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也没有地,宇宙像一个混混沌沌、模模糊糊的大鸡蛋,在漫无边际地滚啊滚啊!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窈冥混沌中产生了一个生命,那就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大神。也许是受了这混冥景象的影响,盘古每天只知呼呼睡大觉,连动也不动一下。谁都想不到的是,盘古这一觉睡得好长好长,一下子睡了1.8万年。在这期间盘古孕育着、成长着。
    突然有一天,盘古醒了。他揉了揉眼睛,四周是混朦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呀!他定了定神,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四周漆黑一片,黏糊糊的,闷得他心理发慌。他想:总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心里一生气,不知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斧头,朝着眼前黑暗的混沌,使劲一抡。只听得哗啦啦一声巨响,这个大鸡蛋似的混冥被盘古一斧头给劈开了。鸡蛋中一些轻的东西,冉冉升起,变成了天,而一些重的东西沉沉下降,最后变成了大地。从此以后,人类有了自己的祖先,有了天,也有了地,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在眼前。
    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刚刚形成的天总不想在上面好好待着,它总想与大地再结合在一起。于是,它又慢慢降了下来。盘古把天推上去,天又降下来,反复几次。可盘古不愿意再回到混沌中去,没办法!只好站在它们中间,头顶着天,脚踏着地,随天地的变化而变化。
    可就是这样顶着,天与地也还是有一部分相连在一起,气得盘古左手拿个凿子,右手拿着他的大斧头,又劈又凿,好不容易才把相连的部分给弄断了。
    这样一来,天与地再也合不拢了,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1.8万年,天升得极高极高了,地变得极厚极厚,盘古的身子自然也变得极长极长。据说,盘古有9万里那么高。
    盘古双手托着天,脚蹬着大地,默默无闻独自一人开天辟地,真是功德无量。然而,盘古再伟大也总是要死的,当他知道天再也掉不下来的时候,他倒下去死了。他临死的时候,周身突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了轰隆隆的雷鸣,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体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四方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他的头发变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肌肉变成了田地,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变成了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圆润的珍珠、温润的玉石等,他的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就连他身上出的汗也变成了雨露和甘霖。
    以上就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它既见于上古的记载,也见于民间的传闻。
    因为盘古大神厥功其伟,因而得到后世民众的广泛祭祀,盘古的寺庙从北方一直延续到南方,甚至海南都有盘古神祠,例如,桐柏山上的盘古庙就比较有规模,庙中,盘古神像手执太极轮,左右有金童玉女相伴。盘古山上的盘古庙,王屋山上的盘古庙,每年都有大批的人前来祭祀。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1 11:03:23

[attach]516435[/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1 11:03:45

由于中国古神的衰落,客观地说,盘古神在后来的祭祀中地位并不高,民间常常把他当成一个小神来祭奠,例如,《录异记》“盘古祠”条记:“广都县有盘古三郎庙,颇有灵应,民之过门,稍不致敬,多为殴击,或道途颠蹶。”这个盘古神的所作所为,与他创立的丰功伟绩相差太远了,简直像个无赖。可见人心不古,数典忘宗者自古有之。
    我们不要把话扯远了,还是再回头分析一下盘古开天的神话吧。
    以上盘古开天的神话,实际上混杂进来了许多的东西。神话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盘古从混冥中一斧头劈出天与地,一部分是盘古用斧和凿,劈断了天地的连接部分。严格地说,神话的第一部分,根本不属于开天辟地的神话。它应该是原始民族对宇宙最初状态的设想,以及突然感知宇宙的一种记忆描述,这个问题以后还要详细讲。
    神话的第二部分,即盘古在天慢慢下降的过程中,用斧头和凿劈开天地相连接部分。
    通观中国整个神话,开天辟地应有几个神话组成,比如,“天倾西北”、“天维缺”,以至于后来的“女娲补天”,它们的内容只和盘古开天神话的第二部分有关。因此,盘古神话的第二部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天辟地,这又与共工的神话相互连接在一起。
    盘古的神话是美丽的,因为他是个伟大的善良之神,默默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由于他的“临死化身”,我们才拥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接下来共工的神话,可就未必美丽了,因为他是个恶神,曾给人类带来了苦难。
    盘古虽然费了极大的努力开天辟地,可开天辟地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也许是在盘古死后,那个本来升上去的天,又慢慢降临大地,就悬浮在人们的头顶上,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得着。天和地之间有一根大柱子--不周山,它上顶着天,下接着地。从某种角度看,这不周山就是盘古的化身。
    有一年,天上出了一个坏神,他就是水神共工。他长着人一样的脸,蛇的身子,红红的头发,简直就是只愚顽的禽兽,性情极为残暴。在与火神祝融争夺权利时,两个神大打出手,战斗的结果,根据人间善恶法则,代表光明的火神自然是胜利了,而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当然战败了。可没想到的是,小肚鸡肠的共工打了败仗,一口气闷在肚子里,又羞又恼,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撞去。只听“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不周山倒了。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天上立刻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陷下去了--“天残地缺”。天,带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大洞,无奈地向上升去,越升越高。从此以后,天就再也没有回到大地的上空。这就是著名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共工“触山”一事,在上古神话里保留了两个版本,一说共工因与祝融战不胜而触山,一说共工因与颛顼帝战不胜而触山。实际上没有必要深究共工究竟和谁打仗的问题,反正神话“触山”的主干是相同的。同时,共工“触山”的几种说法并存,恰好可以反过来证明“触山”一事在神话中存在甚是广泛。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1 11:04:30

[attach]516436[/attach]
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7-31 11:04:52

盘古凿山与共工“触山”,这两个神话有必然的联系。从对象上而言,两个神话针对的都是高山;从目的来看,两个神话都涉及把天柱弄断;从涉及的内容看,两个神话同时讲述天地分离的原因及过程。因此,这两个神话应该是同一神话的变种。
    有人认为,共工“触山”的神话属于推原神话,所谓的推原,就是追寻事物的本源。共工“触山”是为了解答“天倾西北”的原因。我们认为,这是根本不对的。共工触山与盘古开天,同属于一个古老的神话,它们讲述的主题是同一个:即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事实和原因。因此,“天地分离”与“天倾西北”是两个不同的事件,以下将有专门论述。
    以上两则神话,都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天,从中我们发现,两则神话中的天有三个共同点:
    一、我们所谓的“天”,在一个不能确定的时代里,曾经距离我们很近。盘古神话里,天和地挨得很近,几乎就要重合了,害得盘古只好站在中间顶着。共工“触山”的神话里,天与地距离也不远,中间仅仅隔着一座不周山。在其他“天梯”的神话里,天地也是很近的,连凡人都能顺着“天梯”爬到天上,《国语•楚语》说,楚昭王曾问观射父,如果天与地相通,庶民能够顺着天梯登天吗?可见,在神话讲述的那个时代,天离地很近,就悬浮在我们的头顶上。
    二、“天”和地是在某一个事件当中分离的,在盘古神话里,天离开地是因为盘古凿断了天地相连的部分,同时也因为盘古在天地中间倒下去的缘故。共工的神话就更明确了,就是因为他撞断了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才导致天地分离。在阿卡德的神话中,也有一把神剑,当时就用它割开了天和地。可见天地原来也是连在一起的。
    同时,天地分离有十分强烈的动感。在盘古神话里,“天日高一丈”,而且刚刚分离的天空几次想降下来与大地重合,摇摇欲坠。在共工的神话里,不周山倒了,而天连接不周山的那部分竟然“轰”地崩塌了一块,然后才冉冉升起。因为神话的核心是天而不是地,因此,在描述中“天”有了很强的动态感觉。
    假如我们承认神话中的描写,有一定真实背景的话,那么按照一般性的常识,凡是可以发生空间位移的东西,必定是个有形(至少肉眼可以看见,因为古人没有显微镜)的物体。
    三、世界上所有关于天地分离的神话,无一例外地认为:天和地是由同样一种东西--混沌中产生的,也就是说,天和地的结构是相同的,都是由某种有形的物质性东西构成的。比如,中国“天梯”的神话就隐含了这一思想,有形的物体所连接的,必然也是有形的东西。在共工神话里,天崩塌的那一块正好是与不周山上连接的那一块。不周山是高山无疑,是山就为五土之一,那么,天崩的那一块也应与不周山相同了。再后来,女娲补天的神话也一样。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