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認為古蘭經是真主的原话,是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經籍[31][32]。穆斯林相信,古蘭經的經文是在610年至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逝世前經由天使加百利傳達給穆罕默德。因穆罕默德本人是一文盲,所以他命弟子(薩哈巴)在他在生時把古蘭經抄寫下來,然而當時主要的傳播方式都是口耳相傳。在第一任哈里發阿布·伯克爾在位時,古蘭經被匯編成文[33],到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時將之標準化[34]。伊斯蘭研究學者從經文裡尋根究底,發現當今的古蘭經在經過這麼多年後仍沒有變化[35]。
古蘭經分為114個蘇勒(章節),共有6236節阿亞(經文)[36]。年代較早(麥加時期)的一些蘇勒主要論及倫理及宗教話題,較後期(麥地那時期)的蘇勒則主要討論與穆斯林社會相關的社會及道德事項[37]。古蘭經較為注意道德指引多於法律教學,被視為「伊斯蘭教原則及價值的原始資料」[38]。伊斯蘭法學家會查閱聖訓或穆罕默德的生平紀錄以補足古蘭經及輔助解釋古蘭經的經文。對古蘭經的註釋被稱為塔夫希爾(Tafsir)[39]。
「古蘭」一詞解作朗讀[37],穆斯林狹意所指的古蘭經,是指阿拉伯語的原版,而不是它的複印品及譯本。對於穆斯林來說,阿拉伯語原文的古蘭經才是完美的,譯文會因語言不同及誤譯而造成缺失,也不可能保存原本的式樣文體。譯本只會被視為註釋,不是本意的古蘭經[40]。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8-6 13:05:29
穆罕默德主条目: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先知,他是創立伊斯蘭教的宗教、政治及軍事領袖。但穆斯林不視他為新宗教的創立者,而是亞當、亞伯拉罕、摩西、耶穌等一神論信仰的復興者。在伊斯蘭傳統裡,穆罕默德是最後一位及最偉大的先知,又是最接近完美的凡人,集所有美德於一身。在穆罕默德40歲以後人生最後的23年裡,穆罕默德發佈真主的啓示,這些啓示的內容被他的同伴記錄下來,成為古蘭經。
穆罕默德向麥加的群眾講道,懇求他們摒棄多神教信仰。部分人改信伊斯蘭教,但穆罕默德及他的同伴被麥加當權者迫害。在經過13年的講道後,穆罕默德及穆斯林在622年進行希吉拉(遷移),前往麥地那。穆罕默德在麥地那與麥地那的皈依者及麥加的追隨者[輔士]建立了新政體(神權統治)。在此後的幾年內,他們與麥加的軍隊爆發了兩次戰爭:624年的白德爾戰役(Battle of Badr),穆斯林在是役取得勝利;625年非決定性的伍侯德戰役(Battle of Uhud)。與反對穆斯林的麥地那猶太人的衝突導致猶太人被放逐、奴役或死亡,猶太人的飛地海拜爾亦被征服。與此同時,穆罕默德控制了鄰近的沙漠部族,切斷了麥加的貿易路線。629年,穆罕默德兵不血刃地降服麥加,在632年他逝世的時候,他統治著阿拉伯半島。
在伊斯蘭教裡,穆罕默德規範化的生活例子被稱為聖行,被記錄在聖訓裡,聖訓敍述了他的言行及個性[43]。古典穆斯林法學家穆罕默德·伊本·伊德里斯·沙斐儀(Muhammad ibn Idris ash-Shafi`i)強調聖訓在伊斯蘭法律裡的重要性。穆斯林被鼓勵在日常生活裡去效法穆罕默德的言行。聖行對輔助解說古蘭經至關重要[44]。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8-6 13:06:06
聖戰主条目:聖戰
聖戰是指「奮鬥、努力」的意思,聖戰被少數遜尼派穆斯林視為六功之一[64]。聖戰的廣義被界定為「運用最大限度的力量、氣力、努力及能力對付不被認可的事物」。不被認可的事物可指敵人、魔鬼及私慾,故可劃分為不同種類的聖戰[65]。聖戰一詞如果不是用作修飾詞,一般被理解為軍事層面上的意思。聖戰又可指一人對追求宗教及道德完善的鬥爭[66]。特別是什葉派及蘇非主義的穆斯林權威人士將聖戰分為「大聖戰」及「小聖戰」,「大聖戰」是指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小聖戰」則指戰事[67]。
在伊斯蘭法學裡,軍事上聖戰常指對非穆斯林採取的軍事行動,以保衛及捍衛伊斯蘭為目的,視為被壓迫下的最後選擇,但戰爭方式則受許多道德條件的約束。聖戰是伊斯蘭法律裡唯一容許使用的戰爭詞形,穆斯林可對叛教者、叛徒、路霸、暴力團體及攻擊伊斯蘭教的非穆斯林領袖及國家等發動聖戰。現今大部分的穆斯林只會把聖戰理解為防衛聖戰[68]。但聖戰不包括使非穆斯林皈依伊斯蘭,因伊斯蘭主張信仰無強迫,絕不能以武力迫令別人入教。
在大部分的情況及對大部分的穆斯林來說,聖戰是集體的責任,只要部分人履行了這一責任,其他人便可得到豁免。只有一些擁有既定權力的人,如君主(伊瑪目)可使聖戰成為個人的責任。其他民眾只會在動員的情況下才會被牽涉入聖戰[69]。對一些什葉派穆斯林來說,進攻聖戰可由穆斯林社區的領導發動,但自868年馬赫迪隱匿後,因神授領袖不在位而中止了[70]。作者: AUGUSTUS 时间: 2013-8-6 13: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