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目前哲学界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基本规律,让我们能从宏观上、根本上把握世界的脉搏。作为科学,作为对真理的表述,哲学本应和其他科学一样,拥有作为真理的无可争辩的唯一真实性,也就是说不能东家有东家的真理,西家有西家的真理。然而我们今天的哲学界并不是这样。我们今天的哲学界,你有你的学说,我有我的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十八罗汉乱点头,不知哪个是真神?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乱象?很显然,今天哲学界在哲学的研究上出现了问题,而且是很严重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哪些问题呢?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 没有抓住根本:作为对世界根本和基本规律的研究,哲学本应从世界的根本研究起,只有抓住了根本,才能找到现象背后的普遍存在着的客观规律。我们今天的哲学界并不是这样做的,他们总在研究现象,研究树叶,没有从对树根的研究做起。我们今天的世界虽然五彩缤纷,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但毫无疑问,他们都来自同一个根本。这个根本是什么?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运动规律,这些规律怎样影响和规定着世界的基本发展状态、发展方向?我们应该怎样加以把握?这是哲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 一个共同的被我们所忽略的错误:以往的哲学家在对哲学的研究中,总是在潜意识中不知不觉地加入了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研究者思维正常”。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哲学家并没有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深入研究,不知道自己的思维究竟有哪些状态?各个状态有哪些特点?各个思维状态是怎样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观察?我们现在处于思维的哪种状态?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和应用这些状态?毫无疑问,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哲学家在开始自己的研究时,一定要放下自己主观上的一切先入为主的可能,只有这样,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才能是客观的、根本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以往的哲学研究者总是从自己所处的思维状态而不是站在思维的整体状态研究世界,因而得出的结论总是狭隘的、偏颇的,自然就有了各家学说,张三有张三的看法,李四有李四的理论,胖人有胖人的公理,瘦人有瘦人的婆理。我们把这种经过推理得来的哲学叫做“推理哲学”,相反的,我们把建立在思维科学基础上的哲学叫做“实证哲学”,因为它是能经过严格的可重复的实验验证的。
第二章 思维科学
思维是一门很深奥的、专业性极强的科学,如果没有对它进行专业化地深入研究,是无法从根本上和整体上把握思维的整体面貌的。我们在《用实验的精神研究思维》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对思维进行研究的具体步骤,任何人只要能够遵照这些实验步骤,下大功夫、苦功夫,进行密集的专业性训练,一定能够实证思维的所有状态,从而在整体上认识思维、运用思维。
思维,作为一门科学,它和一切科学一样,是客观的真理,不因人而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任何人,只要能够牢牢掌握实验原则,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够一一实证思维的各个状态。不管你是哪个人种?哪个肤色?也不管你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只要你去做,只要你能科学地努力地去做,就一定能够准确无误的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没有任何人会有一丝一毫的例外,这就是科学所具有的严格的可重复性。
通过对思维的实验性研究,我们会实证到思维具有以下两个状态:
一 思维的衍生状态:思维的这个状态是由思维的根本状态衍生出来的,就像波涛是由大海衍生出来的一样。这个状态作为思维的衍生状态,同样是由条件产生的,一切有条件产生的东西都是不实在的,都是能够被消灭掉的。思维的衍生状态就是这样,它由哪些条件构成呢?我们另文详述。
如果按照思维是不是和具体对象相结合,我们把思维的衍生状态细分为“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和“思维的事相续状态”。在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我们的念头是成对成对出现的,每一对都是互相对立的,并且每一对中的前一个念头,其心力总是与思维的根本状态相应的,也就是说它的心力是指向思维的根本状态的,是能够引导我们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的;而后一个念头则恰恰相反。我们平常人总是生活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这个状态有以下特征:
(详见《用试验的精神研究思维》)
二 思维的根本状态:思维的这个状态,是不依任何条件而产生的,也就是说是独条件,是以自身为存在条件的,自己就是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事物,只要它是由条件构成的,那么它就不是真实的,因为它会随着条件的消失而消失。正是因为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思维的根本状态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因而是永恒的,是根本的,是真实的,是和这个世界最根本的物质联系在一起的。
第 三 章 世 界 的 根 本
我们眼前的世界,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我们普遍的认识是精神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因此,只要对物质进行深入研究,就能抓住这个世界的根本。
物质是什么?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再往下就是夸克了,如果再往下呢?一切物质如果无限分割下去,就成了刹那间生灭的东西,就成了物质和能量互相变化的状态。物质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物质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就像冰是水的存在形式一样,这一点已为科学所证实。
物质是由能量形成的,这个世界一定有原始的能量,整个世界就是在这个原始能量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在上一章通过对思维的研究,我们发现思维的根本状态是不依条件而产生的,是真实的,是不可破坏的,是永恒的,而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原始能量,二者都是世界的根本。我们知道,思维不可能凭空而生,因此,很显然思维的根本状态和世界的原始能量是一体的,“心物是一体的”,我们就暂时把这种思维和能量的一体状态叫做“思维能”吧。正如我们在第二章中所说的那样,因为思维能不依任何条件而产生,是独条件的,是以自身为存在条件的,自己就是自己存在的条件,因而是真实的。世界上任何事物,如果它的存在是建立在其他条件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它是由条件组成的,那么它就不是真实的,是会随着条件的消失而消失的。
心物一体,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验证到,只要你来到思维的根本状态,你就会发现整个世界,整个山川大地都是你,而不是心和物的对立。以往我们对心和物的认识是建立在思维的衍生状态上,因而心和物是对立的。作为一个科学家,作为一个哲学科学家,对于心物关系的认识,一定要建立在严格的试验基础上,建立在实证基础上,而不是自以为是、自圆其说的想当然的猜测、推论,科学是不容猜测的,尤其当这种猜测建立在错误的狭隘的思维状态上,就更是大错特错,甚至是荒谬的。
第 四 章 多 维 的 世 界
我们生活在多维世界里,也就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同样是由条件组成的。既然心物是一体的,那么很显然,思维是这个世界的一个组成条件,思维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维,它和长、宽、高、时间等共同支撑着这个世界。
长宽高,作为对空间的描述,其建立的前提就是心物的对立,因为在心物一体状态,物就是我们自己,因而是不存在空间的,因为心无内外,自然无空间。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感觉到有长宽高的存在时,感觉到有空间的存在时,那么此时你一定处在思维的衍生状态,而不是思维的根本状态。如果把这句话用另一种方式表述,那就是多维世界和思维的衍生状态是一一对应的,而思维的根本状态是多维世界的全体,如果我们用水来作比,就很容易理解了,无论是液体形态的水,固体形态的水,还是气体形态的水,他们都是H2O,都是思维能的不同展现形式。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可以发现,空间是人们的一种错觉,是思维衍生状态的一个特征。
那么时间呢?这一点就更容易理解了。专心致志的你,和焦急等待的你,对时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时间是人们的一种感觉,决定时间感觉的因素是思维的专注度。当一个人高度专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会没有时间的感觉,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在别人看来时间已经过了几个小时,但他却觉得根本没有那么长时间。时间是思维衍生状态的一个特点,根据对时间感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维次、不同层次的空间,思维能在思维的不同状态呈现不同的物质状态,二者是同步的。这就是我们划分不同维次世界的标准,这就是形成不同维次空间的根本原因。举例来说,我们这个世界的人,处于同一种思维状态,因而对时间有着共同的感觉,这就产生了标准时间;而另一维世界的人,对时间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如果一个人在不同维次的世界旅行,那么当他来到一个专注度很高因而时间感觉很迟钝的世界,他在这里待上十天,等他再回到原来维次的世界,他会发现和他同龄的伙伴已经变成老人了。
能不能做时光旅行呢?完全能。因为不同维次的世界和思维的不同状态是一一相应的,它们都是思维能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是思维能的衍生状态,就像水H2O有液体、气体、固体一样。当思维进入另一种状态,你将立刻来到这个维次的世界。因此,时光旅行的唯一条件就是让思维达到另一种状态,改变自己的专注度,改变对时间的感觉,你将立刻来到另一维次空间。科学界为了解释一些现象,发明了时光隧道等概念,认为只要找到时光隧道,就会来到另一个世界。其实时光隧道在哪里?它不在什么奇奇怪怪的特殊的地方,它遍及各处,它无所不在,只要思维状态改变了,时光隧道立刻出现,时光旅行立刻开始。怎样改变思维状态呢?或者未来的科学能发明一种仪器,让我们立刻进入思维的另一状态,但是,在现在,在科学还不够发达的现代,要想改变思维状态,要想进行时光旅行,就需要进行专业训练,通过严格的专业化的密集的封闭训练,使我们的思维进入另一种状态。我们在《用实验的精神研究思维》一文里,已经把操作方法、训练方法进行了很详细地介绍。当然,特殊情况例外,也可以不经过专业训练,比如一个人正在走路,一个突发事件,让他的思维立刻进入另一种状态,他就会立刻从现在这个世界消失,并同时立刻出现在另一个世界。如果一车人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思维进入另一种状态,那么这一车人将立刻进入另一个维次的世界。如果全地球的人同时遇到突发事件,并因此而同时共同进入思维的另一个状态,那么全地球的人将一下子进入另一个维次的世界。这一点儿都不可怕,因为到了另一个维次的世界,你将过上和那个维次思维状态相应的生活。
不同维次的世界虽然有不同的生活,但他们却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
第一 一旦你进入这个维次的世界,你就必须受这个世界的支配,比如在现在这个世界,身体有病,你就必须受这个苦;比如你来到大山前面,你就必须费力地翻过去。
第二 尽管你能往来于各个世界,但无论你来到哪个世界,你都不可能永远居住在那个世界,因为你往来于各个世界的能力来源于思维的专注力,时间感觉正是建立在专注力上。遗憾的是在思维的衍生状态,任何专注力都是不能永远的,这是因为执着力本身特征决定的。因此,无论在任何维次的世界,从根本上讲,你仍然是思维的奴隶,你不得不受客观世界的制约。而只有当你来到思维的根本状态,回归心物一体状态,彻底消灭执着力,你才能获得永恒的专注力,你才能同时拥有各个维次的世界。
第 五 章 论 生 死
在死亡面前,我们显得多么被动。随便到一个医院,你都可以看到濒死病人的无奈和被病痛折磨的生不如死的痛苦,他们甚至希望借助安乐死来解脱自己的痛苦。
而生活中的人呢?他们总是尽可能地回避这个问题,害怕和不愿谈论这个其实根本无法回避的问题。他们总是想尽办法麻痹自己。同时,因为总认为在生死面前无能为力,因此许多人就有了一种“趁活着好好享受一下”的心理,于是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寻找种种刺激性的快乐,透支生命。还有的人因为对死亡的错误观念,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我们只有首先正确认识自我,才能进一步讨论生死问题。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我呢?首先,我们先研究一下精神上的自我,也就是思维。我们在《用实验的精神研究思维》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具体实证方法。通过严格的实验验证,我们可以发现思维具有两个状态:根本状态和衍生状态。其中,思维的衍生状态又可以分为抽象分别状态和事相续状态。思维的衍生状态由两个条件组成。凡由条件组成的事物都是不实在的,都是可以被消灭的。思维的衍生状态正是这样,是可以被消灭的。而思维的根本状态就不一样了,它不依赖任何条件,也就是说它是独条件的,是以自身为存在条件的,因而是真实的,毫无疑问,这就是作为思想层面的我们。
任何思想都不可能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世界上根本没有虚无缥缈的单纯的精神上的东西,没有所谓的虚无缥缈的灵魂。那么,作为思想层面的我们,其建立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如果对其构成微粒进行细分的话,可以分到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再往下还能分到夸克等。科技的进步,已经让我们看到了物质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就像冰是水的存在形式一样。我们的身体同自然界的其他物质一样,都是能量的存在形式。宇宙的形成来源于原始的物质,也就是原始的能量,宇宙不可能凭空而生。可见的物质是原始能量在不同条件下的存在形式,而原始能量一定不依任何条件而产生,也就是说原始能量是真实的,是不可能被消灭的,如果原始能量也能被消灭,那么,这个世界就成为无因而生的,我们将落入不可知论。假若是那样,那么思维来源于哪里?很显然,原始能量不可能被消灭,它是不生不灭唯一真实的,我们的思维就是原始能量产生的,而不是这个虚假的物质的身体所产生的。
在这里我们说原始能量产生思维,其实是为了让一般人更容易在逻辑上易于理解,因为一般人总是站在思维的衍生状态观察问题,而在思维的衍生状态,心物是对立的,是你生我,我生你的关系。但事实上,思维(根本状态)和原始能量是心物一体的,思维是原始能量的运动形式,原始能量的运动形成了思维,二者是一体的,不存在谁生成谁的问题。因为无论谁被生,那么它就是条件形成的,是可以被消灭的,是不真实的。而事实上,我们通过严格的实验,可以发现思维的根本状态是独条件的,是不可能被消灭的。而原始能量同样也是这样,因此,二者必然是一,而不是二,没有彼此。严格的实验验证也证实了这一点。心物一体的结论是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的,绝不是随心所欲的推论。这一点任何人都能够验证到。
既然心物是一体的,那么物质世界的山川河流就应该是我们自己,但为什么我们感到心物是对立的呢?通过严格的实验,我们发现,这是思维出了问题,是思维的衍生状态导致的。在思维的根本状态,的的确确心物是一体的,也就是整个山河大地都是我们自己,二者完全是一体的。正是因为我们处在思维的衍生状态,所以我们感到心物是分离的,因此就产生了唯心和唯物的纷争。这正是我们没有对思维科学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是我们没有对我们自己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这是一切错误的根本,是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根本症结所在。如果我们还是站在现在的狭隘的思维的衍生状态看问题,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解决哲学上的纷争,哲学也就不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哲学,哲学将失去其本应具有的强大意义。
既然身体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我们就没必要恐惧身体的消亡。但由于我们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使用这个身体,习惯了使用这个高级机器人,因此我们不得不被动地感受着身体的正常和异常。在对身体的使用上,一直以来我们总是显得非常的被动甚至无奈。
怎样变被动的使用身体为主动的使用身体?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其实问题很简单,只要不使用它不就解决了吗?的确是这样,但问题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怎样才能改变这个习惯呢?想改变习惯,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就像戒酒、戒毒一样极其困难。但我们又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要不然我们就无法变被动的使用身体为主动的使用身体,我们就无法在疾病和死亡面前保持主动性。
上面我们说了,解决身体的方法就是不使用它,只要我们转移注意力,不再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渐渐地,身体也就和我们脱离了关系,我们将不再感受它生病和死亡的痛苦。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在医学上,有一个常识,那就是身体的某一器官如果长期不用,就会形成废用性萎缩,再也无法正常工作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让那些中风的病人及时锻炼的原因。
我们可以专心致志地在心里观想写毛笔字、打太极拳等等,一定要持久观察,同时身体绝对不能动,因为动就是在使用身体。只要能高度专注,培养深厚的专注力,就一定能把注意力从身体上转移过来,从而让身体产生废用性萎缩,我们将因此而进入另一维世界。我们能不能进入更高层次维度的世界,完全由我们的专注力决定。
但无论我们来到哪一维度的世界,有两个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
1 我们必须接受和感受那个世界的环境,接受那个世界物质环境对我们的影响;
2 我们不可能保持永远的专注力,因为我们处在思维的衍生状态,我们不得不受执着力的摆布;
这就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还是不自在的,还是无法自主的。只有当我们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我们才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生命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自主,才能获得真正的永久的快乐。
当我们真正获得了死亡的自主,我们的生活才会真正变得阳光灿烂。到了那时候,我们将在死亡面前表现得非常洒脱,我们甚至会开一个庆祝会,告诉伙伴们,我们要走了,让大家来祝贺我们,为我们唱歌、跳舞,然后我们几个亲爱的伙伴,手拉手,围坐一圈,甩掉身体,悄然进入另一维度的世界,甚至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去过更高级的生活。当然,在身体还没有发生废用性萎缩前,你是还能够回来继续使用这个身体的。
因为自主,死亡变成了一件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
因为自主,死亡变成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社会的发展和发达,将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训练思维的环境;科技的发展将为我们提供良好的训练思维的技术支撑,科学上伟大的革命性的发明或者并不在于我们能够到达宇宙更深远的地方,因为无论你到达多么遥远的地方,都摆脱不了这个不实在的物质世界,而在于科学能够发明一种“思维状态激发器”,能让我们一下子进入另一种思维状态,从而来到另一维世界。或者我们经常谈论的飞碟就具有这种功能,因为我们会看到飞碟瞬间在原地消失。
在科学还不发达的现代,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培养专注力,转移注意力,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突发因素上。
第 六 章 认清特异功能的真面目
世界是心物一体的,思维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维,因为思维状态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维次的世界。生活在不同维次世界的人们拥有那个世界的功能,这些功能是其他世界人们所没有的,因而在其他世界的人们看来,这就是特异功能,是特别的异于自己的功能。因此,没有什么所谓的神乎其神的特异功能,只要你的思维能够做到与那个维次世界相应,你将立刻拥有相应的功能。人人都能如此,因为人人都拥有思维的全部状态。如果你仍然对特异功能很迷信,那我告诉你,你现在就拥有很多其他世界的人所没有的特异功能,比如:你会逻辑思维,你会推理;你能语言;这些都是思维的根本状态和思维衍生状态中的高级阶段所没有的。再比如你能爱得死去活来,你能恨得咬牙切齿,你能气得胸肋疼痛,这些都是思维的根本状态所无法想象的特异功能。
第七章 有上帝吗?
我们来自哪里?世界来自哪里?我们现在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该怎样解答和解决?未来将怎样发展?
面对这些问题,在对自己没有深入研究和科技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不得不推导出这世界应该来自一个唯一的万能的上帝。但事实是这样吗?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相信上帝存在,是建立在推理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和实证的基础上。任何推论,如果没有经过实验验证,那就仅仅只能是假说;
既然是推论,那么推论成立的前提就是要符合逻辑。“上帝存在”这个结论符合逻辑吗?我们看以下几个问题:
1 万能的上帝能造出一个连他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
2 如果上帝是全善的,那么我们的恶来自哪里?我们的原罪来自哪里?既然我们是上帝创造的,很显然应该来自上帝,但上帝却是全善的。
3 上帝既然是全善不造恶的,为什么他却把别人变作柱子,甚至杀人,他让人们向他学习,难道是学习他的杀人吗?
4 我们世界上那些极其丑恶的事情,难道上帝不知道吗?但他是全知的。
既然是全知的,那他为什么不管不问?要知道他是全能的。
难道他不屑于管这些事情吗?但他却是爱世人的,既然是爱世人的,又是全能的,那他为什么不管管希特勒、小日本,难道这就像希特勒说的那样“你怎么知道上帝不偏爱我”,如果上帝保护恶人,或者不阻止恶人作恶,那上帝岂不成了黑势力的保护伞或者麻木不仁了吗?
有人说,这仅仅只是推理,只是逻辑,而上帝是超越逻辑的,是没有逻辑的。既然没有逻辑,那就没有因果,但就上帝创造人类来说,我们是果,上帝是因。没有因果、没有逻辑的上帝,却在使用因果,使用逻辑,岂不是自相矛盾?难道上帝还不如我们这个世界的一个白痴,竟然不知道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叫做因果的逻辑,但上帝又是全知的。
其次,上帝有思维吗?如果没有思维,岂不等同死人?如果有思维,那么上帝就一定要遵守思维科学,也就是说上帝肯定处在思维的某一个状态。那么上帝处在思维的哪个状态呢?我们可以从《圣经》中判断出上帝处在思维的哪个状态:
1 既然上帝是善的,同时上帝喜欢做善事的人,惩罚作恶的人,这就可以判断出上帝是有是非、人我分别的,而只有在思维的衍生状态中的抽象分别状态才有这种分别对立的概念,因此,毫无疑问,上帝处在思维的衍生状态。
2 就七日复活而言,只有思维的衍生状态中的事相续状态中的低级阶段才有复活和苏醒这种事情,在衍生状态中的高级阶段和思维的根本状态是没有复活和苏醒的,是始终清醒的,也就是说,睡眠和死亡的感觉只有思维的衍生状态中的低级阶段才有,难道上帝和上帝使者就不能高级一点儿吗?
第三 实验和实证是我们唯一可以信赖的。我们不鼓励人们迷信推理,任何推理如果没有实验的验证,都是不可完全相信的。对上帝的认识也是如此,我们应当深入研究自己的思维,亲自去验证思维的各个状态。当你处于思维的不同状态,你就拥有了那个状态的全部功能。这些功能在其他思维状态的人看来就是特异功能。当你和上帝处在同样的思维状态,你也就拥有了上帝的所有的特异功能。《圣经》中那些特异功能,其实非常简单,而且是低层次的,是思维的事相续状态的低级阶段就能具备的,人人都可以达到,而且不需要特别大的付出。当你拥有了和上帝同样的功能,你就不再迷信上帝了,这是破除迷信、树立自信最根本的办法。我们希望人人都能按照《用实验的精神研究思维》中讲解的实验程序去实证、去验证,从而能从根本上认识自我,过好人生。
第四 上帝是人们认识自我和改造自然这个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人创造了上帝,而不是上帝创造了人,是人根据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上帝的模样,而不是上帝根据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的模样。
因为上帝有思维,那么上帝肯定也有思维的根本状态,而我们人人都有思维的根本状态,和上帝完全一样,没有任何人特殊,这就是科学。因此,上帝就是我们自己。其实这一点从人们对上帝概念的完善过程就可以看出来。人们对上帝的认识是处于不断完善中的,而这个完善的过程其实就是人对自己思维状态的不断认识的过程。一代一代研究上帝的人,他们在他们的著作中不断的完善上帝的形象,只要你深入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他们其实都是在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思维状态。遗憾的是,他们总是肯定自己的研究成果,否定别人的研究成果,其实他们仅仅只是在研究自己时角度不同、深度不同罢了,没有根本差别。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研究总是站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进行的,因此,总是很肤浅的,当你全面实证了思维的所有状态后,你就能轻而易举地判断出他们的研究成果处于哪个水平、哪个层次?虽然他们对自我的研究还很肤浅,而且是推理和猜测,不是实验和实证,但是,他们毕竟为人类对自我的认识做出了自己全部的贡献,因此,我们应当对他们表示敬意!
第八章 人生的意义-------对快乐的追求
对快乐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对于什么是快乐和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却是千差万别的。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快乐往往是基于以下两点:
1 追求刺激:不容否认的是许多人往往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刺激的追求上,比如一件款式新颖的服装,刚穿的时候总是很兴奋的,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厌倦了,于是又开始追求新的流行;再看看社会上那些美食家,岂不更是如此,哪里刚开了一家新餐馆,尤其是这家餐馆有一道不曾听说过的菜肴时,马上就会吸引许多人。刚开始还比较新鲜,但如果经常吃、天天吃,肯定会不胜其烦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控制不住对刺激的喜悦呢?这完全是因为我们思维的衍生状态。我们思维的衍生状态是建立在条件基础上的,它由两个条件组成:
A 执着力的作用 这种衍生的执着力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外物产生强烈的反应;
B 外物的响应 A条件虽然有能动性,但是不具有持久性,这就决定了它所追求的对象必须处于不断变化更新中。因此,你可以看出,不在于外物是多么美好,只要具备新鲜感就可以了。比如上体育课,有人踢球的时候,一下子把鞋也踢出去了,立刻就会引起大家的哈哈大笑,很能快乐一阵子。
我们思维的衍生状态必须建立在以上两个条件上,二者缺一不可。没有执着力,就不可能产生衍生状态;没有对应的外物,没有这个作用对象,衍生状态就不可能生存。既然我们现在生活在思维的衍生状态,那么我们就必须和不得不受其摆布,我们不得不是思维的奴隶。但因为衍生状态是条件形成的,因此它是可以被消灭的。怎样消灭它?我们在《用实验的精神研究思维》一文中,有详细介绍。
2 追求比较:有的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他们总是爱在别人面前炫耀今天吃了一顿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昂贵的美餐;他们开高档汽车、买精美别墅等等。难道真的是生活的必须吗?其中很大成分是因为比较,因为比别人强,因为能得到更多眼球,这使他们感到高兴,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难道花费了巨大精力,付出了人生代价,就仅仅是为了得到这样的快乐吗?即使得到了,又怎样呢?这种暴发户的快乐,是会被历史嘲笑的。
这两种快乐都是不持久的,都会走向其反面,而且还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对刺激的追求,浪费了巨大社会财富;比较的快乐,让社会充满了不平,产生了更多痛苦。这两种快乐都不是真正的快乐,是不值得我们去追求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呢?
真正的快乐来源于专注。我们先来看一些例子,有的书法家、画家、发明家、数学家等等,往往能很专心地在那里一干就是几个小时,忘记了饥饿,没有了时间;再看小孩子,他们在那里玩泥巴,非常投入,非常专注,时间对他们来说,真正的是时光如梭。许多人,到了老年时期,往往很怀念自己儿童时代的快乐。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各种刺激,却比一般人快乐呢?仔细分析后,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专注。事实上,能够专注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专注能给我们带来持久的快乐;专注能够开发一个人内在的美;专注能让人拥有健康的身体。
在第四章中,我们谈论到思维的专注问题。当你在思维的衍生状态,虽然你也可以培养起相当高的专注力,但是因为执着力的缘故,你的专注力仅仅是相对的,是不能恒久的,是会自然消失的。这就决定了你绝对不可能获得永久的真正的快乐。而在思维的根本状态,你将拥有永不退失的专注力,同时因为心物一体的缘故,你将同时拥有各个维次世界。心物一体状态是思维的根本状态,是世界的根源,是不依任何条件而产生的,是唯一真实的,是不会退失的,因此建立在思维的根本状态上的快乐是真正真实的永远的快乐,而那些建立在思维的衍生状态上的快乐都是不真实的,是稍纵即逝的,是会走向其反面的。
总之,聪明的人不会追求那些建立在刺激和比较基础上的快乐,不会追求那些建立在思维的衍生状态上的稍纵即逝的快乐,而要追求真正的永久的快乐,从而获得真正自主的人生。
第八章 多学科的一体化
世界来源于一个根本,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么多学科?这完全是由思维的衍生状态造成的。但既然根本一致,很显然,这些学科最终会回到同一个点,拥有共同的规律,这可能就是爱因斯坦等所追求的统一场论吧。我们只要对思维的根本状态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其规律,就能找到这个世界最根本的规律,各学科应当有共同的最根本的规律在背后做支撑。只要找到了这个根本规律,就可以用它来指导各学科的发展。事实上,各学科的发展,仅仅只是这个根本规律的注解和验证罢了。哲学,作为对世界根本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本应走在自然科学的前面,遗憾的是现在总是落在自然科学的后面,为什么?就是因为今天的哲学研究没有抓住根本,因而总是在研究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同时哲学研究者总是站在思维的某一状态思考问题,而不是首先全面深入研究自己的思维,然后站在思维的各个状态尤其是根本状态来研究世界,因此所得出的哲学理论是不全面和不科学的,无法起到对其他学科的指导和指引作用。
第九章 因果律与世界
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是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受一个规律的支配,那就是因果律,必有前因,方有后果,我们平常所说的“后果”这个词就来源于因果律。
当我们谈论因果律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两点:
1 因果律是过程的描述,建立在时间的基础上;
2 因果律的前提是世界是真实的;
正是因为我们认为世界是真实的,所以才认为因果律是真实世界的真实规律,从而推导出世界一定有第一因,一定有上帝,上帝也是真实的。
通过以前的论证,我们知道心物一体,思维能是世界的一维,是世界成立的一个条件,也就是说这个世界是由条件组成的。凡由条件组成的事物都是不真实的,它们仅仅是条件集合体,条件消失了,这些物体也就不存在了。凡是条件组成的事物,一定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就像空中的烟花,有生灭的过程。因果是过程的产物,因此因果是不实在的,因果是假的,上帝是假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假若你生活在思维的衍生状态,那么你必须受因果律的支配,任何人都不可能摆脱因果律,这就像在梦中,有一条恶狗向你扑来,你肯定会本能的逃离,虽然这是梦,但对于梦中的你来说,这就是千真万确的真实,我们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无实体但有作用。我们其实总在过着自以为真实的荒唐的生活。追求真实,追求快乐,是我们的本能。其实一直以来,不管是唯心派,还是唯物派,难道不都是在试图寻找世界的根本规律,从而找到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快乐吗?而我们发展科技,建设更高级的社会形态,难道不正是为回归根本提供客观条件吗?因此,当人们认识到虚假,就一定会从虚假中走出来,一定会竭尽所能发展科技、发展社会,最终达到真实、求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人类的伟大就在于不仅做梦,而且能够研究梦、认识梦,并从梦中醒来!而这正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方向。
第十章 建设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道德
道德建设看上去是一个很陈旧的话题,但直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没有在道德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往我们在道德建设方面虽然做出了许多努力,但这些努力总体上来说都是从外部引导和约束行为者,而不是和无法让行为者从根本上主动地和迫不及待地发自内心的去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没有在思维科学的研究上取得革命性的突破。但现在情况不同了,通过对思维科学的研究,我们发现世界是心物一体的,尤其重要的是我们因此而在生命科学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生命科学,生死问题,是任何人都必须而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将迫使我们,这里的我们是指任何人,包括政治立场不同的所有人,都必须和不得不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因为要解决生死问题就必须提高专注力,而高层次的专注力必须建立在高水平的道德上。一个道德水平底下、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可能培养起高层次的专注力,因而是不可能解决生死问题的。当我们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我们将从根本上彻底断掉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高水平的道德将自然而然的天真的天然的流露,而绝不会有丝毫的造作。
正是因为高度发达的道德和生命科学的紧密结合,将使全社会所有人都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觉自愿和迫不及待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我们相信,随着思维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普及,人类将迅速建立起高度发达的道德,人类将彻底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低俗、庸俗的道德,人类并将因此而抛弃一切建立在自私自利基础上的社会形态,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现象将彻底消失。
第十章 未 来 的 社 会
人类未来的社会形态是不是像有的人说的那样:资本主义就是人类的最高社会形态?
这个问题的回答,必须建立在两个基础上,那就是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高度发达的道德建设。
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将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物质的占有欲。物质方面的发达对社会形态的影响,马克思等革命先驱们在其著作中已经进行了严谨和严格的科学论证,这里不再多余讨论。
道德方面,人类以往每一步,哪怕是每一小步的精神文明方面的发展,都是对自私心的嘲笑和无情打击,而这一声讨和抛弃自私心的进程正在越来越快、不可遏制的进行着。
随着思维科学的发展,这一进程无疑将大大加快,全社会高度发达的道德水平将迅速提高。
以思维科学为中心的高度发达的道德水平将彻底抛弃一切建立在自私基础上的社会形态,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套用张五常先生的话来回答他:人类是自私的吗?只这一问,就能让那些剥削者哑口无言。
我们因此而坚信:建立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共产主义社会终将毫不动摇地到来!
当我们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推测到未来最高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的时候,我们竟然发现一些神秘主义学科竟然也从他们的角度预测到未来的最高社会形态,比如佛教,在他们的经典中,他们预测到未来社会形态是大同社会,从其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可以很容易的看出,这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再比如中国古典预测学“推背图”,也预测到未来社会是大同世界。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些看起来有点玄,好像不足采信,但如果看一下他们对以往社会问题预测的准确度就往往让人不敢不有点相信了。这或者是人们从不同角度把握了这个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原因吧,正是因为人类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把握了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因而能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同时预测到共同的未来社会形态。事实上,科学的哪怕是很微小的每一小步的发展,都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向我们拉近一步,同时也是对既往社会形态的无情抛弃。
科学的力量是无穷的,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终将毫不动摇地走向光辉未来!
【总论】
科学,只有科学才是我们唯一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建立在思维科学基础上的哲学以其严格的可通过实验验证的实证性,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哲学必然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而不是仅仅依靠推理。以往的哲学,虽然不是全部,但至少在许多情况下是依靠推理的,他们推测上帝,推测………。因为总是依靠推理,因此其学说总是众说纷纭,派系林立,各家有各家的学说,各家有个家的理论,你攻击我,我否定你,莫衷一是,这就是“推理哲学”的弊端。真正的哲学必然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科学,以其严格的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唯一为真性,不可能产生各种分歧,不可能你有你的实验结果,我有我的实验结果,其实验结果必然具有严格的可重复性,其结果一定是不容置疑的。建立在思维科学上的实证哲学,因为抓住了世界的根本,这样就对各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现实指导意义,从而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让我们有可能和有能力生活在真实中,它给我们带来了真正永恒的快乐,它大大增强了我们在大自然面前的自信心和能动性,使我们能够从根本上自主人生,做生活的主人,做社会的主人。
更多内容欢迎加入QQ交流群:278475109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