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是不是强迫症的一种 [打印本页]

作者: quad5    时间: 2012-10-6 15:46:35     标题: 是不是强迫症的一种

我特地去Wiki 搜索了一下 。 (from wiki

强迫症英语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即强迫性神经症,亦有譯作沉溺,是一种神经官能症,更具體地說,是焦慮症的一種。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入侵式的思维所困扰,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使患者感到不安、恐慌或擔心,而進行某種重複行為有時會令患者感到這種壓迫感可以得到舒緩。(有时,这还与某种焦虑有关)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強迫症是現時世上最常見精神問題中的第四位,其病發率跟哮喘糖尿病同樣普遍[1]。單單在美國,每50個人就有一人可能是強迫症患者[2]。強迫症不單影響成年人,就連兒童或成長中的青少年也可能是患者;而根據對現有患者的病歷研究,有三分一的患者在長大成人之前,就已經出現強迫症的徵狀,並將伴隨其一生[3]

目录 [隐藏]


[编辑]病徵

強迫症患者典型的症狀是「帶有強迫性的行為」,例如不斷地洗手、反覆檢查門鎖、計數、祈禱。患者也可以出现强迫观念(如强迫性回忆、强迫性怀疑、强迫性联想、强迫性穷思竭虑等),或强迫行为与强迫观念同时出现。患者的自我内省能力完好,患者可以很理性的感觉到这种强迫行为及强迫观念是没有必要的,但又不能用自己的意志加以克服,有时还有可能发生自我反强迫。患者的求医欲望迫切。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自我内心衝突症状,由于这种强迫行为以及强迫观念的存在,有时会使患者情感出现明显的焦虑。强迫症包括强迫性行为和强迫性思维,患者明明知道这些想法毫无意义,却控制不了为此感到痛苦的情绪体验。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都有完整的自知力,知道自己患有某方面的障碍,这与精神性症状有根本的区别。

[编辑]病因

病因目前尚未明確。

但和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多巴胺不平衡有關,生理心理狀況,遺傳、環境因素都可能致病。

有人認為,開始是由於自身的性格,在某一件事情的刺激下,為了克服某種焦慮,反覆出現過多或重複的強迫觀念及強迫行為,導致中樞神經興奮和抑制失調。從而強化並導致了這種習慣的形成,導致了強迫症的形成。一個說法認為:肛門滯留人格可能是強迫症的一種輕微表徵。

[编辑]病發率

每五十個人之中,約有一個在一生中某些時候會患上強迫症。但男女的病發率相等。平均发病年龄为17周岁,但是女性较晚于男性。據統計,在英國便有一百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強迫症。著名的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和足球員贝克汉姆亦是強迫症的患者。

[编辑]临床分类

症状多种多样,既可为某一症状单独出现,也可为数种症状同时存在。在一段时间内症状内容可相对的固定,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内容可不断改变。

[编辑]强迫观念

即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地反复出现,难以控制。

[编辑]强迫动作[编辑]强迫意向

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这种意向的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时,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

[编辑]强迫情绪(obsessive emotion)

具体表现主要是强迫性恐惧。这种恐惧是对自己的情绪会失去控制的恐惧,如害怕自己会发疯,会做出违反法律或社会规范甚至伤天害理的事,而不是像恐怖症患者那样对特殊物体、处境等的恐惧。

[编辑]治疗

目前认为,一般病情较轻的强迫症患者可以只使用心理疗法,病情较重的强迫症患者使用解释性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疗效。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对神经症疗效较好的森田疗法。对少数使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没有任何收效、久治不癒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神经外科手术加以治疗,在是否使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上,需严格掌控病患对象。另外,使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有可能对大脑造成一些现在未知的损害。

卡伦·霍尼的理论和森田疗法等疗法都提出,对于强迫症的治疗,不应只着眼于表面的症状,而应该从治疗焦虑症的本质上加以解决。

森田疗法治疗神经症尤其是强迫症的良好效果,已得到学术界和广大患者的公认。简言之就八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所谓顺其自然,就是我们患者要尊重和适应自然规律。面对强迫观念的侵袭,不能去控制也不能和它讲理,控制意味着精神抗拒而讲理意味着精神交互,这样做只会越发严重和敏感,是治疗强迫症的大忌。要正确理解顺其自然,我们首先得弄清楚什么是“自然”,大家知道“月有阴晴圆缺天有不测风云”这就是自然,地球没有我们人类的时候就存在,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我们只有尊重和接受才会过得坦然,要不然就只有自讨苦吃。为所当为就是带着痛苦做自己该做的事,该干嘛就干嘛,不为强迫观念停下脚步去思考个大半天,这样的话永远陷在强迫泥淖里而不能自拔。强迫症患者总是努力摆脱症状的束缚,这是最大的误区。其实强迫症“自癒”的过程不是我们去摆脱症状,而是症状来摆脱我们,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对症状不理不睬,它就会自动消亡(见人民卫生出版社翻译出版的森田正马《神经衰弱与强迫观念的根治法》、高良武久《森田心理疗法实践——顺应自然的人生学》、大原健士郎《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等)。根据统计强迫症的治愈率为70%~75%之间。

[编辑]注意

有些其他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等也可能出现强迫症的症状(如强迫行为及强迫观念),这类精神病患者与一般强迫症患者不同的是,这些患者所产生的强迫行为及强迫观念很不清晰。患者对这些的感触也不深刻。且强迫观念的内容杂乱离奇。患者被医治的欲望也不强烈。自知力也受到了相应的损害,这类患者的思维属性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一般强迫症患者思维属性没有发生变化。在此需要分清,在病因和治疗上也是不同的。

[编辑]誤解

部分人認為當有人不斷重複某種行為,例如賭博運動,當有人具有以上的行為特徵時,他可能患上了強迫症,但事實並非如此。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患上了強迫症要取決於他在重複完特定行為後的反應,假如一個人不斷賭博,自己并不能从赌博中得到快乐則初步可判斷那人患上強迫症,但如果那人認為這些行為是愉快的,他則並不是患上強迫症。

[编辑]不同的理论

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卡伦·霍尼在其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等书中都提出,治疗包括强迫症在内的焦虑症都要从人格着眼,从焦虑的治疗和人格的重定向出发,因为一切神经症本质都是性格神经症。[4]

本章节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切忌没有“痊愈”的概念,这是大部分强迫症患者的误区。所谓顺其自然,就是主张“放弃治疗”。这种方法很类似中国的“无为”思想,以无为达到有为。要求我们在接受森田疗法过程中,不要太在意治疗效果和过程,如果总是在这上面纠结,说明你的思维还停留在强迫观念上,还是再在意它。我们不主张用认知疗法来干预强迫症,这是强迫症治疗的大忌,所以强迫症患者不能和症状讲理来安慰自己。正如:秀才和兵的故事一样,患者是秀才,症状是兵,碰在一起有理都讲不清。强迫症“自癒”的过程是很难以感觉的,有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好起来的,这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作者: FX!    时间: 2012-10-6 15:48:34

以我来看,韦先生在发完这次疯之后,应该会马上入院。
很有BiPolar Disorder的潜质。
作者: sisi~    时间: 2012-10-6 21:28:19

。。。。。。。。。。。。。。。。。。。。。。。。。。。
作者: cindy_sara    时间: 2012-10-6 23:55:52

各种精神问题
作者: 紗莉夜    时间: 2012-10-6 23:58:47

其實我覺得武夫智商很高,
他也有這些症狀。。。。。。。
作者: chinesenz    时间: 2012-10-7 00:00:50

紗莉夜 发表于 2012-10-7 00:58
其實我覺得武夫智商很高,
他也有這些症狀。。。。。。。

................我想约他出来...看他眼神就明白了...
作者: jessielinshan    时间: 2012-10-7 02:01:51

介紹的很全面!
作者: 匿名    时间: 2012-10-7 02:44:04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12-10-7 03:48 编辑

不应该扯到老天给人是否是公平的..

应该说 人类出生要是伴随的高智商.你要是运用的好.在世界上你会被称为天才,

反之你要是运用的不好..你就是精神病患..

至于所谓的运用,浅浅来说 就是大脑之间每个负责不同区块的神经都能互相运作而且效率.

举例来说..你要是一出生你就有超强记忆力,过目不忘,每天做的事都不会忘记.但是你要是情绪控制方面没有达到水平...你会疯掉的...

中国古代有些人一出生就伴随著上一代习武之人的强魄体能跟习武智慧,但是往往无法控制那内心暴泪之气!

大概就是这意思..
如果我有哪里说不然,还请专业人士指点...
作者: NewLynnHse    时间: 2012-10-7 06:40:15

神马情况?
作者: Amy猪猪    时间: 2012-10-7 08:28:06

NewLynnHse 发表于 2012-10-7 07:40
神马情况?

啧啧啧,说的就是你,亲
你是沙发强迫症
作者: 淇淇5277    时间: 2012-10-7 08:42:08

次年轻同学呢  他很适合参与这个topic吖
作者: 紗莉夜    时间: 2012-10-7 09:57:31

匿名 发表于 2012-10-7 02:44
不应该扯到老天给人是否是公平的..

应该说 人类出生要是伴随的高智商.你要是运用的好.在世界上你会被称为 ...

走火入魔就是精神病患。。。。。。噗
作者: 紗莉夜    时间: 2012-10-7 09:58:22

chinesenz 发表于 2012-10-7 00:00
................我想约他出来...看他眼神就明白了...

看眼神??
痴呆這樣??噗。。。。
作者: jennyleea    时间: 2012-10-7 18:12:17

有专家研究过,其实每一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强迫症!你所养成的某些习惯就是强迫症!
作者: safire    时间: 2012-10-7 19:06: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CertainJoe    时间: 2012-10-8 01:16:09

我是韋浩文,

你前障子發帖說我是否因為有強迫症所以才有skykiwi的行為,

我為此打電話去我的心理醫生查詢, 我心理基本上很健康, 但只有一種叫:

創傷後遺症  或是叫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的心理症狀,

很多人都會得到這種病, 像是目擊了意外或兇殘現場或被別人傷害的人都會有: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定義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焦慮症的一種。可能在你見過或經歷過涉及受傷或死亡威脅的創傷事件後發生。

原因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可能在嚴重創傷不久後發生,也可能在創傷後超過6個月發生。若在創傷不久後發生,情況往往在3個月後好轉。然而,有些患有長期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情況可以持續數年。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可以在任可年齡發生,而且可以跟隨自然災害,如水災、火災,或人為事件,如戰爭、牢獄期間、毆打、家庭虐待或強姦。在美國911恐怖攻擊的事件裡,牽涉的人、目睹災難的人或失去親人和朋友的人可能患上PTSD。這些事件可以對任何人產生壓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原因不明,但與心理、遺傳、生理和社會因素有關。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改變身體對壓力的反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影響壓力激素和神經之間傳送訊息的化學物質。有機會暴露在過去創傷經歷的人可能會增加患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風險。

  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助於防止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在有關越戰老兵的研究中,那些有強大支持系統的人患上PTSD的可能性較小。

症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有機會一次又一次重新體驗事件(re-living)。他們可能產生與事件有關的惡夢和回憶,感覺他們好像再次經歷事件(回憶),或在事件紀念日時感到不安。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分為三大類:
  •    多次”重溫”事件,擾亂日常生活
      -   回憶事件,事件似乎一次又一次地發生
      -   經常地產生與事件有關的痛苦回憶
      -   重複產生與事件有關的惡夢
      -   如再暴露在創傷事件的情境中,你會有身體不適的情況
  •    逃避行為
      -   情感”麻木”
      -   分離的感覺
      -   無法回憶創傷的重要情節
      -   對生活缺乏興趣
      -   減少情緒的表達
      -   遠離一些會提醒你有關創傷事件的人或地方
      -   好像沒有未來的感覺
  •    過度警覺
      -   難以集中注意力
      -   對突如其來的事有誇張的反應
      -   高度警覺
      -   易怒或憤怒
      -   失眠

  你也可能對事件感到內疚(包括”倖存者內疚”),而下面是典型的焦慮、壓力和緊張的症狀:
  •    焦躁不安
  •    頭暈
  •    昏厥
  •    心悸
  •    發燒
  •    頭痛
  •    蒼白

檢驗

  沒有任何檢驗可以診斷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診斷是基於在極度創傷後持續出現的症狀。醫生會做心理和身體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治療

  治療的目的是藉由鼓勵你回憶事件、表達你的感覺,並取得對創傷經歷的控制來減輕症狀。在某些情況下,表達悲痛以完成哀悼程序是必要的。有類似經驗的人可以在支持小組中分享他們的感受,這是有幫助的。

  在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之前,患者可能需要治療抑鬱症、酒精或藥物濫用或相關的疾病。行為療法可以用來治療逃避症狀。治療包括暴露在觸發你的症狀的情境,直到成為習慣,不再逃避為止。

  藥物是作用於神經系統而可以幫助減少焦慮和其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抗抑鬱藥,包括SSRIs可有效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我們也可以處方其他藥物來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果你服用這些藥物,醫生應跟進你的情況,因為它們可能有副作用。鎮靜劑可以幫助睡眠。抗焦慮藥也是有效的,但可以使人上癮。

預後

  最好的結果取決於創傷後多久出現症狀和多快得到診斷和治療。

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    酗酒
•    抑鬱、焦慮、恐懼症
•    藥物濫用

何時聯絡你的醫生

  雖然如911悲劇可能會導致痛苦及悲傷,但並不是所悲傷的感覺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與你的朋友或親戚談談你的感受。如果症狀持續不退,請聯絡你的醫生。

  如果你有以下症狀,請立即前往急診室求診或致電999:
  •    因內疚而感到不知所措
  •    衝動
  •    傷害自己
  •    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    有其他非常痛苦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

  如與創傷有關的思想、易怒和失眠等情況持續不退,你也可以聯絡你的醫生尋求幫助。

預防

  探討如何防止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研究正在進行中。
作者: CertainJoe    时间: 2012-10-8 01:18:13

而這個創傷後遺症就是7年前因為angela 和chris的事件使它激烈化並有後遺症直到今天的,

為此原因, 我才去報復的.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