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请教有没有爸妈将孩子送回国内上小学? [打印本页]

作者: catface    时间: 2012-9-5 19:51:14     标题: 请教有没有爸妈将孩子送回国内上小学?

RT。
请教这里的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将孩子送回国内读小学 都是几岁回去的呢?

大家来说说吧!


谢谢
作者: denema    时间: 2012-9-5 20:18:53

没考虑过 中国教育死板太深 这里知识面比较广 其实如果学中文 这里也有
现在中国进小学 要求有1000个中文字 加减法 有些要乘法 还有英语要求会读
表哥女儿为了进好的小学 去年考完入读一年级 还要讨好老师
作者: johntea2008    时间: 2012-9-6 13:48:09

如果不是打算小孩以後在中國生活,或者不是一定要小孩回國繼承超級企業的。還是不要了。
我曾因工作關係,把小孩也帶回去,從幼兒園中班到二年級。除了中文可以,算術不錯,其他沒有任何好處。幸虧及時回來讀year5.不然出大問題。小孩越大,融入就越困難,越難適應,越難找朋友。每當有新同學來,做個透明的孤獨人時,他最明白他們。
而且,慢慢你會知道,有些國內教育上的毒素已經潛移默化地植入他們幼小的心靈。
作者: catface    时间: 2012-9-10 16:54:42

各有利弊吧!
嘿嘿
作者: johntea2008    时间: 2012-9-10 20:44:42

本帖最后由 johntea2008 于 2015-5-31 10:43 编辑

............................
作者: denema    时间: 2012-9-13 14:55:57

johntea2008 发表于 2012-9-6 13:48
如果不是打算小孩以後在中國生活,或者不是一定要小孩回國繼承超級企業的。還是不要了。
我曾因工作關係, ...

没错,在中国小朋友上一年级才,已经开始学着怎么样去讨好老师,怎么样拍马屁,本来天真的孩子变得很精很不让人喜欢。
作者: SRFiona    时间: 2012-9-13 18:06:54

新西兰的孩子是快乐的自信的,在国内上学如果你的小孩成绩不好其他方面再优秀老师和同学也会孤立你,孩子的天真和自信都被扼杀了。中国的教育是一个模式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标准件,达不到标准就要被淘汰,在新西兰个性化的各有所长,但是太宽松也是一种浪费,最好家长能利用好这优势中西结合多方面的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长大后多些优势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作者: lkt    时间: 2012-10-8 10:22:24

我的孩子送回国上小学两年,现在中英文都很好,回来三年了,对英文学习一点影响都没有.
作者: lkt    时间: 2012-10-8 10:22:49

我的孩子送回国上小学两年,现在中英文都很好,回来三年了,对英文学习一点影响都没有.
作者: 小雨点123    时间: 2012-10-8 10:29:22

因人而异吧,中国教育体制下也出现了很多优秀学生,很多外国名牌大学都到中国抢生源的。
作者: 留下足迹    时间: 2012-10-8 17:55:54

没必要那么折腾。。。
作者: catface    时间: 2012-10-8 21:35:22

是呀,如果父母都回去工作还是回去还是有好处滴 总是感觉这里太安逸
作者: future123    时间: 2012-10-9 12:07:49

一定要回去的
作者: 1313xiaohua    时间: 2012-10-9 12:44:06

不送,坚决不送,一.是不喜欢国内的教学制度.,二.是不想跟他分开,三,是小孩是很不喜欢去适应新环境的,回去,要他 适应一次,等到大点回来又要他去适应,很残酷.就向上面的朋友说,插班的那些小孩,没朋友,都说透明人,多惨啊.而且我还希望他在一个地方有个归属敢,
我跟我先生说,既然我们来了,就不回去,如果要回去的,当初干吗要来呢.
作者: arale    时间: 2012-10-9 12:53:09

如果父母都跟著回去的話, 那在國內讀小學也不是一件壞事, 起碼可以學點紀律.
但父母都不回去, 就最好不要把孩子送回去了.  
送回去讀書也不便宜呢, 我表妹的兒子剛報名了一間小學, 一年16萬學費, 比這邊讀私立還貴...
作者: 大唐飞哥    时间: 2012-10-11 00:30:21

johntea2008 发表于 2012-9-6 13:48
如果不是打算小孩以後在中國生活,或者不是一定要小孩回國繼承超級企業的。還是不要了。
我曾因工作關係, ...

小学是不要了,大学倒是可以考虑。上个清华什么的名校方便点。
作者: johntea2008    时间: 2012-10-11 09:37:39

大把人走折徑想用僑生身份迴去讀清華北大。光香港這類虎媽虎爸就一大堆,投資移民香港的同胞不少走這道。爭不爭得到還難說。爭到了還不是晾一邊的邊角料。光學校裡巴結走關係這門課,這裏的小孩就直接ko啦。
作者: qmomo    时间: 2012-10-12 13:16: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唐飞哥    时间: 2012-10-12 13:37:23

qmomo 发表于 2012-10-12 13:16
我会带小孩回国上小学。这个是以前就想好的,我和老公会一起回国去生活几年,等小孩大概4、5年级的时候再回 ...

看看这个再说吧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 ... 02&ptid=2117000小学家长自述:开学一月摧垮6年教育观
作者: 萧小猪    时间: 2012-10-12 13:50:58

小雨点123 发表于 2012-10-8 10:29
因人而异吧,中国教育体制下也出现了很多优秀学生,很多外国名牌大学都到中国抢生源的。

可是这种人还是属于少数的。。。。
作者: 小雨点123    时间: 2012-10-12 13:59:48

萧小猪 发表于 2012-10-12 13:50
可是这种人还是属于少数的。。。。

是的,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教育都被认为是精英教育。现在情况也有所发展了。
作者: 小雨点123    时间: 2012-10-12 14:02:42

本帖最后由 小雨点123 于 2012-10-12 14:03 编辑

#19
看完了,也把我的读后感 copy 过来:

个人看法是没有必要对此产生过多忧虑。

家长可以选择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可以选择学校。国内学校有它的特点,不同学校也有不同学校的特点,跟学校有关,也跟社会环境有关。假设这里培养出来的孩子,回去国内跟同龄人一起竞争,不靠爹妈的金钱,不靠外语的优势,不见得能生存得更好。

所以,文中的家长,6岁前你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是很好的,但学校不是沿袭你的教育方式,产生冲突了,要么你改变,引导孩子适应;要么给孩子选别处,好像,部分家长是选择送孩子出国读书的。

我们也是在整齐划一的教育下成长的,没有阻碍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个性。虽然没多大成就,倒也安于平庸。
作者: qmomo    时间: 2012-10-12 16:49:0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大唐飞哥    时间: 2012-10-12 17:52:26

qmomo 发表于 2012-10-12 16:49
认真读了。。我觉得这个就是很基本的中国的学校和新西兰的学校不同之处,应该还有更多。。但是我觉得孩子 ...

是的 设身处地才知道哪些是好的 哪些是不好的。选择和坚持同样令人困惑,只是一定要知道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孩子的。世界都在变化,有可能变好也有可能变坏,未来总是未知的。问问孩子或是我们现在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作者: 海边小妞    时间: 2012-10-12 19:52:53

这个问题我也纠结了很久!
带着孩子回去念小学,我就得跟着回去。这里有房子车子工作和政府的补贴,回国之后没房没车没工作(我不想去啃老)没有人补贴了,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国内的学费比这里的私校差不多了。这个代价太大了!如果本来就想回国创业,当然要把孩子带上。如果为了孩子念中文而回去,这种牺牲是没有必要的。

我希望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在国内,连过个马路都战战兢兢。我想还是经常带孩子回去度假就可以了,学多少中文就看她自己的造化了。即使不会说,也不妨碍她有快乐的人生。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2-10-12 20:39:22

小雨点123 发表于 2012-10-8 10:29
因人而异吧,中国教育体制下也出现了很多优秀学生,很多外国名牌大学都到中国抢生源的。

付费的送财童子谁不要?
作者: 小雨点123    时间: 2012-10-12 20:41:28

高飞 发表于 2012-10-12 20:39
付费的送财童子谁不要?

嘿嘿,真的不是谁都要的~~~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2-10-12 20:43:09

我国内的邻居是小学老师,逢年过节送礼的人不断,平时每天都有小孩来补课。
我小的时候班里几乎没有同学补课,只有傻子才去补习。现在不管是谁都要找老师补课了。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2-10-12 20:45:00

小雨点123 发表于 2012-10-12 20:41
嘿嘿,真的不是谁都要的~~~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送钱进去的,有些考生分数才300多分(大概满分是2000左右)
作者: 高飞    时间: 2012-10-12 20:45:44

小雨点123 发表于 2012-10-12 20:41
嘿嘿,真的不是谁都要的~~~

薄熙来的儿子被剑桥劝退,后来被哈佛录取,难道真是看重他的才能?
作者: 小雨点123    时间: 2012-10-12 20:50:53

本帖最后由 小雨点123 于 2012-10-12 20:52 编辑
高飞 发表于 2012-10-12 20:45
薄熙来的儿子被剑桥劝退,后来被哈佛录取,难道真是看重他的才能?


我不是当事人,具体情况不清楚的前提下,我不会置评。我从来不愿意道听途说的。怎么知道他没有才能?
退一万步,即使他没有才能,也不能说明中国教育体制下没有优秀学生。
作者: 小雨点123    时间: 2012-10-12 20:55:07

高飞 发表于 2012-10-12 20:45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是送钱进去的,有些考生分数才300多分(大概满分是2000左右)

又是事实统计数据??? 还是亲眼所见???
作者: 小雨点123    时间: 2012-10-12 20:57:05

我是亲眼所见很多优秀学生被外国名牌大学邀请入学了。。。
作者: summerin11    时间: 2012-10-13 17:01:47

本着不想和孩子分开的原则,所以没打算把孩子送回国读书。
作者: 一粒尘    时间: 2012-10-13 21:25:36

无论什么情况,我都要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所以就让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吧
作者: skylaughing    时间: 2012-10-14 10:48:08

catface 发表于 2012-10-8 22:35
是呀,如果父母都回去工作还是回去还是有好处滴 总是感觉这里太安逸

安逸与否全在个人,如果只是为了被别人管着学,不妨不回去。 凡事都要有主动的热情才好。
作者: 2010    时间: 2012-10-14 11:21:47

我们长了张中国人的面孔,不论我们走到哪里,别人都会认为我们是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文化是很悲哀的。 我没有切身的体验土生华人是如何认同他们自己的,不过我猜测那必然是一个矛盾的过程。孩子学习中文在哪里都可以, 可是要传承我们的文化还是要回去的。我多次和朋友讨论过大学里的“香蕉一族”,他们似乎是介于KiWi Group 和 Chinese Group 之间的边缘人物。而另外一些稍微大一点才随父母移民来的学生恰恰相反,他们似乎在两个Group 里都混的不错。 所以,不要小看了回国这几年,他们学到比中文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文化,这有利于他们在青春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作者: Redjeans    时间: 2012-10-15 00:08:51

这里面讨论的都是被国内教育模式的代表,有什么不好,这部都活得好好的,没有几个吃喝嫖赌的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体制包括教育体制,中国的国情决定体制。中国的教育有弊端,谁敢说新西兰的没有,美国的没有。文化的背景不同教育也不同,我来这里生活并不代表一辈子在这里生活,可以选择吗。孩子的教育很重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人也很重要。这里出生长大的华人大多数都不说自己是中国人 ,如果咱们的孩子长大的再过20十年,中国也强大了。要说中文要寻根,这样华人在外面才能立足。说扥跑题了。但是还是一句话,那里教育都好,要教孩子记住根。人都会寻根。
作者: zhangfei70    时间: 2012-10-15 00:38:09

我的小孩就在国内读书,感触良多
一个KIWI儿子在国内读书———家长的感受
http://bbs.skykiwi.com/forum.php ... &fromuid=185110
请看看吧
作者: sjx806    时间: 2012-10-15 08:40:59

送,一定要送
作者: right/wrong    时间: 2012-10-16 13:32:20

我正在考虑送回去。。。
作者: watermelone11    时间: 2012-10-17 14:15:21

right/wrong 发表于 2012-10-16 14:32
我正在考虑送回去。。。

把你打听到的分享一下吧,我们好像是老乡呐,资源共享哈。
作者: right/wrong    时间: 2012-10-17 14:37:33

watermelone11 发表于 2012-10-17 15:15
把你打听到的分享一下吧,我们好像是老乡呐,资源共享哈。

你是哪里人啊?孩子多大?有时间可以出来聚聚。。。

看学校的事情,故事太长了,有时间发上来。。
作者: watermelone11    时间: 2012-10-17 15:05:01

right/wrong 发表于 2012-10-17 15:37
你是哪里人啊?孩子多大?有时间可以出来聚聚。。。

看学校的事情,故事太长了,有时间发上来。。

cd的,好像是老乡哇?我也关注了一下国内的学校,可以聊一下。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