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标题:
国内某教头为男篮崛起献猛药 六项改革可刨去病根
[打印本页]
作者:
Austin
时间:
2009-8-22 23:18:31
标题:
国内某教头为男篮崛起献猛药 六项改革可刨去病根
8.16天津兵败,顿时引起一片讨论之声。本报编辑的信箱中收到这篇署名为“国内某教练”的文章,其恨也深,其情也真。
亚锦赛决赛之夜的惨败历历在目,国人这几日痛心疾首,怒其不争的有之,冷眼旁观的有之,疯言疯语的有之,批评下课声不绝于耳,换了郭士强难道就能解决问题?个人觉得不行,因为中国篮球这棵大树是坏在根里了,已经病入膏肓,除了猛药别无他法。
何为猛药?猛药就是改变国人对篮球的认知,将逐渐扭曲的中国篮球拉回正轨。
为何说扭曲,第一,身高偏执,不知道谁说的篮球是巨人的运动。这句话别的国家只是听听,偶尔用用,中国却是使劲听,使劲用,各省市的青年队,少年队,别管技术水平如何,三步篮能不能上进,身高先吓死你。好多有天赋的球员就这样被埋没在了茫茫人海,你长不到两米,对不起,你还是回家买双增高鞋吧。但是身高高并不等于篮球智商高。
第二,技术风格缺失,原来的中国篮球是有特点的,快速反击,投篮准确。可是现在有什么,领导说了我们身体素质没有黑人好,那么咱就学欧洲吧,打整体,可是中国人始终没有弄明白什么是整体,整体就是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的配合,不是上五个人来回传球,瞎跑就是整体。你看看西班牙,希腊,你说他整体,可是他的队员也都是个人能力超强,五根筷子你掰不断,可是五根牙签谁掰不断啊,还是先解决个人能力再说吧。
第三,审美疲劳,在国内,评论一个青少年球员,和是否让他进入成年队的标准是他能不能得分。这样一来,许多孩子其他技术不过关,只练投篮,眼睛里只有篮圈,根本没有队友,如果你不能得分,对不起,成年队的教练员都不会正眼看你,你即使再会传球,篮板抢得再好,再心甘情愿地为人做掩护,当蓝领也不成,只能打包回家。一个团队需要不同的角色,场上五个科比会打架的。
第四,球员没文化,国内俱乐部的球员都是从小就接受专业的训练,早就把文化课丢在了一边,实实在在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国外的球员是要读书的,别管是学得好还是坏,最起码是学了。这就体现在对篮球理解上的差距,我们的球员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球场的认知和判断也不好,关键比赛的临场心理调整,自我的调节与约束也不会,一句话,没文化,真可怕。
第五,对篮球的态度,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这适用于任何项目,在国内,球场上斗牛打球的如火如荼,可是专业队的球员却是在遭罪,长年的枯燥训练,远离家乡,时不时的夏训,冬训,哪一点都不轻松。像国外的运动员比赛训练完,回到家享受和家人的悠闲时光,在国内那是奢侈,在国外,比赛是享受,在国内,比赛是任务,在国外,打球是梦想,在国内,打球是无奈。我们的队员从小就被逼无奈的天天在球场上,而国外的孩子是在享受中接受篮球知识,痛苦和快乐,哪一个会事半功倍?
第六,青少年比赛不够,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比赛相对很少,一年20多场,最多30场,和美国的小学联赛差不多。而且为了任务,为了指标,为了成绩,许多队虚报年龄,以大打小,冠军有的时候赢亚军20多分,可怕啊。光训练不实践,如何能看出训练效果,如何能够找出自身问题,如何能让孩子们进步,光会背棋谱的高手不是高手啊!
中国篮球,从底下抓起吧。
作者:
Austin
时间:
2009-8-22 23:21:00
球类项目是相通的。。。篮球力举的这6大问题正好跟中国足球的问题几乎是相通的。
举国体制该好好考虑下自己的问题了
作者:
ihavenolife
时间:
2009-8-23 20:25:21
与国情有关,但是文化课也很重要
欢迎光临 新西兰天维网社区 (http://bbs.skykiwi.com/)
Powered by Discuz! X2